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芍药属牡丹组革质花盘亚组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袁涛  王莲英 《园艺学报》2003,30(2):187-191
 通过实地调查、标本查阅和文献检索,系统描述了我国芍药属牡丹组革质花盘亚组各种不同居群、种间杂种及‘凤丹白’实生苗的形态特征和变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亚组野生牡丹的分类性状,讨论了瓣基紫斑和花盘、花丝颜色的遗传规律及延安牡丹、林氏牡丹的分类地位,并认为栽培牡丹丰富的变异来源于反复的种间杂交。对革质花盘亚组形态演化趋势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牡丹组野生种间亲缘关系和栽培牡丹起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有关野生牡丹种间亲缘关系的研究进展,详细回顾了有关栽培牡丹起源的时间、地点、方式及祖先种等方面研究所取得的现有证据,并分析和讨论了栽培牡丹“多地”、“多元”起源的观点,认为栽培牡丹的起源途径是最初通过野生种的直接驯化获得原始品种,在此基础上通过突变和人工选择发展出古代和传统品种。除衍生出古代和传统品种的野生祖先种外,其它野生种通过自然与(或)人工杂交的方式参与现有品种群(亚群)的形成和发展。为寻找栽培牡丹起源的有力证据,不同栽培品种群(亚群)与野生种的分子系统学关系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基于Adh 基因家族序列的牡丹组( Sect. Moutan DC. ) 种间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测定了牡丹组7 个种10 个野生居群共10 份样品的全部Adh1A、Adh1B 和Adh2 基因序列。结合前人已报道的牡丹野生种的A dh 基因序列, 以芍药组(Sect . Paeonia) 和北美芍药组(Sect . Oneapia)的种作外类群, 用PAUP 3 (4.0 b 4 a) 计算机程序构建了牡丹组全部8 个种的A dh1A、A dh1B 和A dh2基因树(最大简约树和邻接树) , 同时进行了Adh1A、Adh1B 和Adh2 基因序列的合并分析。结果表明,牡丹组的8 个种分为两个具有90%以上自展值支持的单系分支, 分别对应Stern (1946) 根据形态划分的革质花盘亚组(Subsect . V aginatae) 和肉质花盘亚组(Subsect . Delavayanae) 。在革质花盘亚组内, 本研究结果支持银屏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ssp. yinpingmudan) 和凤丹( P. ostii ) 、紫斑牡丹( P. rockii ) 和四川牡丹( P. decomposita) 以及矮牡丹( P. jishanensis) 和卵叶牡丹( P. qiui ) 各种之间有更近的亲缘关系, 但有关牡丹复合体( P. suffruticosa complex) 内各种间更进一步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根据Adh 基因树并结合前人的结果对牡丹组的种间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芍药属植物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侯祥云  郭先锋 《园艺学报》2013,40(9):1805-1812
 从芍药属组内及组间杂交育种两个方面综述了芍药属杂交育种的研究进展:组内育种成果 主要为黄牡丹杂种、芍药(Paeonia lactiflora)品种群和杂种芍药,组间育种成果则以Itoh 杂种为主;已 有的优异新种质主要为欧美日等国家创制;中国芍药属杂交育种成果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建议未来中 国芍药属杂交育种工作应从野生种质资源保护、国外优异种质引进、亲本组合选配、杂交障碍机制深入 研究及育种工作持续开展等5 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5.
从芍药的花芽分化试论芍药,牡丹的花型形成和演化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王宗正  章月仙 《园艺学报》1991,18(2):163-168
本文研究了芍药的花芽结构和性质,并对花芽分化进程作了系统的观察研究。确定了雄蕊原基伸长呈圆柱形是瓣化的临界点。雌蕊原基的腹缝线开裂,心皮伸展、扩大而成花瓣。观察认为雄蕊原基的产生是同步的,而遗传性的表现可以是整体的、局部的和个体的。花型分类的多样性与雄蕊原基的遗传变异的多样性密切相关。根据观察把重瓣花的花瓣定性为有性的和无性的两类。雄蕊离心瓣化形成“楼子类”花型;而向心瓣化形成“千层类”花型。花瓣自然增加不能形成高级重瓣花型。  相似文献   

6.
牡丹在洛阳市园林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美丽  刘明来  王宁  曲莎 《北方园艺》2010,(17):136-138
通过对园林中牡丹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初步探讨了洛阳城市园林中牡丹不同的应用形式特点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发展对策,为城市园林中牡丹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水无情 《花卉》2021,(7):6-9
芍药科全科仅有芍药属一属,该属包括著名的园林植物芍药和牡丹,这类宿根花卉花大色艳,芳香四溢,以其迷人的花朵,种类繁多的色彩而闻名于世.芍药属约有36种,分布于欧亚大陆温带地区.我国有11种,主要分布于西南和西北地区,少数种类在东北、华北及长江两岸各省也有分布,花期主要在4-6月.  相似文献   

8.
以4个牡丹品种、8个芍药品种为亲本,进行了杂交亲和性研究。结果表明:牡丹"彩绘×冠群芳"和芍药"粉玉奴×红玛瑙"组内杂交具有较高的亲和性;以芍药"粉玉奴"为母本,分别以牡丹"彩绘"、"粉中冠"为父本杂交获得了远缘杂交种子,并用ISSR分子标记对牡丹芍药远缘杂交后代进行真实性鉴定,2个子代确定为芍药和牡丹的远缘杂交后代,均属偏母型。扩增结果中出现了父母本都不具有的谱带,说明子代不仅遗传了亲本的特征而且突变产生亲本所不具备的新性状。  相似文献   

9.
目前洛阳及中国牡丹还存在有花色品种不丰富、特色不明显、花期短且过于集中等缺点,尤其是缺乏纯黄色、艳红色和花期特晚、花期长、花茎直立、花大、易开花、观赏性特好的品种,制约牡丹产业化的发展和经济社会效益的提高。在国家"948"项目支持下,课题组自2009月10月至今年开展牡丹种间杂交特色新品种及繁育技术引进、物候期、生物学特性和生长习性、生态适应性及抗逆性、病虫害发生规律研究、繁育技术研究和示范园营建等项工作,以期丰富我国芍药属植物种类,延长其观赏期。  相似文献   

10.
中国首例芍药牡丹远缘杂交种的发现及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首次发现并鉴定芍药牡丹远缘杂交种的过程及方法,并将该杂种命名为‘和谐’。通过对牡丹、芍药栽培品种及杂交种‘和谐’的观察、研究发现:‘和谐’的形态兼具有芍药与牡丹且多趋于芍药的特征,从DNA水平上检测到了与牡丹、芍药共有的特征条带。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两方面证明了‘和谐’为芍药和牡丹远缘杂交形成的宿根类植物。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牡丹的概况,并综述牡丹在中国古典及现代园林中的应用情况,分析牡丹在当前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积极探求解决对策,以求牡丹在今后的园林事业中有更长足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紫斑牡丹(P.rockii)、大花黄牡丹(P.ludlowii)、四川牡丹(P.decomposita)、杨山牡丹(P.ostii)、卵叶牡丹(P.qiui)、滇牡丹(P.delavayi)和芍药(P.lacti- flora)等8个分类群中雄蕊瓣化瓣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并对仅出现在牡丹、紫斑牡丹和芍药花中的雄蕊筒状花瓣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形态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1)在牡丹和紫斑牡丹中雄蕊筒状花瓣出现的频率低,且形态单一;而在芍药中其出现频率较高,且形态多样。(2)在解剖结构方面,雄蕊筒状花瓣从基部到顶部存在一系列的转化,与牡丹和紫斑牡丹相比,芍药中筒状花瓣的解剖结构更具多样性。(3)维管束边缘分生组织的不断分化和维管束数量的不断增多,在雄蕊原基转向雄蕊简状花瓣的发育中起到关键作用。(4)雄蕊筒状花瓣的发育过程可分为原基分化、转化发育、筒状花瓣形成和筒状花瓣成熟4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芍药在北方园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芍药在北方园林中应用的现状,对芍药的美学价值、生态习性、园林中应用形式、常见病害进行了探讨,针对北方地区芍药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紫斑牡丹(P.rockii)、大花黄牡丹(P.ludlowii)、四川牡丹(P.decomposita)、杨山牡丹(P.ostii)、卵叶牡丹(P.qiui)、滇牡丹(P.delavayi)和芍药(P.lactiflora)等8个分类群中雄蕊瓣化瓣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并对仅出现在牡丹、紫斑牡丹和芍药花中的雄蕊筒状花瓣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形态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1)在牡丹和紫斑牡丹中雄蕊筒状花瓣出现的频率低,且形态单一;而在芍药中其出现频率较高,且形态多样。(2)在解剖结构方面,雄蕊筒状花瓣从基部到顶部存在一系列的转化,与牡丹和紫斑牡丹相比,芍药中筒状花瓣的解剖结构更具多样性。(3)维管束边缘分生组织的不断分化和维管束数量的不断增多,在雄蕊原基转向雄蕊筒状花瓣的发育中起到关键作用。(4)雄蕊筒状花瓣的发育过程可分为原基分化、转化发育、筒状花瓣形成和筒状花瓣成熟4个阶段。   相似文献   

15.
牡丹、芍药种子上胚轴休眠解除效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低温沙藏和GA3处理对牡丹、芍药种子上胚轴休眠解除的效应,结果表明200 mg/L GA3浸泡'凤丹白'牡丹和芍药已生根种子2 h可缩短其发芽时间达107~111 d,且其发芽率、芽长、根长及苗重均优于对照或与对照处理相当;而GA3或低温沙藏处理对紫斑牡丹种子上胚轴休眠的解除效应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6.
油用牡丹属于芍药科植物,是一种新型木本油料作物,其油脂的含量超过30%,既有较高的油用价值,同时也具备较高的观赏价值,可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中。文章针对油用牡丹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展开论述,阐述了油用牡丹应用于园林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通过核型分析首次发现3个牡丹异源四倍体,并通过杂交试验分析其育性特点与育种潜力。分析表明,3个材料均具有20条染色体。核型公式,材料07-LB-30为2n=4x=20=16m(1SAT)+4st(1SAT),07-LB-22为2n=4x=20=15m(1SAT)+1sm(1SAT)+4st(3SAT),07-LB-56为2n=4x=20=16m(3SAT)+4st。杂交试验表明,07-LB-30分别作父、母本均具良好育性,是优良亲本材料;07-LB-22是雄性不育的优良母本,具有重要育种价值;07-LB-56虽然作母本不育,但作父本有一定育性,是培育重瓣多倍体牡丹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8.
不同发育阶段牡丹和芍药切花开花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研究了牡丹‘赵粉’和芍药‘砚池漾波’切花花朵在不同时期的乙烯生成量、呼吸速率及脂肪酸含量的变化, 发现牡丹和芍药花朵的呼吸速率变化基本一致, 乙烯生成量呈现跃变型和末期上升趋势,并随着花朵的发育, 花瓣中不饱和脂肪酸指数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9.
以38个牡丹和14个芍药为试材,采用色差仪对芍药属品种进行花色表型测定,研究芍药属品种数量分类的情况,以期为芍药属品种鉴定、分类及花色育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聚类分析得到的结果不能科学表征牡丹和芍药花色的分类特点;ISCC-NBS色彩名称表示法对花色的定义更为精确,可将牡丹花色分为黄色、白色、绿色、浅粉色、粉紫色、粉红色、红色、红紫色和红黑色系9类色系;芍药花色分为白色、浅粉色、粉红色、红色和红黑色系5类色系。同时发现芍药属品种花色丰富,且不同色系的芍药属品种花色差异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芍药的栽培     
林云甲 《花卉》2011,(6):24-24
古人誉牡丹为化王,芍药为花相,实际上,芍药的栽培历史至少3000多年,而牡丹即多只有2000年;芍药现有品种1000多种.而牡丹则仅近500种;芍药适应能力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