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省苎麻生产发展较快,1985年全省种植面积29.34万亩,总产2.285万吨;1986年发展到83.7万亩,总产5.25万吨;1987年达到166万亩。苎麻生产迅速发展,缓解了国内外市场原麻供求紧缺的矛盾。原麻不足的问题解决后,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植物油消费大国,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不断改善,植物油的消费呈快速增长。1992/1993年全国植物油总消费量为574.8万吨,1997/1998年增长到1129.8万吨,5年间增长555万吨。同期,中国的植物油产量则由481.3万吨,发展到74...  相似文献   

3.
林生茶合作社是江西林生实业有限公司在“公司+基地+农户”的基础上发展建立起来的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合作社成立于2005年,社员从成立之初的600余人发展到2007年的4800多人,队伍扩大近8倍;茶园基地从6000亩发展到1.6万多亩,增长166.7%;茶叶产量从210吨发展到680吨,增长223.8%;产值从840多万元发展到2800多万元,增长233.3%。社员收入逐年增长,2007年户均增收1300多元,人均增收超过330元。  相似文献   

4.
我厂是一间日榨甘蔗4500吨。80年代前中期,由于蔗源不足.糖厂“吃不饱”,生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和制约.经济效益停滞不前。1988年以来.我厂注重了农务工作,强化农业服务.促进了蔗糖生产大发展。甘蔗种植面积从1987年的10多万亩扩大到1993年的14多万亩.亩产从2.7吨提高到4.24吨,总产量由30多万吨跃升到57多万吨。糖厂也由“饿”变“饱”。1990/1991年榨季以来.连续5个榨季的榨期在139多天。回顾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有以下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5.
陈柏清  张吕望 《中国麻作》1987,(1):25-25,48
我省种植苎麻历史悠久,各地均有种植的习惯。但由于过去需麻量不多,麻价偏低,种植不多,管理粗放,产量很少。五十年代全省常年植麻3~4万亩,总产2000吨左右,其中1957年种植面积最大为4.3万亩,总产2200吨,到1983年减少到0.79万亩,总产415吨。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棉花生产现况及发展对策于凤玲河北省棉花办公室石家庄市050011河北省棉花生产1984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播种面积105万公顷,总产100万吨,1991年总产63万吨,1992年滑坡为30.5万吨,比1991年减产52%,收购仅18.75万吨,...  相似文献   

7.
《茶叶科学技术》1999,(2):22-27
三明市地处闽西北内陆山区,市辖十二个县(市、区)。茶叶生产虽有上千年的历史,但到解放初期茶叶仅剩2200余亩,产茶31吨。解放后进入恢复与改造时期,发展缓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茶叶得到迅猛发展,茶园面积从1978年的8.15万亩发展到1983年的22.9万亩,五年间...  相似文献   

8.
茶叶是广东潮州最具特色的农业优势产业,茶园面积从2001年至2008年的12.2万亩,产量近万吨,发展到2011年13.5万亩产量1.3万吨。2011年单丛茶春茶生产情况及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印度尼西亚花生进口逐年增加花生在印度尼西亚是每日三餐的主要食品之一。近几年,由于印尼气候变化无常,严重影响了花生的收成。因此自1992年起,印尼花生进口量逐年增加。1992年为5.5万吨,1993年为10.8万吨,1994年为15.1万吨,1995年...  相似文献   

10.
一、松桃茶产业发展的现状 1.全县发展茶叶生产规模 从2007年开始,我县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强劲东风鼓舞下,抢抓发展机遇,乘势而上,立足县情,积极编制全县十一五茶叶发展规划,历经五年的努力,截至2011年底,全县茶叶发展面积在原来1.32万亩的基础上,新发展茶叶面积14.095万亩。总面积达15.415万亩,其中投产面积5.5万亩,通过无公害认证面积5.5万亩,有机茶认证面积200亩,采制名优茶面积5万亩。生产茶叶总量2625吨,实现茶叶产值2.86亿元。  相似文献   

11.
一、福建茶叶产销概况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省茶叶生产全面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根据统计表明,1993年末福建省茶园总面积为19611万亩,当年新植茶园14.50万亩,开采茶园面积为153.48万亩,茶叶总产量为7.699万吨,亩产为52公斤超过我省历史最高水平。其中:红毛茶产量为1793吨,绿毛茶产量为41905吨,乌龙茶产量为32024吨,其它茶类产量为1253吨。1993年全省名优茶产量为7500吨。从而使我省茶叶产量从全国第五位跃居第二位。1993年末全省茉莉花种植面积为615万亩,茉莉花产量为1.9]万吨,亩产为311公斤。…  相似文献   

12.
邯郸大麦生产,是国内啤酒工业优质大麦原料的主要产区之一。从1964年以来,啤酒大麦生产出现了三高二低,波浪式的发展,1964~1977年,啤酒工业的大麦原料以国内生产为主、促进了邯郸大麦生产的发展,全区种植面积三十万亩左右,总产3万吨左右,最高的1971年大麦面积曾发展到40万亩,总产3.5万吨。1978年小麦收购价格大幅度提高,而大麦收购价格偏低,造成大麦种植面积由40万亩下降到2.7万亩,总产由3.5万吨,下降到2500吨。1983年实行议购议销后,大麦市场价格大幅度上升,比小麦高5—10%,又促进了大麦生产发展。全区由2.7万亩,回升到二十万亩左右。总产由2500吨回升到4万吨。1987年进  相似文献   

13.
杨天炯  杨心辉 《茶报》2000,(3):22-23
名山有得天独厚宜茶生长的自然条件,种茶历史悠久。但是,从公元前53年后的2000年间,茶叶生产起伏较大,仅就近五十年的发展及今后的前景作一浅述。1949年种茶面积仅有6768亩,茶叶产量仅296.5吨,产值14.83万元。1999年茶园面积达4.35万亩,茶叶产量4500吨,产值6780万元,分别增长6.43倍、15.18倍和456倍。  相似文献   

14.
黄日保  周忠凤 《广西蔗糖》2004,(4):44-45,10
广西产糖量由1992/1993年榨季的226.3万吨上升到2003/2004年榨季的588万吨,增长了一倍多;所占全国总产糖量比例也由29.2%上升到58.67%,接近六成的水平;蔗农收入也由24.34亿元上升到79亿元;糖蔗面积由642万亩上升到1026万亩,保持了国内领先主导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蔗糖业生产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从1984/1985年榨季到1996/1997年榨季,全广西进厂原料蔗由533万吨增到2059万吨,食糖产量从60万吨上升到235万吨,职工工人数从3万人上升到10万人,分别增长了2.86倍、2.91  相似文献   

16.
5月5~7日农业厅召开全省春茶生产汇报会,茶叶生产区及名优茶开发,机械化采茶重点单位的22个代表出席会议。与会同志交流了春茶生产情况,并对茶叶发展形势和当前主要存在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根据会议统计,去冬今春全省新发展茶园10.27万亩,其中南平地区发展5.24万亩,宁德地区发展3「32万亩;春茶产量预计达4928万吨,比1993年48684万吨增1.2%,主产区南平增11%,宁德地区与1993年持平;其中名优茶产量4890吨,比1993年4505.3吨增8.54%;名优茶和大宗茶平均价普遍下降10~15%;莱茵滞圃2.531亿株…  相似文献   

17.
“八五”期间,柳州地区的蔗糖生产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1991年.全地区甘蔗有收面积65万亩.进厂原料蔗达241万吨,产糖23.2万吨。原料蔗比“七五”期间的最高年份1987年的102.3万吨增138.7%,产糖量增140.3%。“八五”期末的1995年,全地区种下甘蔗88.3万亩,进厂原料蔗达293万吨.产糖32万吨。甘蔗面积、甘蔗产量和产糖量又比1991年分别增35.8%、24.2%和50.8%。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啤酒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从1980年到1991年10年间,啤酒产量从68.86万吨猛增到838万吨,平均每年递增28.4%。1992年全国啤酒厂已发展到800多家,产量可达到100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据轻工部门预测,到2000年,啤酒产量将达到1500万吨,这样将对啤酒原料的需求更加迫切.目前我国每年麦芽生产耗用啤酒大麦原料150万吨,其中有80万吨是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进口的,年用汇1亿美元。国产大安由于质量赶不上进口大麦,使得我国58家麦芽厂和啤酒厂的218家麦芽车间生产的120万吨麦芽,有64万吨麦芽质量达不到…  相似文献   

19.
河源是广东省的重要生态屏障,是广东省重要的生态发展区。近年来,河源坚定“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农业、特色农业、订单农业的现代农业道路,逐渐形成了优质粮、禽畜、蔬菜、茶叶、水果、水产等六大农业特色产业。其中,茶叶产业异军突起,从1999年(茶园面积5.6万亩,产量1778吨)到2008年(茶园面积8.5万亩,产量2969吨),面积和产量分别增加了52%和67%,充分显示了河源茶叶产业的强势复苏和“后发河源”的发展后劲。  相似文献   

20.
日本专家原正市先生的水稻“旱育秧栽培技术”,自1991年浏阳县引进成功后,1992年扩大示范到1.58万亩,平均亩产为416.9公斤,比水秧亩增53.4公斤.本文阐述了旱育秧的产量、效益、生育期表现等示范结果,分析了旱育增产原因,并对1992年因天气等综合因子影响造成烂秧原因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不调酸、改变稻草施用方法及施用量”等技术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