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C-fos ASODNs诱导C-fos基因发生转录后沉默,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诱导体外培养的3周龄荣昌仔猪睾丸间质细胞(Leydig cells,LC)睾酮分泌,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检测基础状态下和HCG诱导下体外培养的仔猪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的水平。结果显示,C-fos ASODNs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基础状态下和HCG诱导下的睾酮分泌(P0.01),这表明C-fos在基础状态下还是HCG诱导下均可促进仔猪睾丸间质细胞睾酮的分泌。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用c-junASODNs诱导c-jun基因发生转录后沉默,探讨原癌基因c-jun对仔猪睾酮分泌的作用及可能机制。以2~3周龄长白仔猪为研究对象,采用体外培养体系,研究c-jun对基础状态下和hCG诱导下间质细胞(Leydig cell,LC)睾酮分泌及基础状态下LC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c-junASODNs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基础状态下和hCG诱导下睾酮分泌(P0.01)及基础状态下LC增殖(P0.01),当1μmol/Lc-junASODNs时,显著抑制LC的凋亡(P0.05)。结果表明,c-jun在基础状态下还是hCG诱导下均可促进仔猪LC睾酮的分泌,这种作用与c-jun促进LC增殖和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用体外培养的仔猪睾丸间质细胞,研究了白细胞介素-1α(IL-1α)对间质细胞睾酮分泌的影响。结果,IL-1α能抑制hCG诱导的间质细胞分泌睾酮,其睾酮产生量随IL-1α剂量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用20U/mL和50U/mL的IL-1α作用48h,可分别抑制60%及65%的睾酮分泌量;但无hCG诱导时,50U/mL的IL-1α可使间质细胞基础睾酮的生成量增加1倍。提示睾丸内IL-1α可能通过多种途径调节间质细胞睾酮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7,(5):68-71
为了明确神经肽W(NPW)对猪睾丸间质细胞功能的影响,本试验采用RT-PCR和免疫荧光(IFA)技术研究了NPW受体NPBWR1(GPR7)、NPBWR2(GPR8)基因和蛋白在睾丸间质细胞的表达与分布,用MTT法和放射免疫分析(RIA)技术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PW(NPW-30)对睾丸间质细胞增殖和睾酮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NPBWR1和NPBWR2 mRNA在猪睾丸间质细胞中表达,NPBWR1在睾丸间质细胞上分布;10-6和10-8mol/L NPW处理睾丸间质细胞24 h可分别极限著或显著促进睾酮的分泌(P0.01,P0.05),10-10mol/L NPW可极显著促进睾丸间质细胞的增殖P0.01)。研究结果提示,NPW可促进猪睾丸间质细胞的增殖和睾酮的分泌,进而参与生殖的调控。  相似文献   

5.
白纤维介素—1α调节仔猪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利用体外培养的2-3周龄仔猪睾丸间质细胞,研究了IL-1α调节间质细胞睾酮分泌的机制。结果表明,IL-1α能抑制hCG刺激间质细胞分泌睾酮,其睾酮产生量随IL-1α剂量增大(0-10μ/ml)及刺激时间延长(0-48h)而下降。  相似文献   

6.
将雄性Wistar大鼠(220~250g)的睾丸间质细胞混悬液用不连续梯度(5%、30%、58%、70%)Percoll分离液分离,在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牛磺酸及促性腺激素(HCG)、雄烯二酮、孕酮、cAMP进行培养,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作用24h后培养液中睾酮含量。结果表明,牛磺酸可使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的能力显著增加;能增加HCG和cAMP诱导的睾酮分泌;能促进雄烯二酮和孕酮向睾酮的转化。牛磺酸能增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的分泌,并可能在类固醇合成的多个环节中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催乳素调节绵羊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实验利用睾丸间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研究了催乳素(PRS)对睾酮分泌调节的机制。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的绵羊睾丸间质细胞对激素的刺激在培养的前四天较敏感。hCG依剂量关系刺激睾酮的分泌。PRL对hCG的刺激作用起着双相调节作用:低剂量的PRL(1 ̄30ng/ml)可以增加hCG的刺激强度35 ̄71%,而高剂量的PRL(1000ng/ml)则抑制hCG的活性40%。当培养液中加入不同剂量的睾酮合成前体物  相似文献   

8.
白细胞介素-1α调节仔猪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实验利用体外培养的2~3周龄仔猪睾丸间质细胞,研究了IL1α调节间质细胞睾酮分泌的机制。结果表明,IL1α能抑制hCG刺激间质细胞分泌睾酮,其睾酮产生量随IL1α剂量增大(0~100μ/ml)及刺激时间延长(0~48h)而下降。用20μ/ml和50μ/ml的IL1α刺激48h,可分别抑制60%和65%的睾酮产生。IL1α同样抑制cAMP(3μmol/ml)诱导的间质细胞睾酮的分泌,但不影响hCG与间质细胞膜受体的结合量及hCG诱导的第二信使cAMP的增加。说明IL1α抑制hCG促睾酮分泌的作用,其抑制点不在hCG与受体的结合及第二信使cAMP的聚集上,而在cAMP产生之后的某个环节。  相似文献   

9.
仔猪睾丸间质细胞增殖和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 ̄4周龄仔猪睾丸间质细胞的形态学发育进行了光镜和电镜观察。光交易结果表明:随仔猪年龄增长,间质细胞总数明显增多,到第3周时达到高峰,第4周龄时出现下降趋势,该细胞的密度随其总数的增多而逐渐增加,周围曲精细管逐渐发育成形,至3周龄时与间质组织界限已渐明确,至第4周龄时,部分间质细胞开始退化,而使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10.
IGF—I对山羊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的调节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c-jun调节h CG诱导仔猪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的作用机制,采用离体仔猪睾丸间质细胞体外孵育法,c-jun ASODNs拮抗c-jun,加用c AMP,通过酶联免疫方法检测睾酮水平来观察c-jun在调节h CG诱导仔猪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的影响。结果是h CG可刺激仔猪睾丸间质细胞的睾酮分泌,c-jun ASODNs(0.125~2μmol/L)呈剂量依赖性抑制h CG诱导离体睾丸间质细胞的分泌(r=-0.787,P0.01)。加用c AMP后睾酮分泌增加,可逆转c-jun ASODNs抑制h CG诱导离体睾丸间质细胞的睾酮分泌。结论是c-jun可促进h CG诱导离体仔猪睾酮间质细胞睾酮的分泌,此过程可能以c AMP作为第二信使,进行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维生素E对绵羊原代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合成的影响。选择2月龄杜×寒杂交公羔,屠宰后取睾丸组织。分离绵羊睾丸间质细胞,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皿,培养基内添加不同浓度维生素E(0、40、80、160μg/m L)。培养结束后,测定培养基上清睾酮含量,将细胞裂解测定睾酮合成相关酶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7β-HSD)、胆固醇侧链裂解酶(P450scc)、17α-羟化酶(CYP17)以及睾酮合成相关基因3β-HSD、17β-HSD、P450scc、CYP17、类固醇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 AR)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40μg/m L维生素E有提高绵羊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量的趋势(P=0.061),添加40μg/m L维生素E能显著提高P450scc和3β-HSD酶含量(P0.05),P450scc m RNA与3β-HSD m RNA相对表达量也显著提高(P0.05)。  相似文献   

13.
睾丸间质细胞(Leydig cells, LCs)的主要功能是合成和分泌睾酮。在睾丸间质细胞内,以胆固醇为原料,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的类固醇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eroidogenic acute regulatory protein, StAR)促进胆固醇向线粒体内膜转运,在线粒体内膜胆固醇侧链裂解酶(cholesterol side-chain cleavage cytochrome, P450scc)的催化下生成孕烯醇酮,而后通过光面内质网的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3β-HSD)和转运蛋白(translocator protein, TSPO)的共同作用合成睾酮。因此,睾丸间质细胞合成和分泌睾酮与线粒体密切相关,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直接影响睾酮的生物合成,而位于线粒体上的StAR和P450scc是睾酮合成的关键调控因子。睾酮能够促进雄性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并维持其功能,对促进蛋白质合成(如肌肉、骨骼及生殖器官的蛋白质合成)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通过维持线粒体结构完整性和改善线粒体氧化损伤、线粒体生物发生等功能进而促进睾酮的合...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比较常氧(20%)和低氧(5%)环境下培养牛体细胞的生长效果,进而探讨低氧对牛体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选用牛的3种常用核移植供体细胞(胎儿成纤维细胞、胎儿输卵管上皮细胞、卵丘颗粒细胞)分别在常氧和低氧2种培养环境下进行连续传代培养和细胞克隆培养,并对其倍增水平和细胞克隆形成效率作比较分析。结果显示,5%的低氧环境对这3种细胞的体外增殖均有促进效果,而且各细胞的增殖水平(50.61±2.47、16.35±0.43、43.38±0.84)均显著高于常氧组(27.42±0.23、12.14±0.83、32.76±1.53,P<0.01)。以500个·皿-1(直径100mm)的细胞浓度接种培养的情况下,低氧培养的胎儿输卵管上皮细胞的克隆形成效率((53.05±4.62)%)显著高于常氧组((36.68±5.68)%)(P<0.01),而低氧组胎儿成纤维细胞和卵丘颗粒细胞获得的细胞克隆数只是略多于常氧组,差异并不显著(P>0.05)。当以1个.孔-1的细胞浓度接种于96孔板培养时,低氧组各类细胞的单细胞克隆形成效率((21.60±2.37)%、(22.29±5.42)%、(27.92±3.69)%)显著高于常氧组((12.01±1.42)%、(7.92±2.86)%、(10.49±3.07)%)(P<0.01或P<0.05)。将体外培养条件的常氧含量(20%)调减至更接近体内生理状况的低氧含量(5%)可以延长牛体细胞增殖寿命和提高单细胞克隆形成效率,对细胞生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兽医学报》2017,(2):297-302
以原代培养的猪卵巢颗粒细胞为模型,设立玉米赤霉烯酮(ZEA)对照组(0.0 mg/L)及高(80.0 mg/L)、中(20.0,40.0mg/L)、低(0.2,2.0mg/L)剂量组,比较不同质量浓度ZEA对体外培养猪卵巢颗粒细胞的影响。形态学观察发现,随着ZEA质量浓度的增加,颗粒细胞呈散在生长,体积缩小变圆,数量减少;高剂量组(80.0mg/L)中,76.96%细胞均已脱壁死亡。MTT法表明,ZEA对卵巢颗粒细胞具有生长抑制作用;免疫荧光结果显示随ZEA质量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高质量浓度组细胞增殖率仅为1.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经ZEA处理,Fas、FasL、FADD、Caspase-10的表达量均明显上调,且存在质量浓度-效应关系。结果表明,ZEA能诱导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并显著上调Fas、FasL、FADD、Caspase-10的表达,可通过死亡受体通路介导卵巢颗粒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6.
探讨不同数量大肠埃希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对奶牛睾丸间质细胞(LCs)炎性因子、类固醇合成快速调节蛋白(StAR)以及睾酮(T)分泌的影响。通过体外培养LCs,选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LCs进行试验。根据E.coli和S.aureus作用数量,试验各分为6组,即用不同数量的E.coli(0、10~4、10~5、10~6、10~7、10~8 CFU/mL)和不同数量的S.aureus(0、10~4、10~5、10~6、10~7、10~8 CFU/mL)感染LCs。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炎性因子和StAR mRNA表达的变化;用牛睾酮(T)酶联免疫分析(ELISA)试剂盒检测睾酮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E.coli数量为10~8 CFU/mL和S.aureus数量为10~7 CFU/mL时,IL-6和IL-1βmRNA的表达量最高,与其他组相比较增加极显著(P<0.01);E.coli数量为10~4、10~5、10~6、10~7、10~8 CFU/mL时感染LCs后,StAR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aureus浓度为10~6、10~7和10~8 CFU/mL时,StAR mRNA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用E.coli和S.aureus感染LCs 12 h,睾酮分泌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结果表明,LCs被E.coli和S.aureus感染12 h,能引起LCs的炎症反应,同时抑制StAR mRNA的表达,但对睾酮的分泌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旨在探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对山羊子宫内膜基质细胞(goat endometrial stro-mal cells,gESCs)的影响.本研究以山羊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为对象,体外培养基中添加浓度梯度分别为100、200、400μmol·L-1的NAC,将0μmol·L1 NA...  相似文献   

18.
19.
实验旨在研究 BMAL1基因对睾丸间质细胞凋亡的影响。实验以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系为研究对象,使用小干扰 RNA(siRNA)抑制 BMAL1的表达,使用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 PCR(qRT-PCR)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表明:干扰组睾丸间质细胞凋亡水平显著上升(P<0.05),且伴随着促凋亡蛋白 BAX 显著上调和抑凋亡蛋白 BCL-2 表达下调(P<0.05)。结果显示,BMAL1作为核心的生物钟基因,可抑制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