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小菜蛾抗药性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将“诊断剂量”技术原理与简易生物测定方法相结合,可监测小菜蛾对昆虫生长调节剂定虫隆抗性个体频率的发展动态。主要采用浸叶法测定了上海地区小菜蛾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以及对4类新型杀虫剂的交互抗性。采用以田间抗性监测与治理有机结合为特点的小菜蛾抗药性治理对策,交替施用作用机理不同的杀虫剂,可有效地控制抗性小菜蛾种群的危害,并延缓对新型杀虫剂的抗性发展。将药剂田间推荐浓度作为抗药性监测的区分浓度,可为抗药性治理的决策和效果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昆虫的抗药性是一种遗传性状。昆虫对杀虫剂发生抗药性是由于大量反复使用杀虫剂,逐渐把抗药力弱的个体淘汰,使具有抗药力强的个体比例逐渐增加,因而群体对杀虫剂的抗性明显增高。通过这种选择作用,使个体中的不定向变异逐渐成为群体遗传结构的定向变异。因此,选择作用和抗性稳定性是研究抗药性机制、预测抗性发展和进行抗性治理的工作基础。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L.)是一种世界性害虫,已有80多个国家报道了该虫的为害,并且可能在所有十字花科植物的地区均有分布,对小菜蛾的防治一开始就依赖于使用有机杀虫剂。由于小菜蛾生活能力强、…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小菜蛾田间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福建省不同地区与时间条件下的小菜蛾进行不同种类杀虫剂的田间抗药性测定。结果表明,福建省9个地(市)点的小菜蛾对6大类12种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且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不同种类杀虫剂的抗性发展趋势也不同。  相似文献   

4.
抗性小菜蛾等的防治防治抗性小菜蛾 我国南方蔬菜产区,小菜蛾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等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华南农大等单位引进美国的生物杀虫杀螨剂“害极灭”防治小菜蛾,已取得成功。在南方害极灭每年只应用2次,即5~6月和9~10月危害高...  相似文献   

5.
小菜蛾抗性适合度代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抗药性的产生常伴有适合度代价。在叙述小菜蛾对防治其危害的大量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基础上,阐述了小菜蛾抗性适合度代价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2006—2010年,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粤中地区小菜蛾对2.5%多杀菌素悬浮剂、10.26%溴虫腈乳油、5.59%啶虫隆乳油3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基于抗性治理前2006年抗药性测定结果,即粤中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对2.5%多杀菌素悬浮剂、10.26%溴虫腈乳油和5.59%啶虫隆乳油3种供试药剂的抗药性均为高抗(LC50分别为6.61、72.12、51.91mg/L,抗性倍数分别为55倍、180倍和157倍),制定出抗性治理策略并加以实施,取得了明显效果,为杀虫剂减量化使用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连续几年的抗性治理,截止2010年春季,粤中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对3种杀虫剂的抗性均下降至敏感水平(LC50分别为0.50、0.19、5.47mg/L,抗性倍数分别为4、0.48、0.35倍)。  相似文献   

7.
小菜蛾是世界性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在亚热带地区常年发生危害,其主要世代的自然危害损失15%~30%,严重的达70%以上甚至毁产,对蔬菜生产构成极大威胁。在生产中小菜蛾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杀虫剂,因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小菜蛾通过药剂的选择压力和自身遗传作用很快产生抗药性。据报道,它对许多常用杀虫剂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笔对温州市不同地区与时间条件下的小菜蛾进行了不同杀虫剂田间抗药性测定,旨在明确我市小菜蛾的抗性现状、发展规律,为综合防治小菜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温州市主要菜区小菜蛾抗药性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8种杀虫剂对瓯海区新桥镇、丽岙镇、龙湾区永强镇、瑞安飞云江农场、文成樟台乡和永嘉岩坦镇小菜蛾的抗药性作了初步测定。结果表明,温州6个主要菜区小菜蛾对BT、锐劲特、菜喜、卡死克、海正3令和杜邦安打均未产生抗性,瑞安、丽岙、永强和新桥菜区小菜蛾对阿维茵素均已产生较高的抗性,抗性倍数分别达到22.15、22.09、17.15和10、11倍,对抑太保亦达到了35.26、41.81、25.04和32.36倍,而文成和永嘉小菜蛾对阿维茵素抗性水平稍低,抗性指数分别达到6.28和4.64倍,文成小菜蛾对抑太保的抗性水平稍低,抗性指数达到6.80倍,而永嘉小菜蛾对抑太保尚未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9.
小菜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菜蛾是一种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分布。一旦暴发,如果防治不到位,极有可能造成绝收。随着杀虫剂的大量使用,小菜蛾对多种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包括一些效果较好的微生物杀虫剂。为了更好地控制小菜蛾,国内外学者将苏云金杆菌基因转入蔬菜中,研究转基因蔬菜对小菜蛾的控制效果。为了更好地了解小菜蛾的发生特点和危害规律,采用更科学的防治方法,从小菜蛾的分类地位、危害寄主、为害特征、国内外分布、抗药性情况、综合防控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抗药性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菜蛾是十字花科蔬菜上最主要的害虫,也是目前产生抗药性最严重的害虫之一.本文就国内外小菜蛾在抗药性发展、抗性消长规律、抗性机理、抗性遗传、交互抗性及抗性治理等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转CpTI基因不结球白菜的抗虫性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卡那霉素筛选、目的基因分子检测和生物学抗虫性鉴定 ,从转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不结球白菜遗传工程植株自交后代中选育出抗虫性可遗传的纯合材料。用室内人工饲喂方法 ,以鳞翅目小菜蛾、斜纹夜蛾幼虫为靶害虫 ,对转基因植株进行抗虫性鉴定。试验结果显示 ,转CpTI基因纯合材料对 1~ 2龄小菜蛾和斜纹夜蛾幼虫具有抗性 ,但不同株系间和同一株系内植株间的抗虫性程度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对11种杀虫机制不同的杀虫剂防治抗药性小菜蛾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5种菊酯类农药中氰戊菊酯的防效最差;两种有机磷农药防效差异不大,效果欠佳;两种生物制剂在试验中均表现出较好防效;4种农药与广效液的混合试验结果,混用防效均优于单剂.还根据试验结果及小菜蛾发生特点,提出了抗性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应用微生物农药、抗生素类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及化学农药对南方蔬菜的主要害虫——甜菜夜蛾和小菜蛾进行了室内外的防治试验.结果筛选出多种农药对2种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此外,它们之间的合理混配还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广西6个蔬菜产区的小菜蛾田间种群幼虫对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和氰氟虫腙等3种新型杀虫剂的敏感性,为3种杀虫剂的合理使用及各种群对3种药剂的抗性监测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浸叶法分别测定小菜蛾敏感品系和6个小菜蛾田间种群幼虫对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氰氟虫腙的敏感性,比较田间种群和敏感品系的LC50,计算小菜蛾田间种群的抗性倍数.[结果]小菜蛾荔浦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最敏感,其LC50为0.000735 mg/L,抗性倍数为1.32倍,田东种群的敏感性最低,其LC50为0.004230 mg/L,抗性倍数达7.61倍;对于氟虫双酰胺,柳江种群的敏感性相对较低,其LC50为0.366 mg/L,抗性倍数为2.27倍,南宁安吉种群最敏感,其LC50为0.168 mg/L,抗性倍数为1.04倍;对于氰氟虫腙,柳江种群的敏感性相对较低,其LC50为4.692 mg/L,抗性倍数为2.96倍,荔浦种群最敏感,其LC50为1.622mg/L,抗性倍数为1.02倍.[结论]小菜蛾田东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倍数为7.61倍,已达低水平抗性,应给予高度重视.其余地区的小菜蛾种群对3种杀虫剂的抗性倍数均低于5倍,仍处于敏感期,应加强不同药剂的轮换使用,以延缓小菜蛾抗性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出防治小菜蛾的有效药剂。[方法]采用点滴法测定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6种杀虫剂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采用对水叶面喷雾法测定了其中杀虫效果较好的5种制剂对小菜蛾的田间防效。[结果]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最高,其LC50为0.17 mg/L;其次为氯虫苯甲酰胺、虫螨腈及多杀菌素,其LC50依次为0.44、0.84、1.25 mg/L;丁醚脲和氰氟虫腙的毒力最低,其LC50分别为10.43和11.17 mg/L。田间施药后6 d,5%氯虫苯甲酰胺SC 1 000倍液对小菜蛾的防效较好,高达82.33%;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 2 500倍液、10%虫螨腈SC 1 500倍液、25%丁醚脲EC 1 500倍液及2.5%多杀菌素EW1 500倍液难以控制其危害,防效分别为60.50%、58.02%、55.64%和55.40%。[结论]为小菜蛾的有效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刘扬  缪勇  高希武  黄凯  李辉  马鑫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3876-3877,3881
[目的]研究几种药剂对春甘蓝田小菜蛾及其天敌的影响.[方法]研究了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及其混剂处理对春甘蓝田小菜蛾及捕食性天敌的影响.[结果]毒死蜱对小菜蛾的控制作用不理想,药后1、3、7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18.17%、45.77%和-13.18%,对捕食性天敌有明显的负面影响.阿维菌素对小菜蛾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最高防效(药后3 d)为60.42%,对捕食性天敌较安全.氯虫苯甲酰胺及阿·氯混剂和氯·毒混剂对小菜蛾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14 d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9.92%、79.17%、75.51%和81.10%、69.53%、88.85%,同时对捕食性天敌较安全.[结论]该研究有助于保护和加强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用浸叶法测定了6种杀虫剂对小菜蛾2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6种杀虫剂对小菜蛾2龄幼虫毒力﹙LC50﹚大小顺序为0.3%印楝素乳油﹥溴虫腈﹥5%锐劲特悬浮剂>2%阿维菌素乳油>20%氰戊菊酯乳油﹥48%毒死蜱乳油。测定结果可以为合理选择杀虫剂及小菜蛾的田间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风险评估及交互抗性的室内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用阿维菌素对小菜蛾进行抗性选育,结果表明: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发展先慢后快,经过20代14次选育,与敏感种群相比,抗性指数为20.92倍。应用域性状分析法,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1303,在致死率为50%~99%的选择压力下,预计小菜蛾对阿维菌素抗性增长10倍,需要2.4~15.9代。这表明小菜蛾对阿维菌素产生高水平抗性的风险很大。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阿维菌素抗性小菜蛾种群对甲维盐具有明显的交互抗性,抗性指数为8.85倍;对多杀菌素、茚虫威、氟虫腈和溴虫腈类药剂无交互抗性或交互抗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小菜蛾抗药性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是世界性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也是产生抗药性最严重的害虫之一。本文就国内外小菜蛾在抗性监测、交互抗性、抗性机制、抗性选育、抗性遗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0.
10种杀虫剂对小菜蛾室内生物活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用浸叶法测定了10种杀虫剂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10种杀虫剂对小菜蛾3龄幼虫毒力(LC50)大小顺序为阿维菌素>虱螨脲>溴虫腈>茚虫威>毒死蜱>硫丹>甲氧虫酰肼>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虫酰肼。以毒死蜱为标准药剂,小菜蛾对阿维菌素敏感性最高,相对毒力指数达31530.0;其次为虱螨脲、溴虫腈和茚虫威,相对毒力指数分别为5236.3,2202.1和884.2;其余药剂的相对毒力指数均<100,对小菜蛾的敏感性较低,特别是虫酰肼,相对毒力指数仅为8.0,敏感性最差。测定结果可以为合理选择杀虫剂及小菜蛾的田间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