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松人工林自然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经人为干扰的红松人工林10年左右郁闭,20年以前生长加快,种内竞争激烈,相对径级离散度10~18年商较大,20年以后相地稳定。18年生以前,自然稀疏强度大,每隔5年出现1次,20年以后趋于平稳。因此,20年以前红松人工林应加强经营管理,及时抚育间伐和修枝,以南昌市林地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樟子松苗移植密度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樟子松1年生苗采用20×20cm、20×10cm、20×75cm、20×50cm、20×40cm、20×33cm6种移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苗木高生长差异不明显,地径差异达到了1%的显著水平。苗木径高比、单株生物量随着移植密度的减小而增大。一级苗百分率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经济效益随密度的增大而上升,最大密度与最小密度的单位产值相差4倍以上。从综合质量指标和经济效益两方面考虑,以20×40cm和20×50cm两种移植密度最佳。  相似文献   

3.
2种修剪方式对红松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红松人工林进行截顶和修枝2种修剪试验,研究不同修剪方式对红松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适中的林分截顶后能促进林木直径的生长,试验区比对照区提高了30.8%;适当的修枝(修去枯死枝和下层1~2轮活枝)不仅可以提高林木的质量,还可以提高林木直径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4.
连翘绿枝扦插育苗技术1设置插床采用全光照喷雾扦插育苗装置,用砖建成直径比喷雾旋臂略大的圆形插床,用常规方法配制处理插壤。2扦插时间与剪取插穗5~8月都可进行扦插育苗。可结合连翘修枝整形剪取插穗。从修剪枝中,选取健壮枝条剪成长20cm的插穗,将下端侧枝...  相似文献   

5.
银杏砧枝扦插繁殖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探索银杏种苗资源新途径,我们对银杏嫁接成活后剪下的砧木枝条进行扦插繁殖,从1997年4月起,采用ABT(1号)生根粉,按不同浓度,不同浸泡时间,进行扦插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方法1.1 供试材料参加试验的枝条系1995年播种育苗,1996年秋圃内嫁接,1997年春接穗成活后剪下的银杏砧木枝条,其时,砧枝已全部展叶且新梢长10~20cm。1.2 圃地概况试验圃地北纬26°21′,东经111°46′,海拔高130~240m,为丘岗地,坡度8~15°。土壤为第四纪薄腐植质厚土层红壤,pH值…  相似文献   

6.
对黄山松天然林与人工林的群落学对比分析表明:黄山松林的植物种类天然林为19~29种,人工林仅有9~17种;天然林下木层和草本层的多样性格数分别为2.8242~2.8763和1.7998~1.8366,而人工林分别为1.6073~2.0775和1.8366~1.9394。天然林胸径生长量比人工林低0.47cm/a,树高连年生长量最高峰出现在第20年,比人工林晚5a,材积在第40年以后增长明显加快(>0.01m3/a),比人工林迟20a。文中以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其均匀度、群落系数和相似度系数等指标为判别尺度,揭示了黄山松天然林与人工林之间的群落学差异。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天然更新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尾松天然更新初步研究张慈海(广元市林业局)研究材料及方法研究材料来自万县青石林区20~30年生天然马尾松林,共设置标准地20块,样地面积50m2,观察时间历时2年。标准地设置分别考虑的主要因子有坡向、林分郁闭度和枯落物及苔薛层厚度3个,各主要因子又...  相似文献   

8.
醋栗扦插以皮部生根为主,扦插生根期20天左右,生根部位集中在扦插入土深5-15cm之间。3年生以下枝皮层老化,枝条芽为潜伏芽,扦插不易生根和成活。经不同方法扦插试验,醋样扦插适宜采条时间为11月下旬,冬季采条沙藏比春季剪条提高扦插成活28%,插穗的适宜长度为15-20cm,适宜粗度为0.7-1.2cm。同根枝条剪穗的适宜部位为下、中部枝段;插穗年龄以1-2年生扦插成活率为高,压条成苗率是压条数的1  相似文献   

9.
修枝对杨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修枝管理是杨树人工林集约栽培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6a对杨树主干部,冠层修枝试验,提出了在杨树人工林的培育过程中,第3年开始主干修枝,第4年开始冠层调整,树木6年生时,枝下高应占到树高1/2,树体结构最合理。  相似文献   

10.
雷林1号桉生长表现,产量与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雷林1号桉作为短轮伐期人工林经营的适宜密度,1984伐期人工林经营的适宜密度,1984年在海南省东部滨海丘陵台地区采用1.0m×1.0m、1.0m×1.5m、1.0m×2.0m和1.5m×1.5m等4种密度进行试验研究。经9年观测,结果表明:前两种密度经营适于短轮伐期薪材林,首采年龄为4-5年;若经营短轮伐期用材林,宜采用1.5m×1.5m或1.0m×2.0m的密度,植后8年左右采收。雷林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