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适温防治 育珠蚌营底栖生活。随着季节的变化,育珠蚌潜于泥中的深度,一般是低温季节潜得深,高温季节潜得浅。根据这一习性,吊养育珠蚌应随季节变化凋节其深度。一般夏季吊养蚌离水面4厘米,冬季放到接近池底而不着泥为度,春、秋季可吊养得浅一些,离水面3厘米左右。如果不按季节升降,育珠蚌受高温或低温刺激,容易得病而死。  相似文献   

2.
吊养育珠蚌,尤其是池塘吊养蚌常会出现反复着生附着物现象,轻者阻碍蚌体水流畅通,重者会影响育珠蚌摄食、生长,并消耗水中的养料使水变瘦,降低珠质、珠量。珠蚌附着物有以下两类:  相似文献   

3.
育珠蚌最易患病的季节是1~9月份,蚌病一旦发生,蔓延极快,给育苗生产带来严重损失。1蚌病的预防①用生石灰清池。夏秋季节水温较高,水中细菌和蚌的敌害生物繁殖很快,因此每月应用生石灰清池消毒两次。每亩用生石灰1.5~3kg,兑水泼洒。用生石灰清消育珠池除可防蚌病外,还有澄清水质,使塘泥无机化,调节水的pH值和增加钙盐等好处;②引水时应滤出虾、鲦等敌害,防止敌害入池繁殖,侵害珠蚌;③及时转移病蚌,清除死蚌。2蚌病的检查外部检查:①将育珠蚌提出水面,出水孔不喷水,而是从蚌体内滴水,表明蚌已患病;②手摸育苗…  相似文献   

4.
一、鱼一蚌一畜一禽主体养殖以水面为依托,以渔业为中心,实行水中养鱼,水面育珠,水底(网箱)养蚌,塘边建舍养猪、养鸭或养鹅,畜禽粪便入塘肥水,转化成浮游生物,为鱼蚌提供天然饵料。综合养鱼配比,一般每667平方米池塘养鱼400~450尾,吊养育珠蚌1000只左右,养小蚌3000~4000只,配  相似文献   

5.
以2~5育龄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为对象,研究了三角帆蚌血浆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壁微球菌、嗜水气单胞菌的抗菌活力和血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率。结果表明:4种育龄的育珠蚌血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力最强,其次为溶壁微球菌、大肠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其中3龄育珠蚌对4种细菌的抗菌活力最强;4龄育珠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率最高,达到36.6%,吞噬指数达到3.75,其次为5龄育珠蚌,2龄育珠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率最低,仅为25.2%,吞噬指数为2.95。本研究结果证实:在2~5育龄内,3~4育龄的三角帆蚌育珠蚌的吞噬率和抗菌活力最强,抵抗外来病原菌的能力最高;但随着育珠年龄的增长,三角帆蚌免疫能力不断下降,因而养蚌育珠过程中要加强对高龄蚌抗病防病能力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杨品红  王志陶  于杨  王晓艳  谢春华  张倩  李梦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103-20104,20127
[目的]探讨育珠对三角帆蚌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对2+、3+和4+龄育珠与非育珠三角帆蚌形态学指标进行测量。[结果]除体长性状变异较大外,各龄段中育珠蚌的体重、体高、壳宽均极显著高于非育珠蚌相应指标(P〈0.01),而体长/体高指标极显著低于非育珠蚌(P〈0.01),除2+龄段育珠蚌体高/壳宽指标极显著低于非育珠蚌外(P〈0.01),其他各龄段差异不显著。[结论]人工育珠会改变三角帆蚌的形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珍珠美大素     
施肥是育珠生产中最重要的一环,关系到珠蚌健康生长及其产品质量.而蚌病的发生往往与施肥--特别是在高温季节施用过多或过鲜的禽畜粪有关.  相似文献   

8.
育珠蚌在施行插片手术后,有一段时间为伤愈合期.通常情况下,如果没有吐片、烂片等现象发生,伤愈合期为7天左右;若水温低于25℃,则要延长1~2天.如果是育有核珍珠的蚌,还要比育其它类珍珠的蚌多5~7天.而判断育珠蚌是否康复,最简单的方法是:拿起蚌,当蚌壳收缩时,可见到后端水管里有进出水流,这表明其伤口已经愈合,育珠蚌已完全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9.
光泽度为衡量珍珠价值上限的指标,为了研究三角帆蚌供片蚌和育珠蚌对有核珍珠光泽度的相对贡献,以白蚌(内壳主体色为白色的三角帆蚌)为材料,以壳长和外壳青色为选择性状,设置不同选择策略,建立8 组三角帆蚌群体,在每组群体随机选出供片组和育珠组,开展组合插核手术。经18个月培育,发现不同育珠组合中,供片蚌和育珠蚌同时来自 Ⅰ 组选择群体的YAA育珠组合所育珍珠光泽度值最大,比YGG、YHH产珍珠光泽度分别提高15.46%、21.51%;不同组供片蚌培育珍珠的光泽度差异显著,供片蚌内壳光泽度与珍珠光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r = 0.717 ~ 0.939 ),建立供片组内壳光泽度和珍珠光泽度回归方程为:y=16.81+0.93x(R^2=0.777),供片蚌生长性状与珍珠光泽度相关性不显著;不同组育珠蚌培育珍珠的光泽度差异显著,但育珠蚌生长性状和内壳光泽度与珍珠光泽度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以上结果说明幼蚌期选育外壳颜色青色的三角帆蚌,达到了提升珍珠光泽度的目标,可作为选育产高光泽度珍珠三角帆蚌的间接性状,供片蚌内壳光泽度与珍珠光泽度显著相关,以其作为目标性状更优。  相似文献   

10.
三角帆蚌是一种优良的育珠蚌,其人工繁殖技术早已成功,幼蚌加速培育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为了推广这一技术,现将技术基本关键,简介如下: 一、三角帆蚌的雌雄鉴别与亲蚌选择 雌雄蚌的性腺都处在肠管周围,埋藏在斧足上方的内脏囊里。成熟的雄蚌,性腺呈白色,用针穿刺性腺后,有乳白色浆液流出(精液)。雌蚌性腺呈黄色,用针穿刺后有颗粒状东西流出(卵粒)。 亲蚌一般选雄蚌3~4龄,雌蚌4~5龄。贝壳完整无缺,蚌体健壮丰满,外鳃瓣无伤。人工繁殖,雌雄比例以1:1或1:2为好。亲蚌按比例放入笼中或吊养(吊养蚌相互间隔以3寸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减少育珠蚌的死亡,预防各种蚌病的发生,防止水质老化,提高珍珠的质量和产量,在养蚌育珠开始必须选好水域,准备塘口。因为育珠周期较长,在内塘育珠期间清整池塘比较麻烦,所以在放养蚌之前就应该彻底清整,并应在每进行一个周期的养蚌育珠之后,都进行一次清整。其中特别要注意底质的改良,池塘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三角帆蚌钙调蛋白(CaM)基因在育珠和非育珠蚌各组织中的表达和不同Ca2+浓度下外套膜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通过RACE技术,以我国重要的淡水珍珠贝——三角帆蚌为研究客体,克隆了CaM的cDNA全长,并通过Real-Time Q-PCR技术分析了该基因在育珠和非育珠蚌各组织中的表达和不同Ca2+浓度下外套膜中的表达变化。[结果]三角帆蚌CaM基因cDNA全长659bp,包括70 bp的5'UTR,299 bp的3'UTR和447 bp的ORF,编码149个氨基酸,预测其分子量为16.8 kDa,等电点为4.14。cDNA序列比对信息表明三角帆蚌与池蝶蚌、合浦珠母贝间均具有57%的相似度,而其蛋白具有高度的保守性,除斑马鱼外,各生物CaM相似率达97%。定量数据表明,CaM基因广泛表达于三角帆蚌各组织,外套膜内膜与腮中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其次是外套膜外膜和内脏团组织。插核育珠能增加该基因在各组织的表达,特别是在外套膜外膜和鳃组织中,育珠蚌该基因的表达显著高于非育珠蚌(P0.05)。此外,水体Ca2+浓度的增大对CaM基因表达有显著的影响,外套膜内膜该基因的表达随Ca2+浓度升高而增加,而外套膜外膜1.25 mmol/L Ca2+浓度下该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0.50 mmol/L、3.00 mmol/L组(P0.05)。[结论]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钙调蛋白基因的在珍珠生长过程中的功能及其调控机理奠定了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3.
育珠蚌蚌龄与珍珠产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1月上旬购进南京浦口北汙珍珠场的三角帆蚌,通过暂养,同年4月中旬经插片手术后,挂养在约4亩静水池塘中。1983年10月下旬,在采珠前随机选择在育珠阶段蚌壳生长较宽的和较窄的两组育珠蚌各45只。记录蚌龄,每只蚌的全长,及育珠阶段生长的宽度,然后分别采珠,称重计数。结果如表1。  相似文献   

14.
珠蚌吊养在水中,肌体包被在双壳中,因而蚌病不易发现,一旦患病,很难控制和治疗。因此,蚌病应该以防为主,治疗为辅。根据笔者多年的生产经验,有如下体会。 1.自繁自育,严禁外购小蚌 手术蚌可以自己繁育培养,尽可能不购或少购外地幼蚌,以切断病源菌的传播途径。自繁自育  相似文献   

15.
葛耀  施维林  吴晓乾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901-8904
为蚌病害的防治及培育出更优质的珍珠,根据近年来淡水育珠蚌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及部分其他贝类的研究资料,综述了三角帆蚌血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其珍珠层结构与形成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分析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及以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6.
育珠蚌的饲养方法江西省万年县水产局唐礼一、吊养法在育珠蚌的背翼上钻一个孔。每2个为一层,用尼龙线穿吊起来,每二三层为一层,层与层之间留出15~20厘米间隔,串与串之间留出50~70厘米的距离,穿好以后绑扎在用竹杆做的桩子上养殖。二、笼养法用竹片和胶丝...  相似文献   

17.
通过周年采集标本,研究江西青岚湖淡水蚌类的资源现状和时空变化.结果表明:青岚湖淡水蚌类有11属35种,优势种为圆顶珠蚌、洞穴丽蚌和中国尖嵴蚌,它们在每个季节标本中都占较大的比例,并且秋、冬两季所获标本明显少于春、夏两季.标本属、种数在每个季节相差不大,秋季以11属、21种为最多.标本各属所含种数差异较大,丽蚌属包括9种、无齿蚌属包括8种,分别占总种数的25.71%和22.86%;而珠蚌属、冠蚌属、扭蚌属和帆蚌属各只有1种,分别占总种数的2.86%.青岚湖淡水蚌类夏季生物量和密度最大,分别为22.75g/m2和0.81ind./m2;秋季生物量和密度最小,分别为16.24g/m2和0.65ind./m2;全年平均生物量为(15.94±5.26)g/m2,全年平均密度为(0.59±0.21)ind./m2,说明青岚湖淡水蚌类资源比较丰富,但各个季节、各属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深秋、初春,从气温来说正是适宜运输育珠蚌的季节。但由于运输和暂养河蚌不得法,也往往造成河蚌衰弱,到手术后容易生病,死亡率增高。 在外地购河蚌,应将蚌养在较大的水域中,尽量在装运时再起水。装运前使河蚌吸足新鲜水,并要注意除去脱水濒死的蚌,以免运输时死亡、变质、毒害其他河蚌;这类蚌往往较轻,壳微张,含不住水,闭壳反应迟钝。在装运时操作要轻,不能用锄耙用力钩耙,强烈震动,使蚌失去外套腔的水甚至破损受伤。运输可用“干运法”或活水船装运。但气温太高时不宜运输。  相似文献   

19.
采用RAPD技术,选用11条有效随机引物研究了南洞庭湖15种野生蚌(圆顶珠蚌、尖锄蚌、圆头楔蚌、鱼尾楔蚌、巨首楔蚌、射线裂脊蚌、球形无齿蚌、勇士尖嵴蚌、扭蚌、杜氏珠蚌、背瘤丽蚌、短褶矛蚌、三巨瘤丽蚌、环带丽蚌、蚶形无齿蚌)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得到RAPD-DNA扩增条带1 775条,片段长度500~1 500 bp,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43.5条带,这些条带构成了南洞庭湖15种野生蚌的遗传多样性图谱.分析表明,属间的遗传距离以裂脊蚌属和尖嵴蚌属间最近,为0.485 7,丽蚌属与其他属间的遗传距离最远,为0.729 2;种间的遗传距离以圆头楔蚌和巨首楔蚌间最小,为0.333 3,背瘤丽蚌与三巨瘤丽蚌及环带丽蚌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678 2.从种属关系归属来看,丽蚌属和尖锄蚌属归属于小方蚌亚科;无齿蚌属归属于无齿蚌亚科;矛蚌属、扭蚌属、裂脊蚌属、尖嵴蚌属、楔蚌属和珠蚌属同归属于珠蚌亚科.  相似文献   

20.
稻田养蚌     
稻田养蚌是利用小面积水田,大规模快速繁育珠蚌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稻田养蚌具体做法是,选择靠近可供肥流水,进排水方便的水产养殖池,如鱼种池等近旁的农田。农田面积的大小,根据水量供应情况,管理条件和繁殖规模而定。先翻耕日晒数天,然后放水浸泡将泥打烂、整平,做成如“秧板式”田块,晒到土面发硬,踩上去不淤脚为度。同时,在所选田块四周,修一圈高0.5米、宽0.33~0.5米的土埂,用捶打结实,防止漏水。田地面积大的,为了管理方便,可在田中间每隔2~3米加一道土埂;把田分隔成几个长条形田块。如果田地面积不大,排水方便,计划作为较永久性育蚌基地的,也可先将这块田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