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青梅的缺陷识别检测仍然依靠人工挑选方式来完成,但人工挑选方式受工作经验、劳动强度等因素制约,已经难以适应产业的发展。为有效提高青梅表面缺陷检测的自动化程度和检测精度,本试验应用机器视觉技术针对青梅表面的缺陷检测展开研究。通过搭建青梅表面图像静态采集系统,采用图像处理软件HALCON对青梅表面进行了单通道灰度图像提取、图像滤波、灰度二值化及特征提取等预处理操作,实现了对青梅表面图像的去背景化,并利用去边缘法在青梅H通道分量图像中成功提取到青梅表面缺陷。最后采用高斯混合模型构建青梅表面缺陷检测分类器,并创建了一套基于机器视觉的青梅表面缺陷检测系统。具体选取了348张青梅缺陷图像作为训练测试样本,其中78%的图像作为训练集,22%的图像作为测试集,结果表明:该分类器对青梅溃烂、伤疤、雨斑缺陷的检测准确率分别为100%,97.22%,92.31%,对完好青梅检测准确率为94.44%,验证了将高斯混合模型应用在青梅缺陷检测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海南岛甘什岭青梅种群的结构与动态,阐明其生存现状和数量动态,揭示其更新规律,以期为其保护与恢复重建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调查海南岛甘什岭青梅种群,根据调查数据绘制青梅种群结构(径级、高度、冠幅)图。以青梅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采用匀滑技术编制青梅种群静态生命表,根据静态生命表数据,绘制青梅种群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应用生存分析中的生存函数、积累死亡率函数、死亡密度函数和危险率函数分析青梅种群生存现状。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青梅种群的龄级结构进行预测。【结果】青梅种群各龄级、高度级、冠幅级结构完整,种群具有良好的更新潜力,发展稳定,为增长型种群;种群静态生命表表明,青梅种群幼龄个体死亡率较低,中老龄个体死亡率较高,在Ⅳ径级中龄树阶段时死亡率和消失率最高;青梅种群的存活曲线为Deevey-Ⅱ型中的B1亚型;青梅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均呈现出先增后减变化趋势;生存分析表明,青梅种群具有快速衰减、中期竞争压力大的特点;时间序列预测结果表明,青梅种群更新能力强,能够快速恢复为稳定的种群结构,呈现出快速增长而后稳定发展的趋势。【结论】青梅种群幼苗数量多,能应对环境筛选以及竞争压力,能保证一定数量的个体进入下一龄级;但在青梅种群个体处于中龄阶段时,虽然在群落中占据了一定的空间和环境资源,因其进一步生长发育所面临的环境阻力及竞争压力大幅增加,只有少数个体能进入老龄阶段。  相似文献   

3.
贺县县委、县政府重视青梅生产,把本县名特优水果凤凰梅、大肉梅作为水果发展的主要品种。目前全县拥有青梅种植面积3万亩。 自1986年开始,贺县对青梅单株进行重点筛选,引进和繁育优良品种,每年培育出圃优质青梅嫁接苗60  相似文献   

4.
湖州青梅害虫及天敌种类调查和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详细的林间样地踏查,调查了浙江省湖州长兴地区青梅林的昆虫及蜘蛛的种类,分析了各类群的组成结构。共采集到昆虫98种(青梅害虫67种,天敌昆虫26种,中性昆虫5种)、蜘蛛5种。调查表明,青梅害虫主要有黑蚱蝉C ryptotympana atrata、八点广翅蜡蝉Ricania speculum、杨梅球坚蚧Eulecanium kunoensis、褐刺蛾Setora postornata及太谷桃仁小蜂Eurytoma maslovskii5种,其中又以黑蚱蝉和太谷桃仁小蜂最为主要。青梅林昆虫群落功能结构分析表明,青梅林昆虫群落中以植食性昆虫占主导地位,占全部种类的65.05%。首次报道了青梅林害虫及天敌的种类和结构,为青梅害虫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自然保护区外,植物种群受到的负面影响因素很多,森林破碎化、人为砍伐、火烧等人为干扰都会影响濒危植物种群的生存、生长与发育,为了定量探索保护区对濒危植物种群的保护效果,本文以濒危植物青梅(Vatica mangachapoi)为例,采用样方法对昌江县自然保护区内和自然保护区外开展青梅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进而从种群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等方面对青梅种群的种群特征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无论自然保护区内外,青梅种群为集群分布,但在自然保护区外,青梅种群集群程度更强,不利于其种群的扩散;2)在自然保护区外,青梅种群的幼苗、幼树很少,青梅种群结构表现为衰退型,而自然保护区内青梅种群结构表现为增长型;3)在自然保护区外,存活曲线表明青梅种群接近DeeveyⅠ型;在自然保护区内,存活曲线表明青梅种群开始时接近DeeveyⅢ型;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对濒危植物的保护效果非常明显。海南较多的保护物种与青梅的生态学特性类似,多为濒危物种,需要连续性、少人为干扰的生存、生长和发育的环境,因此,加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对保护濒危植物种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萧山市为农业部青海基地县(市),以出产个大肉厚核小、酸味纯正的萧山大青梅闻名。近年来,部分果园由于管理粗放,疏于防治,病虫危害日益严重,极大地影响了青梅的产量和质量,进而影响了大青梅生产的发展。笔者长期在当地进行青梅病虫害调查和防治,现将其危害萧山大青梅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介绍如下:1萧山大青梅的主要害虫及防治1.1桑白蚧(PseudalacaspispentagonaTargoni)该虫是目前大青梅的一种重要害虫。桑白蛐以若虫和雌成虫群集技干吸取树液。危害后,引起青梅枝条干枯,提早落叶,树势衰弱。严重时,枝条上蛐壳重重叠叠,…  相似文献   

7.
沈泉 《浙江林业科技》2001,21(Z1):77-79
简述了长兴县青梅产业的基本现状,对目前青梅的栽培情况、市场空间、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作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浙江长兴青梅,居全省之冠。历史悠久,明朝嘉靖年间,合溪乡民,已取青梅熏为乌梅干,简称“合梅”,驰名中外。1933年“乌梅”产量为60吨,抗战时期受到破坏,产量大幅度下降,五十年代仍然很低,年均约24吨。六十年代发展青梅种植,面积增至万亩,其中投产的4000余亩,1982年青梅产量已达330吨,1986年增至410吨,1987年520吨。七十年代以前加工乌梅干为主,七十年代初期,逐渐转变为加工乌梅干与青梅产品并重。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青梅4~6月落叶的原因,对落叶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青梅落叶与空气湿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其它因素的关系不密切,但可通过空气湿度间接对落叶产生影响。由此得出,空气湿度是造成青梅落叶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青梅果皮色素的开发和利用价值,用丙酮为提取剂提取青梅果皮色素进行试验研究。以吸光度(275 nm)和色差值(L、a、b)作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不同的丙酮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青梅果皮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以100%的丙酮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16,温度25℃,提取时间2.5 h。在此工艺参数下提取的青梅果皮色素呈黄绿色,其吸光度、色差均较为理想,是优良的天然色素。  相似文献   

11.
海南岛青梅天然居群表型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居群取样以及果实与叶片性状测定,揭示青梅居群间和居群内的表型变异规律,为其天然林保护与经营以及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亦为海南岛青梅种及变种的修订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全面调查海南岛青梅天然分布区的基础上,对9个天然居群133个单株的17个果实与叶片形态性状进行研究,运用巢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青梅天然居群表型多样性水平及其与地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巢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7个果实和叶片形态性状在青梅居群间和居群内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这些性状在居群间与居群内均存在丰富的变异;居群内的变异(50.57%)远大于居群间(11.38%),居群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18.31%;各性状的分化系数变化幅度为4.52%(叶片侧脉数)~40.31%(果实小萼片长宽比)。相关分析表明,叶片长与叶柄长、叶片长宽比与叶片最宽处至基部的距离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果实大萼片长与叶片侧脉数、叶柄长显著负相关;青梅果实和叶片形态性状与年均气温、年降水量相关不显著,叶片侧脉数、叶柄长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而果实大萼片长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叶片侧脉数、叶片长与1月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利用居群间欧式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将9个青梅天然居群分为3类。【结论】应加强现存青梅天然林及其生境的保护,对于变异丰富的卡法岭等居群以及具特殊土壤生境的石梅湾居群应予以重点保护;居群内变异是海南岛青梅居群变异的主要来源,开展种质资源收集、迁地保存与遗传改良时,可适当增加居群内个体数,减少居群取样数;由于海南岛各青梅居群间形态性状变异幅度大,且为连续变异,本研究不支持以往发表的分布于海南岛的青梅新种和变种。  相似文献   

12.
青梅主要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梅是我国南方特产果树之一,歙县已有1 2∞余年的栽培历史.果梅经济树龄可长达80年;青梅具有食用、药用、饮料、观赏、雕刻等多种用途.近年随着青梅基地规模的不断扩大,多种病虫害亦渐突出.通过对青梅园病虫数年详细调查研究和防治试验,现将危害状况和防治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梅属蔷薇科植物,原产于我国。梅的果实称为青梅,炮制品为乌梅。梅果具有独特的护肝、整肠、澄清血液、消除疲劳等功效,是上佳的保健果品。 近十年来,由于国际市场的开拓,我国以广东、浙江、云南、江苏、台湾为主产区的青梅生产基地,总产量发展迅速,青梅的综合开发应用日益重要。在总结出口产品的加工技术,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综合利用梅卤,解决下脚梅的出路,开发适合我国消费习惯的深加工产品,改变话梅一统天下的局面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力图使我国青梅加工能持续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青梅酒是特色林果的高附加值产品,是林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佳"青之梅"酒是宁国市林佳食品发展有限公司为拓展产业空间而开发的新产品,利用自己的品牌优势及本土资源优势,实施产品扩张,将农林产品系列延伸到了果酒系列.林佳公司着眼于宁国及其周边的青梅资源,瞄准市场上的"冰点"、"新点"、"亮点"青梅酒,遵循"绿色、环保、时尚、健康"的经营理念,与江南大学合作成立了科技攻关组,建立了近万亩高标准的青梅基地,经过科研攻关,林佳公司终于成功地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果酒新家族--"青之梅"酒.  相似文献   

15.
贺县生产的青梅以果大核小,可食率高,酸度足、外形美观,早结丰产,抗病虫害的优良品质饮誉区内外,并荣获1993、1994年广西青梅优质果品评比第一名。1995年青梅又喜获  相似文献   

16.
青梅酒是特色林果的高附加值产品,是林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佳“青之梅”酒是宁国市林佳食品发展有限公司为拓展产业空间而开发的新产品,利用自己的品牌优势及本土资源优势,实施产品扩张,将农林产品系列延伸到了果酒系列。林佳公司着眼于宁国及其周边的青梅资源,瞄准市场上的“冰点”、“新点”、“亮点”青梅酒,遵循“绿色、环保、时尚、健康”的经营理念,与江南大学合作成立了科技攻关组,建立了近万亩高标准的青梅基地,经过科研攻关,林佳公司终于成功地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果酒新家族——“青之梅”酒。  相似文献   

17.
海南万宁礼纪青梅林病虫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海南万宁县札纪青梅林的调查研究,初步摸清了青梅林病虫害的种类,以及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防治意见,对热带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青梅青梅又称广西青皮,龙脑香科常绿大乔木,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高可达30米,胸径1.2米。主干通直,分枝高,天然整枝良好。单叶互生,薄革质,长矩圆形或长椭圆形。花期4-5月,圆锥花序长3~9厘米,顶生或腋生,淡红色花朵有5片花瓣。果期7-8月,褐色果实近似球形,有1颗种子。青梅是中国特有的热带珍贵用材树种,树干通直圆满,出材率高,木材花纹美观,材质致密硬重,耐腐性强,实为建筑、造船及  相似文献   

19.
青梅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相硅胶柱、反相硅胶柱、凝胶柱等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青梅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青梅叶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了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岩白菜素(1),1,3,4/2,5-环己五醇(2),3-(1-C-β-葡萄糖)-2,6-二羟基-5-甲氧基苯甲酸(3),木栓酮(4),木栓醇(5),羽扇豆醇(6),4-叔丁基苯甲醚(7),对甲氧基苯甲酸(8),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9),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0),熊果酸(11),β-谷甾醇(12),β-胡萝卜苷(13)。化合物2~9均为首次从青梅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青梅中具有保肝护肝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青梅黄酮类化合物的新微乳薄层色谱分离鉴定方法。以调酸后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正丁醇-正庚烷-水微乳液为展开剂,利用聚酰胺薄膜层析色谱法能使青梅黄酮类化合物完全分离。从青梅果皮中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斑点,果肉中得到3个黄酮类化合物斑点,但二者的斑点显著不同。与用正丁醇-乙酸-水(4∶1∶5)为展开剂的常规层析方法相比,微乳薄膜层析法检测灵敏度更高,分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