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玉米新品种中单808为主要材料,在不同种植模式下对灌浆期生理生态指标、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比空和间作条件下,中单808的各项指标显著高于清种;套作和比空条件下,经济效益较高.从而说明套作、比空栽培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玉米比空栽培和玉米马铃薯套作模式可以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中单808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红梅  钱刚 《耕作与栽培》2011,(3):32-32,11
为了探索杂交玉米单株种植最佳密度与产量的影响,2010年进行了5个不同密度移栽试验,其试验结果为4 500株/667 m2产量最高为678.4 kg/667 m2,其次是4 000株/667 m2产量为kg662.3 kg/667 m2,第3是3 500株/667 m2产量为649.7 kg/667 m2,第4是2 5...  相似文献   

3.
以中单808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密度和种植方式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中单808在密度为3000株/667m2,采取覆膜直播,能稳产、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4.
试验选择小麦/蚕豆模式,设计不同的磷水平,对小麦/蚕豆系统经济产量和相关生理指标做了初步分析。结果得出:供磷显著提高了小麦和蚕豆的经济产量。与不供磷 (P0) 相比,中磷处理(P1)小麦籽粒增产51.78%,蚕豆增产24.16%;高磷处理(P2)小麦增产58.05%,蚕豆增产23.74%。结果也表明:供磷提高系统经济产量可能是由于磷是光合作用的底物和调节物,有利于小麦抽穗期(蚕豆开花期)作物上位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提高,同时增加了植株中光合中间产物可溶性糖的积累,促进营养物质向籽粒的转化。供磷也提高了作物叶片游离脯氨酸的含量,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钾肥对玉米抗旱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曹敏建,张雨林,佟占昌(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军区后勤部军事医学研究所)(辽中县大黑乡)许多研究指出,施用钾肥可增强玉米对干旱的抗性,但钾肥施量与抗旱性关系尚未见报道。本研究试图在玉米对水分较敏感的灌浆期,测定一些重要...  相似文献   

6.
地膜覆盖对旱地春玉米生理生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4,自引:1,他引:44  
王喜庆  李生秀 《作物学报》1998,24(3):348-353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结合生理生态分析方法,研究了地膜覆盖对春玉米的生理生态效应及产量效果。结果表明:(1)地膜覆盖增加了土壤贮水量,促进土壤深层贮水向表层富集,加快了水分在土壤-植物-大气间的运转;(2)地膜覆盖可减少土壤热量损失,增大作物对光能的截获能力,同时也利用植物对养分的吸收作用;(3)地膜覆盖可大大地提高粮食产量,氮肥肥效及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渍涝胁迫对芝麻生理指标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涝基因型河南1号与不抗涝基因型冀芝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不同生育时期渍涝对不同基因型芝麻生理指标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渍水条件下芝麻的生长速率明显减慢;比叶重下降,在盛花期淹水后相对受害率最大;叶绿素含量均下降;受渍涝伤害的芝麻根系TTC还原强度急剧下降,淹水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渍水条件下的单株结蒴数、每蒴粒数、单株千粒重、单株产量均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单株秕粒率较对照升高。  相似文献   

8.
植物氨基酸液肥对爆裂玉米产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矿物肥为底肥,对植物氨基酸液肥拌种和拌种同时加喷施处理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氨基酸液肥可明显改善爆裂玉米的农艺性状和穗部性状;增强生理活性,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速率,增强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最终达到提高爆裂玉米产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种植过程中,为了明确种植密度、高粱产量、产量构成与群体光合生理指标的关联,采用大田试验方式,随机区组设计,进行比对研究。研究得出,随着种植密度的提升,籽粒产量会明显改变。研究结论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便于后续开展科学合理的种植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盐胁迫对油葵生理生化指标和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索生物改良盐碱地的有效办法,选择具有较强抗盐碱能力的油用向日葵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甘肃省永登县秦王川盆地的盐碱土为基础对照,设计了12种(含对照)不同土壤盐含量的处理,开展盆栽试验,并测定苗期和现蕾期叶片中丙二醛和膜透性、株高、叶面积以及收获时的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结果显示,丙二醛、膜透性可以反映油葵受盐胁迫的生理状况,株高、叶面积可以作为油葵植株受盐胁迫时反映产量的指标。油葵耐盐能力强,可以在土壤盐含量小于8.5g/kg的环境中生长。但土壤中盐含量大于5.5g/kg,产量下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合理的种植密度能提高玉米单产,为指导绥阳县山区玉米种植,2013年在黄杨镇开展了对中单808种植密度的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4.8万株/hm2产量最高,单产达9.3t/hm2,进一步作线性分析表明,产量曲线最高值对应的密度是4.8773万株/hm2.建议山区玉米在土壤肥力好的地块,种植密度4.5万~4.9万株/hm2株为好;在土壤肥力低的地块,种植密度4.7万~5万株/hm2为好.  相似文献   

12.
间作模式对棉花、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不同间作模式对棉花、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同时对其产值进行比较,本试验设计了棉花 花生的5个间作模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各处理单位面积上的产值高到低的顺序为:3垄棉花-1垄花生、2垄棉花-1垄花生、清种棉花、1垄棉花-1垄花生、2垄棉花-2垄花生、1垄棉花-2垄花生,清种花生。(2)1垄棉花-2垄花生处理棉花的果枝数、单株铃数、铃重、子指、衣分、霜前花率最高,且棉花纤维品质最好。(3)1-2处理花生的饱果数最高,清种花生秕果数最低。(4)清种花生的单穴荚果重、出仁率、百果重、百仁重均最高,果仁含水量最低。综合来看,3垄棉花-1垄花生、2垄棉花-1垄花生的间作模式可以有效提高群体经济效益,同时,提高棉花的纤维品质,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密植是间作模式下重要的增产增效技术措施,本研究旨在探讨间作适应密植的产量构成响应机制。2014—2015年连续两年在河西绿洲灌区进行田间试验,设计不隔根、尼龙网隔根(阻断根系交叉,仅有水分养分的交流)和塑料布隔根(完全阻断)3种根间作用方式,及2个玉米种植密度(9.0万株hm~(-2)和10.5万株hm~(-2)),测定地上、地下部互作对小麦间作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与单作相比,地上、地下部完全作用时间作优势提高48.3%,密度增加使其间作优势增加9.7%,地下部互作对间作优势的贡献率为21.0%,增加密度使其贡献率提高5.0%,根系交叉叠加对间作优势产生的补偿效应为9.0%,地下部水养分交流互补效应为11.1%。地上、地下部完全互作下混合籽粒产量相对于单作增幅最大,高、低密度下增幅分别达58.8%~62.2%和36.1%~36.8%;间作中地下部分对小麦组分籽粒产量的贡献率为26.5%~31.5%,其中根系穿叉产生的补偿效应为12.9%~13.2%,地下部水分养分交流互补效应为12.2%~16.0%;地下互作对玉米组分籽粒产量的贡献率为9.7%~22.6%,增加密度使地下互作贡献率提高7.0%~11.0%;密度提高对不隔根和尼龙网隔根产量的贡献率分别18.1%~23.3%和12.5%~21.5%,说明根间完全作用有利于密度正效应的发挥。地下互作对小麦穗数贡献率为5.5%~11.4%,密度对小麦地下部贡献率影响差异不显著,地下互作对玉米穗数的贡献率为12.5%~16.3%,增加密度使地下互作贡献率增加3.6%~14.1%。通径分析进一步表明,不同根间作用及密植效应下间作小麦、玉米主要通过提高单位面积穗数来提高籽粒产量。本研究表明,增加密度可显著增加间作优势和地下部贡献率,地上地下完全互作有利于密植效应充分发挥,可为进一步发掘密植条件下的间作优势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不同氮效率夏玉米品种间作的氮肥增产效果,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不同氮效率夏玉米品种间作种植模式对其产量、氮素积累量、地上部生物量、光合特性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氮水平下,郑单958和浚单20间作较郑单958和浚单20单作产量分别增加8.82%和6.34%,吐丝期净光合速率分别增加47.68%和30.89%;施氮240 kg/hm~2水平下,间作较郑单958和浚单20单作产量分别增加7.19%和5.88%,吐丝期净光合速率分别增加27.31%和22.16%;施氮450 kg/hm~2水平下,间作较郑单958和浚单20单作产量分别增加6.53%和5.31%,吐丝期净光合速率分别增加19.20%和7.43%。间作模式下,施氮240,450 kg/hm~2,玉米分别增产9.55%和11.22%,但2个氮水平间差异不显著。郑单958和浚单20间作提高了夏玉米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提高3.10~3.47个百分点,氮肥农学效率提高1.08~2.64 kg/kg;施氮240 kg/hm~2水平下,郑单958和浚单20间作的氮肥利用率高于浚单20单作,氮肥农学效率最高。综合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郑单958和浚单20间作施氮240 kg/hm~2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豆科–燕麦间作对作物光合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进一步揭示豆科燕麦间作体系中作物产量优势的光合机制,设置燕麦单作、大豆单作、花生单作、大豆燕麦间作和花生燕麦间作试验,在不施氮肥的条件下,调查大豆、花生同燕麦的产量、功能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及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大豆–燕麦和花生–燕麦间作优势明显,土地当量比(LER)分别为1.41~1.63和1.31~1.52。同大豆间作的燕麦除单株粒重及千粒重外,其他各产量构成因子均增加;同花生间作的燕麦各产量构成因子均高于单作燕麦,其中小穗数、穗粒数、单株粒重与单作相比差异显著;间作提高了大豆各产量构成因子,但降低了花生的结荚数及单株粒重。间作提高了燕麦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改变了叶绿素构成,使燕麦衰老延缓;间作对大豆的相对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均无显著影响;在燕麦孕穗后期至抽穗期,间作花生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单作。在不施氮肥的条件下,间作体系均明显优于单作,其中燕麦花生间作体系显著促进了燕麦的生长发育,大豆燕麦间作体系对燕麦、大豆均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钼肥对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中玉米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颖  陈顺友  刘丹  唐容  崔远萍 《种子》2005,24(3):18-21,84
本试验运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设计的试验方法,进行钼肥对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中玉米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施钼量和玉米密度,施钼量和带型配置都有一定的互作效应;当玉米密度、带型配置适当时施入钼肥均能增加玉米产量,即在玉米大豆体系中加入钼肥能有效地提高间作玉米的产量.在试验条件下,当玉米密度为43 747.2株/hm2,玉米与大豆带型配置为2∶2,大豆钼酸铵用量为3 750 g/hm2时,间作玉米产量可达到7 452.406 kg/hm2.  相似文献   

17.
针对云南省农业生产中玉米马铃薯间作面临的突发干旱危害和低产低效问题,在云南省宣威市农业技术示范基地,进行了玉米打塘开沟地膜覆盖间作马铃薯抗旱增产增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开沟或打塘+地膜覆盖间作马铃薯复合技术可以提高土壤水分积蓄量,玉米开沟间作和打塘间作土壤含水量分别比玉米平垄和马铃薯单作最多增加28.32%和25.16%;在玉米生育前期,玉米开沟或打塘地膜覆盖间作马铃薯措施有利于促进玉米和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开沟和打塘模式玉米株高比平垄分别增加31.94%和26.33%,叶面积指数(LAI)分别增加49.56%和25.29%;开沟和打塘措施的玉米理论产量和经济系数均高于玉米平垄间作和单作,玉米产量、复合产量和土地当量比(LER)均显著增加,打塘种植的土地当量比最大(LER=1.20),比平地处理增加10.52%,增产效益显著。所以,该措施能有效提高作物间作系统抗旱能力,增产增效,对稳定农业收益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中草808为供试材料,比较育苗覆膜栽培、直播覆膜栽培与常规栽培技术对玉米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育苗覆膜栽培产量最高,效益最好,直播覆膜栽培次之,常规栽培相对较低.建议加大推广玉米育苗覆膜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