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杏树具有适用性广、耐旱、耐寒、耐瘠薄、结果早、易栽培等优点。杏树常规栽培下,一般5月底至7月初成熟上市,杏果实不耐贮运,一年之中杏果应市期仅2个月左右。设施栽培杏可使杏果提早成熟上市,延长鲜果供应期,并且提早上市可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通过二个周期的设施杏栽培,初步总结出杏设施栽培的技术要点和掌控因子。1建园标准1.1密度杏行株距为2米×1米,每667平方米栽333株,主栽  相似文献   

2.
杏树在濮阳市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 ,其果实外观美丽 ,酸甜可口 ,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深受人们的喜爱。由于杏果多在 6月份成熟 ,果实又不耐贮藏 ,因而在其他季节很难见到新鲜的杏果。随着葡萄、桃等果树保护地栽培的成功 ,2 0世纪9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在温室中试栽杏树并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正>杏原产我国,其栽培历史悠久,多年来在我国果品市场一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管理粗放,产量低而不稳,加上鲜果不易运输与贮藏等因素,多年来,一直制约着杏树的规模生产。杏树保护地促成栽培,可以反季节供应新鲜优质产品,达到当年成花,第2年丰产,延长了鲜果的供应时间且成倍提高其经济价值,因此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1建园技术1.1园地选择杏树保护地促成栽培要求选择土质疏松,土  相似文献   

4.
<正> 杏树保护地栽培,可以使杏的早熟品种上市更早,从而弥补水果淡季市场的供应,而且经济价值十分可观,远远超出草莓、葡萄和桃等保护地栽培的果品售价。其次,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杏树花期受冻同题,有效地避免杏树的晚霜危害。再次,使病虫危害大大降低,从而减少或避免因使用农药而对杏果造成的污染,生产出鲜美、优质、无污染的高档果品供应市场,现将该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系统总结了河南早熟杏—蜜香杏幼树丰产栽培经验,并经6年的试验研究,创河南幼龄杏树每667m2产杏果1125kg的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6.
杏,它是北方园林常栽树种,秦岭、淮河以北至北纬44度以南广为分布,尤以黄河流域栽培最为普通。 杏,在我国栽培历史着实悠久,2600多年前的《管子》中就有“五沃之土、其土宜杏”的记载。 杏,蔷蔽科落叶乔木,花期3—4月,果6—7月成熟。杏树的适应性很强,具有抗旱、耐寒、  相似文献   

7.
杏树适应性广、抗旱抗寒性强、耐瘠薄、结果早、栽培易。杏果鲜艳美观、成熟早、汁多味甜、营养丰富。具有健身祛病的功效。河北北戴河区果农采用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生产果大、甘甜、耐贮、优质无公害的杏果取得较高的收益。  相似文献   

8.
杏树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杏树是新疆特克斯县经济林中的重要树种之一。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特克斯县杏果的成熟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中旬,比其他地区晚熟20天以上。特克斯杏主要分布在喀拉托海乡、喀拉达拉镇、乔拉克铁热克镇等地,杏园种植面积达5900亩,其中大红杏1600亩,亩产量800公斤左右,树上干杏4300亩,鲜果亩产量600公斤。当地果农在杏树管理中,十分重视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经调查监测发现特克斯县杏树主要病虫  相似文献   

9.
一、温室杏树栽培的意义1.早上市。打破了人们麦黄吃杏的传统习惯。传统露天杏成熟期为6月上中旬 ,而温室杏的成熟期则在4月上中旬 ,比露天提早2个月上市 ,提前满足了人们的口味。2.高、稳产。温室消除了恶劣气候对杏树的影响 ,使杏树免受霜冻等危害 ,因而得以稳产。同时因为空间小 ,与外界隔离 ,便于使用生产技术措施 ,达到高产效果。3.低病毒。由于温室与自然环境处于半隔离状态 ,露天环境中的尘埃、病菌、虫鸟等对温室内部侵染少 ,因而杏树病虫害少 ,用药也相对少 ,加上选用低毒无残留的农药 ,生产出的杏是无公害绿色果品。4.…  相似文献   

10.
周雪福 《中国林业》2012,(13):40-40
"树上干"原名"吊死干",是伊犁河谷栽培使用杏树种类的一种杏树实名。因该杏种类在资源书库中未有记载,其植物学名未定名。因该杏成熟后果实个体形态小、重量轻,其内含脱落酸无法使果柄与枝杆脱离,果实成熟后在树枝上因自身脱水风干而不落果,故汉语取名为"吊死干",当地哈语为"梅孜吴尔克",维语为"古丽卡克",其商品名为"树上干"。一、资源调查"树上干"属本地原始野生杏,主要分布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61团团部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县大西沟乡,树种数量、产量极少,区外并没有发现该品种资源,栽植到底有多少年已无法考证。1991年春,经资源普查,霍城县区域零星栽植共计473棵。因其原始野生资源有限,并无外流,其资源价值无法估量。按现市价,其散装干果每千克20~30元,上等品每千克45元,经济效益可观。二、果中珍品因其干鲜果品品味极佳,称得上鲜果、干果王中王。鲜果成  相似文献   

11.
杏树流胶的原因与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吐鲁番地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升温快,与全疆相比春天来得最早。由于我地区具有以上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栽培杏树。成熟早,上市早,经济效益可观。近几年随着林果业的发展,杏树栽培面积迅速增加,经济收入也不断提高。但是目前,广大果农偏重于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因此大面积杏园树势衰弱,管理  相似文献   

12.
杏为我国原产 ,栽培历史悠久 ,其果实柔软多汁 ,香味浓郁 ,酸甜适口 ,富含多种营养成份 ,尤其是近几年培育出的红丰、金太阳、新世纪等一些早熟品种 ,更以其风味鲜、上市早而倍受人们的青睐。1 建园( 1 )园地选择 杏树适应性强 ,栽培条件要求较低 ,粘土、沙土均能栽培。但以壤土、沙壤土上生长最好。杏为喜光树种 ,应选择背风向阳的斜坡上部或山顶建园 ,避免在山谷及低洼地建园。( 2 )栽植方式 首先选择健壮、无病虫害苗木 ,并按 1 0∶ 1的比例配置授粉树 ,华北地区一般于 3~ 4月土壤化冻后、杏树发芽前定植。定植密度以 2 m× 3m或 2 m…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设施栽培,可以使李、杏果实提早成熟上市,延长市场供应期,有效解决李、杏树花期早易遭晚霜危害、败育花比例高、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实现早熟、丰产、优质。为此,文章对李、杏设施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为当地李、杏设施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于2001~2003年在东陇海地区的邳州市进行了金太阳杏和凯特杏日光温室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凯特杏比金太阳杏树势旺,成花少,单株产量低,成熟期比金太阳杏晚,但果实比较大,平均单果重110 g,而金太阳杏只有60 g左右。栽后第2 a(2002年),金太阳杏5月1日成熟,有40%左右的植株结果,平均产量0.29 kg/m2;凯特杏5月11日成熟,有35%左右的植株结果,平均产量183.2 kg/666.7 m2。栽后第3 a(2003年),2品种所有植株全部结果:金太阳杏4月26日成熟,产量1.48 kg/m2;凯特杏5月3日成熟,产量1.40 kg/m2。日光温室杏栽培经济效益高,栽后第2 a获得产值3.00元/m2,栽后第3 a产值高达14.43元/m2。  相似文献   

15.
杏树是常见的经济林树种,杏果具有食用、油料和药用价值,还是园林绿化、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对适宜山西北部高寒山区栽培的耐寒品种进行了栽培试验,从中选择出了适生品种。  相似文献   

16.
杏为我国原产,是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的果树之一,远在2600多年前古书就有记载,如管子(公元前685年)云:"五沃之土,其土宜杏"。 北京所有区县包括城区都有杏树分布。例如明清两朝的皇宫--故宫内就有数十株超过百龄的杏树,据说是各地进贡的杏被宫内人吃掉后,其核扔在宫园内自然萌生而成。当然,城区的杏树只是零星分布,北京的杏树主要还是分布于山区或半山区。  相似文献   

17.
<正> 我省杏树分布广、品种多、经济价值高。杏的果实味道鲜美,可生吃或加工成杏脯、杏酱、杏酒、杏干、罐头、果丹皮等食品。杏仁清香味美,可制糕点、榨油和入药,是畅销的食品、医药工业原料。我省栽培杏树历史悠久,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现将杏树更新复壮技术整理如下,供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说杏     
杏树在我国多有分布。我国有着悠久的杏树栽培历史,人们早已有食杏的习惯.南宋诗人叶绍翁曾有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被后人广为传诵。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素问》中,把杏列为五果之一(其余四种为枣、  相似文献   

19.
杏树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杏是常见的经济林树种,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其种质资源极为丰富。介绍了杏树高标准建园、花果期管理、土肥水管理以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0.
轮台属于大陆型气候,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很适宜杏树的种植。但是该县杏树生产目前还是传统的粗放经营方式,产量低,品质差,效益低,严重影响其发展进程。因此,只有因地制宜的建立杏树生产基地,在进行集约化的土水肥管理和树体管理措施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生产产量和品质较高的,适应国内外市场的优质商品果。在轮台小白杏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地环境进一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对小白杏生产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合小白杏的产量和品质,提出了比较适宜的高产并优质果生产的栽培管理的配套技术措施。认为在小白杏生产过程中只要采取规范化并集约化的栽培管理措施,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栽培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