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从沙尘暴发生的社会历史和自然条件出发,论述了沙尘暴发生的条件、分布区域、形成原因。并通过对黑龙江省以及有关国家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所导致的风沙、沙尘暴危害等生态灾难发生原因的剖析,初步探讨了黑龙江省沙漠化防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北京申奥成功,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系统干部职工欢呼雀跃,决心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标准建设好祖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防线,确保首都大气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为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做出新贡献。15日上午,自治区林业厅紧急召开座谈会,庆祝北京申奥成功。高锡林厅长说:“近两年在我国频繁出现的沙尘暴天气,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内蒙古既是沙尘暴的主要尘源地,又是直接遭受沙尘暴严重危害的省区之一。内蒙古独特的地理区位,决定了我们应该承担的生态责任。内蒙古生态环境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北京,而且直接影响中国的‘三北’…  相似文献   

3.
河西走廊绿洲区沙尘暴灾害的发生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肃省河西走廊绿洲地区是严重受荒漠化威胁的地区,而沙尘暴在该区的发生强烈地影响了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尽管河西地区的沙尘暴和当地的自然因素息息相关,但人类的活动加剧了现代沙漠化的发展进程。恶劣的自然条件,如持续干旱、大风天气、丰富的沙源、植被稀疏、滥用水、土地以及植物资源等,导致了河西绿州区沙尘暴的频频发生。从沙尘暴的发生和发展的原因予以分析,最后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沙尘暴是松散干燥的土壤物质和强冷高压气流的动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其发生频率和强度是土地荒漠化严重的标志,其危害巨大。根据中国国家气象局的多年跟踪监测结论,中国沙尘暴的活动路径主要有三条。  相似文献   

5.
这纯粹是一个巧合——我国首次沙尘暴预警,竟意外的与一场大范围沙尘暴不期而遇。 3月1日19点30分,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准时播出。与以往不一样,那天的天气预报增加了一项新的内容——沙尘暴预报。随着播音员裴新华的指点,端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可以看到,我国西北部的部分地区次日会有扬沙或沙尘暴天气,而刚送走奥运评估团,正在迎接“两会”的北京,也在这次沙尘暴天气的影响范围。 首期沙尘暴预报播出,就真的遇上了沙尘暴,这对中央气象台来讲,算是碰了个“头彩儿”。而对我来说,不啻一记闷棍。我弄不明白,今年的沙尘暴咋就…  相似文献   

6.
“5.29”沙尘暴之后的思考……柴金明去年5月29日,一场肆虐的沙尘暴给敦煌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沙尘暴虽然过去近一年了,但却给我们留下了值得深思的问题。沙尘暴今后还可能发生,但是作为防御沙尘暴主体的防护林设置是否合理,防护效益如何?...  相似文献   

7.
沙尘暴     
《森林与人类》2005,25(11):54-55
沙尘暴全球有四大沙尘暴高发区,中亚、北美、中非和澳大利亚,中国是沙尘暴高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冬春季节,沙尘暴从中国北部的广大地区漫天而过。蒙古国东南部的戈壁荒漠区、哈萨克斯坦东部沙漠区、内蒙古东部的苏尼特盆地、阿拉善盟中蒙边境地区、新疆南疆的塔克拉玛干沙  相似文献   

8.
一、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是北京乃至中国的形象工程   2001年 1月 1日早上 7点半左右,一股强劲的西北风把黄色的沙尘吹进了北京:“今年第一场沙尘暴今晨不期而至,保护环境新世纪的第一课题”:沙尘暴就这样上了京报头版头条。   扬沙、沙尘暴,这新世纪的第一份“礼物”提醒人们──我们对环境的欠账太多太多。 3月 3日,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正在北京召开,北京又一次风沙蔽日。媒体报道“沙尘暴引起人大代表议论,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刻不容缓”。防沙治沙真是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此后,截至 2001年…  相似文献   

9.
北方地区沙尘暴频发的原因及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中国北方地区沙尘暴频发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防治沙尘暴的具体措施。促使沙尘暴多发区生态环境建设纳入法治轨道。  相似文献   

10.
据报导,去年1-5月份我国共出现18次沙尘暴天气过程,沙尘天气总日数达41天,平均每2天有一次沙尘天气。其中北京出现了10次沙尘天气(上年为12次),强度比上年削弱。沙尘暴是大风扬起的地表面沙尘,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恶劣天气。特强沙尘暴俗称为黑风,指瞬时最大风速25米/秒以上,水平能见度小于50米的特强风沙天气。它具有突发性强、影响范围广、破坏力大的特点,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灾害性天气之一。1993年5月5日在中国甘肃、宁夏和内蒙古三省区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强沙尘暴天气,直接经…  相似文献   

11.
近12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春季沙尘天气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2001—2012年春季北方地区沙尘天气观测和统计资料,归纳总结了2001年以来我国北方地区春季沙尘天气的基本特点,分析了与沙尘天气有关的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植被覆盖、土壤含水量等下垫面因子的变化规律;基于气候背景、地表状况的变化趋势预测了今后一段时间沙尘天气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频频袭来的沙尘暴不仅给内蒙古造成很大的损失 ,而且波及到长江流域和沿海地区 ,特别是给京津地区带来危害。一个重要原因是 ,植被恢复速度赶不上沙化速度 ,生态环境呈日益恶化的趋势。加快自治区防沙治沙步伐 ,构筑我国北方生态防线势在必行 ,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将呼和浩特市1955-2001年沙尘暴天气分别以月、日、时进行划分,用SPSS统计软件通过分位数图分别进行分析,发现每年沙尘暴天气出现次数符合正态分布,沙尘暴的发生主要集中每年的3~6月,平均每年发生3次以上。除19时、20时外,每天其他时刻发生沙尘暴次数也服从正态分布,每日的19时、20时发生的沙尘暴次数明显与正态分布不相符,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值得深入研究。每月沙尘暴出现次数不符合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14.
中国沙漠化防治的理论和技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两大基本策略之一.如果忽略生态,那么西部开发的所有设想都将是一纸空文.沙漠化防治是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是实现该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文中首先讨论了选择沙漠化防治技术的原则,然后分析、比较了我国沙漠化防治的几种理论,在此基础上回顾了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建设的技术体系,包括流沙治理、防护林营建、盐碱地改造、铁路公路防护.最后简要论述了沙尘暴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乌兰察布盟自然条件恶劣 ,干旱少雨 ,风大沙多 ,水土流失和土壤风蚀沙化现象十分严重 ,森林覆盖率低。针对本地区自然条件及区域特点 ,划分了生态建设区 ,根据不同的生态建设区提出了适宜的生态建设治理模式 ,从而达到加速生态建设步伐 ,提高生态建设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区域内沙尘暴成因分析,认为沙漠化扩张和发展的重点地段是分布在区域内的潜在沙漠化土地,这种现代沙漠化过程加剧的强烈沙漠化发展区域为沙尘暴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沙源物质基础,应该作为今后区域内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区域,通过增加林草植被盖度,改善潜在沙漠化土地的下垫面性质,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沙尘暴是强风与下垫面作用的结果.在足够的风力造成不同范围和强度的沙尘暴大气过程中,对沙尘暴源区、路径区域、沙尘物质、不同产生规律、供给量进行重点分析探讨,提出以地球空间下垫面植被为主要研究对象,即认为植被覆盖度、类型、植物生长季相等同自然气象因素相互作用,对沙尘暴发生发展有制约的作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特别是在长城以北农牧交错带大面积的落叶林分结构简单,植被覆盖度低而近地面抗风能力差,尤其在落叶季节地面多为裸露,加之降水少,土壤含水量低,干燥松散,西北风强烈,沙尘迭起,造成沙尘暴大气频繁发生.因地制宜,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和发展常绿针叶林的营造,减少就地起沙(尘),提高抗风降沙尘能力,是减弱沙尘暴侵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自治区提出"把内蒙古建设成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防线"的目标,经过京津风沙源工程的综合治理,生态恶化的趋势基本得到有效控制,原有植被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恢复,沙源工程区已由最初的沙源加强区变为减弱区,绿色生态屏障功能日益显现。森林覆盖率增幅在内蒙古自治区实施的全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中是最高的,京津风沙源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内蒙古自治区大部分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建设的难度较大,构筑祖国北疆绿色生态屏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19.
多伦县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叙述了多伦县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现状和今后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