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柯勇  汪李平 《长江蔬菜》2019,(16):18-23
莴苣是菊科莴苣属能形成叶球或嫩茎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地中海沿岸,性喜冷凉湿润的气候条件。按食用部分可分为叶用莴苣和茎用莴苣。叶用莴苣又称生菜,世界各地普遍栽培,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近年来我国各地也均有栽培;茎用莴苣就是莴笋,适应性强,我国南北各地普遍栽培,是长江流域3~5月春淡季供应的主要蔬菜之一。  相似文献   

2.
莴苣为菊科莴苣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菜用莴苣按食用器官的不同可分为叶用和茎用两大类,叶用类型人们习惯于称作生菜,按其营养生长期间是否形成叶球又可分为散叶、半结球、结球三种类型;茎用类型被称作莴笋.近年来广大消费者对莴苣的需求大增,但目前市场上的品种类型比较单一或混杂退化,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此,笔者从2001年起先后引进试种鉴定了100余份叶用莴苣和60余份茎用莴苣品种材料,从中选择表现优异的变异株,经过多代系谱选择,选育出一批适应性强、品质优、各具特色的优良品种,其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3.
莴苣古今谈     
莴苣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人们最喜爱的蔬菜之一,原产地中海地区,汉隋时传入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宋人陶谷的《清异录》写道:“呙国(西域国名)使者来汉,隋人求得菜种,酬之甚厚,故名‘千金菜’,今莴苣也”。莴苣品类甚多,依主要性状不同,可分为叶用莴苣和茎用莴苣两大类。叶用莴苣又名生菜,叶片甚大,生食或熟食均宜;茎用莴苣又称莴笋,其茎肥大如笋,肉质细嫩,  相似文献   

4.
莴笋原产于地中海沿岸,是菊科1、2年生草本植物,属茎用莴苣,由叶用莴苣选择培育而成.它的嫩茎肥大形如笋,又名莴苣、莴苣笋,是一种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较高的蔬菜.主要食用由上胚轴发育的茎和花茎两部分.  相似文献   

5.
叶用莴苣又称生菜,是菊科莴苣属中能形成叶球或嫩叶供食用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为生产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叶用莴苣,提高城乡人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辽宁省新民市大民屯镇自2000年起生产无公害叶用莴苣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地区被认证为辽宁省沈阳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现将叶用莴苣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生菜又称莴苣,原产地中海沿岸,为菊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蔬菜。莴苣按食用部分可分为叶用莴苣和茎用莴苣,结球莴苣即西生菜或叫结球生菜,是叶用莴苣中的1种,喜冷凉气候,忌高温,稍耐霜冻,适宜生长温度为15~20℃,超过25℃时,叶片变小,叶球生长不良,易引起叶片卷曲畸形,导致早期抽薹开花、后期多病腐烂。结球生菜是上海市主要出口蔬菜品种之一,在金山区栽培面积较大,已成为上海市区域特色蔬菜品种。上海银龙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千金菜——莴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莴苣原产地中海沿岸、亚洲北部和非洲等一些国家 ,隋唐时引入我国。宋代陶谷在《清异录》中说 :“呙国使者来汉 ,隋人求得采种 ,酬之甚厚。”故名千金菜。现在有些地区仍称莴苣为千金菜。莴苣可分为叶用莴苣和茎用莴苣。叶用莴苣也叫生菜 ,叶片从根部长出 ,有的结成球状 ,称结球莴苣。广州地区的玻璃生菜、青生菜都是其优良品种。茎用莴苣根茎发达 ,除绿色外尚有紫色 ,叶片绿中带有紫色红晕 ,或全紫色 ,云南的紫皮香、重庆的红莴苣都是其优良品种。另有一种台湾莴苣 ,是一种野菜 ,各地均有分布。莴苣的营养价值很高 ,含矿物质、钙、磷、铁较…  相似文献   

8.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莴苣上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莴苣上的应用张继宁(山西省农科院蔬菜所·太原)莴苣是菊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蔬菜,原产地中海沿岸,喜冷凉湿润的气候条件,按食用部分分为叶用莴苣(生菜)和茎用莴苣(莴笋)两种,叶用莴苣又分为结球莴苣和不结球莴苣两类。我国以基用莴苣栽培较多,形...  相似文献   

9.
正叶用莴苣枯萎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它通常侵染叶用莴苣根部,引起叶用莴苣生长不良,病株与健株相比高度明显降低。同时,下部叶片叶缘变为黄褐色,不久后枯萎。全株枯死则较少见。病株发根不良,茎基部易折断。剖检根部,主根维管束部位变为黑褐色,根部发育极差。叶用莴苣枯萎病病原为尖镰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主要以厚垣孢子和菌丝体随寄主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有时苗床上也会出现少量病  相似文献   

10.
叶用莴苣营养价值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莴苣(LactuCa Sativa L.)是菊科的一、二年生蔬菜,原产地中海沿岸,性喜冷凉湿润的气候条件。按食用部分可分为叶用莴苣和茎用莴苣。叶用莴苣又名生菜,国外广为栽培,是大众化蔬菜,国内广东、广西种植较多,上海、南京、北京等广大城市郊区也有栽培。  相似文献   

11.
<正>莴苣(Lactuca sativa L.)为菊科莴苣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亚洲西部和地中海沿岸,在我国广泛栽培。莴苣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成分,也可入药,能利五脏、通经脉、清胃热。根据其食用器官不同可分为叶用莴苣和茎用莴苣两种,叶用莴苣又名生菜,茎用莴苣又名莴笋。霜霉病是莴苣的重要病害,分布广泛,在各个生产季节的露地栽培和保护地栽培中几乎都有发生。发病严重时,大量叶片变黄或变褐枯死,影响植株生长和产品质量,给生产造成极大损失。现将莴苣霜霉病的发生特点和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莴苣在分类上属菊类蔬菜,食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茎用莴苣(俗称莴笋、莴苣笋、青笋等)和叶用莴苣(俗称生菜、西生菜、千金菜等)两类。一般莴苣在我国南、北均普遍栽培,生菜在南方栽培较多,是一种重要的大众蔬菜,因其具有增强消化、促进食欲及一定的镇痛和催眠作用,因此也可以列为保健蔬菜。2003年我镇在罗前村栽培茎用莴苣(早熟莴笋)56亩,以春季栽培为主,亩产平均达1260kg。  相似文献   

13.
莴苣,学名LactucasativaL.,是菊科莴苣属能形成叶球或嫩茎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地中海沿岸。古罗马,古希腊时期,在地中海沿岸普遍栽培。16世纪在欧洲出现结球莴苣。5世纪甚宦传入我国,并演化出茎用类型─—莴笋。目前世界各国普遍栽培叶用莴苣,我国以莴笋栽培?..  相似文献   

14.
菌核病是莴笋、生菜生产中的常见病,分布广泛,露地和保护地都有发生,以冬春保护地栽培病害重,南方多雨年份露地也常发生,尤以留种莴苣受害为甚。病菌寄主范围广,除为害茎用莴苣、叶用莴苣外,还侵染十字花科、葫芦科、豆科、茄科、藜科、伞形花科等19科的71种植物,引起湿腐样腐烂,甚至整株死亡。  相似文献   

15.
菌核病是莴笋、生菜生产中的常见病,分布广泛,露地和保护地都有发生,以冬春保护地栽培病害重,南方多雨年份露地也常发生,尤以留种莴苣受害为甚.病菌寄主范围广,除为害茎用莴苣、叶用莴苣外,还侵染十字花科、葫芦科、豆科、茄科、藜科、伞形花科等19科的71种植物,引起湿腐样腐烂,甚至整株死亡.  相似文献   

16.
以耐抽薹意大利生菜为试材,采用水培方式研究了纳米胶片不同处理时间对叶用莴苣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T3 处理(24 h)叶用莴苣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明显提高,分别比对照增加14.57% 和22.48%,T1 处理(2 h)和 T2 处理(8 h)
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叶用莴苣茎粗和根冠比均无显著差异;T3 处理叶用莴苣叶片数显著增加,可溶性
糖含量和类黄酮含量有所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稍有降低;叶用莴苣硝酸盐含量随纳米胶片处理时间的增加而显著降低,
降幅为2.05%~62.14%。在本试验条件下,叶用莴苣生长发育和品质改善效果均以纳米胶片处理24 h 最佳。  相似文献   

17.
正莴笋又称莴苣,别名茎用莴苣、莴苣笋、青笋、莴菜,菊科莴苣属莴苣种能形成肉质嫩茎的变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主要食用肉质嫩茎,可生食、凉拌、炒食、干制或腌渍,嫩叶也可食用。其茎、叶中含莴苣素,味苦,有镇痛的作用。为人们喜食的蔬菜,是我国南方蔬菜春秋主栽品种之一。目前,莴笋施肥上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一是施肥不足造成作物缺素;二是施肥过多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人工接虫的方法,分别于春、秋季进行2次试验,研究西花蓟马虫口密度与叶用莴苣产量损失率之间的关系。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西花蓟马虫口密度与叶用莴苣产量损失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大棚种植叶用莴苣,西花蓟马的防治指标为5~6头·株~(-1),即当每株叶用莴苣上西花蓟马虫口数达到5~6头时,叶用莴苣产量显著降低,应及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9.
茎用莴苣(Lactuea sativa L.var.angustana Irish),又称莴笋,既是一种营养食品,又是一种医疗价值高的药品。莴苣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较低,而无机盐、维生素含量丰富,尤其是含有较多的烟酸,具有很好的食疗作用,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20.
莴苣(Lactuca sativa L.在世界各地广泛栽培。西方各国以叶用包心莴苣为主,茎用莴苣在中国、日本等一些亚洲国家较为普遍.莴苣上发生的病毒种类较多,危害严重。受害的莴苣生产衰弱,产量和品质下降,甚至无收。一、感染莴苣的病毒种类及分布 据Horvath(1980)报道,在自然界感染莴苣的病毒有18种(表1),包括蚜虫、蓟马等害虫和土壤真菌等介体传播,及种子传播的病毒。我国发生的莴苣病毒现已发现有莴苣(包心)花叶病毒(LMV)、黄瓜花叶病毒(CMV)和蒲公英黄花叶病毒。在世界各地分布最广,为害最重的是LMV;其次为coy和蚕豆萎蔫病毒;离首巨脉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