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02年3月至7月,在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一对栗鸮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这对栗鸮最早在3月23日产卵,窝卵数4枚,卵的受精率为75.00%,4月末至5月初出壳,孵卵期36~42d,受精卵的孵化率及雏鸟的成活率均为100.00%,雏鸟生长迅速。孵卵和育雏由雌雄鸟共同完成,亲鸟护卵性极强,随着雏鸟的长大。亲鸟暖雏和护雏的时间逐渐减少。栗鸮的食物主要是啮齿类、蜥蜴类和蛙类,还包括一些鸟类和昆虫。  相似文献   

2.
昆明动物园繁殖场进行3种珍稀鸟类的亲鸟孵化人工育雏技术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3年采用亲鸟孵化人工育雏9窝灰冠鹤饲养成活19只,成活率为86%;2013年6月孔雀园绿孔雀亲鸟孵化3窝,人工育雏成活11只绿孔雀,成活率为100%;2013年11月20日游客从野外送来出壳后1~3周的6只仓鸮,首次在昆明动物园人工育雏成活2只仓鸮,成活率为33%。总结了3种珍稀鸟类在亲鸟孵化人工育雏方面的实践经验,在雏鸟的饲喂及饲料、饲养管理技巧及珍稀鸟类亲鸟孵化人工育雏的优点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探讨控温条件下鳖的繁殖规律.常温养殖3年体重300—400g的后备亲鳖,控温养殖2.5个月即开始产卵,饲养至5个月,每只母鳖平均产卵1.4窝,每窝平均产卵8.8枚,受精率62.5%,产卵间隔时间1—2个月.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美洲红鹮的行为分析入手,对圈养条件下美洲红鹮的饲养繁育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对饲养环境创造、饲料选择、日常管理以及断翅群养条件下美洲红鹮的繁殖、亲鸟育幼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推动美洲红鹮在人工环境下饲养繁育技术的标准化制定。  相似文献   

5.
2010—2011年连续2 a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采用摄录方法对人工巢箱条件下繁殖白眉姬鹟(Ficedula zanthopygia)育雏期双亲投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眉姬鹟亲鸟可根据窝雏数调整育雏投入,育雏次数随窝雏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白眉姬鹟日育雏行为无显著节律性,双亲每天不同时段的育雏频次差异不显著。雌雄双亲育雏期投入差异显著,雌性亲鸟单位时间内育雏频次随雏鸟日龄增大而显著增加,雄性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以人工饲料饲养的红脉穗螟为寄主,室内繁殖扁股小蜂,观察扁股小蜂寄生和繁殖能力,评价人工大量繁殖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人工饲料饲养的红脉穗螟幼虫发育速度、幼虫平均存活率、成虫羽化率、单雌平均产卵量及卵孵化率均达到或优于天然饲料,可替代天然饲料大量饲养寄主。在人工繁殖条件下寄主被寄生率达97.19%。在26.0±0.5℃时,扁股小蜂完成一个世代仅需约13 d,成蜂产卵率达95.05%,单雌平均产卵量为35.25粒。2日龄蜂蛹在8.0±0.5℃条件下贮藏2周,其羽化率为91.57%,产卵量为30.74粒,成虫寿命为11.05 d。可实现扁股小蜂的人工大量繁殖。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人为干预对西宁野生动物园水禽湖雁形目动物繁殖的影响。[方法]采取人工筑巢、栽植芦苇、取蛋孵化、改变雏鸟饲料和育雏方式等人为干预措施,研究其对西宁野生动物园水禽湖雁形目动物繁殖的影响。[结果]2014—2017年产卵数和产卵率逐年提高;2016和2017年火鸡孵化的成功率分别为75%和60%,均高于人工孵化和自然孵化。2017年雏鸟成活数和成活率均最高。水禽湖雁形目动物繁殖率由2014年的15.22%提高到2016年的61.54%;2017年由于强降水和主动终止杂交卵孵化,导致繁殖率有所下降。[结论]科学、合理的人为干预有助于提高水禽湖雁形目动物繁殖率。  相似文献   

8.
通过此项目的研究,使野生鸿雁、灰雁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能够完成正常的生长发育、产卵繁殖。孵化率达到了80%以上,育雏成活率达90%。并偿试用人工补光的方法,成功地调控了大雁的繁殖周期。模索掌握了一整套对野生雁类的饲养管理、繁殖和疾病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9.
褐河乌在山河屯林区为留鸟,4月初开始营巢繁殖。领域行为不明显,卵和雏鸟被触动时,亲鸟不弃巢。每窝卵数3-5枚,孵化期15d。雏鸟平均重4.03g,晚成鸟。每天早、中、晚有三个喂雏高峰。17日龄雏鸟每只一天得食28次,喂雏高峰每小时每雏平均得食4.1次。育雏期21d。褐河乌是水质清洁无污染的指示动物。  相似文献   

10.
1998年~1999年,在扎龙自然保护区芦苇沼泽生境内对大麻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大麻于每年4月初迁徙至扎龙自然保护区,4月下旬开始进入繁殖期.大麻属于分散营巢繁殖鸟类,4月末开始产卵,卵大小均值为(53.85±2.07)mm×(39.66±0.42)mm,窝卵数(5.75±0.50)枚.雌鸟单独孵化.孵化期23~25 d,雏鸟为半晚成雏.在对2个巢共10只雏鸟的统计中,雏鸟的食物共17种,其中以鱼类为主.整个繁殖期两亲鸟多单独活动,针对其他种鸟类的护巢行为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朱鹮胃瘤线虫病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 2例朱鹮死亡病例进行了系统的病理学观察。主要肉眼变化为肝、肾、脾肿大 ,腺胃表面有血红色瘤状突起 ,主要组织变化为肝变性、淤血 ,肾变性、坏死、出血 ,腺胃浆膜下有大量虫卵、虫体 ,粘膜上皮细胞坏死 ,间质出血 ,嗜酸性白细胞浸润。同时对雏鸟寄生虫病的危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选取影响朱鹮生境适宜性的9个环境因子,基于层次分析法(AHP)构建生境适宜指数(HSI)模型,结合地理探测器,分析陕西省洋县朱鹮生境适宜性程度及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洋县朱鹮生境适宜性整体处于中等偏高水平;2)洋县境内朱鹮生境适宜区和较适宜区空间分布连贯性较差,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呈现东、南、北高,中间和西低的格局;3)单因子中,对朱鹮生境适宜性空间分异特征解释力较强的主要因子由大到小依次为距水体距离(0.501)、距水源距离(0.359)、植被类型(0.162)、海拔(0.155)、距道路距离(0.152),其他环境因子的解释力(q)偏弱,q均未超过0.1;4)交互因子中,qx1x2)为0.5以上交互作用的因子均是距水源(水体)距离叠加其他因子产生。其中,q(距水体距离∩距道路距离)为0.602,仅次于q(距水体距离∩距水源距离)最高值(0.725)。研究可为濒危动物生境保护以及栖息地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大宁河齐口裂腹鱼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和开发利用大宁河的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 Tchang)资源,从2005年开始,在大宁河中上游收集齐口裂腹鱼进行人工驯养,并于2009-2016年进行人工繁育试验。结果表明,在人工驯养条件下,亲鱼性腺可发育成熟,共催产雌鱼953尾,采卵731万粒,培育出规格鱼苗(17~26 mm)324万尾,规模化人工繁育的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和鱼苗成活率分别为79.7%、83.3%、79.7%和67.2%。试验发现,齐口裂腹鱼性腺发育对低温期的适温范围较广,在11.1~13.5℃较高水温环境下,性腺发育不受影响;提高培育最低水温,可使亲鱼繁殖期提前;越冬期间是否需要处于停食状态,也不是影响亲鱼性腺发育的因素;齐口裂腹鱼通过长期驯养后能够适应人工环境条件而自然产卵繁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明土壤湿度及稻草作为基质对宽体金线蛭繁殖性能的影响,为促进宽体金线蛭规模化养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规格整齐的2龄性成熟且具有生殖环带的宽体金线蛭亲本放养到30%、40%、50%、60%和70%等5个土壤湿度及40%湿度稻草基质的养殖箱中,分别观察其亲本存活率、产茧数、卵茧规格、卵茧孵化率及孵化量情况.[结果]经过30 d的繁殖周期,不同土壤湿度下的宽体金线蛭亲本存活率、产卵茧数和产茧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下同),但所产卵茧规格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其中,土壤湿度为60%时,亲本存活率、产卵茧数及产茧率最高,土壤湿度为30%时最低.通过拟合的回归方程计算得出:土壤湿度为58.80%时,卵茧孵化率最高,达95.56%;土壤湿度为57.61%时,卵茧孵化量最高,为27.59尾.40%湿度稻草基质条件下的宽体金线蛭亲本存活率、产卵茧数和产茧率均显著低于相同湿度土壤基质的结果;在两种基质条件下,宽体金线蛭卵茧的孵化率和孵化量也无显著差异,孵化率均高于90.00%,孵化量为20.67~22.00尾.[结论]土壤湿度对宽体金线蛭的繁殖性能和卵茧孵化效果影响显著,但对所产卵茧规格无显著影响,其中以土壤湿度保持在60%时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对2只死亡朱鹮进行了病理学检查。发现病例1,肝细胞变性,肺淤血,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间质出血,心肌纤维变性,间质出血,大脑出血,“卫星化”与“噬神经”现象,小脑浦肯野氏细胞坏死,还可见腺胃有大量的结核结节。病理学诊断为结核杆菌引起腹膜炎。病例2,肝细胞变性,肺淤血,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间质出血,心肌纤维变性,间质出血,肾、心、胰脏均可见到散在分布的球菌。病理学诊断为细菌感染引起败血症。  相似文献   

16.
溢流堰下泄水流噪声频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模型试验的形式,研究溢流堰下泄水流噪声问题。试验选定宽顶堰和WES堰进行研究,设定3个流量,测量并记录下泄水流噪声频谱值,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堰型相同测点的噪声随流量增大而加大,相同堰型相同流量的噪声最大值出现在溢流堰与尾坎之间;WES堰的最大噪声值比宽顶堰的最大噪声值大1dB,而其最小值比宽顶堰的最小噪声值小8dB,说明噪声频谱值的大小与堰型、流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丁鱥鱼在南方较高水温条件下的生长发育情况,解决丁鱥鱼在南方推广养殖中苗种欠缺的瓶颈问题。【方法】对丁鱥亲鱼进行人工繁殖,然后对其胚胎及仔鱼发育过程进行观察记录。【结果】丁鱥鱼催产效应时间11h,受精率为75.3%,孵化率为82.7%,仔鱼成活率59.3%,育成规格为1.5~2.0cm鱼苗20.0万尾。丁鱥鱼受精卵呈卵圆形,大部分呈青灰色,直径0.50~0.77mm,具粘性;在27.0~31.0℃的温度下,受精卵历时1936min发育后孵出,有效积温为908.89℃·h;胚胎发育可划分为6个阶段30个发育时期。刚孵出仔鱼全长3.84~3.87mm,出膜后第3d卵黄囊吸收60%~80%,约有30%仔鱼开口摄食;第4d卵黄囊吸收90%,约有90%仔鱼开口;出膜第5d卵黄囊基本吸收完,但出现少许死鱼苗。【结论】丁鱥鱼适宜在南方进行繁殖及鱼苗培育,水温应稳定在20.0~27.0℃,不宜超过30.0℃,在孵化及鱼苗培育过程中注意清除敌害生物及保持清新水质,并根据水温情况及时投喂开口饵料,提高仔鱼成活率。  相似文献   

18.
依据2004~2010年对广西合浦廉州湾增养殖区水质连续调查监测结果,选择高锰酸盐指数(CODMn)、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DIP)3个代表性指标作为评价因子,采用Danniel趋势检验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该增养殖区水质状况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合浦廉州湾增养殖区水质CODMn、DIP含量保持较平稳状态,而DIN含量则呈上升趋势。削减、控制外源性氮源施入仍然是今后环境治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运用能值方法对大悟县2000~2002年的复合生态系统进行研究,探讨该系统中环境负载率、能值自给率、可持续发展指数等指标的水平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0~2002年大悟县复合生态系统的能值自给率分别为81.33%、78.79%、75.35%,说明系统对外界环境依赖性低,经济安全性高;可持续发展指数由2000年的0.54变为2002年的0.41,表明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同时系统的环境负载率从2000年的10.05上升到2002年的10.55,表明生态环境所受的压力较大,应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提高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