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阐明藏猪和长白猪心脏血管铸型结构差异,为揭示藏猪适应高海拔低氧环境的生物学机制提供理论参考。采集甘南藏猪、移居至泾川的藏猪、移居到永登的长白猪和泾川长白猪等不同生长环境下的心脏组织,采用ABS[丙烯腈(A)、丁二烯(B)、苯乙烯(S)三种单体的三元共聚物]灌注剂制作血管铸型,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分析心脏血管铸型特征。结果显示,藏猪心脏前室间支的内侧血管较长白猪发达,且枝干上有较多小动脉,长白猪前室间支内径与藏猪相比差异显著(P<0.05);藏猪心脏大静脉血管走形较为弯曲且伸展覆盖整个铸型面积较长白猪广,长白猪心大静脉内径与藏猪相比差异显著(P<0.05);通过分析不同群体心脏前室间支及心大静脉管径与心脏质量的相对值(T/W)发现,藏猪群体T/W值均显著高于长白猪群体(P<0.05),较高海拔的甘南藏猪群体、永登长白猪群体的T/W值均分别高于较低海拔的泾川藏猪群体和泾川长白猪群体,但差异均不显著。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长白猪心脏微血管铸型表面分布有较浅的平滑肌纤维压痕,偶尔可见卵圆形的内皮细胞核压痕,而藏猪心脏微血管铸型表面呈现"环形缩窄"与内皮细胞核压痕伴行特征。说明同长白...  相似文献   

2.
运用管道铸型技术以及扫描电镜技术对双峰驼肾动脉血管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显示,双峰驼肾动脉在入肾门前约4~8 cm处分为背干和腹干,入肾后在肾窦内相继形成肾段动脉.左右两肾段动脉的分支分布各有特点,各段动脉分支延伸至肾的皮髓交界处,形成弓形动脉;弓形动脉是叶间动脉的延续,并不与肾表面相平行;肾血管球以及出、入球微动脉因分布区域的不同,形态结构也不尽一致.表明,双峰驼肾各段动脉分布的规律性强,段动脉分支之间没有吻合支存在;肾各部位的血管球随分布区域的不同,其形态结构也呈现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选取五个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兰州大尾羊的心脏,分别采用20%的ABS丙酮溶液进行血管灌注,以红色染料的溶液灌注动脉而用蓝色染料的液体来灌注静脉。结果表明,兰州大尾羊的动脉血液是由起源于主动脉的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供应的,左冠状动脉比较粗大。  相似文献   

4.
济南动物园所饲养的亚洲象(Elephas maximus)于1997年首次繁殖成功,现已繁殖3胎3仔,幼象生长发育正常。在繁殖过程中,对亚洲象的发情、交配、妊娠、分娩、幼象发育等进行了详细观察,积累了亚洲象繁殖的资料和经验。  相似文献   

5.
对1例亚洲象骨骼的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亚洲象头骨内额窦腔体大,颈椎椎体短,胸廓宽大,腰椎仪3枚;前肢发达,桡骨细而弯曲;后肢股骨长;掌骨和跖骨短小;前后肢为5指(趾)。  相似文献   

6.
对5例牦牛心脏的左冠状动脉进行了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左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球的左后窦。至冠状沟分为圆锥旁室间支和旋支。圆锥旁室间支分出左室前支、右室前支、室间隔动脉和室间隔前动脉。其中左室前支和右室前支分布于左、右心室前壁;室间隔动脉分布于室间隔;室间隔前动脉分布于室间隔前部:旋支分出左室支、后缘支、左室右侧支、右降支、左房前中和后支,分布于左心室、窦下室间沟和左心房;从右降支发出的室间隔后动脉。分布于室间隔后部。  相似文献   

7.
国外有关文献资料曾对牛、羊、猪等偶蹄动物的蹄部动脉来源有过简单描述[1,2],国内文献对单蹄和偶蹄动物肢蹄血管分布、分支也有部分记载,为后来学者进行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3-5].国内学者袁凤林等[6,7]曾先后对牛的蹄部血管来源、分支、分布构型做过研究报道,目前尚未见羊蹄部血管分布的详细记载,且相关文献叙述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8.
在野生动物日常饲养管理工作中,由于应激而引起动物死亡的现象经常发生,但由于野生动物病理学诊断技术的匮乏,现阶段还缺少此类疾病的病理学资料。现以亚洲象应激死亡样本为例,通过病理学技术,对其进行病理学观察与诊断,为今后相关野生动物疾病的病理学诊断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兰州大尾羊肾脏血管的分布情况,试验利用ABS塑胶液的冷塑性,用红色的塑胶液灌注于羊肾动脉,定型后,经过浓度为30%的盐酸腐蚀、自来水冲洗及人工修整等过程,制作羊肾脏铸型标本。结果表明:兰州大尾羊肾动脉入肾门后在肾实质内相继分支形成叶间动脉,在肾脏的皮质与髓质交界处延续为弓形动脉,由弓行动脉发出与肾表面近似垂直的小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发出球小动脉和直小动脉;直小动脉可由弓行动脉、小叶间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发出,伸向肾髓质。  相似文献   

10.
采用肉眼观察和标尺测量的方法对一例死亡亚洲大象的组织器官形态进行了大体解剖。结果表明 ,大象的内脏器官与大家畜比较有其独特之处 ,为研究亚洲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从解剖学水平阐明藏猪肺脏响应高原低氧环境的结构特征.本研究分别采集藏猪及杜长大三元杂交猪的左肺,制作血管铸型标本,测定上、下叶动脉主干及其分支管径,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分析血管内壁特征.结果显示,藏猪和杂交猪肺脏动脉结构均呈"树枝状",动脉血管经Ⅰ~Ⅳ级分支后发出毛细血管,藏猪肺动脉各级分支管径均小于杂交猪,但其毛细血...  相似文献   

12.
亚洲象休丙二种线虫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14.
通过对昆明动物园一头16岁的亚洲象分娩过程,对其由初、中期出现难产症状转化为顺产过程的观察,认为分娩时间超过1h后胎儿迟迟不产出,即可判定发生了某些难产。提出应加强对象等大型、珍稀动物繁殖期的特殊饲养管理,逐步建立针对性的专用兽医技术,才能减少难产发生时的盲目性,提高处置决策正确率。  相似文献   

15.
放线菌病在牛、山羊等反刍兽中常有报道,但亚洲象的放线菌病未见报道。2004年2月云南某风景区6头成年亚洲象颈部、臂部、肩带部、髫甲部及大腿部外侧等多处皮肤出现大小不等肿块,根据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放线菌病。对较大的化脓性放线菌肿采取手术疗法;对较小的放线菌肉芽肿施行非手术疗法,痊愈。  相似文献   

16.
被象群遗弃的象特别是哺乳期野生亚洲象的救治,是野象救治中的技术难题,包括:感染的处理,提供与象奶相近的营养品,建立小象胃肠微生物菌群,实现小象从吃奶向吃草转变等一系列问题。作者通过观察,根据小象的行为学特点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并经过试验,解决了小象从吃奶到吃草的技术难题,为今后亚洲象的救治和护理提出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亚洲象(Elephasmaximus)在国内动物园繁殖仅七例,而在寒冷地区尚未见报道。我国1985年引入一对亚洲象,母象9岁,雄象8岁,经过饲养驯化和药物催情,两只象于92年8月1日交配成功。历经21个月的妊娠期,在94年4月29日顺利产下一只雄性小象。通过对母象从交配、妊娠、分娩到哺乳整个过程的跟踪观察,特别对幼象生长发育和习性的分析与探索,初步掌握了亚洲象适应寒冷地区繁殖与育幼的基本规律,为今后亚洲象在同类地区的繁殖和育幼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动物形态解剖学是学习动物科学相关专业的基础。动物血管系统是解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直观整体血管的立体构筑和主要脏器及骨骼之间的位置关系,共铸造出了4具犬整体血管铸型。此标本保持了各个内脏器官和头部、躯干和四肢原有的基本形态和血管立体构筑及骨骼。该标本有利于对动物  相似文献   

19.
2018年9月10日,杭州动物园1头亚洲象,左蹄第三趾上部出现5 cm×4 cm的脓肿,后出现趾甲开裂,并不断出现脓性分泌物。在训练保定状态下,经5个月左右的清创、抗菌、修蹄后,亚洲象蹄部恢复正常。本文以杭州动物园亚洲象趾甲沟炎实际治疗过程和经验为线索,进而对亚洲象趾甲沟炎产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案进行讨论,以期为同行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云南亚洲象的肠道微生物组成以及两地不同圈养方式对其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于2022年9—11月采集昆明市圆通山动物园(采用圈舍、纯人工饲养模式,n=2)和西双版纳勐海县勐阿镇管护站(采用自然地圈养模式,偶有人工投喂,n=3)的5头亚洲象粪便,提取DNA后,利用16S rDNA V3—V4区扩增子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表明,从亚洲象粪便样本中共获得611 857条有效序列,聚类产生2 485个操作分类单元(OTU),分属20个门和173个属,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是所有亚洲象粪便样本中的优势菌门,毛螺菌科、瘤胃球菌科、F082、Rikenellaceae为优势菌科。Ace指数(t=4.831,P=0.021)和Chao1指数(t=3.96,P=0.32)分析结果表明,勐海亚洲象粪便的菌群丰度显著高于圆通山组(P <0.05);不同地区生活的亚洲象的粪便菌群结构和功能有所不同。综上,两地亚洲象的肠道菌群有一定的共性,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说明不同生活环境会导致亚洲象肠道的微生物菌群差异,野生模式的圈养方式会使亚洲象肠道微生物群落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