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本期嘉宾:南京农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周应恒嘉宾观点:近期,全球贸易的新变化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对我国农资领域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于农资在中美等贸易中的规模较小,国际贸易变化对我国农资的直接影响程度较低,对肥料产品影响较小,对农机行业的影响较大,对农药产品的影响居中。另一方面,贸易变化带来了汇率变动、贸易替代成本及对生产的影响,对我国农资行业的间接影响值得关注。同时,面对我国农资行业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变革,农资企业或面临更多压力,但找准自身市场定位、提升产品及服务的竞争力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正农资经销商是农资行业的一个特殊群体,自化肥流通体制改革以来,数以万计的农资经销商活跃在祖国广袤的沃野田间,成为农资生产企业与农业生产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同时,他们也见证并参与了农资行业从筚路蓝缕到蔚为大观,由野蛮生长到理性繁荣的发展与变革。作为行业权威媒体,中国农资传媒长期关注农资经销商群体的生存与发展状况,自2007年起,连续十余年推选全国百佳(优秀)农资经销商,源源不断地为行业注入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资》2012,(13):11
<正>农资连锁作为农资行业厂商都很关注的新农资销售业态,从2000年开始就逐渐获得了行业足够的关注。可是,直到现在,行业内也没有让大家都很认可并操作很成功的农资连锁公司与模式,如此的状况导致厂商甚至对农资连锁本身产生怀疑,能做还是不能做,如何才能做好呢?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十三五"大幕开启,精彩中国庄严呈现。2016年,中国声音在世界上越来越响亮的一年。此刻,我们向2016挥手告别。2016年,在世界舞台,我们愈加强烈地感受到中国前行的铿锵脚步。回望来路,农资行业严冬尚未退去,产业变革依然激情涌动。在时代洪流中,中国农资行业迈着坚实的步伐奏响了变革发展的新声音。听!号声。2016年,农资新政一浪接着一浪,吹响了农资市场化的号角,这号角声为行业变革发展指明方向。随着气价放开,化肥优惠几乎荡然无存,化肥产业正在回归市场化原点。在行业困境之中,化肥产业"去产能"开始真刀真枪,各项调整政策紧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农资行业变革的重心转向管理提升和品牌塑造,农资行业人员知识老化、人才发展观念陈旧、各类专业型人才紧缺等结构性不合理的矛盾凸显。引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技术、调整现有的人才结构、打造一支与现代农资行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是农资行业战略变革与培育新型核心竞争力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正开栏语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工匠精神"随即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放眼中国农资行业,从生产领域到流通领域,从行业领军者到基层经销商,从战略创新到品牌铸造,从产品研发到服务升级,在行业变革的风云中,中国农资行业正崛起在这样的时代。农资行业呼唤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依然需要大力弘扬,释放更加强  相似文献   

7.
<正>在中国农资行业,"烟台农资现象"已经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从贸易商到生产商,从民营经济到国有经济,再到混合所有制经济,烟台农资人从烟台港出发走向全球,烟台农资人在良性竞争中为农资产业的变革树立了一个全新的榜样。10年前,中国农资传媒开始关注"烟台农资现象",并进行了深入研究报道,10年之后,烟台农资圈又呈现出怎样的新气象?一个地域农资集群崛起的背后存在怎样的文化根源?本次论坛专设"烟台现象"访谈单元探寻答案。  相似文献   

8.
致敬2013     
《中国农资》2013,(50):5-6
<正>年终岁尾,中国农资传媒行业大盘点,"变"成为2013农资行业年度字。与此同时,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主办的"汉语盘点2013"揭晓,"正能量"当选2013年度国内词。2013年,农资行业在寒风中前行,而在这呼啸的寒风中我们看到的是农资行业集体变革的形象,在"变"的进程中,我们感受到农资行业释放出的强大正能量。农资行业一直走在变革的道路上,但是从来没有今年来得这么强烈。在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农资流通行业年度发展报告》是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全力打造的精品型、专业性研究报告,已连续7年发布推出,得到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农资行业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关注。《2016/2017中国农资流通行业发展报告》锐意创新,开设了多项新章节,呈现出更多亮点和特色。一、前瞻性:1、忠实记载2016年度行业发展的基础上,利用翔实的数据,着重对今后农资行业发展走势进行科学预测;2、关注国际。利用数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中国农资行业一方面要面对市场的起伏,一方面又迎来了"互联网+"的风口,既要全力应对传统市场的疲惫,又要转变思维方式抓住互联网带来的机遇。所有农资从业者都开始进入互联网思维频道,希望通过新思维、新模式、新构架来迎接行业变革的时代,来再造中国农资产业新的辉煌。由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中国农资传媒、中国东盟农资商会主办的"红四方杯2014-2015全国百佳(优  相似文献   

11.
自今年4月以来,农资涨价成为行业热词,尤其是尿素产品,价格从4月初的2200元/吨狂涨至5月的2500元/吨,根据中国农资流通协会监测结果显示,截至5月21日,国内尿素批发价格指数已经连涨17周。与此同时,农资行业也出现了一些新业态,如在部分企业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也有一些企业面对多变的市场不知所措,甚至放弃奋斗多年的事业,悄然退出农资市场。对此,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资局局长、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杨建平表示,经过多年的发展,农资行业已经进入转型发展时期,农资人必须要打破惯性、变革思维、创新方法,才能理顺农资产业的发展链条。  相似文献   

12.
正夯实乡村振兴基石,离不开农业高质量发展。而深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又对农资流通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提供了新契机。如何聚焦乡村振兴这一主线,拓展经营服务领域,实现行业自身的转型升级?如何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困难和问题,更好地服务于农业高质量发展?近日,围绕上述行业内较为关注的问题,《中国农资》记者采访了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资与棉麻局局长、中国东盟农资商会会长、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龙文。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农资行业变革的重心转向管理提升和品牌塑造,农资流通企业人员知识老化、人才发展观念陈旧、各类专业型人才紧缺等结构性不合理的矛盾凸显。引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技术、调整现有的人才结构、打造一支与现代农资行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是农资流通企业战略变革与培育新型核心竞争力的当务之急。农资企业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已经成  相似文献   

14.
李鑫 《中国农资》2020,(10):6-6
时至今日,我们看到农资企业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受到了各种阻碍和困难。而随着情况逐渐好转,农资企业还将面临后续的挑战。《中国农资》记者采访多位行业营销人士了解到,目前传统农资营销的手段逐渐受限,农资新营销的升级还需要时间去调整和适应。各种移动互联网平台成为农资企业的营销阵地,传统的渠道关系不足以应对疫情危机,农资营销模式变革的阶段已经到来,如何生存发展是每个农资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凭海临风,逐浪前行。8月16日—17日,第五届中国农资企业文化建设论坛暨"烟台农资现象"研讨会在山东烟台召开。本次会议紧紧围绕农资企业文化发展的现状,探讨了企业文化在农资行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当前,农资行业已经进入到了变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与会嘉宾认为,在此背景下,企业文化正在成为行业变革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16.
土地规模化经营后,农资行业将出现重大变革,探索建立新的监管模式刻不容缓。该文结合广德县情况对这一变革趋势进行了分析论述,提出了新形势下农资监管的对策措施,为建立新的农资监督管理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资》2012,(3):4-5
<正>亲爱的读者朋友:送走玉兔,且听龙吟。钟声响起,祝福传递。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农资传媒的全体成员与行业同仁一起穿越了农资市场的跌宕起伏,一起经历了农资产业变革的汹涌波涛。在这一年里,我们遍访企业,深入基层,用真心感受行业的励精图治,用双脚丈量行业的变革历程,用文字记录行业发展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18.
<正>新年伊始新年伊始,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若干意见》发布,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一场农业改革正在全国各地掀起全国各地掀起。农业改革为农资行业带来新挑战,更为农资行业的发展带来新动能的发展带来新动能。近日《中国农资》记者采访了农资生产、流通企业及专业合作社等企业及专业合作社等,让我们去聆听他们的心声。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计划的推进,农资电商发展越来越火,而农资连锁不温不火,似乎在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可喜的是,近期许多农资连锁企业也借"网"转型升级,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电商,逐步实现线上线下对接,延伸服务。作为两种不同的模式,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当农资连锁遇到农资电商,对于农资流通企业来说能否擦出火花?能否推动行业服务模式的变革?两种模式对接对于农村市场来说又意味着什么等一系列问题成了行业关注的热点。近日,《中国农资》记者针对这一系列问题采访了业内有关人士。  相似文献   

20.
<正>从三峡宜昌到天府德阳,从如画峨眉山到红色沂蒙山,中国农资企业文化建设论坛在山水之间一路走来,已经成为农资文化发展进程中的一道思想的风景。2013年,化肥行业进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期,化肥产业将如何突破重重困难,走出沉重雾霾,成为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探讨农资文化,探讨媒企发展,无疑具有更为特殊的意义。短短两天时间,来自全国的文化专家、企业代表齐聚一堂,论道文化,碰撞思想,总结经验,探寻新路,为农资产业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作为农资专业媒体,我们始终不渝地对行业发展保持着极大的热情。在与农资行业共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热切关注中国农资文化的成长与繁荣。本届论坛将成为行业在变革时期一个重要的节点,也将成为农资企业文化建设一个全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