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艳潇 《中国农资》2011,(38):11-11
对于农资流通企业来说,要想将销售团队推进到乡村,除了会面临比较大的人力成本外,如何保证资金安全也成为很多农资流通企业感觉头疼的问题。目前,针对深入乡村的销售团队建设,万庄农资物流通过经纪人队伍的建设思路。可以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为了保证终端交易的资金安全,万庄农资物流和相关银行合作。将终端银联支付系统引人到物流配送的终端。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资流通特点及新型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可信流通方式为基础构建新型农资流通模式,将现代物流配送和连锁经营的理念、技术引入农资流通领域,对农资流通各关键环节进行全程监管,同时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产品回溯机制应用到可信流通模式,通过优选农资流通主体,监控中间流通环节,规范销售终端,解决现有农资流通模式的弊端,实现农资流通的可信、可控、可追溯,实现农资质量的安全,以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3.
当前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针对当前农资市场的现状分析认为,一方面农资管理部门要从农资市场管理上下功夫,加大查假、打假力度,确保农资质量;另一方面农资生产流通企业要改变经营机制,创立农资经营品牌,注重产品质量,创新流通体系,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加大科技服务力度,推行全方位的服务性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农资行业终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几乎到了白热化状态。新的零售门店也层出不穷,逐年增加,几乎村村都有农资店或销售者。在这种情况下,受地域和信息等诸多因素限制的乡镇级和村级农资终端经销商更是备感困惑,彷徨失措。那么,终端零售商从哪些方面着手,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自己满意的销售效果呢?千村植保作为全国农资连锁流通品牌的优秀典范之  相似文献   

5.
<正>在化肥产能过剩的大环境下,农资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如何创新服务加速转型成为农资流通企业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在产业转型大潮中,一些流通企业在政策指引下,积极进行战略调整,借助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庄稼医院等载体,全方位服务终端市场,正在从单一商品销售商向全程综合服务商转变。锁定终端,创新服务,一批农资流通企业开始上演转型发展的变奏交响曲。  相似文献   

6.
<正>对于农资行业来说,无论是农资生产企业还是流通企业,终端资源都是极其重要的企业资源,说"决胜在终端"这句话也并不过分。如何合理地安排终端投入、科学地建设终端是终端操作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而这一切都依赖于对终端的充分认识和了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资》2012,(45):5
<正>中国农资经销商年会是"行业的盛会",农资人借这一平台可以充分交流信息、探求思想共鸣、分享智慧结晶。而今年的农资经销商年会还有更深的纪念意义,即庆祝中国农资流通协会成立20周年!这20年,是中国农资流通行业急剧变化和迅猛发展的20年,农资流通协会参与和推动了中国农资流通体制改革的全过程,见证了中国农资人从辉煌到低谷,再到复兴的艰难行进路程。中国农资流通协会今年举行的"创新改变流通,服务振兴三农"大型主题活动,历时一年,做到了全方位深度回顾与展望。活动内容很丰富,出版了回顾行业历史的书籍、拍摄了行业发展专题纪录片、举办了"汇力杯"有奖征文活动、推出了"中国农资金禾  相似文献   

8.
<正>在农资产品严重供过于求的时代,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流通企业都更加关注渠道的建设问题,农资现代营销已经演变为一场"终端战",一切的市场反应都来自"神经末梢",得终端者得天下已成为所有农资营销人的共识。曾经的德农农资超市和现在正在全力进入农村市场的中邮物流都致力于农资市场的终端网点建设,德农是自  相似文献   

9.
<正>如何把握种植户和作物需求这一农资流通中的核心问题,打破原有以产品为中心的流通营销格局,真正实现农资流通领域的深化发展。四川青尚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牟绍东给出了自己的答卷,即以终端用户为核心,打通从规划、种植到农产品收购的全过程,形成连接农资生产厂家、种植户和农产品消费者的农业全产业链模式。瞄准终端农户打造农业综合服务平台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农资行业工作10余年的牟绍  相似文献   

10.
刘学胜 《中国农资》2008,(12):58-58
<正>提起河北省邢台市的农资企业,人们就会想到威远农资公司,威远农资作为民营农资流通企业的代表,在农资流通行业放开以后获得了快速发展,并将业务从批发拓展到了BB肥的生产,一直走在行业的前面。从2008年6月份开始,威远农资开始尝试发展农资连锁,前期尝试了销售换股份的做法,经过一段时期的实践后,他们现在开始推行依靠推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产能过剩"、"土地流转"、"竞争加剧"等一个个受关注现状的升温,今年化肥市场整体形势可谓水深火热。生产企业瞄准终端,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农资分销渠道减少,逐渐走向扁平化。因此,农资流通企业普遍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企业只有打开思路、做好战略转型、创新技术并加强终端服务,才能够有效抵抗被市场淘汰的命运。2012年,廊坊绿园农资有限公司开始探索农业产业化服务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资》2012,(26):15
<正>活动背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掀开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篇章;当年10月18日,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成立!1992到2012,这二十年,也是中国农资流通行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二十年。为此,协会将今年定为"创新改变流通,服务振兴三农"大型主题活动年,通过对我国农资流通体制改革中发生的重大事件的梳理,通过对行业坚持奉献的老农资人的宣传,弘扬农资人创新奉献精神!为此,协会即日起启动"我与农资流通二十年"有奖征文大赛,欢迎广业内人士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3.
郑敏 《中国农资》2011,(40):5-5
从提出倡议要给农资产品配戴上“身份证”,到中国尿素批发价格指数的首发.再到{20lo中国农资流通行业年度发展报告》的正式发布,自去年11月第十一届磷复肥产销会召开后.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就一次次地刷新着中咽农资流通领域大事记的记事簿。  相似文献   

14.
在交流中改变在传承中进步为农资产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媒体智慧农资物流将改变农资流通模式农资服务体系建设需要三个"新"供销社系统成现代物流的主力军论坛助推农资物流发展与改革供销社成为北京现代农资体系建设主体"十二五"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十大变局农资供应链与园区立体运营发展从电子商务到农资电子商务探索适合自身的现代物流体系从中邮物流看农村物流建设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农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多层次、金字塔式的传统渠道营销模式,不仅失去价格竞争力,同时信息反馈滞后、假劣现象突出、窜货现象严重等弊端也日益凸显。很多农资企业纷纷开始尝试将渠道下沉,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增强市场控制力,一场关于渠道模式的变革正在农资行业悄然推进。流通渠道下沉可以有效减少中间流通环节,节约成本,加快资金周转,从而有更大的空间让利终端农户,增强企业的市场控制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同时,还可以有效压缩假劣农资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从而最大程度地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6.
声音     
《中国农资》2006,(7):6-6
农资公司要做终端.做品牌.使产品直接进入渠道进行流通.网络是规模的基础.是流通企业所必备的资源。完整的销售网络价值非常高.对于企业来说既是一笔有形资产又是一笔无形资产。——四川美丰农资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晓彬  相似文献   

17.
<正>化肥行情这两年一直表现不佳,即便是去年年末和今年年初复合肥原料高涨,也只是上游厂家出厂价的短暂上扬而已,终端对此价格抵触,在流通商看来,此轮价格波动更像是厂家自己的狂欢,在低迷的终端市场需求的冲击下,出厂价格逐渐下滑并在3-4月份迅速倒逼。所以,在供需矛盾持续的情况下,农资市场低迷照旧,本期将从原料情况及大环境简述农资市场未来走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张弛 《中国农资》2008,(3):34-34
<正>中国农资企业在今年将同时面临政策层面的机遇和现实层面的考验。化肥的生产与流通直接关系到农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全局作为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副会长的龙文,一直有着这样一种观点:中国农资行业是一个关系着中国最基础产业发展的行业,或者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直接关系着中国国民经济全局的行  相似文献   

19.
我们之所以谈10年,是因为1995年农资行业在计划经济达到了巅峰时期,从1998年国务院39号文件确定了化肥流通行业市场化的新格局开始,我们的农资企业走过了励精图治的10年,从简单到完整,我们的生产和流通企业相互分分合合,我们的农资体系也从散乱走向整合,从国家宏观政策到经营者的观念以及农资市场化进程都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农资产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价值日益彰显。10年后的今天,应该到了我们中国农资业界静下心来,总结经验、展望发展的时候。  相似文献   

20.
当前,正值春耕大忙时节。为了让农民买到更加放心可靠的农资商品,打造重点农资流通企业的“诚信”品牌,3月13日,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在全行业发起“2006中国农资诚信助农暨重点农资流通企业联合签署‘诚信宣言’”活动,并向业内农资流通企业发出倡议:依法诚信经营,全心全意服务“三农”!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副主任、中国农资流通协会会长顾国新指出,各级供销社和农资流通企业要积极开展诚信创建活动,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