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1 毫秒
1.
梨茎蜂 (JamuspiriOkamata .etMoratsu) ,属膜翅目 ,茎蜂科。主要危害梨树 ,偶尔也危害苹果。据剑河县柳川镇麻连梨园、城关附近梨园调查 :梨树春梢枝一般损失率达 15 % ,最高损失率达 73% ,被害株率达 95 %以上 ,受害严重的梨园 ,满园断梢累累。大树被害后 ,影响树势及产量 ;幼树被害后 ,则影响树冠扩大和整形。 2 0 0 0年至 2 0 0 2年笔者对该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发生规律梨茎蜂在剑河县 1年发生 1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枝梢内越冬 ,也有以蛹在枝梢内越冬的。据观察 :该虫…  相似文献   

2.
玉屏县种植的梨树主要有黄花梨、金秋梨两个品种,梨园面积600 hm2,其中450 hm2已经挂果.据近年调查,结果梨树上主要病虫害有梨黑星病、梨大小食心虫、梨实蜂等,另外梨锈病、腐烂病、梨茎蜂、梨网蝽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危害.现将梨树主要病虫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陕西关中酥梨产区梨茎蜂的发生规律,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2019年-2021年,通过田间定期取样结合黄色粘虫板监测,系统调查了梨茎蜂生活史和成虫发生动态。结果表明,梨茎蜂在陕西关中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梨树被害枝条内越冬。春季梨芽萌动时,梨茎蜂越冬幼虫开始化蛹,3月中旬成虫陆续羽化出枝,3月中下旬达到高峰,雌蜂造成的折梢高峰期紧随成虫发生高峰期;4月下旬幼虫为害枝梢髓部,8月下旬幼虫老熟后在被害枝条内越冬。黄色粘虫板不仅诱杀梨茎蜂成虫,同时也诱杀蜜蜂、瓢虫、草蛉、食蚜蝇和寄生蜂等有益昆虫。因此,应抓住梨茎蜂出枝盛期诱杀防治,一旦成虫数量大幅降低,及时解除黄板。  相似文献   

4.
蔗根土天牛为害龙眼、柑桔应引起重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蔗根土天牛为害龙眼、柑桔应引起重视蔗根土天牛Dorysthenesgranulosus(Thomson)又名蔗根锯天牛,是广西甘蔗产区的一种重要地下害虫。该虫1a或1a以上发生1代,以幼虫在蔗茎内或土中越冬,翌年4~5月羽化,产卵于土表下1~3cm处...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利用生态、高效、经济、安全的防治方法控制梨茎蜂的危害,于3月下旬梨茎蜂开始羽化时,在梨树上悬挂粘胶黄板,分别悬挂120张/hm 2、150张/hm 2,平均防效在94.28%~96.44%。试验结果表明:在梨园悬挂粘胶黄板可有效控制梨茎蜂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香梨茎蜂严重危害库尔勒香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尚进 《植物保护》2000,26(5):52-52
香梨茎蜂 (JanuspiriodorusYangsp .n .)成虫产卵时锯断新梢 ,幼虫钻蛀嫩枝 ,造成大量香梨新梢断枝枯萎 ,幼树受害更为严重 ,一般单株新梢受害率 10 %~ 6 0 % ,最高可达 10 0 %。该蜂在新疆库尔勒市 1年发生 1代 ,除严重危害驰名中外的库尔勒香梨外 ,还  相似文献   

7.
梨茎蜂,是梨树春梢的重要害虫之一。据调查:受害较重的梨园,株受害率100%;春梢受害率达80%以上。因此,梨茎蜂已成为当前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现将其有效防治措施列下:1.苗木检查与处理:购苗时要检查苗木的春梢段带虫情况,应购健康苗。要求在定植前后,...  相似文献   

8.
梨茎蜂(Janus piri Okamoto et Muramatsa)又名梨茎锯蜂、梨铗茎蜂,俗称折梢虫、剪头虫。成虫和幼虫为害梨树新梢。近年来在招远市部分梨园为害严  相似文献   

9.
韩学俭 《植物医生》2002,15(2):28-28
1分布与为害梨蝽象(UrochelaluteovariaDistant)半翅目 ,蝽科 ,俗名臭斑点、臭大姐等。主要有梨蝽象和黄斑蝽象。梨蝽象主要危害梨、苹果、桃、杏、山楂、洋槐、桑、桐等林木树。以成虫和若虫吸食枝梢、叶片和果实的汁液。果实被害部木栓化 ,停止发育。为害严重时梨果形成硬疔(又叫“疙瘩梨”、“鬼头果”) ,成为畸形果 ,不能食用。新梢、枝条被害后发育不良 ,甚至枯死。华北、东北等地区普遍发生。北京地区主要为害梨、桃、碧桃等树木。2发生规律梨蝽象每年发生1代 ,以初龄、2龄若虫在树皮裂缝或树洞里越…  相似文献   

10.
刘德全  唐洪 《植物医生》2002,15(1):41-41
葡萄透翅蛾(ParanthreneregalisButlev)是葡萄上重要虫害之一。近几年随着岳池县葡萄栽植面积逐年增加 ,葡萄透翅蛾的危害也有逐年加重趋势 ,严重影响着葡萄的产量和质量。为此 ,通过近两年的观察 ,对葡萄透翅蛾在全县的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有了初步认识 ,现归纳如下 :1为害特点该虫仅危害葡萄 ,幼虫蛀食嫩梢及1~2年生枝蔓。初孵幼虫从新梢叶芽或前顶的叶梗腋处钻入 ,蛀食嫩梢的髓部 ,致使嫩梢枯萎 ;幼虫成长后转移到较粗壮的枝蔓中危害 ,被害部增粗肿大 ,呈瘤状 ,叶片枯黄 ,果实脱落 ,枝条易折断枯死 ,并且从…  相似文献   

11.
麦茎蜂(CephuspygmaeusLinn.)是近年来在平遥县新发现的1种小麦害虫。1997年在卜宜乡落邑村首次发现,于1998年、1999年虫害发生面积逐渐扩大,目前分布在全县7个乡镇,发生面积约667hm2,虫株率一般为10%~20%,发生严重地块高达40%,减产率5%~10%,主要以旱地和一水地小麦发生为重。麦茎蜂在平遥县1a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小麦残茬的最下部越冬,开春后幼虫化蛹,在5月上中旬羽化。卵单产于较老的顶部节间麦茎内(小麦主茎落卵量高于分孽,大部分产卵于穗茎节基部1/5至1…  相似文献   

12.
金秋梨在三穗县已种植多年,面积逐年增加,从1993年开始.到2005年全县种植面积已达3533hm^2,金秋梨生产已成为广大农民致富的一大产业。通过植保植检站多年的监测,三穗县金秋梨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梨黑星病、黑斑病、梨轮纹病.主要虫害有梨茎蜂、梨二叉蚜(梨蚜)、梨大食心虫、梨星毛虫、梨小食心虫和梨黄粉蚜等。  相似文献   

13.
桃潜叶蛾的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潜叶蛾是近几年危害核果类果树叶片的主要害虫之一 ,严重时能造成果园绝产。主要危害桃、杏、李、樱桃等核果类果树 ,同时又危害苹果、梨等果树叶片。一、危害症状以幼虫在叶组织内潜食危害 ,串成弯曲潜道 ,并将粪便充塞其中 ,叶表皮不破裂 ,由叶面可透视虫道。叶受害严重时枯死脱落 ,严重时造成果园绝产。二、虫源及发生规律桃潜叶蛾属鳞翅目 ,潜叶蛾科 ,又称桃叶潜蛾。它1年发生6~7代 ,以蛹在被害叶上结一白色丝茧越冬。来年桃展叶后 ,羽化成虫一夜间在叶表皮内产卵 ,幼虫孵化后危害 ,老熟后在叶内吐丝结白色薄茧化蛹 ,5月上中旬发…  相似文献   

14.
姜宏 《植物医生》2001,14(1):25
栗瘿蜂(DryocosmuskuriphilusY.) ,属膜翅目 ,瘿蜂科。主要危害板栗、栎。该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大量引进板栗苗种植 ,逐步加重危害的 ,之前未见该虫在六枝特区危害的报道。2000年6月中旬调查 ,新建板栗园的龙场乡、平寨镇栗瘿蜂危害较重 ,已成为影响当地板栗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一、危害特点以幼虫危害板栗新芽 ,被害芽逐渐形成瘤状虫瘿 ,板栗不能抽新梢 ,叶片细小、发黄 ,甚至不能长出叶片 ,导致树势变弱 ,不能开花结实 ,严重的可引起枯死。二、发生规律该虫1年只发生1代 ,以幼虫在被害芽组织内越冬。春季…  相似文献   

15.
和慕平  贺彦梅 《植物检疫》1996,10(6):346-348
栗瘿蜂药剂防治试验和慕平贺彦梅郭香书(河北省武安市林业局056300)栗瘿蜂DryocosmuskuriphilusYasumatsu又名栗瘤蜂,在我国20余个省市均有分布,主要危害板栗。栗树被栗瘿蜂幼虫危害后,芽形成瘤状虫瘿,不能抽生新梢和开花结实...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玉屏县经果业得到迅猛发展,果树生产成了部分农民的生财之道.玉屏县梨树种植面积800 hm2,大部分梨园已经挂果投产,并且种植面积还在逐渐扩大.然而,梨果受黑斑病、梨黑星病、吸果夜蛾、梨网蝽、梨小食心虫等病虫的危害,形成的"疙瘩梨"、黑斑梨较多,其品质和产量受到极大的影响.为了探索梨果病虫的有效防治方法,减少用药防治次数,降低有毒物质残留,提高果品质量,生产更多无公害果品.进行了不同套袋材料对金秋梨果实病虫控制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柑桔潜叶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 Stainton是柑桔新梢的重要害虫之一,主要以幼虫在嫩叶表皮下钻蛀危害。受害叶片卷缩变硬,严重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笔者从1986年—1988年共用了三年时间对柑桔潜叶蛾进行了观察与研究。现将其为害习性简报如下: 根据田间调查和室外饲养观察,柑桔潜叶蛾在我县一年最多可发生15个世代。第一代成虫随着柑桔春梢的抽发转入春梢产卵危  相似文献   

18.
甜菜夜蛾在河南一年发生4~5代,尤以7~8月间,即第三、四代幼虫发生量最大,危害最甚。成虫白天隐藏在杂草、枯叶及土缝等处,夜间20~23时活动最盛,进行取食、交尾和产卵。趋光性强,卵多产于叶背,平铺一层或多层重叠,卵块上披有白色鳞毛。每头雌蛾产卵100~600粒,最多产卵1700粒,卵期3~6天。3龄前幼虫多群集危害,食量小;3龄后分散危害,气温高,虫体大,缺乏食物时可成群迁移。4龄后食量大增,多喜在早晨、傍晚和夜间危害。防治甜菜夜蛾,必须实施综防措施,方能够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一、农业防治1.…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梨小食心虫雄蛾的交配能力等生物学特性, 正确评价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杀雄蛾的田间应用效果, 本研究借助监控设备观察了梨小食心虫雄蛾与雌蛾的交配时间段、交配持续时间、雄蛾交配次数、雄蛾首次交配及末次交配日龄, 研究了雄蛾日龄对交配率的影响, 雄蛾交配次数对雌蛾产卵量及卵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梨小食心虫雄蛾能与多头雌蛾交配, 且从1日龄至19日龄期间均能与雌蛾交配。随着雄蛾日龄的增加, 其与雌蛾交配率降低, 雄蛾交配次数的增加对雌蛾产卵量及卵孵化率没有显著影响。因此田间使用性信息素诱杀一定数量的雄蛾对降低后代种群数量有一定的作用, 但只有在短时间内将雄蛾数量减少到一定范围内才可起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20.
苹果金纹细蛾的生物学特性及药剂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苹果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 Mats.)在鲁中南地区1年发生5~6代,以蛹在苹果落叶内越冬,翌年3月下旬是开始再现越冬代成虫,4月上旬达盛期。成虫羽化后于次日清晨5:00~6:00开始交配,持续交配1.5~3h,交配后不久在叶片背面产卵,单个散产,平均单雌产卵40余粒。幼虫孵化后直接景入叶片内取食叶肉,并非苞内化蛹。在15~30℃,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