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彦辉 《防护林科技》2002,(3):20-20,41
朝阳地区气候干旱 ,栽植大枣根蘖苗 ,用老式造林技术方法栽植 ,不易成活 ,采取插瓶法和截干覆膜套袋等技术措施获得了较高的造林成活率 ,从而充实了栽植大枣根蘖苗造林技术最新内容  相似文献   

2.
用95杨常规带根栽植和插干造林作为对照,对95杨不同插干深度和不同截干高度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截根插干造林技术,以80 cm的插干深度的95杨成活率最高,平均达88.5%,而不同截干高度的处理对95杨成活率影响较小。在栽植成本上,95杨截根插干造林成本明显低于常规带根栽植。  相似文献   

3.
杨树是当前我国造林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树种,相较于其他树种而言,杨树的造林存活率高、造林方法简单且生长迅速。但是在既往的工作之中,针对干旱地区通常采取常规带根植苗造林法,整体成活率较低,不利于起到良好的防风固沙效果。杨树截干埋干造林法则可以有效地提升造林的存活率,促进造林效果的提升。分析了截干埋干造林法促进杨树成活率提升的原因,并探讨了其对造林工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出辽西沙地上杨树人工造林中适宜的栽植深度,特设置了20、40、60、80cm4种栽植深度进行造林成活率以及苗木生长情况比较,结果表明,栽植深度为80cm的处理当年成活率最高,第2年苗木最高、胸径最粗,由此可知在辽西干旱地区深栽可以使杨树的根系与深层地下水接触,便于更好地吸收水分、养分,使杨树的抗旱能力更好,提高杨树的成活率,苗木长势更好,建议在杨树的造林中选择80cm的栽植深度。  相似文献   

5.
花棒植苗造林成活率低,影响造林速度。为此,我们进行了花棒扦插造林试验。试验地设在榆林县牛家梁林场沙地上。选择当地花棒枝条截干作插穗,用1年生实生苗作对比。造林试验共分6组33个小区,对比排列,每小区面积为0.3公顷,栽植300株(穴)。扦插造林每穴4根插条,植苗造林每坑栽植1株。扦插造林采取随砍、随剪条,随栽植,栽时留头3厘米。栽后随即搭设死物(柴草)障蔽,并于当年和次年9月,采用机械抽样,分别进行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量等项目的调查,每小区抽样面积为20%。  相似文献   

6.
春季造林季节将近,各地正在进行春季造林的准备工作。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顺利地进行抗旱造林,可因地、因树种制宜,采用如下抗旱造林“八条措施”: 1.浸根:在荒山营造油松,用泥浆蘸根或用淡盐水或卤水浸根10一13小时,可使造林成活率和当年高生长提高功肠以上. 2.截干:对萌芽力强的杨树、紫穗柳、沙棘等树种,可将苗  相似文献   

7.
江汉平原湖区自 2 0世纪 70年代中期从意大利引进I- 6 3,I- 6 9,I- 72等杨树品系后 ,到 80年代开始了大面积发展。但栽植的都是带根苗。由于杨树苗木细弱而使造林质量降低 ,已成为生产中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本技术主要是利用杨树根系具有连续多次萌发的能力 ,将苗圃挖根起苗改为留根育苗 ;利用杨树幼龄基干内根原基多和发生不定根能力强的特点 ,将带根苗造林改为截干苗深栽造林 ,在苗圃改“起根”为“留根” ;提高育苗质量又提高造林质量 ,应用前景广阔 ,现介绍如后。1 留根育苗1 1 土地选择选择沙壤土 ,pH7~ 8,肥力中等 ,地下水位…  相似文献   

8.
1 品种选择和造林方法根据近几年我们的栽培经验 ,忻州地区杏树品种应选择“龙王帽”、“优 1”,授粉品种应选择为“北山大扁”,造林用苗均为 1年生嫁接苗。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 ,栽植时对苗木进行适当短截 ,沾“根宝”泥浆 ,浇适宜水进行栽植。栽植密度 4 m× 4 m,栽植穴规格为 80 cm× 80 cm× 80 cm,每坑施土杂肥 80 kg~ 10 0 kg,果树专用肥 0 .5kg,在全面细致整地的基础上进行栽植。2 管理技术措施2 .1 水肥管理 根据仁用杏的生长特点 ,施基肥应当集中早施 ,一般在秋末冬初进行 ,以落叶前后施肥效果最好 ,每公顷施厩肥 4 5t,4年生以…  相似文献   

9.
为了论证杨树1年生整株苗造林树体控制技术中最适宜的截干高度以及后期采用何种主干控制技术能使苗木获得较好的生长,本研究采取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置不同截干高度和不同主干控制方式两个因素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年生整株苗造林树体控制技术的苗木造林平均成活率达97.4%以上,显著高于常规整株苗造林的平均成活率;合理截干高度...  相似文献   

10.
杨树留根育苗和截干打孔深栽造林系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我国南方杨树造林苗木质量普遍不高和由此造成的造林质量不高的问题,利用美洲黑杨和欧美杨根系具有连续多年多次萌发的能力,将苗圃挖根起苗改为留根育苗,利用幼龄基干内根原基多和发生不定根能力强的特点,将带根苗造林改为截干打孔深栽造林,开展了杨树壮苗育苗技术和提高造林质量的新方法的研究,研究出杨树留根育苗和截干打孔深栽造林系列技术。该技术由于育苗和造林栽植方法的改进,不但提高了育苗和造林质量,而且降低了成本,经济效益好。同时因方法简便,易于为群众接受,已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及滨湖地区广泛应用,大大扩大了杨树种植面积,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杨树培育学的理论和方法。该系列技术在我国南方杨树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辽宁西部地区风沙、干旱严重地影响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生长量。因此,解决抗旱造林技术问题,提高造林成活率显得尤为重要。1976年开始,我们在国营阜新县建设林场和阜新市林科所,利用2年生杨树苗剪短侧枝,浸根后进行栽植试验,营造6000亩杨树速生丰产林,成活率达95%以上,一次成林,节省了人力物力,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不同栽植技术对马尾松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表明:采用小阳春造林、容器苗、药剂处理、截根栽植等栽植技术对于提高马克松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促进幼林生长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3.
香樟属樟科、樟属常绿乔木或灌木树种 ,生长快 ,材质优良 ,木材有香气 ,是家具、建筑、造船的良材 ;也是城市、村庄、海岛的主要绿化树种之一。杭州、宁波等城市已作为市树广泛栽植。由于香樟主根发达须根不多 ,若按常规植树造林成活率较低。为此 ,70年代宁波市南溪林场分别采取截根灭梢和截干法进行了造林试验 ,使造林成活率大大提高 ,一般在 92 %~ 95 %以上。实践证明 ,上述 2种造林方法有如下优点 :一是可以延长造林时间 ,采用一般造林方法 ,必须在清明前后进行 ,成活率才有保证 ,而实行截根灭梢和截干造林 ,冬季、春季都可进行 ,造林时…  相似文献   

14.
文章根据凤城地区的特点,在杨树速生丰产林培育方面,采用了根桩苗深栽技术,试验了不同截干根桩苗深栽对造林成活率、生根量、生长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说明,不同深栽,对当年造林成活率没有明显影响,但对生根数量、胸径生长量、叶面积指数有明显影响,深栽能明显提高杨树生长量。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林业》2008,(11):30-30
干旱地区及干旱季节造林成活率普遍较低。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大面积栽植时一般采用容器苗。如水源不便及进行小面积栽植或补植时,采取以下几种栽植苗木的土办法,可明显提高栽植成活率。  相似文献   

16.
杨树造林方法主要是植苗造林和截于植根造林.单纯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多提倡截干植根造林,仅从提高造林成活率角度分析,截干植根造林因成活时需水量少,较植苗造林成活率高一些,但是对生长影响尚无报道.本试验通过在相同立地条件下,进行截干植根和不截干植苗造林进行对比试验,主要研究其对生长量(材积)的影响,提出更能提高杨树生长量的造林方法,以期达到最佳济经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杨树造林方法主要是植苗造林和截干植根造林。单纯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多提倡截干植根造林,仅从提高造林成活率角度分析,截干植根造林因成活时需水量少,较植苗造林成活率高一些,但是对生长影响尚无报道。本试验通过在相同立地条件下,进行截干植根和不截干植苗造林进行对比试验,主要研究其对生长量(材积)的影响,提出更能提高杨树生长量的造林方法,以期达到最佳济经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速生杨植苗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辽宁省昌图县从2002年开始,认真总结了当地几年来杨树秋季植根造林的成功经验,并参照外地的具体做法,在全县大面积推广了“杨树秋季植根造林技术”。两年来,共完成杨树秋季植根造林10万亩,栽植杨树根苗1000万株,平均造林成活率达到了95%,且生长旺盛,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一、杨树秋季植根造林技术1.进行细致整地。根据杨树本身的生物学特性,造林地需选择平原、丘陵区,以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为宜,平原地区便于机耕作业的要实行全面整地,整地深度25~30厘米,树坑规格50×50×50厘米以上。丘陵坡耕地要实…  相似文献   

19.
“三北”地区杨树剪枝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5%,浸根可提高成活率9%-11%;深栽可以节约用,并促进幼林生长。1978-1987年在辽西“三北”地区营造的1400hm^2杨树速生林,成活率高达98%,一次成林,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20.
苗木换床和造林成活率及生长量受自然条件与人为因素的影响 ,各年波动很大 ,影响投资效益。加格达奇林业局古里苗圃每年换床 50hm2 ,更新造林面积 1 0 0 0 0hm2 ,为提高苗木等级和造林成活率 ,我们进行了HRC保苗剂应用试验。苗根浸沾HRC后 ,使根系表面蒙上一层含有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