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生产发展",农机化是基础 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生产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生产发展是靠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相互作用.生产力作为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在社会生产发展中起着最重要的决定作用.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是生产力的三要素,在三要素中,劳动对象虽逐年有所变化,但基本同定.劳动者由于常规农业比较效益低,致使大昔农村劳动力进入第二、三产业,导致农业劳动力相对匮乏,因此,作为生产力要素之一的生产工具显得更加重要,而农业机械是先进的生产工具,是农村、农业先进生产力的标志.因此大力发展农机化,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农业,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农业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生产发展"是最直接、最有效、最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职能的扩展、农村劳动力的流转,都要求农业实现机械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业机械化,也必须要发键农业机械化。  相似文献   

3.
农村要发展就必须提高生产力,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在生产力的“物”和“人”两个要素中,劳动者的素质是关键因素。要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因为农村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1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农村教育负担不公  相似文献   

4.
从生产力三要素出发,分析了农业产前信息化的实现过程,讨论在农业生产前期如何对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进行信息化建设,以此促进整个农业生产的产中信息化和产后信息化,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逐步推进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从而突出农业信息化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5.
一、农业机械是解放农村生产力"、生产发展"的主导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个方面要求,第一个就是生产发展。新农村建设把生产发展作为先决条件,就是要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农业机械是农村生产力最具有活力的要素。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除了培育具有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以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外,关键在于创造和运用先进的生产工具。而先进的农业机是最重要的先进生产工具,是农村、农业先进生产力的物质表现。在人类漫长的农业发展中,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了农业和整个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农业机械的发展,引发了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可以说,农业机械化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缩小城乡差别的必由之路。因此,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健全面向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党中央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到了民生之本的高度。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日益增多。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促进了机械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推进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也使大量农村劳动力逐渐从农业生产领域中游离出来。如何有序、有效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转移,是当前“三农”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科技进步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持续动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加快农业科技的推广、使用,推动农业生产上台阶、上水平,是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富裕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推手。襄樊市作为农业大市,耕地面积少,农业劳动力素质低,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论农村职业教育在转移富余劳动力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2001年我国农村劳动力有4.8亿人,占全国劳动力总量的70%,在这些农村劳动力中,有1.5亿左右人为富余劳动力,而且在“十五”计划期间,每年还会新增1000万人。这些大量的富余劳动力是人力资源的低效或无效配置,是劳动力的浪费。大量富余劳动力的存在事实上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负担。农村要发展,要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首先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实现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生产的转移和向城镇的转移。  相似文献   

9.
科技兴农是依靠科技的支柱作用来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三要素中,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科学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变革生产工具及改善劳动对象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农业结构、耕作制度的变革,从而推动农业的发展,是一个涉及到农业科学技术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0.
切实转变观念,防止“煮”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夹生饭” 首先,新农村建设要实现发展农业和农民收入逐步达到与城镇居民收入相当的目标,很重要的是卡在农业富余劳动力上有效就地、异地转移就业上。  相似文献   

11.
科技创新是通过对生产力诸要素的物化使其发生质的变化,科技创新转化为劳动者的技能,提高了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的能动性;科技创新使劳动对象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提高了农业劳动对象的效能;科技创新优化了生产要素组合,使农业生产过程更加合理,农业增长的过程就是农业科技不断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陈夏生 《新农村》2000,(6):30-30
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然而在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有的领导只重视物质财富而忽视创造财富的人,重视物质生产而忽视人的作用。这势必影响教育战略地位的落实,影响农村教育的发展,影响劳动者和农村领导干部素质的提高,进而影响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建设。在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务必把教育现代化列入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规划之中。没有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也没有农村的现代化。教育是未来的事业。其“功”在当代,“用”在未来,“利”在千秋。1.农村教育现代化势在必行教育现代化是传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来,虽然我国的农业经济、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农业受气候、土质、水源、物种等自然条件和政策、科技、装备、资金等社会环境所制约,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在高成本、大风险、低收益的现实面前,农村劳动力、土地和资金等所谓的“三要素”大量外流,由此造成了广大农村地区因“失血”而后劲乏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无以为继,城乡之间的“剪刀差”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明显拉大了。  相似文献   

14.
吕梁是全国集中连片贫困区,也是劳动力资源富区。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推进,退耕退林的实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村劳动力逐步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并形成了一个新的产业经济即劳务经济.也成为吕梁市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途径,在2004年和2005年,农民人均劳务收入分别占到当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9.5%和21.3%。因此,做强做大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确保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充分转移,对吕梁摘掉贫困帽子,加快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在安徽合肥召开的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08年年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指出,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土地、资本、劳动力三要素流失,因此当前新农村建设急需解决农村三要素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应把握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是国家为了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由国家拿出资金对广大农村劳动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实施项目,其目的就是通过对农村劳动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让受训的农村劳动力能够熟练地掌握1~2门农村实用技术,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技能,带动广大农民群众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农业高效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业科技要转化为现寮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需要被广大农民所接受,并能使用到农业生产中去。从这个角度来讲.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支撑。另一方面,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迫切需要掌握转岗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业机械化、科学化的发展 ,韩国农村出现了多余的劳动力。同时也存在着大批农村青年弃农的现象 ,导致了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的下降 ,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随着社会高学历水平教育阶段实现后 ,在农村从事农业人口的老龄化和女性化的倾向更为显著。针对这种现状 ,韩国政府制订了农业后备劳动力的培养政策 ,并加大了培养力度。一、农业后备劳动力的培养培养农业后继者能减少农村青、成年农业劳动者弃农 ,能缓解农业人口老龄化、女性化 ,以及农村青少年轻视农业。也是培养农村中坚人才 ,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实现农业…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把解决“三农问题”特别是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畜牧业是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农启工的中轴产业,其发展水平是衡量农业生产的重要标志。发展畜牧业不仅能够加快粮食和其它副产品转化,推动种植业增长,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延伸农业产业链,加速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但也必须看到,当前畜牧业的发展面临着不少突出问题,直接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20.
民营企业胎生于“三农”,和“三农”密切相关,相互推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反哺了“三农”,对支持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和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建设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说:发展民营企业,是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