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荸荠也叫蒲荠、地栗、马蹄,荸荠属沙草科,主要在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各地种植。在浙江永康种植历史悠久,其品种与江西南昌荸荠很像,跟湖北的团风荸荠也很相似,但颜色比团风荸荠要浅,为淡红棕色。1.荸荠的食药价值(1)食用价值据测定荸荠含碳水化合物12.9%,蛋白质0.8%,脂肪0.3%,水份85%,还有钙、磷、灰分、粗纤维等物质,既可生食又可熟食。生食鲜甜可口,可作水果,亦可作蔬菜、制罐头,还  相似文献   

2.
<正>近几年来,荸荠瘟病成为影响荸荠生产的严重病害。经多年来田间调查,该病主要是由荸荠种带菌或重茬种植造成,再加上八九月份的气候条件适宜,常使该病暴发成灾,植株成片死亡,严重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3.
为给当地生产推荐更加适合的荸荠品种,选择地方品种店头荸荠、当地生产种芳林马蹄与安徽种、新品种台荠1号等4个品种进行了大区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台荠1号综合表现最佳,主要表现为单位面积球茎数多、产量高、大果率高、口感好、抗性强、耐贮藏,是替换店头荸荠的理想品种;安徽种在部分性状上也具有明显的优势,也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芳林马蹄年份差异大,本年度综合表现较差,建议缩小种植面积。各地应根据市场消费需求与习惯,合理安排种植的品种及各品种的种植比例。  相似文献   

4.
野荸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分析野荸荠不同密度与与水稻产量的关系,得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极显著,随着野荠 密度的增加,水稻产量减少,当野荸荠 151株/m62时,水稻产量损失率为38.98%。用不同经验模型比较分析,y=0.4193x^1.667的理论值与实测值较为一致,相关关系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双莲荸荠生产效益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双莲荸荠的产地概貌及自然生态环境及其特征特性,分析其种植效益,并从严格精选种荠、精做种荠苗床与培育壮苗、大田管理、适时移栽与合理密植、水肥管理、适时采收等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荸荠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安良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562-4562
对绍兴荠(对照)、桂林马蹄、团风荠、武汉荠、宣州大红袍5个荸荠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宣州大红袍高产、粒大、品质优、商品性好,适宜当地种植。  相似文献   

7.
2008年引进黑晶、晚荠蜜梅、荸荠种、东魁等4个杨梅品种在诸暨试种,试验表明其生长、结果表现良好,且适应性强。于2011年开始陆续结果,黑晶、晚荠蜜梅、荸荠种、东魁等品种在诸暨生长发育正常,物候期大致相同,成熟期荸荠种、晚荠蜜梅最早,分别为6月5日和6月8日,东魁最迟,为6月14日;4个品种果实品质俱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1.50%~13.87%,商品性好,均可作为鲜食品种栽培,并适宜在诸暨丘陵山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无公害荸荠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荸荠别名"地粟",俗称"马荠",是营养丰富、果菜兼用、适宜加工、深受群众喜爱的冬季果蔬食品.福建连城县荸荠栽培已有300多年历史,在莲峰、隔川等乡镇常年种植,产量2.25×104/hm2,平均单果重15~20g,产值4.5×104元/hm2.  相似文献   

9.
斑即脱防治荸荠杆枯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斑即脱防治勃荠杆枯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斑即脱1000倍液对荸荠杆枯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在95%以上,1500倍液的抑制率在90%以上,田间防治效果在85%以上,对荸荠生长和环境无任何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推广种植亚麻荠新品种荠蓝1号,对比了荠蓝1号3月-6月在中国西部(新疆伊犁自治州)和东部(江苏连云港)两个地区在3种不同的种植行距(15,30和45 cm)下的农艺学表现。结果表明,荠蓝1号在新疆地区更具有高产潜力。两个地区的亚麻荠收获产量和含油量都较高,种子产量达204.56和187.58 g·m-2,含油量达43.04%和42.07%,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22.20%~26.07%和22.28%~26.4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50.19%~57.90%和51.44%~57.58%。两个地区30 cm的种植行距显著提高了荠蓝1号的产量和亚麻酸含量,新疆地区的30 cm种植行距的种子产量最高。综上所述,荠蓝1号适合在我国新疆地区种植,适宜种植行距为30 cm。  相似文献   

11.
1 品种和种荠选择 1.1 品种选择 湖北孝感荸荠,该品种皮薄,味甜、质细、渣少、色泽红亮,脐部较平,顶芽矮小(0.5 cm).非常适合作水果鲜食和糖水罐头荸荠的加工要求.并且该品种生态特性与北方较为接近. 1.2 第一次种植可选择市售商品荸荠作种.以后自己选择留种.选择球茎肥大,皮色黑红,芽头粗状,顶侧芽无伤裂,球茎无损伤腐烂的作种荠.  相似文献   

12.
正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云湖周边的丘陵区域,农民普遍种植杨梅,尤其南联村种植的荸荠种杨梅在江北区乃至全市都小有名气。在南联曾选育出一批个头特大的荸荠种杨梅,当地将其命名为"慈荠"(取慈城的荸荠种杨梅之意,谐"慈溪"之音),并在2008年获得浙江省林业厅林木良种认定(3年有效期)。据调查,大个"荸荠"种杨梅紫黑色,最突出的特征是果型较大,单果重和果径  相似文献   

13.
25%炭疽立克乳油防治荸荠秆枯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5%炭疽立克乳油1200倍液对荠秆枯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在95%以上,1500倍液的抑制率在90%以上,田间防治效果在85%以上,对荸荠生长和环境无任何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高邮荸荠     
高邮荸荠为全国五大品种(广西桂林荸荠,浙江余杭荸荠,江苏高邮、苏州荸荠,福建福州荸荠)之一,已有数百年的栽培历史。主要分布在苏北里下河地区,其中以高邮县界首、张轩、马棚等乡的种植历史最长,面积也最大,扬州、淮阴、盐城地区的农民都习惯称它为“界首荸荠”,简称“界荠”。因为这一带历史上遍是沤田,土层厚,有机质多,很适宜荸荠生长,经长期的种植和选择,逐步形成了高邮荸荠爽脆甜润和生、炒、煮皆宜的特点,并有止渴、解热、化痰、消食、降压等食疗功能。  相似文献   

15.
于1982—1985年间对荸荠秆枯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进行了田间试验。此病菌仅侵染荸荠和野荸荠,主要以带菌球茎、土中病残体为初侵染源,病菌孢子借风雨和灌溉水传播。经气孔或直接侵入,生长季节有多次再侵染,—般潜育期5—13天,多雨或重雾露天气,重茬,定植早或过密、灌水方式不当、种植易感品种及偏施氮肥等均有利于发病、试验证明防病有效措施为,种球茎和荠苗用25%多菌灵250倍液浸16h;生长季节及时用2s%多菌灵250倍液、70%托布津1000倍液或45%代森铵1000倍液喷雾预防,7-10天1次,防效达95%,防治区比对照区增产2—3倍。  相似文献   

16.
江苏荸荠秆枯病的发生、危害及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荸荠[Eleocharis dulcis(Burm.f.)Trin.(异名:E.tuberosa Schult)],又称“马蹄”,属莎草科,是我国特有的水生淀粉作物。仅江苏栽培面积即在万亩以上。荸荠秆枯病俗称“荸荠瘟”、“细荸荠”,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为Cylindrosporium eleocharidisLentz。1982-1985年我们在江苏和浙江的主要荸荠栽培地区调查,发现荸荠秆枯病都有发生,且蔓延较快,造成荠秆大量死亡,影响产量。江苏荸荠秆枯病不仅为害茎秆,而且也为害叶鞘和花器,这与Lentz1962年报道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荸荠的生物学特征及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荸荠又名蒲荠、地栗、马蹄,在我国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各省都有种植,车坊镇是著名产区。一般亩产1500kg左右,亩效益3000元左右,高产田块亩产可达2000kg,亩效益可达4000多元。荸荠营养丰富,具有止渴、消食、祛痰、解热等作用。据检测,荸荠含水量85%,蛋白质0.8%,脂肪0.3%,碳水化合  相似文献   

18.
荠蓝是一种新型油料作物,连续2a的试验、示范证明,在我省渭北地区荠蓝的平均产量达到2 025kg/hm2,最高产量3 966kg/hm2。荠蓝具有抗逆性强、用途广泛和种植效益高等显著特点,推广应用前景良好,对促进种植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意义重大。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荠蓝种植中需要注意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9.
荸荠田间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登宏 《现代农业科技》2010,(2):143-143,146
介绍了荸荠田间栽培技术,包括荠田选择、选种、育苗、栽培及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提升荸荠品质和荸荠栽培获得高产稳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田间正交试验,研究了品种、移栽密度、钾肥用量对荸荠产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产量的因素顺序为品种>钾肥用量>移栽密度;影响果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因素顺序为品种>移栽密度>钾肥用量;在本试验条件下,最优处理组合为荸荠品种台荠1号、移栽密度100 cm×100 cm、K_2O施用量200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