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以Alcalase蛋白酶辅助法提取林蛙皮胶原多肽,试验通过对胶原多肽提取率进行测定,优化提取条件为:烘干温度为40℃,加酶量为1.5%,酶解p H值为8.0,酶解时间为4 h。结果表明:此条件下林蛙皮胶原多肽的提取率可达33.8%。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方法提取东北林蛙基因组DNA的纯度差异,试验以东北林蛙为研究对象,采用高盐浓度抽提法、苯酚/氯仿抽提法、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CTAB法)、十二烷基磺酸钠法(SDS法)提取基因组DNA,进行PCR验证。结果表明:4种提取方法均能获得完整的基因组DNA,可以用于PCR扩增。高盐浓度抽提法提取的DNA纯度和制得率最高,成本低,安全系数高,操作简单,能够满足提取大量DNA的需求;其他3种方法需使用有毒、有害的有机试剂且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3.
为了高效提取林蛙皮生物活性肽,试验采用甲醇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超声波辅助Alcalase蛋白酶酶解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Alcalase蛋白酶酶解法的提取效果最好,提取条件为加入Alcalase蛋白酶1.5 g,酶解温度为40℃,酶解时间为4 h。  相似文献   

4.
2010年7~9月,利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并结合全事件取样法对东北林蛙的捕食行为研究表明:对运动敏感的视觉特性对东北林蛙的捕食行为有重要影响,其所能捕获的对象均为移动物体;东北林蛙整个捕食行为存在多种模式和环节,分别由相应条件触发;猎物的形状、运动方向和活动性的强弱均影响东北林蛙的捕食行为;相对于移动的目标,振动和闪动的目标更容易引起东北林蛙的捕食;东北林蛙对猎物运动的敏感度较高,但处理食物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从两栖动物皮肤组织中提取高质量总RNA的方法。方法:改良传统TRIzol法,提取皮肤总RNA,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RNA纯度和得率,1.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完整性。结果:改良方法提取的总RNA,其A260/A280值在1.8~2.1之间,A260/A230大于2;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清晰的28s rRNA和18s rRNA条带,且28s rRNA条带亮度约为18s rRNA的2倍。结论:改良TRIzol法提取的总RNA纯度高、完整性好、杂质少、得率大,易于操作掌握,可以用于相应的分子生物学试验。  相似文献   

6.
东北林蛙与黑龙江林蛙空气呼吸静止代谢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改进的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仪,对实验室条件下东北林蛙和黑龙江林蛙的空气呼吸静止代谢率(RMR)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北林蛙与黑龙江林蛙体温均与环境温度(Ta)呈正线性回归,且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5~30℃之间6个温度条件下,东北林蛙与黑龙江林蛙雌雄个体的RMR均与Ta曲线正相关,相关性极显著(P<0.01),东北林蛙RMR的回归方程为雄性RMR1=176.811-0.914Ta 0.573Ta2,r=0.875,af1=2,df2=27;雌性RMR2=158.997-8.335Ta 0.667Ta2,r=0.914,df1=2,df2=27.黑龙江林蛙RMR的回归方程为雄性RMR3=296.557-12.276Ta 1.282Ta2,r=0.861,df1=2,df2=27;雌性为RMR4=256.13-5.648Ta 0.899Ta2,r=0.921,df1=2,df2=27.无论雌雄个体黑龙江林蛙RMR水平都较东北林蛙高,2种林蛙RMR的差异是与呼吸频率和体表散热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7.
东北林蛙是我国著名的经济蛙种,林蛙的输卵管即林蛙油是名贵的食品、补品、药品.林蛙养殖环节多,难度大,难点多,加之养殖者对林蛙生活史的生态及生理特点缺乏了解,常常因此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本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并结合养殖中实践经验,以期为林蛙养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东北林蛙是一种传统的珍稀药用动物,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长白山脉。在东北林蛙的养殖过程中,人们大多采用封山封沟的方式养殖,经常在不同地区互相引种,这可能会使人工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野生群体不同。关于野生东北林蛙的遗传多样性,已在锦州地区野生东北林蛙群体~([1])、桓仁等4个野生东北林蛙群体~([2])、东北三省10个林蛙群体~([3])中有了一些研究报道;但关于人工养殖东北林蛙的遗传多样性,以及人工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正>1蛙种选择种蛙应体健、动作灵敏、无畸形、无外伤,具有纯正东北林蛙性状,蛙龄为2~4年。雄性体重15~25 g,雌性体重为25~45 g。可选择野外自然生产的蛙卵用于养殖。应选择卵粒呈深黑色,卵粒分布均匀,卵胶膜清晰透明的健康受精卵。运输的容器宜为塑料桶、铁桶或不透水的口袋。蛙卵运输和  相似文献   

10.
林蛙是极具研究价值的经济动物之一,其全身是宝,对林蛙的开发主要集中在林蛙油、林蛙肉及林蛙皮活性肽几方面,主要应用于保健食品,药品及化妆品上。  相似文献   

11.
为了比较分布在黑龙江省的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和黑龙江林蛙(Rana amurensis)的耐寒能力,试验测定了低温及低温持续时间对两种林蛙存活率的影响,低温下两种林蛙的过冷却点及血糖水平,比较并分析了两种林蛙的耐寒能力。结果表明:在潮湿环境中,东北林蛙和黑龙江林蛙能较长时间(≥10 d)耐受的最低温度分别为-1℃和-2℃;在低温胁迫下,黑龙江林蛙与东北林蛙均可通过升高机体血糖水平维持较低的过冷却点免受冰冻,但黑龙江林蛙可通过保持更高水平的血糖维持更低的过冷却点。说明黑龙江林蛙比东北林蛙具有更强的耐寒能力,因而其地理分布的最北纬度界限也明显较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价东北林蛙胃肠道消化酶活性,试验分别采用福林-酚试剂法、聚乙烯醇橄榄油乳化液水解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对东北林蛙的胃和肠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 H值和温度与三种消化酶的关系曲线均呈单峰型;胃蛋白酶活性高于肠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肠蛋白酶的最适p H值分别为1.5,7.2,最适温度均为55℃;胃脂肪酶活性高于肠脂肪酶,胃脂肪酶和肠脂肪酶的最适p H值分别为2.2,5.2,最适温度分别为50℃、55℃;肠淀粉酶活性高于胃淀粉酶,胃淀粉酶和肠淀粉酶的最适p H值均为7.2,最适温度分别为40℃、35℃。  相似文献   

13.
2008年3月29日~5月26日,在佳木斯市某东北林蛙养殖场,采用2组饲料饲喂东北林蛙蝌蚪,蝌蚪分为A组和B组。结果表明:饲喂T_1组饲料的蝌蚪41期和46期时的体重、体长和尾长明显大于饲喂T_2组饲料的蝌蚪;各组蝌蚪的成活率均在95%以上,各组蝌蚪完成变态的时间差异不显著;T_2组饲料的利用率要低于T_1组。  相似文献   

14.
东北林蛙俗称哈士蟆等。"哈士蟆"为满语,在历代本草中均无记载,仅在《本草图经》和《本草纲目》暇蟇项下有对"山蛤"的描述,并将"山蛤"单列成项,以示其与暇蟇一类有别。明确记载哈士蟆的文献资料首推清代的《四库全书.盛京通志》和《辽海丛书.沈故篇》,书中关于"山蛤"描述与《本草图经》和《本草纲目》中所载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15.
<正>东北林蛙别名哈士蟆,是一种传统的珍稀药用动物,其输卵管的干燥物即哈士蟆油,其皮肤含有广谱的抗菌活性物质[1-2],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长白山脉。东北林蛙一般生活在临近海滨的丘陵至海拔900 m左右、山区植被较好的湿润环境中。由于东北林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目前辽宁省林蛙的养殖规模和林蛙产业总产值已经非常可观。相对于其他动物而言,东北林蛙对养殖环境的要求十分高,圈舍小气候对林蛙生长发育的影响显著[3-5],辽宁地区大多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东北林蛙的人工养殖和深入研究提供基础的生理生化指标依据,试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的方法,对其雌雄个体的血清蛋白进行分离、分析。结果表明:东北林蛙雌、雄个体分别分离出28条、30条谱带。在电泳迁移率为0.028,0.048,0.055,0.062,0.076,0.434,0.469,0.524,0.552位置处的9条谱带为雌性个体所特有,在电泳迁移率为0.021,0.038,0.050,0.059,0.070,0.390,0.420,0.460,0.480,0.516,0.567位置处的11条谱带为雄性个体所特有,在电泳迁移率为0.014,0.090,0.103,0.124,0.145,0.159,0.172,0.200,0.241,0.297,0.317,0.331,0.359,0.375,0.400,0.621,0.648,0.679,0.705位置处的19条谱带为雌雄个体所共有。东北林蛙雌雄个体之间血清蛋白谱带数、谱带分布和活性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低温环境下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心率的变化,为其养殖、运输或暂养提供基础数据,试验通过采集低温环境下东北林蛙在体和离体心脏的心电图(ECG),分析了低温环境对东北林蛙心率的影响,探究了低温环境下或冬眠过程中两栖类动物心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5℃时东北林蛙在体心率和离体心率分别约39次/min和38次/min,而由10℃下降至0℃时在体心率迅速下降为15~10次/min、由10℃下降至2℃时离体心率迅速下降为13~5次/min,-2℃时东北林蛙在体心率可短时间维持在9次/min以下,-3℃时东北林蛙在体心率为0;东北林蛙在体心率和离体心率均随温度下降而下降、或温度回升而升高;相同低温环境下东北林蛙在体心率显著高于离体心率。说明进入冬眠时东北林蛙心率迅速下降并维持在较低水平;在可耐受的极限低温下(-2℃)东北林蛙仍维持较低心率;低温环境下东北林蛙心率与温度呈正相关,其机体可通过神经或体液正向调节心脏活动,进而满足低温环境下机体新陈代谢对血流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以东北林蛙卵油脂肪酸为研究对象,将其应用到化妆品的研制中。并对化妆品的配方和制备工艺进行了筛选,根据综合性能评分方法表对化妆品的基质进行打分,以分数为指标确立了护肤乳的配方和制备工艺,最终确定了护肤乳的配方为脂肪酸2 g、单硬脂酸甘油酯3 g、十六醇1.5 g、十八醇1 g、丙三醇4 g、凡士林3 g、吐温-80 3 g、三乙醇胺5 g、生育酚0.75 g。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为乳化温度70℃、乳化时间40 min、搅拌速度800 r/min。  相似文献   

19.
以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为试验对象,采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作为环境胁迫因子,通过RP-HPLC分析、抑菌活性和蛋白浓度比较,观察其皮肤分泌物的特异性分泌,以期揭示两栖类动物抵御环境微生物时皮肤分泌抗菌肽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用E.coli胁迫1~18d后皮肤分泌物粗提物洗脱峰数量明显减少了61.54%~84.62%,对4个持续出现的8、9、11和14号洗脱峰的抑菌活性试验显示,8、9号峰对G-和G+菌均表现较强的活性抑制,而11、14号峰仅对G+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此外,E.coli胁迫后第7天组皮肤分泌物的洗脱峰数量、持续出现峰的峰面积值及蛋白浓度与对照组比均明显增加,第23天组均恢复至较高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两栖类皮肤抗菌肽可能在参与机体先天免疫系统防御和启动后天免疫应答的关键环节中发挥重要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人工养殖东北林蛙生长与发育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4—10月,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某东北林蛙养殖场,对1龄、2龄和3龄人工养殖东北林蛙的体重(Y)、体长(1)、前臂及手长(f)、后肢长(X)和头宽(z)体尺指标进行测量与分析。结果表明:1龄、2龄东北林蛙在7月的绝对生长率最大,3龄东北林蛙在5月和8月的绝对生长率高于其他月;1龄、3龄东北林蛙5月的相对生长率最大,2龄东北林蛙5月和7月的相对生长率大于其他月;不同种源的1龄东北林蛙体重差别显著(P〈0.05);东北林蛙各体尺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均显著(P〈0.01);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了东北林蛙体重与其他体尺指标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18.374+4.417x+1.246z(R=0.923、R^2=0.853、校正R^2=0.8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