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0 毫秒
1.
发情母牛卵巢、子宫颈及分泌物变化规律的探讨肖新民(通河县畜牧局中心繁育站)刘东(七台河市畜牧局提高母牛的受胎率关键在于发情鉴定的准确与否。笔者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根据子宫颈及分泌物的变化规律准确反应卵巢滤泡发育程度的判定方法,并据此确定输精时机,提高了...  相似文献   

2.
<正> 母牛的发情鉴定,常采用试情、触摸卵巢、和粘液法鉴定。试情和粘液法鉴定,比较简单、但准确率不太高。用触摸卵巢法准确率比较高,但技术要熟练。 目前,用冷冻精液配种大都采用握颈输精法。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母牛在发情时,子宫颈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根据子宫颈变化的规律,也能较准确地掌握母牛发情,做到适时输精。锦州地区从1977年试行这一方法。据10个大队535头牛配种统计,受胎率达91.8%(表1)。  相似文献   

3.
母牛适时输精的关键在于发情鉴定的准确与否。对于母牛的发情鉴定,一般采用试情法和触摸卵巢法。触摸卵巢法准确率比较高,但方法复杂,短时间内不容易掌握。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母牛在发情时,子宫颈发生周期性变化,掌握子宫颈的变化规  相似文献   

4.
母牛的发情鉴定通常采用试情摸卵巢和观察粘液变化来掌握。试情和粘液变化判断比较简单 ,但准确率不高。触摸卵巢法鉴定准确率较高 ,但技术性较强。多年来在直肠把握子宫颈深部输精法实践中 ,我们发现母牛在发情时 ,子宫颈也在发生周期性变化 ,因此采取了根据母牛子宫颈变化 ,结合观察母牛的发情和适时授精的办法。在开展此法较早的西城镇进行的调查分析 ,表明母牛受胎率多年始终稳定在 90 %以上。表 1 西城镇 1998~ 2 0 0 0年授配准胎情况统计授精数受胎数受胎率1998年 4 32 394 91 2 %1999年 4 4 6 4 10 92 %2 0 0 0年 4 87 4 5 0 92 5…  相似文献   

5.
目前母牛的输精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肠握颈输精,另一种是开腔器输精。前者是按母牛发情直肠检查法,将手伸入直肠触摸卵泡发育情况,以决定是否适时输精,然后左手把握子宫颈,右手握住输精器,两手配合将输精器慢慢地插入子宫颈5-6cm深处。后者是按母牛阴道检查法,借助开腔器观察阴道黏膜色泽、黏液稠度、子宫颈外口变化判断是否输精。  相似文献   

6.
母牛子宫不同部位输精的受胎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给母牛输精时,一般要求在子宫颈内口前端进行输精,但在操作时,经常发现初配母牛在输精上有困难,达不到该输精部位,而造成对部分牛不敢输精而延误情期.为了提高初配母牛受胎率,对不同母牛分别采取了子宫颈浅部输精、子宫颈内口前端输精和偏角深部输精3种方法.通过268头不同情况发情母牛输精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受胎效果.  相似文献   

7.
偏角输精提高母牛受胎率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偏角输精提高母牛受胎率的效果观察张文(巴彦县家畜繁育指导站)孙智荣(五常县加信镇繁育站)李海李金堂(巴彦县草原管理站)影响母牛受胎率的因素很多,除发情鉴定,输精时机及精液质量外,输精部位对其也有一定影响。多年来一般都是采取子宫颈深部输精法,情期受胎率...  相似文献   

8.
人工授精技术在奶牛养殖中的广泛应用,积极推动了优秀种公牛遗传物质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扩散。准确、及时的发情鉴定是奶牛人工授精的基础,然而,由于奶牛产后不发情、发情症状不明显以及发情鉴定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发情鉴定方法不科学等,实际生产中母牛发情检出率较低,影响了产后母牛参配率和繁殖力。同期发情和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可减少母牛发情鉴定工作量,提高母牛发情检出率,甚至不用发情鉴定而直接定时输精,从而提高母牛参配率和繁殖力。本文综述了奶牛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原理,重点介绍了奶牛同期发情和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方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以期为奶牛繁殖和管理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提高子宫颈弯曲母牛受胎的做法秦光彪关飞关双礼(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学校·双城市·150111)王淑萍(齐齐哈尔种畜场)双城市保险公司王某的母牛1994年7月发情,采取直肠把握子宫颈输精法输精,因为该母牛子宫颈弯曲未成功。8月份发情时候,先进行子宫颈复位,...  相似文献   

10.
目前给母牛人工输精均采用输精器进行。鲜精和冷冻颗粒精液大多选用玻璃输精器 ,自细管冷冻精液问世以后 ,开始阶段普遍应用法式卡苏枪进行输精 ,但为了减少病菌污染 ,现已开始应用一次性塑料输精器。笔者曾发现 ,应用目前的常规输精器在给母牛配种过程中 ,有 1 0 %左右的细管冻精精液倒流或未被推出。其原因是输精枪在通过母牛生殖道的过程中 ,粘液或异物将输精器前端的孔道堵塞。近几年 ,主张在母牛发情结束后给母牛输精 ,此时母牛子宫颈粘液已变粘稠 ,更易发生堵塞现象。笔者也曾为克服精液倒流而将输精器改造 ,但效果不甚理想。笔者自 1…  相似文献   

11.
影响母牛繁殖的繁殖障碍性疾病很多,但母牛子宫颈口闭锁在临床上不多见,也少见报道。在从事人工授精工作中仅遇到3例,其中经产母牛2例,育成牛1例,现将其中2例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病例一:2002年10月份,张某带第3胎奶牛前来就诊。说患牛已发情3次,经人工授精技术员进行3次直肠把握子宫颈输精都没有成功,未能受胎。该牛发情周期正常,但发情时经阴道流出黏液量少。经过详细诊断,发现子宫颈口内部分通道粘连造成闭锁。阴道及子宫颈外口位置均正常,触摸子宫、卵巢无异常变化,卵巢上有卵泡发育。直肠把握子宫颈输精时输精枪只能插入3厘米左右。分析…  相似文献   

12.
1准确掌握奶牛发情的生理规律奶牛发情持续时间约在10~30h范围内,平均约20h左右。而从发情到排卵时间平均约为30h。即排卵时间发生在发情结束后10h左右,因此,母牛第一次输精时间可在发情一昼夜后进行。2确定输精时间与次数2.1掌握母牛生殖道内精子运行状态:精液从母牛子宫颈注  相似文献   

13.
<正> 采用冷冻精液配马,掌握准确的输精时间是提高受胎率的关键,究竟什么时间输精最适宜呢?笔者从1982年以来,在实践工作中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精液:马冷冻精液平均活力0.33,驴冷冻精液平均活力0.42,输精时两者混合使用。发情鉴定:徒手直肠检查,滤泡液开始流失定为排卵。输精:用输精胶管子宫角基部定向。发情鉴定间隔时间:4小时。  相似文献   

14.
黄牛冷冻精液的输精,一般采用直肠把握子宫颈深部输精法。如何提高黄牛情期受胎率,笔者在黄牛品改工作中,应用黄牛输精“四掌握”,效果良好。1正确掌握输精时间冷冻精液的输精时间一般要在黄牛发情的中期(老配早,少配迟,不老不少配中间)。此时,母牛的发情特征是阴唇、阴道、子宫颈口红肿,。阴道口排出乳白色粘液。通过检查,卵泡胀大,表面紧张,有一触即破之感。此时配种黄牛受胎率较高。判断输精适宜期,应观察发情外表症状与检查卵泡发育情况相结合,才能确定配种最适期,提高情期受胎率。2正确掌握输精部位在子宫颈中,精子50…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统一供应使用冷冻精液配种的情况下,特别重要的是母牛发情鉴定这一关键环节发情鉴定的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母牛受胎率的水平,这不但节省了精液,还能降低配种的成本这一点在农民群众中也受到了较高的赞誉。所以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在母牛发情鉴定方面做了一系列的具体观察和努力,从而收到较好的效果1母牛的综合发情鉴定母牛的发情鉴定采用以卵巢内的卵泡发育程度为主,临床观察为辅,认真的询问畜主这次母牛发情过程并参看母牛输精卡片的一整套综合鉴定方法,能够准确的判定结果,可以做到接近  相似文献   

16.
正牛人工授精是养牛生产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肉牛生产性能和培育新品种的重要措施。在山区开展牛人工授精技术,由于受交通的影响,养牛户牵牛到配种点输配有很多不便,牵(运)牛费时、费力、不安全,因此养牛户在母牛发情时不愿牵(运)牛到输配点配种。笔者根据工作经验,探索出将精液解冻后,带到养牛场(户)输精配种的"流动输精"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对流动输精的发情鉴定、精液解冻、精液运输、母牛保定、器械消毒及输精等操作技  相似文献   

17.
同期发情技术是指控制发情周期,使一群母牛在预定时间内集中发情的处理方法。可以根据母牛发情表现输精,即在观察到发情征状后约12小时输精;也可不观察发情表现,在预定的固定时间输精,即定时输精或称成批配种。理想的同期发情技术应该使绝大部分被处理母畜发情同期,且能受胎。评价同期发情技术效果的方法有发情反应率(表现发情母牛占处理母牛的百分率)、同期受胎率(受胎母牛数占输精母牛数的百分率)、同期妊娠率(妊  相似文献   

18.
1 发情规律 1.1 发情发情是育龄空怀母牛的生殖生理现象.发情鉴定是人们根据发情表现正确掌握适时输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牛的人工授精中,为了提高受胎率,做到适时输精,对母牛准确地进行发情鉴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为此,需要研究、了解母牛在发情周期,特别是在发情生理变化,以及发情临床表现,来加深对母牛发情的认识。母牛除表现出一般家畜发情时所具有的特点外,同时还具  相似文献   

20.
<正>母牛的发情周期为18~21d,发情持续时间短。观察母牛发情判断排卵时间以确定何时输精对提高母牛的受胎率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多年来笔者根据闽南黄牛发情时的爬跨表现和卵泡发育情况,摸索出母牛发情、排卵、受精的一些规律,从而合理安排输精时间,获得较好的情期受胎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