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银杏大树移栽具有景观形成快、绿化效果明显等特点 ,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园林绿化中。但是 ,银杏大树移植时除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外 ,大树的再生能力因受树龄的增长和移栽时遭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而较幼树明显减弱 ,故而也降低了成活率。为探索提高银杏大树移栽成活率的栽植和管护技术 ,我们于 2 0 0 0年冬季至 2 0 0 1年春季在烟台市金沟寨立交桥、杜家疃立交桥和轸格庄立交桥的绿化工程中 ,对银杏大树移栽的技术措施和栽后的养护管理技术进行探索 ,取得良好效果。1 银杏大树的移栽情况共移栽银杏 998株 ,分别从莱州市、海阳市、…  相似文献   

2.
1选择适宜土壤银杏生长能力极强,对土壤要求不高。家前屋后,河坎沟坡,肥瘦土壤,一概都可以。但不要栽在大树底下和长年潮湿低洼地带,以免影响其生长。2合理密植银杏植株高大,喜光而不耐荫,要求通风良好和充足的阳光。栽植宜稀不宜密。成片栽植,株行距6~8m×...  相似文献   

3.
银杏(Ginkgo biloba L.)为高大落叶乔木,又名白果树、公孙树等,属裸子植物银杏科银杏属,经过第四纪冰川运动,气候剧变,银杏得以遗存中国大陆,现存银杏目中仅一属一科一种,在学术界被称为"活化石",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属国家二级保护稀有植物.随着社会改革的发展,现今,银杏大树已被作为景观绿化树种广泛栽植. 银杏大树移栽成活与否,主要与移植时间、土球大小和根系完整、栽植穴的处理、栽植方法和移植后期管理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4.
陈强  游庆芳 《江苏林业科技》1996,23(1):23-23,11
利用银杏粗枝中间砧嫁接试验陈强,游庆芳,许靖生,陶宏保(姜堰市林业中心,225500)(姜堰市果林场)银杏又名白果,是优良的果、材两用树种。本市银杏多为农村四旁栽植。因品种良萎不一,有的实生大树已数一年尚未挂果;有的虽经嫁接,但果形小,肉质差,尚需重...  相似文献   

5.
以郑州市区园林绿化银杏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胸围、树高、生长状况、配置形式、栽植时间、树龄等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找出了郑州市园林绿化用银杏在养护管理、大树移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武汉市地处我国银杏分布的中值区,水热条件适宜银杏生长。全市现有零星银杏资源,分布于风景区、学校、寺庙、工厂等处,均作为绿化、观赏用途,银杏大树生长在低山丘岗的土层深厚、湿润的小环境中。50、60年代武汉尚有一定数量的古银杏大树,但经“大跃进”和文革活动,现仅存留百年以上的古银杏5处7株,弥足珍贵。现将武汉市古银杏介绍如下:1“武汉第一树”古银杏位于江夏区金口镇某部队驻地处,有3株古银杏。其中胸径最大一株(胸径达1.94m)被市园林局命名为“武汉第一树”,距今有近千年历史,为唐代栽植。两株雄树干基已空朽,树顶…  相似文献   

7.
银杏大树人工辅助授粉技术初探周绪平李国华丁海秀张守富范丰学(山东省日照市林业局276800)关键词银杏人工授粉雌雄异株银杏雌雄异株,虽然雄花粉传播范围可达15km,但其有效授粉距离仅1km左右,特别是受风速、风向、降雨等气候因素影响较大,往往自然授...  相似文献   

8.
银杏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树种,在我国大部分省市都有自然分布,且生长良好。银杏大树在全国各地的园林建设中,被作为行道树和景观树广为栽植。由于园林工程施工经常要求大树移植在反季节里进行,我们在承建全椒县内环南路绿化施工时,要求5~6月份栽植胸径在15~18cm的大银杏作为行道树,共栽植519株,我们通过精心准备,科学施工,认真养护,取得了成活  相似文献   

9.
银杏又名白果,因结种迟而寿龄长,“公植树而孙得实”,所以又叫公孙树。传统观念认为栽植银杏见效慢,周期长。现在通过幼树嫁接、优质苗栽植、科学培管等措施,银杏10年左右即可投产。1 立地条件银杏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土层深厚、保水力较强的壤土或沙壤土最理想。栽植地的地下水位1m左右,应不受涝渍影响。同时,银杏为喜光树种,要保证其有良好的光照条件。2 苗木选择嫁接苗要求品种优良,接穗应是丰产、优质、粒大的30~40年生的结种大树上发育充实的1~3年生枝条,接口处愈合圆满,分枝均衡。苗木要粗壮,最好是3年以上大实生苗作砧木嫁接的,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采用优质银杏嫁接苗栽植和科学的培育管理措施,银杏早实丰产已成为现实。我市现投产的银杏树大多为栽植10年左右的幼树,其干径(地面向上50cm处)一般达到11cm~15cm,其树体内的营养积累,没有成熟大树那么丰富。而银杏是多花树种,花芽多、座果率高,群众往往喜欢多挂果,使得结果数量超过树体营养所承担的能力,导致果形小,价格低,树势衰弱,严重时造成树木死亡。因此,控制银杏幼树的结果量,对银杏树体的正常生长、克服大小年现象以及提高经济效益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银杏结果过多的弊端  (一)树体受伤。银杏树结…  相似文献   

11.
银杏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近几年来,随着银杏的果、叶、木的深度开发利用,出现了大规模栽植银杏之势,因此加快培育银杏苗木成为当务之急。传统的育苗方式都是以种子育苗为主,但种子成本较高,而扦插育苗的成苗数又因插穗下部腐烂严重而受影响。因此如何提高银杏扦插育苗成活率是当前值得研究的课题。我们通过近几年来的工作实践,初步摸索出一种简易的育苗方法,能使成苗率达到90%以上,现介绍如下。一、扦括基质打插基质采用大田沙壤耕作上。整地深度15厘米,去除砖砾、杂草和废塑料膜等杂物,掺入SO%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15克…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长兴县是我国银杏重点产区之一,产量、产值均居浙江首位,名列全国前10名。全县现有银杏树78000株,其中结果大树9430株,年产白果300t,产值1500万元。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总结出果用银杏优质丰产的配套技术,供参考。1适地适树银杏为喜光树种,要求深厚、肥沃、通气和排水良好的土壤。忌在光照不足的山地阴坡,过于粘重或瘠薄、干燥、多石、排水不良之地栽植。含盐量大于0.02%的土壤及环境污染严重或低洼积水的地方不宜栽植,周围有劣种大树,务必伐除,并需选用1.sin以上的大苗定植;平原水网地区栽培银杏,要选择地下水位1.…  相似文献   

13.
银杏叶枯病的研究:Ⅱ.发病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杏叶枯病在江苏各栽培地区普遍发生。病害在苗木上,6月开始发生,大树上一般较迟,8~9月为盛期,10月逐渐停止直至落叶。进入结实期的大树,雌株显著较雄株感病重。发病程度与培栽管理措施密切相关。施基肥比施追肥的地段上发病较轻;银杏幼树与大豆间作较与松树等间作的,亦发病较轻。水杉附近栽植银杏时,则发病加重。  相似文献   

14.
谁先认识走在前谁先栽管谁先富浅谈栽植银杏是致富农民的好门路东台市老区开发促进会杨露庭栽植银杏致富,是目前人们的热门话题,有识之士也已发了带头栽植银杏的致富之财,但至今也还有一些人对栽植银杏能否很快致富仍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同看法,但是无论是老银杏之乡,还...  相似文献   

15.
在桂林银杏产区有部分40年生以上的银杏挂果大树,由于管理不善,造成植株生长衰弱,产量低,品质差,根据该产区气候条件和银杏生长特性提出了衰老低产树和挂果大树的管理,人工授粉技术与注意事项,主要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相似文献   

16.
树木栽植一般在树木所处的物候状况和环境条件最有利于成活而且费用较小的春、秋适宜季节进行。有时由于有特殊需要的临时任务或由于其他工程的影响,不能在适宜季节植树,这就需要采用突破植树季节的方法,反季节栽植。栽植胸径20cm以上的乔木和胸径15cm以上的常绿树属大树栽植(不含古树),形成景观快,短期内可改变景区面貌。夏季反季节栽植大树难度大,技术措施要求高,管理也要求更精细。  相似文献   

17.
银杏雌雄识别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雌雄识别法邑龙仁银杏属雌雄异株植物,栽植时只有雌雄株合理搭配,才能保证连年丰产。近年来,随着银杏医药价值的被发掘,人们掀起了栽植银杏的热潮。因此,识别银杏雌雄很是必要,现介绍从形态上识别银杏雌雄的几种方法。苗期的不同:雄株侧枝与主干间夹角内有一较...  相似文献   

18.
郑州市城市绿化中存在着盲目引进外来树种,大树移栽,栽植密度过大,堆土造地型等问题,提出以乡土树种为主基调,辅之以适当引进外来树种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银杏作为我国特有的观赏经济林木 ,其胸径 15cm以上的大树移栽已经成为城市绿化、园林栽植和疏密扩面的经常性工作 ,如何提高大树引进、栽植的成活率 ,直接关系到生态效益、景观效果和经济效益。近年来 ,我们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使移栽成活率提高了 2 3.8% ,技术要点如下 :1 移栽时间落叶至翌年春萌芽前都可以进行 ,最好在落叶后至封冻前移栽。此时地温尚高 ,利于移栽树木根系的愈合 ;树木进入休眠期后 ,树木新陈代谢基本停止 ,大树经历了冬眠 ,生理代谢趋于复苏易成活。2 移栽方法2 .1 切根措施需移栽的大树 ,9月中下旬需进行切根处理…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川东北丘陵地叶用银杏不同栽植密度对其生长量和叶产量的影响,获得高经济效益的合理密度调控方向,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支持.本文以2年生"开江皇1号"银杏为供试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作5种不同栽植密度处理,连续三年观测研究不同栽植密度对叶用银杏生长量及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川东北的地理环境条件下和一定的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