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不同种源兴安落叶松枝条水势对气候暖化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生长季内塔河、带岭、黑河和松岭兴安落叶松枝条清晨、午间水势变化趋势相似。生长季塔河、松岭、黑河和带岭种源清晨枝条平均水势分别为-0.30、-0.35、-0.37和-0.39MPa,枝条中午平均水势分别为-1.43、-1.51、-1.59和-1.78MPa。生长季塔河、松岭、黑河和带岭水势差均值分别为1.13、1.16、1.22、1.39MPa。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4个种源(塔河、松岭、黑河、带岭)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多年生枝针叶和当年生枝针叶氮浓度的季节动态和种源差异,结果表明:4种源兴安落叶松多年生枝针叶和当年生枝针叶氮浓度均在8月份达到最大值,7月份出现最小值;当年生枝叶氮浓度仅在生长季初期的6月和7月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多年生枝叶氮浓度在整个生长季内都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利用ISSR标记分析兴安落叶松种源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ISSR标记对17个兴安落叶松种源170个个体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通过10个ISSR引物扩增,共检测到95个位点,各种源多态位点百分率在25.26%~44.21%之间,多态位点百分率最高的为鹤北种源,最低的为绰尔种源。根据种源间的遗传距离,构建了兴安落叶松17个种源的遗传聚类图。同时,结合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对兴安落叶松进行了种源区划。  相似文献   

4.
对龙江县错海林场11年生长白落叶松11个种源和10年生兴安落 叶松17个种源试验林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源主要生长性状遗传分化明 显,遗传变异稳定,种源生长早晚期高度相关,4~5年可作为种源早期选择的初选 年龄;种源地理变异,长白落叶松是以经度为主要变异方向。兴安落叶松则是以 经度、纬度、海拔为主要的三重渐变;分别将长白和兴安落叶松种源划分三个类型, 即速生丰产型、中等类型和慢生低产型;选出优良种源,长白为大海林、白刀山和 小北湖三个,11年生时,树高、胸径和材积可分别获得11.2%、15.5%和38.5% 的遗传增益。兴安选出优良种源两个,即友好和乌伊岭种源,10年生时,树高、胸 径和材积可分别获得14.6%、30.3%和77.4%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具有重要的木材生产与生态功能的兴安落叶松分布于我国夏季干旱强度和频度明显偏高区域,研究兴安落叶松自然干旱过程中水分指标特征,以期阐明该种水分应对策略。【方法】以自然生长的兴安落叶松为研究对象,在2012年5—9月生长季,于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内进行了减雨100%、减雨50%和对照试验,测定不同减雨条件下兴安落叶松枝条水势、针叶气孔导度、相对含水量,分析压力-容积曲线水分参数。【结果】测定期间兴安落叶松枝条中午水势由低到高依次为减雨100%、减雨50%、对照。减雨100%、减雨50%和对照兴安落叶松枝条中午水势季节变幅依次为0.81,0.68和0.54 MPa,前两者与对照样木中午水势之差最高值分别为0.49和0.37 MPa。3个处理样木枝条清晨与中午水势之差保持基本稳定,均约为0.71MPa。减雨100%和减雨50%样木针叶气孔导度较对照下降84%和79%,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升高140%和58%。减雨100%和减雨50%样木枝条相对含水量相似,平均较对照低7%。不同处理样木压力-容积曲线主要水分参数保持相对稳定。【结论】短期干旱处理后,兴安落叶松能够通过降低气孔开度,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自身进行一定程度的渗透调节,保持相对稳定的清晨中午水势梯度和相对含水量。在等水/非等水行为连续体中,兴安落叶松具有近等水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中国兴安落叶松分布区外种源试验研究(Ⅰ)——地理变异规律与最佳种源选择”的基础上,根据帽儿山参试点9年生兴安落叶松种源子代,综合性状的主分量分析结果,将兴安落叶松全分布的自然区域划分成4个种源区。它们是:内蒙古大兴安岭种源区(编号Ⅰ);黑龙江大兴安岭种源区(编号Ⅱ);小兴安岭西北部种源区(编号Ⅲ)和小兴安岭东南部种源区(编号Ⅳ)。文章还对各种源区的遗传特点进行了描述并提出了种子调拨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对9个种源兴安落叶松种子的发芽特性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平均发芽速度显著不同,显著水平均达到0.0001。利用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对不同种源的种子进行聚类分析,利用类平均法筛选的兴安落叶松最佳种源,种子为黑龙江省呼中、内蒙古金河和黑龙江省阿木尔;利用最短距离法筛选的兴安落叶松最佳种源种子为呼中和金河。  相似文献   

8.
小兴安岭引种杂种落叶松家系苗期生长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年生苗期数据表明,小兴安岭南部地区可以引种杂种落叶松.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高生长表现突出,其次是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高生长较差,长白落叶松家系、优良种源生长都差,兴安落叶松优良种源长势最弱.生长较快的5个家系同当地生产对照相比快25.1%,与兴安落叶松优良种源比快52.9%,所有的杂种落叶松家系高生长都大于对照和兴安落叶松优良种源,杂种落叶松适应性较好,播种当年未发现有冻害现象.  相似文献   

9.
兴安落叶松边材心材生长特征的种源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生长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的7个代表不同气候地理条件(7个种源:塔河、满归、根河、新林、三站、乌伊岭、鹤北)的26年生兴安落叶松为对象,比较不同种源树木的边材/心材生长和异速生长关系,探索种源地气候条件对边材/心材生长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胸径(DBH)、边材宽度(SW)、边材面积(SA)、心材半径(HR)、平均边材生长速率(MSGR)等生长特征参数的种源间差异显著,其中最南种源地鹤北的生长特征参数的平均值最大,三站的平均值最小.种源也显著地影响SA、心材面积(HA)与MSGR的关系,但对其生长特征参数与DBH的异速生长关系和心边材比率(HSR)没有显著影响.SW,HR,HSR和MSGR分别与DBH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而SA和HA与DBH则呈极显著的幂函数关系.除了三站种源之外,种源地的年均温和年降水量都显著地影响兴安落叶松的SA和MSGR.兴安落叶松边材/心材生长特征因长期适应不同种源地的温度和降水等环境条件而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通过生长速率差异而不是改变其生长格局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5个南洋楹种源的抗寒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苗龄3个月的南洋楹(Albizia falcataria)苗木为材料,采用人工控制低温胁迫的方法,通过对其相对电导率、叶片水分饱和亏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研究5个南洋楹种源的抗寒能力。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的南洋楹幼苗离体叶片水分饱和亏缺、细胞膜相对透性、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均具有显著差异,综合评定5个种源的抗寒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Y1、N2、CK、N5、N3、N4。  相似文献   

11.
容器及基质对露地容器苗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塔河林业局中心苗圃对当地主要造林树种兴安落叶松的露地容器苗进行研究,分析了影响容器苗数量、质量与容器规格及基质配方的关系,为本地区培育兴安落叶松容器苗及露地容器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非线性混合模型的落叶松树干削度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黑龙江省带岭林业局大青川林场84株人工落叶松解析木数据为例,采用Max和Burkhart分段削度模型作为基础模型,利用SAS软件中的似乎不相关回归过程得到该分段削度模型的4个参数和2个拐点参数同时估计。参数估计显著性检验(P<0.000 1)以及模型检验(F=31 392.30,P<0.000 1)都证明该分段模型能较好地描述落叶松树干干形变化。然后以该分段模型为基础模型,采用非线性混合模型的方法,建立落叶松人工林树干削度混合效应模型。结果表明:当考虑样地效应影响时,b1,b2同时作为混合参数时模型拟合最好;当考虑树木效应影响时,b2,b4同时作为混合参数时模型拟合最好。无论考虑样地效应影响还是考虑树木效应影响,混合模型的拟合精度都比基本模型的拟合精度高,并且考虑树木效应影响要比考虑样地效应影响的精度更高。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混合模型通过校正随机参数值能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3.
落叶松树皮厚度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龙江省带岭林业局大青川林场84株人工落叶松解析木数据为例,研究胸径处树皮厚度(BT)与胸径(D)、树高(H)、树冠宽度(CD)、冠长率(CR)、冠长(CL)和相对高度(RH)的关系。用多元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落叶松人工林树皮厚度模型。结果表明,人工落叶松树皮厚度最优模型为BT=0.4221+0.0583D-0.046H。模型检验(F=32.46,P〈0.0001)及拟合统计量(R2=0.5155,RMSE=0.1507)都表明该模型较好的描述落叶松树皮厚度的变化。这对于合理的经营和管理落叶松人工林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小兴安岭8个林业局各种不同立地条件下落叶松人工林的调查,选设88块标准地的优势木和平均木,编制出落叶松人工林立地指数表,实现了合理经营落叶松人工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以3种不同林分类型为对象,研究其降雪截留特征,结果表明:蒙古栎林树冠平均截留最大,为8.3 mm,截留率为28.7%;红松林为7.9 mm,截留率为27.1%;落叶松林为7.2 mm,截留率为24.1%。不同林分类型平均截留量由大到小为蒙古栎林红松林落叶松林;在不同降雪强度下,林分间截留能力有明显差异,蒙古栎林树冠截留能力总体高于红松林,红松林高于落叶松林。  相似文献   

16.
日本落叶松木材的化学组成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不同树龄和不同部位日本落叶松木材的化学组成、糖类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龄日本落叶松木材的化学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随着树龄的增大,总碳水化合物含量逐渐降低;冷水抽出物、热水抽出物和1%NaOH抽出物的含量增加;灰分含量逐渐降低;聚糖组成中葡萄糖和木糖含量降低,半乳糖含量增加。从化学组成分析看,12年生和15年生日本落叶松的木材比20a以上树龄的更适合用作造纸原料。与兴安落叶松相比,日本落叶松的水抽出物与1%NaOH抽出物含量较低,聚糖中葡萄糖含量较多而半乳糖含量较少;从化学组成来说,日本落叶松木材是一种优于兴安落叶松木材的造纸原料。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大兴安岭原始兴安落叶松林分直径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兴安落叶松林和白桦林木株数和蓄积按径阶分布的特点。分析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林分总体上表现出较明显的原始天然异龄林特点,直径分布结构符合原始天然林的自然生长规律,总体上呈波动的倒"J"字型曲线,这可能是由于该林分中林木的生物学特性和生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该研究为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塔河蒙克山西伯利亚红松试验林高生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大兴安岭塔河蒙克山高寒地上的西伯利亚红松引种试验林,其连年生长量稳步提高,19a生平均树高3.75m,2008年高生长平均已达51.2cm,其生长量与生长在气候相对温和的“红松故乡”温带的小兴安岭东南坡带岭地区的近缘种红松几乎相同。而试验区内的对照红松已经所剩无几,幸存的几株也呈灌丛状。说明西伯利亚红松是耐严寒、耐贫瘠、引种前景广阔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