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郭东阁 《河南农业》2019,(15):63-64
景题是中国古典园林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声景景题是古典园林意境营造、感官体验的重要方面。通过声景声源选择、声景景题分类、修辞手法、体现意境等分析,将声源分为自然之声与人为之声。声景景题与五感中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四感相结合,运用借景、反衬、用典、通感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烘托意境。城市公共空间营造中需要保护、放大有利声景,削弱不利的人为之声,以期为当下城市公共空间营造创造有利的声景环境,给使用者以更好的体验感受,进而提高空间意境的营造水平,为当下城市公共空间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园声景分析及GIS声景观图在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泰安市东湖公园和南湖公园的实地勘测与问卷调查,对两公园春季的声景现状和使用者对其声景的主观评价进行了调查,利用GIS系统初步建立了两公园声景的数据库和声景观图,并对公园的声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春季为例,城市公园的声景主要由自然声、人工声和机械声构成,其中自然声最受游客喜爱。公园声景的组成和特征受公园周边环境和游客使用情况影响较大,这主要是由城市公园的性质决定的。声景观图不仅能够全面有效地描述城市公园的声景,还可以作为分析公园声景的有效方法,为城市公园声景的记录和设计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吴丽华  廖为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241-3242,3248
景观资源的评价是旅游开发的基础。传统的森林景观美学价值评价,仅研究人对森林景观的视觉感知,忽视人的听觉感知。实际上,缺少任何感知,其美学意境都不完整。该研究针对森林"声景观"被严重忽视的情况,以三爪仑国家级示范森林公园为例进行声景观资源的调查与分析,将声景资源分成水声景、雨声景、鸟语声景、叶声景、虫鸣声景和风声景6个大类,并界定森林公园各类声景观的定义、内涵和规律,为更全面地开发、利用和管理森林景观资源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风景园林文化需要当代语境下对传统的创造,明日的中国风景园林学需要有自己的基础理论和历史前提。本文从地景文化的角度对乐游原青龙寺的保护与复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探讨其中蕴含的中国地景文化理念与内涵。以达到继承传统理论用于现代,将地景建筑与城市设计、建筑、景观设计相融合,提高现代工程规划设计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以聊城市姜堤乐园为研究对象,运用观察记录、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公园进行声景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游客对姜堤乐园里各种声音的好感度和舒适度的评价是一致的,游客对研究区域里的自然声的评价值较高;(2)在姜堤乐园的8园区中,依绿园因声音景观自然而丰富,其使用频率最高。在此基础上,建议强化区域声景观特色,降低有害声干扰,这今后公园声景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声景观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是我国古典园林意境表达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能带给人们回忆和美好享受的重要载体,在景观设计中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以梅、荷花、菊花、牡丹、桂花、玉兰及山茶花为例,探索中国传统名花在声景观营造中的手法和特点,旨在丰富园林植物声景观营造方式,为中国传统名花的声景观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非药物治疗因其易操作、使用范围广、可调控等特点在失智症的治疗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现阶段非药物治疗的应用多对设备及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同时研究发现,康复花园(Healing garden/landscape)这种室外非药物治疗方式也有利于失智症患者的康复,但根据文献总结与走访调查,大部分康复花园因为维护困难、引导效果差、患者无人看护等问题,处于关闭状态,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此,本研究提出声景与康复花园结合的新形式,以改善康复花园使用率低下的问题,并提高康复花园的康复效益,提出康复花园声景的设计策略,以期开拓康复花园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尺度是现代景观设计中考虑最多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审美观念提高,景观设计中融入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文化也逐渐成为了重要内容。在进行景观设计时,既要在设计中体现当代的社会风貌、生活方式,还要继承与应用传统园林中的优秀理念和设计。本文对传统园林进行分析,探讨其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充分发挥红树林的生态功能和提高红树林的旅游价值,以珠海淇澳岛红树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城市声景观评价和森林美景度的研究理论,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该红树林的声景观做出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学历、不同年龄段人群在声景观指标的评价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珠海淇澳岛红树林声景观美学指数为7.254,属于较美等级(Ⅱ级);声音的音高、频率及声景观类型的相对丰富度是影响该保护区红树林声景观美学指数的重要因素。为红树林声景观的设计和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园林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园林美的鉴赏活动对听觉方面的审美要求同样不能被忽视。在对声景美的内涵、特征和意义进行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各种不同类型声景美的创造途径以及声景意境的营造手法。  相似文献   

11.
吴晓华  王水浪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715-716,759
国内外声光色在城市景现中的应用概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深圳城市森林声景观对人体心理及生理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揭示城市森林声环境对人的影响,以深圳市城市噪音为对照,将深圳市园山风景区内的鸟鸣声、鸟虫混合声及虫鸣声3种典型的森林声环境作为研究对象,并针对其与听力正常及心理健康的在校大学生的心率、呼吸频率和皮肤电导率等生理指标和愉悦度、兴奋度和语义差异等心理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被测试者在听完城市噪声后再听不同的森林声音,均出现心率上升、呼吸频率和皮肤电导率下降的变化,鸟鸣声对呼吸频率以及皮肤电导率的影响最大,变化率分别为10.68%和52.46%;鸟虫混合声对心率变化的影响最大,变化率为2.21%;心理评价得分上,鸟鸣声的愉悦度(1.52)、兴奋度(0.83)和SD因子得分(0.16)均为最高,人们普遍显示出了对鸟鸣声环境的喜爱;心理与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中,除呼吸频率与兴奋度间未发现相关性以外,其余各项指标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人们更加喜爱具有鸟鸣元素的森林声环境,而对纯虫鸣的森林声环境评价较低。研究结果可望对城市森林声景观评价、对森林声景观资源开发与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深入认识视觉和听觉耦合下人们对景观的感知规律,对景观资源评价和宜居环境设计尤为关键。以福建农林大学金山校区校园景观为对象,结合样地监测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比较分析夏季(7月)不同绿视率呈现的视觉信息与声音感受特征结合下人们对景观环境感知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1)校园声景观不同时段的声音类型频率与声级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声级大小与空气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亦无显著相关性;2)景观中10、30 m和50 m的3个圆形缓冲区内的道路面积占比与声级呈中等强度正相关(0.577<r<0.689),且林地面积占比与声级呈中等强度负相关(r=-0.591),其他景观要素与声级均无显著相关性;3)声音的存在会影响人们对景观美感度和景观自然度感知,但在高和低绿视率景观中表现相反,即:在高绿视率景观中为正向效应,而在低绿视率组中产生负向效应。女性对声景观感知的好感度显著高于男性;4)无论景观绿视率高低与否,受访者对声音响度与视听匹配度的感受都会对景观美感度和自然度产生显著影响,但影响作用各异。  相似文献   

14.
森林公园作为城市居民精神文明生活和文化娱乐生活的重要载体,具有休憩、教育等功能。优质的生态景观环境设计以及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是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所追求的目标。通过对合肥市大蜀山森林公园的景点设计的一系列调研,分析探讨了包括园内各景区的综合布局、景观设计及园林植物的空间围和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当代都市构建一个完善、和谐、生态和游憩的森林公园,一个满足蜀山可持续发展的景观空间,一个改善城市环境的都市绿肺,一个体现合肥新时代的休闲旅游胜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国家为改善民生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修养等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各地从不同程度上将不少古典园林开放为非赢利性的公共性公园,这从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但是随着这种转变趋势的加强,古典园林的声环境景观遭到破坏。本文通过对昆明市翠湖公园声景观的现状,使用者行为及其空间分布和声景观要素选择进行分析阐述,力求探索古典园林转变为公园之后的声景观环境如何进行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城市景观色彩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色彩作为城市景观重要的组成元素,在城市的发展历程中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美学信息.尤其是在人文环境的保护和发展以及高品质的人居环境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提出了当今城市景观色彩中出现的若干问题,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城市景观色彩研究的现状.并结合我国城市环境色彩问题,给出城市景观色彩设计的若干方法以及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主要研究"新苏式住宅"小区的主题景观营造、庭院空间布局和设计元素应用,以打造"城市山林"化的住宅小区为契合点,目的在于将江南传统园林造景的精髓加以继承与发展,让当代人身居闹市亦能享受大自然的"山水林泉之乐",体验当代版中式传统居住文化的熏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