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兔出血症病毒核酸的电镜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病毒性出血症病兔肝悬液离心去杂后其上清用聚乙二醇浓缩,又经正丁醇-异戊醇除去杂蛋白,然后以差速离心和蔗糖梯度离心,提取兔出血症病毒(RHDV)。提纯的病毒用核酸酶降解污染的细胞核酸后,加入8mol/L尿素,使核酸从病毒粒子中释放出来,经水相法展开,附于有碳膜的铜网上。检样经醋酸铀染色和铂旋转喷涂投影,于透射电镜下观察。RHDV核酸呈线状,平均长度为1.92μm。经公式推算出分子量为2.30×10~6道尔顿(Dalton)。  相似文献   

2.
兔出血症病毒的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实验发病兔肝经过聚乙二醇葡聚糖硫酸钠(PEG-DS)二相分配法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提取和纯化兔出血症病毒。紫外测定呈典型的病毒紫外吸收曲线,260nm/280nm比值为1.33,1%的琼脂电泳检查呈一条带。负染电镜下观察,病毒无囊膜,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直径34—36nm,病毒子表面有直径5—6nm的壳粒32个。另外,电镜下还见到22nm左右的病毒颗粒。病毒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36—1.38g/cm~3,沉降系数为162S。琼脂糖电泳在pH8.3条件下,病毒子向阴极移动。  相似文献   

3.
兔出血症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相似文献   

4.
兔出血症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种新的病毒病-兔出血症(Rabbit Haemorrheagic Disease,RHD)已被确认,其病原-兔出血症病毒(RHDV)首次在中国得到鉴定,RHDV为二十面体的小病毒,直径32-34nm,无囊膜,浮密度1.36-1.38g/cm#+3,沉降系数162 S。核酸为ssDNA,线性,分子量2.4×10#+(6)d,碱基的mol%为C=23.7、G=20.5、T=31.9、A=24,G+Cmol%为44.2,含4条结构多肽,分子量为VP#-(1)58-60kd、VP#-(2)54.7kd、VP#-(3)51-53kd和VP#-(4)26kd,能凝集人红细胞,抵抗乙醚、氯仿,对pH3和50℃60分钟稳定,能形成核内包涵体。据此,该病毒似可归于细小病毒属,为该属的一个新的有特殊个性的成员。该病为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只侵害成年家兔,在易感兔中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极高,常引起毁灭性流行,人工接种多于24-72小时内死亡,以全身性出血和多发性血管内凝血为主要特征。临床诊断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急性猝死,肺严重出血,肝充血、出血和坏死。用肝、脾等匀浆或血清作血凝( 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即可确诊该病。脏器甲醛灭活疫苗能在3-4天内控制该病流行,免疫血清效果亦佳。由于预防接种、正确诊断和综合防治措施的贯彻执行,该病在我国已基本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5.
6.
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敏感细胞株的初步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7.
为避免细胞外转录步骤,使RHDV感染性克隆的转录和病毒拯救过程一步化,试验通过PCR反应在RHDV cDNA序列的5′端添加T7启动子核心序列,3′端添加具有自身切割功能的核酶核心序列.然后,将RHDV基因组的不同cDNA片段装配到pTVT转录载体中,构建了含有RHDV全长cDNA序列的重组质粒pTVT-RHDV.在转染能稳定表达T7RNA聚合酶的BHK细胞后,将收获的细胞培养物感染MA104细胞.分别用逆转录PCR、间接免疫荧光检测以及一步生长曲线等方法对拯救病毒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试验成功拯救出了RHDV,优化了RHDV感染性克隆的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8.
从呼和浩特市郊区分离1株兔出血症病毒,命名NM株,对其进行了病毒理化、生物学特性检测,并研究了应用SPA协同凝集试验诊断兔出血症的方法。结果表明,病毒在兔体连续传6代,均出现典型症状及病理变化,是1株毒力稳定的强毒株,病毒粒子在电镜下呈球形,直径30.3nm,无囊膜,边缘有均匀排列的齿状突起,有实芯(占40.6%)和空芯(占59.4%)2种病毒粒子。还有少量形态不一、大小不等的类似病毒的粒子。用冷酚法提取的病毒核酸,经二苯胺显色及紫外扫描,证明为DNA。病毒的蔗糖浮密度为1.192g/ml,对氯仿、乙醚及胰蛋白酶不敏感,耐酸(pH5、pH3)耐热(50℃、56℃、60min)。病毒对人的各型红细胞有高度凝集性。经氯仿、乙醚、酸(pHs、pH3),热(50℃、56℃ 60min)处理后血凝价不降或稍降,经胰蛋白酶处理后血凝价明显降低(降5个滴度)。37℃放置4h,4℃冰箱放置48h血凝价不降,4℃放置4~13d降低一个滴度,15d降2个滴度。兔体血清HI抗体滴度与保护力呈正相关,1∶40以上可以完全抵抗强毒攻击。用内蒙古生物制药厂生产的兔出血症组织灭活苗免疫兔,可以抵抗强毒的攻击。采用原代乳兔肾细胞、Vero及BHK_(21)传代细胞,培养病毒均未成功。应用SPA协同凝集试验诊断兔出血症,特异性和可靠性均好,可作为本病的1种快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兔出血症病毒结构多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纯化RHDV经SDS-PAGE,硝酸银染色显示8条多肽,分子量分别为85.1,71.2,64.5,61.4,57.3,54.0,29.2,28.1kD,免疫转印结果确认其中的6条多肽为病毒结构多肽,分子量分别为64.5,61.4,57.3,54.0,29.2,28.1kD且其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65.87,3.17,3.97,10.32,9.52,7.14%,表明分子量为64.5kD的多态为病毒主要  相似文献   

10.
兔出血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用RHDV人工感染易感兔,每隔4小时剖杀一组,整个病程大多为24小时,且病变典型.血凝试验查得,主要脏器病毒出现时间顺序是肝(攻毒后12小时)、脾、心、肾(16小时)、肺(20小时);病程后期,病毒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脾、肺、肾、心。免疫荧光间接法检查感染兔各脏器,发现病毒经肌注兔体后4小时,即可定位于肝细胞,并在肝细胞核内复制增殖;兔感染病毒后16小时,在肝、脾、肾小球中可检出有免疫复合物沉着或抗体附着。电镜检查,肝细胞核内发现有病毒粒子,直径为25~30nm,细胞结构破坏严重。作者认为,RHDV 是一种 DNA 病毒;免疫复合物引起的免疫损伤及肝细胞结构、功能被破坏是兔发生病毒性出血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兔出血症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抗原识别位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ELISA迭加试验对5株抗兔出血症病毒(RHDV)单克隆抗体(McAb)的抗原表位进行了分析。抗体反应增值结果表明,6株单抗分别针对3类不同的抗原决定簇。CG4-1、CH3-1和AA8-1针对病毒结构多肽上的同一决定簇,CF2-1和RM-17针对另一决定族,而RM-14针对第3种决定簇;其识别表位可能与AA8-1非常接近。单抗的识别表位与其生物学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兔病毒性出血症研究进展及其在国际上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兔病毒性出血症是中国首先报道的一种毁灭性传染病。此病在各种病名下遍及欧洲大部分地区,但均无病原特征的描述。兔出血症病毒(RHDV)是一种新发现的病毒,直径32~34nm,二十面体对称,无囊膜,存在于感染细胞的核和胞浆内。它对酸(pH3)、热(60℃)、乙醚(20%)和MgCl2(1mol/L)有坚强的抵抗力。在CsCl中的浮密度为1.36~1.38g/cm2;在蔗糖梯度中的沉降系数为162S。它能凝集人红细胞,滴度可达10×218以上。在细胞培养中很难适应。核酸为线状单股DNA,末端有发夹结构。用体外合成的双股DNA,取其酶切片段插入BS质粒后,转化DH大肠杆菌。从重组质粒提取的2个片段(pYC-2和pYC-9)以同位素或光敏生物素标记后,能与RHDV和一部分细小病毒杂交。在诊断中最有效的血清学试验为HA-HI和ELISA。灭活疫苗效果确实,已为所有发病各国所证实。根据以上特征,RHDV被认为是一种细小病毒样病毒,但欧洲学者持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4.
蛋鸡饲料中添加GRC50×10~(-6),300×10~(-6),600×10~(-6),连续喂4个月。600×10~(-6)组蛋品中残留GRC6×10~(-6),其它组无残留;伊沙公鸡饮水中添加GRC2.5g/L,连续饮用86d,休药3d测定。肌肉、肝、脾、肾、心GRC残留量分别为0.0369×10~(-6)。0.0449×10~(-6),0.031×10~(-6),0.0296×10~(-6),0.029×10~(-6),0.5 g/L,1g/L组无残留;明显肉鸡饲料中添加GRC600×10~(-6),连续喂36d,休药2d测定,肌肉、肝、脾、肾、心GRC残留量分别为0.0432×10~(-6),0.0478×10~(-6),0.0342×10~(-6),0.0524×10~(-6),0.0432×10~(-6),50×10~(-6),300×10~(-6)组无残留;肉猪饲料中添加GRC 600×10~(-6),连续喂115d,休药5d测定,肌肉、肝中GRC残留量分别0.0318×10~(-6),0.0056×10~(-6)。50×10~(-6),300×10~(-6)组无残留。  相似文献   

1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苹果叶片中的吲哚乙酸和脱落酸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试验以盆载3年生新红星/西府海棠为试材,研究如何提取、纯化和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测定苹果新梢叶片中3-吲哚乙酸(IAA)和脱落酸(ABA)的含量。新梢叶片用80%冷甲醇抽提。抽提液于不同PH值下在氯仿和水相之间分配,然后用PVP和C-18筒柱进一步纯化。最后以甲醇、水(PH4.0)为流动相,在μ-BondPakC-18反相柱上进行HPLC分离,用紫外检测器在280nm波长下检测、鉴定,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组织灭活苗的研制程序、测试结果和应用效果。本苗是用人工感染兔的肝、脾和肾的5%组织匀浆中加入0.25%福马林溶液(最后浓度 V/V),37℃灭活96小时而制成的。本苗的安全性可靠,免疫原性良好。兔肌注射0.5毫升,7天产生免疫力,近期保护率100%,6个月的保护率87.5%。普通冰箱内的保存期半年。在大田等十几个县市预防接种8万余头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用氯仿抽提、PEG沉淀、Scpharosc 4B柱层析、超离及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纯化了兔出血症病毒。电镜下观察到兔出血症病毒粒子为无囊膜,大小为32~34nm。外观呈现独特的结构。正二十面体对称,髓蕊直径15~17nm,衣壳厚8~9nm。由内、外衣壳组成。外衣壳上按T=3排列着32个壳粒,壳粒呈中空的管状,长5~6nm,直径约4~5nm。中心孔径约2nm。有一环状呈不连续的内衣壳,厚2~3nm,内环上不连续每段约4nm,与壳粒相连。在5、3和2次轴对称时,病毒表面有大的、3个以上特征性的表面凹陷(Surfacc dcpression),这种表面凹陷呈一定的分布。呈五次轴对称时,病毒表周有10个向外管状突起。病毒表周不规则,表面含丰富的突起和大、小的凹陷(dcpression and small indentation)是兔出血症病毒形态学特点之一,其大小和形态,在动物病毒中比较类似于嵌杯样病毒。  相似文献   

18.
磺酰脲类除草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氯磺隆,甲磺隆,乙磺隆和亚磺隆等是一类新型、高效、低毒、广谱性的磺酰脲类超高效除草剂。本文报道磺酰脲类除草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色谱分离柱为Lichrosorb Si-60,20×0.3cm I.D.不锈钢柱;流动相为石油醚/异丙醇/甲醇/乙腈/氯仿(70:10:10:5:5,V/V)混合溶剂,1ml/min;紫外检测波长254nm;样品峰的保留时间值:6~15min;最低检出浓度:2~10PPb;回收率达91.92~97.68%,适合于工业产品及水、土壤、稻苗和稻米中残留量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