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电击蜜蜂取毒的最佳电参数 :意大利蜜蜂为 35- 55V方波电压 ,中华蜜蜂为间息 30 - 50 V方波电压 .电取毒极显著地影响蜜蜂的个体寿命 ,加速蜜蜂的新陈代谢和蜂蜜消耗量 ,但巢顶取毒几乎不影响蜜蜂的采集活动 .电击取毒后的蜜蜂趋于温和 ,抗敌害的能力降低 .电取毒生产中移群再取毒时 ,把握好即时通电可避免电取毒对蜜蜂行为的一些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电取蜂毒对意大利蜜蜂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6、9、12、15、18、21、24、27、30日龄意蜂工蜂取毒后,其寿命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缩短。3-30日龄取毒工蜂总体寿命缩短9.47%,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利用意蜂生产蜂毒,应考虑工蜂寿命缩短问题。  相似文献   

3.
3、6、9、12、15、18、21、24、27、30日龄意蜂工蜂取毒后,其寿命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缩短.3-30日龄取毒的工蜂总体寿命缩短9.47%,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利用意蜂生产蜂毒,应考虑工蜂寿命缩短问题.  相似文献   

4.
电取蜂毒不利于蜜蜂群势发展和养蜂生产。电取蜂毒3d 1次,连续10次,使蜂蜜减产45.64%-49.90%,差异显著(P<0.05);蜂王浆产量平均降低46.17%,差异极显著(P<0.01);移虫接受率平均降低31.05%,差异极显著(P<0.01);对单台产浆量,饲料消耗量,蜂王有效产卵量等影响不大。连续取毒后11d,对蜜蜂群势的发展影响不大,23d后蜜蜂群势比对照组低12.87%,35d后低28.81%,差异均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5.
 电取蜂毒不利于蜜蜂群势发展和养蜂生产。电取蜂毒 3d 1次 ,连续 10次 ,可使蜂蜜减产 4 5 .6 4 %~4 9.90 % ,差异显著 (P <0 .0 5 ) ;蜂王浆产量平均降低 4 6 .17% ,差异极显著 (P <0 .0 1) ;移虫接受率平均降低31.0 5 % ,差异极显著 (P <0 .0 1) ;但对单台产浆量、饲料消耗量、蜂王有效产卵量等影响不大。连续取毒后 11d ,对蜜蜂群势的发展影响不大 ,而 2 3d后蜜蜂群势比对照组低 12 .87% ,35d后低 2 8.81% ,差异均极显著 (P <0 .0 1)。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意蜂工蜂毒腺蜂毒和电取蜂毒蛋白质组成的特点和差异进行探究,为进一步了解蜂毒的化学组成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凝胶电泳和非凝胶技术对直接从毒腺内获取蜂毒(毒腺蜂毒)和电取蜂毒的蛋白质组进行比较,对差异蛋白进行质谱分析、功能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在毒腺蜂毒中,一维凝胶电泳(1-DE)鉴定19种蛋白,双向凝胶电泳(2-DE)鉴定11种蛋白,非凝胶法鉴定14种蛋白,3种方法在毒腺蜂毒中共鉴定30种非冗余蛋白质,它们是蜂毒毒素成分(50%)和保护腺体细胞免受毒素损伤的抗氧化类蛋白和蛋白成熟加工相关的蛋白折叠、分子转运类等(50%)。在电取蜂毒中,1-DE鉴定12种蛋白,2-DE鉴定3种蛋白,非凝胶法鉴定7种蛋白,3种方法共鉴定14种非冗余蛋白质,它们主要是蜂毒毒素成分(93%)。其中类磷脂酶A2在2种蜂毒中首次鉴定,肽基辅氨酰顺反异构酶在毒腺蜂毒中首次发现。蜂毒明肽前蛋白原、镇静肽在毒腺蜂毒中的含量显著高于电取蜂毒。磷脂酶A-2、毒液二肽基肽酶Ⅳ前体、毒液过敏性酸性磷酸酶和肥大细胞脱粒肽在电取蜂毒中含量较高。【结论】毒腺蜂毒中蛋白种类丰富,但电取蜂毒中主要毒素成分含量不低于毒腺蜂毒。由于蜂毒中的主要药物成分在毒素中,因此,电击取毒可有效利用蜂毒的功能成分。新发现的蜂毒蛋白对进一步认识蜂毒组成成分具有一定意义,这为蜂毒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7.
电取蜂毒对意蜂温驯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8.
用黑棉绒球测定意蜂攻击行为,研究巢门前和巢内电取蜂毒对意蜂温驯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巢门前每5d和巢内每3d取毒1次,取毒组意蜂攻击测定球1min所留下的螫刺数比未取毒组分别少45.5%和24.3%;巢内每3d和每1d取毒1次,取毒后立即测定,取毒组的螯刺数比未取毒组分别少68.2%和63.6%;取毒后立即测定的螫刺数比2h后测定的分别少67.5%和66.2%。以上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由此可见,电取蜂毒可使意蜂更温驯,取毒后意蜂的即刻状态最温驯。电取蜂毒不会给意蜂群开箱管理造成不便。  相似文献   

9.
电激励信号对果品电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电激励信号的频率和电压对苹果、猕猴桃和梨电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激励信号频率的增大,果品的电容、电阻以及损耗角正切值均减小;当信号电压小于电压临界值时,果品的各项电参数值基本保持不变,但当信号电压大于该临界值时,随着电压的增大,果品的电容和电阻值减小,损耗角正切急剧增大。不同果品的电压临界值不同,10kHz信号频率下,苹果、猕猴桃和梨的电压临界值分别为0.8,1.8和1.4V。  相似文献   

10.
温室凯特杏园明亮熊蜂和意大利蜜蜂的传粉生物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明亮熊蜂和意大利蜜蜂在温室凯特杏园的传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2种蜂都可以代替人工弹花为温室杏园提供有效的传粉服务,但其传粉生物学特性不同.明亮熊蜂的趋光性差,适应温室环境能力强,活动起点温度为8.3℃,晴天日工作时间为7.85 h,访花速度为10.70朵.min-1;偏爱采集花粉,平均携粉率为31.59%.意大利蜜蜂的趋光性强,喜欢访问树冠上部的花朵;其活动受温度和光照条件的影响较大,在温度低于15℃的阴雪天气传粉活动停止,晴天日工作时间为5.34 h,访花速度为8.80朵.min-1;偏爱采集花蜜,平均携粉率仅为11.08%.因此,在低温条件下明亮熊蜂的传粉效果比意大利蜜蜂好.  相似文献   

11.
蜜蜂属内蜂种的分类、地理分布、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已明确记录的蜜蜂属有6个种:小蜜蜂(Apis florea)、黑小蜜蜂(Apis andreniformis)、大蜜蜂(Apis dorata)、黑大蜜蜂(Apis laboriosa)、东方蜜蜂(Apis cerana)和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小蜜蜂、黑小蜜蜂、大蜜蜂和黑大蜜蜂几乎完全分布在亚洲国家。东方蜜蜂按地理分布可分为南亚类群、海岛类群和东亚类群。西方蜜蜂分布在除南极以外的各大洲。本文详述了各种蜜蜂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2.
茶树个体、系统发育的全息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用全息胚学说和复式跟随发育的观点研究茶树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揭示了它们之间的统一性、相关性和内在联系,有助于了解茶树的阶段发育、进化及遗传变异规律,从而更好控制阶段发育和某些器官的建成,对于生产实践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兔瘟是近年来我国新发生的一种急性病毒性兔传染病。有关环境条件对病毒血凝性和致病性等生物学特性影响的报告尚不多见。为了探讨该病的有效防治措施和有关问题,我们进行了本项试验。材料和方法一、试验材料1、兔瘟人工病例肝脏:用南京农业大学提供的兔瘟肝毒接种易感兔,取接种后72小时以内死亡病例的肝脏,经血凝(HA)  相似文献   

14.
蜜蜂性比值对蜂群群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意大利蜜蜂为材料,把定期割雄蜂封盖的蜂群作为试验组,不割雄蜂封盖的蜂群作为对照组,定期测定各组蜂群的群势。结果表明,两组蜂群的群势,都差异不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云南省罗平县油菜花期,比较西方蜜蜂不同放蜂密度下东方蜜蜂采集行为的变化,以期从食物资源竞争的角度为合理保护中国本土蜂种和维持植物群落结构及其稳定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九龙镇和大水井乡主干道上的西方蜜蜂放蜂密度,根据放蜂密度选择6个试验点放置供试东方蜜蜂蜂群;观测试验点农田、山林两种生境中访花的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数量以及东方蜜蜂访花频率、单花采集停留时间;调查试验点周围3 km内的显花植物种类,采集植物花粉与东方蜜蜂花粉团,计算蜂花粉团中不同花粉的比例;分析西方蜜蜂不同放蜂密度对东方蜜蜂采集行为和粉源植物利用的影响。结果油菜盛花期,山林中访花的东方蜜蜂数量比例大于农田样方;油菜末花期,西方蜜蜂蜂场大量撤离后,农田样方中访花的东方蜜蜂数量比例明显增加;农田样方中东方蜜蜂的平均访花频率与其周围3 km范围内的西方蜜蜂数量(密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单花采集停留时间与其周围3 km范围内的西方蜜蜂数量(密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山林生境中西方蜜蜂放蜂密度大的试验点,东方蜜蜂的访花频率高,单花采集停留时间短;各试验点东方蜜蜂采集的花粉团总数量与其周围3 km范围内的西方蜜蜂数量(密度)呈负相关关系;油菜花期东方蜜蜂采食零星粉源植物花粉的比例与其周围3 km范围内的西方蜜蜂数量(密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西方蜜蜂放蜂密度对东方蜜蜂的采集行为有显著影响,且西方蜜蜂放蜂密度越大,东方蜜蜂的食物生态位越偏离农田中的大宗蜜源(油菜),其采集区域朝着山林转移的趋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16.
据养蜂专家和有经验的蜂农介绍,及时和科学采集蜂胶和蜂毒,是增加养蜂收入的一项有效措施。现介绍蜂胶、蜂毒的科学采集方法,供各地蜂农参考。一、蜂胶的采集方法1.覆布采胶法:用帆布和细白布做成与副盖一样大小的覆布,盖在巢框上。覆布与上框梁形成约2毫米的缝隙,蜜蜂便会在缝隙中积累蜂胶。每隔15天左右取胶1次。  相似文献   

17.
蜜蜂授粉对向日葵结子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蜜蜂采集强度与饱子率呈现正相关;采集蜂数量从209只上升到326只时,向日葵的饱子率也从42.17%提高到78.77%;向日葵的饱子率与距离蜂场的远近也有明显的相关性;花盘直径大小与蜜蜂授粉次数的大小有关;在距蜂场1 300 m时,其饱子率可达64.87%以上,距离加大时饱子率则下降。为了保证向日葵的产量和质量,在向日葵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10%左右情况下,对向日葵进行蜜蜂授粉时,蜂场之间距离不宜超过2 600 m。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荔枝生长各阶段的病虫害发生和防治的农药种类,综合分析了对收获期荔枝农药残留量及在花期采粉采蜜的蜜蜂的影响,明确了影响荔枝残留量超标和蜜蜂种群生长发育及行为的施药因子,提出了参照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施药以防止荔枝上农药残留量超标、选择合理的用药时期以防止蜜蜂种群失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
西方蜜蜂转地饲养是流动性饲养方式,是有效利用蜜源资源、繁殖蜂群以提高产量的重要手段。为了解西方蜜蜂转地饲养和环境变化对其形态特征的影响,以期进一步分析西方蜜蜂定地饲养、小转地饲养、大转地饲养后代的形态差异,采集定地饲养、小转地饲养、大转地饲养西方蜜蜂子代蜂群各3群,每群测定分析15只工蜂,每只工蜂总共测定40个形态特征,同时进行多重比较,生产力相关指标的优势分析。通过比较分析发现,转地饲养的蜜蜂后代在体型和翅型上比定地饲养的蜜蜂较大,体色较浅,9个生产性能相关的指标均提高且优势明显。转地饲养有助于蜜蜂的健康生长,有利于蜂群的快速繁殖,为进一步提高科学饲养管理模式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