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矾根‘紫色宫殿’幼苗茎基部组织为外植体,开展丛生芽诱导、增殖和试管苗生根及移栽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丛生芽诱导的适宜培养基是MS+6-BA 2. 0 mg/L+NAA 0. 1 mg/L,丛生芽诱导率达95. 83%;丛生芽增殖的适宜培养基是MS+6-BA 0. 2 mg/L+KT 1. 0 mg/L+IAA 0. 2 mg/L,增殖率达6. 15;试管苗生根的最适培养基是1/2 MS+NAA 0. 2 mg/L,生根率达100%。试管苗移栽的最适时期为4月上旬,并以塑料罩保湿为宜,成活率达96. 67%,且植株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2.
以观音莲的顶芽或侧芽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 ,结果显示 6 -BA对观音莲丛生芽的诱导和增殖有促进作用 ,在MS +6 -BA 5mg/L的培养基上培养 30d ,增殖率为 4 1.丛生芽切割成小苗亦可增殖 NAA对增殖和生根均无影响 ,小苗在增殖培养基上即可生根 在 2 5~ 30℃的气温下 ,观音莲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可达 90 %以上  相似文献   

3.
莪术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莪术的根茎为外植体,接种在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种类、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培养基上,进行不定芽诱导、丛生芽增殖、试管苗生根及移栽等试验。在MS培养基中附加BA3.0 mg.L-1时,不定芽诱导率最高,丛生芽增殖壮苗培养基以MS BA3.0mg.L-1 氯化胆碱(CC)10mg.L-1为最佳,试管苗生根以MS NAA2.0mg.L-1最好。  相似文献   

4.
以大花蕙兰的侧芽为外植体,研究了利用丛生芽途径快速繁殖大花蕙兰的技术。结果表明:通过丛生芽增殖途径也能达到快速繁殖大花蕙兰的目的,在1/2MS+6-BA3.5mg·L-1+NAA0.2mg·L-1+卡拉胶8g·L-1+蔗糖30g·L-1+φ=10%的椰子水(CW)或w=10%的香蕉匀浆的培养基上,丛生芽增殖较快,以40d为1个继代周期,1年最少可增殖9次,以每个培养周期增殖3.6倍计,1个芽1年可繁殖出3.69≈10万株苗;在丛生芽增殖培养过程中,会出现褐化现象,但并未对大花蕙兰丛生芽的增殖产生不良影响;添加妒=10%的CW或W=10%的香蕉匀浆有利于提高丛生芽的增值率及其生长势;试管苗在1/2MS+NAA1.0mg·L-1+AC1g·L-1+卡拉胶8g·L-1+蔗糖30g·L-1+φ=10%的CW的培养基上生根良好,生根率为86.1%;试管苗移栽在水苔上的成活率达92.5%。  相似文献   

5.
香根草可以通过组织培养进行大量快速繁殖.其基部分蘖节在MS+BA 4.0mg/L+NAA0.2mg/L培养基上具有72.7%的无菌芽诱导率;丛生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BA2.0mg/L+NAA0.2mg/L,增殖系数为11.7;芽苗培养于MS+IBA0.2mg/L+NAA0.2mg/L培养基上20d后,99.1%试管苗分化出良好的根系.  相似文献   

6.
研究荸荠球茎的组织培养过程,包括前处理、诱导、增殖、生根、育苗移栽。结果表明,消毒前处理有效降低了诱导萌发的污染率。以主芽为外植体进行诱导可有效缩短萌动时间,主芽的诱导萌动时间为10d左右,而侧芽的诱导萌动时间为20 d左右,且主、侧芽的萌动污染率也有差异,分别为50.5%,43.5%。当荸荠在6-BA浓度0.5~1.0 mg.L-1的培养基中增殖时,荸荠试管苗长势健壮,丛生芽增殖3~4倍;当在6-BA浓度2.0~6.0 mg.L-1的培养基中增殖时,荸荠试管苗长势较弱,丛生芽增殖5~10倍,且丛生芽增殖差异在10 d左右时就已呈现出来;当6-BA浓度低于2.0 mg.L-1时,荸荠试管苗在增殖的同时亦进行生根,减少了褐化现象的产生。本研究提供了一套快速繁殖荸荠组培种苗体系,可有效缩短时间,为快速筛选优秀的种质资源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为高效快繁优质荸荠种苗提供技术流程,服务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7.
利用两种优良成龄蓝莓的茎段腋芽为外植体,研究了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诱导蓝莓丛生芽增殖的影响,剪除丛生芽对诱导新一代丛生芽增殖的影响,同时进行了试管微芽继代增殖培养.结果表明:南高丛蓝莓丛生芽最佳诱导增殖培养基为WPM+ ZT 2.5 mg/L,试管微芽继代增殖最适培养基为WPM+ZT 0.3 mg/L;兔眼蓝莓丛生芽最佳诱导增殖培养基是WPM-A+ZT 2.5 mg/L,试管微芽继代增殖最佳培养基是WPM+ZT 2.0 mg/L.剪除丛生芽对诱导新一代丛生芽具有较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种类、浓度及配比的植物激素对大花蕙兰丛生芽增殖与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大花蕙兰试管苗为外植体,接种于附加不同种类、浓度及配比植物激素的MS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结果]不同浓度6-BA、KT、ZT与同一浓度NAA(0.2mg·L~(-1))配比时,均可诱导大花蕙兰不定芽分化丛生芽,实现增殖,但增殖倍率和苗的生长情况存在差异,其中以培养基为MS+6-BA 3 mg·L~(-1)+NAA 0.2 mg·L~(-1)时,大花蕙兰丛生芽增殖倍率最高,达3.57倍,且丛生芽生长健壮,叶片浓绿;在附加ZT的培养基中,丛生芽增殖倍率低,最高为2.07倍,且丛生芽生长较慢,不够健壮,但试管苗不易褐化。同一浓度BA(3mg·L~(-1))与不同浓度IBA配比时,以IBA 1.0mg·L~(-1)时丛生芽增殖倍率略低,为2.03倍,但苗生长健壮,可直接成苗。[结论]不同植物激素对大花蕙兰丛生芽增殖和生长的影响不同,其最适宜培养基为MS+6-BA 3mg·L~(-1)+NAA 0.2mg·L~(-1)。  相似文献   

9.
以3个不同花色蝴蝶兰V31、夕阳红和大红花品种的丛生芽为试材,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试管苗增殖与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在增殖过程中其增殖系数均随BA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一定浓度的NAA促进蝴蝶兰生根,但是在丛生芽增殖与生根方面,不同品种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适宜于V31品种丛生芽增殖的培养基为...  相似文献   

10.
以大花惠兰试管苗为试验材料,通过比较增殖和生根两生长阶段试管苗的生长质量,发现在增殖状态下随着6-BA浓度升高,培养基逐渐变褐,而生根状态下培养基无颜色变化;增殖苗的光合速率高于生根苗,且6-BA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增殖苗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及叶片生长速率均随着6-BA浓度的升高而增大,这为兼顾试管苗增殖阶段丛生芽的数量与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花梗腋芽为材料,研究了蝴蝶兰新品种丽影和红韵的快速繁殖技术。结果表明,消毒时间对营养芽诱导率有显著影响,0.1%Hg Cl2消毒8 min的红韵蝴蝶兰营养芽诱导率最高,激素对营养芽诱导率影响不显著。6-BA浓度、有机附加物和芽数对丛生芽增殖影响显著,当6-BA浓度为8.0 mg/L时,丽影和红韵芽增殖系数最高,分别为2.31和2.22;添加椰汁更有利于减轻褐变,提高增殖系数;单芽接入的增殖系数最高。激素对生根率无显著影响,但对平均根数和苗高有显著影响,在含6-BA 0.1 mg/L+NAA 1.0 mg/L的培养基上试管苗株高最高,平均根数最多。以松树皮为基质,丽影和红韵蝴蝶兰试管苗移栽成活率分别为91.58%和87.27%。  相似文献   

12.
蒲包花种子组织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346-10347
[目的]摸索蒲包花种子组织培养技术,解决蒲包花种子播种繁殖率低的问题。[方法]以蒲包花种子为外植体,采用不同的消毒方式、培养基和基质,研究了蒲包花的组织培养。[结果]经浓度70%酒精消毒30 s,蒲包花种子污染率较低,为18.7%,萌发率高,达62.5%。蒲包花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BA1.0 ml/L+IAA0.1 ml/L,增殖系数达5.0,丛生芽多,且生长健壮;蛭石+珍珠岩基质对植株的扦插最好,成活率达到63.0%;不经生根培养的试管苗的扦插成活率较高,可达60.0%,经生根培养的试管苗的扦插成活率为48.0%。[结论]IAA对蒲包花不定芽增殖的作用很明显,蒲包花试管苗可不经生根培养直接扦插。  相似文献   

13.
6—BA和NAA对观音莲组织增殖和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观音莲的顶芽或侧芽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结果显示6-BA对观音莲丛生芽的诱导和增殖有促进作用,在MS+6-BA5mg/L的培养基上培养30d,增殖率为4.1,丛生芽切割成小苗亦可增殖。NAA对增殖和生根均无影响,小苗在增殖培养基上即可生根。在25 ̄30℃的气温下,观音莲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以22个不同品种微型月季(Rosa hybrida)的茎段为外植体建立无菌培养体系,研究了不同配比的植物激素对丛生芽增殖和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菌培养体系培养过程中,9个品种的表现均良好。6-BA在微型月季丛生芽增殖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培养基MS+6-BA1.0mg/L+NAA 0.3mg/L中的丛生芽诱导率达100%。不同品种微型月季试管苗的生根能力具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以泰国巨竹Gigantochloa tekserah成熟种胚为材料, 研究不同激素组合对泰国巨竹丛生芽增殖及生根的影响, 建立其试管繁殖体系。结果表明:泰国巨竹丛生芽的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Murashige and Skoog)+3 mg·L-1 BA(6-苄基腺嘌呤)+0.01 mg·L-1 TDZ (噻苯隆)+0.3 mg·L-1NAA(萘乙酸), 增殖系数为2.11, 芽丛生长旺盛; 最优生根培养基为1/2MS+3.0 mg·L-1 IBA(吲哚丁酸), 生根率达70%, 根系发达、粗壮; 试管苗移栽至等配比的泥炭、蛭石、珍珠岩的基质中, 成活率达100%。  相似文献   

16.
非洲菊组织培养工厂化育苗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正交实验用带有2~3片叶的单芽做外植体,探讨了培养基成分对非洲菊离体培养有效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MS+BA1 0mg·L-1+NAA0 1mg·L-1+蔗糖40g·L-1是有效增殖的适宜培养基,其有效增殖系数达8~9,且丛生芽的生长势健壮,叶片叶绿素含量高。同时对增殖丛生芽中玻璃化苗的生理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玻璃化试管苗叶片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以及干重/鲜重显著低于正常苗叶片,但叶绿素a/b值差异不显著。KT促进非洲菊增殖的活力比BA弱,增殖系数达3~4,但10mg·L-1的KT形成的丛生芽健壮,叶片舒展,叶绿素含量高。因此,可用BA与KT进行一定轮次的更换使用;活性炭的加入,极大地抑制了非洲菊试管苗增殖;增殖培养基中增加琼脂用量,可有效降低增殖苗的玻璃化程度,但增殖周期延长5~8d。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促进蓝莓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以黑果越橘茎段为材料,进行了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的研究。结果表明:茎段外植体用0.1%HgCl2消毒8~10 min为宜,最佳的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改良WPM+ZT2.0mg·L~(-1),丛生芽的诱导率达到55.17%,且苗健壮;最佳的增殖培养基为改良WPM+ZT1.0mg·L~(-1),增殖倍数为5.26。采用IBA 0.5mg·L~(-1)+NAA 0.5mg·L~(-1)浸泡水苔,包裹试管苗基部进行瓶外生根,生根率可达91.71%。  相似文献   

18.
对观花地被植物红花酢浆草的快速繁殖方法和离体保存进行了试验观察和分析,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诱导试管根茎和离体珠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花酢浆草的小芽在MS+BA 0.5 mg/L+NAA 0.2 mg/L的培养基上经过3个月的培养可一次成苗,采用微型扦插的方式达到增殖目的。小芽在MS+BA 2 mg/L+NAA 2 mg/L的培养基上经过60 d的培养丛生芽增殖率达1∶10,该方法可用于规模化生产种苗。芽条在MS+PP3331.5 mg/L的培养基上培养30 d,所有茎的腋芽膨大形成珠状结构,珠芽从母株上取下可生长为完整试管苗,另外,芽条在MS+NAA 0.5 mg/L+AC 0.5 g/L+8%蔗糖的液体培养基上培养90 d可形成纺锤形的试管根茎。单个根茎在合适条件下,无休眠可以继续生长发育为试管苗。试管苗和试管丛芽可以在温度为12℃和相对湿度60%条件下保存10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9.
以长寿花叶片为外植体,对不定芽的诱导及试管苗的增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寿花叶片一步成苗的适宜培养基配方为MS+6-BA 0.5 mg/L+NAA 0.1 mg/L+蔗糖3%+琼脂粉6.5 g/L,试管苗在MS基本培养基上增殖系数较高,试管苗生长健壮,所以MS是试管苗增殖的适宜培养基。  相似文献   

20.
紫叶酢浆草鳞茎离体培养及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紫叶酢浆草(Oxalis violalea)鳞茎作外植体源,进行离体培养及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MS+6-BA 2.0 mg/L+NAA 0.5 mg/L诱导丛生芽发生,效果较好;丛生芽增殖用MS+6-BA 3.0 mg/L+NAA 0.5 mg/L每20 d转接1次增殖3~4倍。1/2 MS+NAA 2.5 mg/L+IBA 1.0 mg/L有利于壮苗和生根。从生根诱导到试管苗出瓶需20 d,生根率100%. 从丛芽增殖至生根出苗,整个培养周期只需40 d. 较已有报道的用叶片、叶柄组织培养的提前15~10 d,且繁殖速度极快,试管苗生长健壮,炼苗成活率达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