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在水稻生产上成功利用杂交优势的第一人.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尊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全人类带来了福音."袁隆平基于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从一名普通的学校教员起步,成长为一位中国最权威的学术机构---中国工程院院士,并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国际上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在地球的东方一个文明古国的广阔土地上,爆发了震撼世界的第二次"绿色革命"。在这场"绿色革命"中,袁隆平摘下了绿色王国中"杂交水稻"这颗瑰丽的绿宝石。本文作者通过对袁隆平院士近距离的访谈,记述了这场"绿色革命"的旗手,从湘西偏远荒凉的黔阳安江农校校园走向国际大舞台的艰辛而辉煌的人生。  相似文献   

3.
袁隆平院士,中国杂交水稻育种案,江西德安县人,1930年9月生于北平(今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1971年调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1978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  相似文献   

4.
2005年8月13日下午,温家宝总理来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了解杂交稻研究情况,看望“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资》2009,(3):72-72
<正>近日,超级杂交稻田传出喜讯:掺混缓控释肥在中稻上增产效果明显,在等氮量条件下,增产幅度在12%-15%左右,在减少30%氮用量条件下仍能保持稳产或取得10%左右的增产效果。众所周知,2006年国家杂交水稻中心又提出了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就是用3亩地产出4亩地的粮食,真正让农民增产增收。这一喜讯对于"种三产四"丰产工程有何现实意义?缓控释肥这一新型肥料应用于超级杂交水稻前景如何?  相似文献   

6.
9月10日至12日,被业界尊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来到了有着3000万亩水稻种植面积的黑龙江。袁院士的到来让黑龙江省农业界人士像过节一样兴奋,全省水稻方面的专家学者纷纷从各地市汇拢到哈尔滨,就连黑龙江垦区著名的水稻专家徐一戎教授,也不顾82岁高龄。在得知消息后当天就从佳木斯市赶来。  相似文献   

7.
甘海燕  贺亮军 《广西农学报》2009,24(5):F0002-F0002
2009年10月28日上午,秋风送爽,阳光明媚。“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应邀到广西农业厅作题为《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研究的新进展》的专题报告。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出席报告会并作重要讲话。广西农业厅厅长张明沛主持报告会,全区主、分会场共5000多名农业科技人员聆听了袁隆平院士的精彩报告。  相似文献   

8.
《现代农业》2006,(1):23-23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选育的杂交水稻超高产新组合“准两优527”在贵州试种获得丰收,农业专家近日通过测产验收,平均亩产达810.6千克,比当地水稻良种增产150千克以上。  相似文献   

9.
2009年10月28日上午,秋风送爽,阳光明媚,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应邀来到广西农业厅。  相似文献   

10.
饥饿曾是一个游荡在全世界的恐怖幽灵,这个幽灵也曾长期笼罩着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然而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科技的出现,彻底改变世界饥饿的局面。目前在我国,有一半的稻田里播种着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每年收获的稻谷60%源自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粮食自给难题做出了  相似文献   

11.
袁先生: 您好!我是您的粉丝。您作为杂交水稻之父,已经80岁高龄了,还在攀登培育杂交水稻的新高峰,相信您一定能培育出更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但我却希望您在有生之年放弃杂交水稻的研究,转向培育常规水稻品种。我之所以这样劝说您,主要基于以下几个理由。  相似文献   

12.
《湖南农业》2007,(8):5
袁隆平院士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参加工作50多年以来,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域领先世界水平,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14.
孙楠 《北京农业》2013,(11):6-8
<正>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粮食安全始终牵动着国民的心。在粮食九连增的背后,粮食安全存在哪些隐患,气候变暖究竟对粮食影响如何?记者专访了来自辽宁省的全国人大代表陈温福。  相似文献   

15.
《湖南农业》2007,(9):4-4
(续第8期)勇于追求真理、不迷信权威、不因循守旧、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 "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这曾经是世界经典著作中论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连日来,黑龙江100种绿色有机食品评选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并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为期四天的展销会,反响热烈,而被业界尊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也高度关注此项活动。2日,记者在长沙见到了袁隆平院士。见到黑龙江来了记者,袁隆平很高兴:“黑土地是块宝地呀,我也爱吃黑龙江的大米,多吃更健康!”同时,袁隆平欣然题词:“祝黑龙江绿色有机食品走向全球。”他说,这是他的期盼,也是几代人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7.
《北京农业》2010,(1):46-47
这场讲座很“基层”,说的是种田的事儿:这场讲座很高端,涉及到以科技手段提高稻谷产量。 近日,广西自治区党委礼堂内座无虚席,区内众多领导干部聆听了“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作的《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前沿知识讲座。  相似文献   

18.
袁隆平简介1930年9月1日,袁隆平出生于北平。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来到湖南省安江农校教书。1964年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1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1年,袁隆平和籼型杂交水稻获国内第1个特等发明奖。1982年,袁隆平被聘为农牧渔业部技术顾问、全国杂交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同年,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85年,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袁隆平任863计划两系杂交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1期目标,2004年提前1年实现了超级稻第2期目标。1995年袁隆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先后获得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生物学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以色列"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拯救饥饿奖"等11项国际大奖。2006年,袁隆平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先生赞扬袁隆平取得的科研成果,是继20世纪70年代国际培育半矮秆水稻之后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相似文献   

19.
虽然已经80岁高龄,他却戏称自己只有“40公岁”,刚刚造入不惑之年。他并不以头上曜眼的光环为傲,仍被人们亲切地称呼为“袁老师”。如今,他依然教不下科研工作,心系杂交水稻,心系粮食安全。2010年2月3日,在中央一号文件即将出台之际,就国家“三农”新政和粮食生产发展等问题,袁隆平院士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接受了《湖南农业科学》杂志社的独家专访。  相似文献   

20.
院士谱     
袁隆平 1930年9月7日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于1964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用九年时间于1973年实现了三系配套,并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优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