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阳春  朱勇  何斯美 《蚕业科学》2001,27(2):152-154
从欧系品种中筛选出黄血抑制基因 ,并将其导入皮斑限性实用蚕品种 871中 ,选除不良基因 ,经纯合固定 ,得到综合性状优良的皮斑限性黄血抑制纯合系统 ,命名为白银 (♀IIW+p, IIZZ)。在茧形上 ,一方偏中系选择 ,另一方偏欧系选择 ,分别建立白银A 系及白银B 系。与限性黄茧 (♀iiWYZ , iiZZ)对交 ,F1代全为白茧 ,有望使限性黄茧实用化  相似文献   

2.
陈智毅 《广东蚕业》2000,34(2):27-30
将从野外采集到的大乌Jiu蚕与蓖麻蚕桂虎斑品系进行远缘杂交,杂交后代出现较大的变异。幼虫出现青皮性状、无茧油,成虫鳞毛褐黄色,偏向大乌Jiu蚕的性状;无茧柄,成虫翅斑等偏向蓖麻蚕的性状,而茧色、茧型、茧绵、茧壳硬度、茧大小等均异于蓖麻蚕,居于父母本之间。由此认为远缘杂交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3.
4.
夏秋蚕主推品种的性状比较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地域辽阔,生态条件各异.早在50年代早中期,除两广地区外,全国一般以饲养一季春蚕为主,辅以饲养少量夏秋蚕,饲养蚕品种瀛文×华10因体质虚弱,夏秋蚕的生产不稳定.从50年代末期开始,长江流域蚕区逐步开始扩大夏秋蚕饲养,但饲养品种单一,利用广东育成的306与华东地区的华10组配成306×华10作为主要品种推广.而后各地先后育成了苏3·秋3×苏4、东34×603、东34×苏12等抗逆性较强的品种应用于生产,上述品种对稳定我国在60~70年代的夏秋蚕生产发挥过一定的作用.由于当时夏秋用品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各地科研机构都十分重视夏秋蚕品种的培育,经过近20年的努力,各地先后育成了一批新的夏秋用品种,并应用于生产.80年代以来,育种工作者又面临着培育耐氟蚕品种的任务.因此,夏秋用蚕品种就出现了适宜于各地不同环境条件下饲养的多元化格局.  相似文献   

5.
罗朝斌  姜虹  易勇  岳宣 《蚕学通讯》2002,22(4):32-36
家蚕新组合 57A·渝 1× 92A·2 4 (又称贵蚕三号 )是贵州省蚕业科学研究所研究选育的一对春秋用 (春用较优 )四元杂交桑蚕品种。 1 997~ 2 0 0 2年春、1 997~ 2 0 0 1年秋参加室内鉴定 ,西南蚕区共鉴和农村试养及试繁等 ,各项试验鉴定显示 ,该组合具有制种量高、产茧量高、耐高密度饲养的特点 ,该品种于 2 0 0 2年 9月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经济作物组审定。现将该杂交组合的原种及杂交种品种性状作一介绍。1 原种性状1 .1  57A×渝 1中系品种 ,二化性 ,四眠。越年卵灰绿色、卵壳滞白色 ,蚁蚕孵化齐一 ,蚁体黑色 ,克蚁 2 1 50头…  相似文献   

6.
丁锡超 《蚕桑通报》1994,25(2):10-12
春用抗氟多丝量新蚕品种华峰、雪松原蚕性状及饲养技术浙江农业大学蚕学系丁锡超华峰,雪松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春用抗氟多丝量蚕品种。1991年春我场引进,经过连续三年的饲养,认为该品种,饲养容易,眠起齐一,食桑旺盛,抗氟性能强,其全茧量,茧层量...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以天蚕为母本,以美洲野蚕为父本的远缘杂交后代的形态特征、部分生物学性状.研究结果,远缘杂交后代的形态特征似天蚕,交配性能、产卵性能、茧丝工艺性状等好于天蚕.并在远缘杂交后代中选留了以卵滞育的二化性材料,证明了创造新的野蚕育种材料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桂蚕一号”新品种主要性状及饲养要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顾家栋 《广西蚕业》2000,37(1):14-14,17
1 原种性状 932(简称9):二化含多化,四眠、中系、素蚕、卵色灰褐色. 单蛾产卵450粒左右,每克卵数1800粒左右,孵化齐,蚁蚕黑褐色,有趋密性,克蚁头数2400头左右,各龄蚕发育齐一,壮蚕体青白、结实、体形不大、食桑旺,眠起快、上蔟快而齐、多结上层茧.茧形短椭园、茧色白、缩皱中等,发蛾涌,雄蛾不耐冷藏,交配性能好,若环境控制不适当易发生生种.该品种体质强,抗高温多湿,抗NPV,对叶质适应性较好,易养、茧层率20%左右.  相似文献   

9.
研究柞蚕(Antheraea pernyi)与栗蚕(Dictyoploca japonica)的人工授精技术,并应用于柞蚕与栗蚕的种间杂交试验,为利用远缘杂交改良柞蚕的经济性状提供试验技术。从种内交配40~60 min的柞蚕雌蛾交配囊中采集精子细胞用于对柞蚕处女蛾的人工授精,其受精蛾率为61.5%,受精卵率为70.5%,孵化卵率为60.8%。栗蚕精子可在种内交配40~75 min的雌蛾交配囊中采集。利用单蛾精液授精和单蛾与多蛾精液互补授精的方法,分别获得了栗蚕♀×柞蚕♂的越冬卵和蚁蚕及柞蚕♀×栗蚕♂的活胚胎。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初步建立的人工授精技术,可以进行柞蚕与栗蚕的远缘杂交。  相似文献   

10.
<正>品种春蕾×锡方,是我场1984年开始采取杂交育种法,于1991年育成的春用多丝量品种。品种育成后,由我省先后组织实验室共同鉴定和农村生产鉴定,1995年推选参加全国鉴定,各项经济指标符合国家审定标准,同年经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同时,在我省和山西、安徽省等部分地区进行中试推广。几年来,该品种在鉴定、中试时均表现出了孵化眠起齐一、好饲养、茧形大、产  相似文献   

11.
成品卵微粒子孢子检出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蚕一代杂交种成品卵微粒子病检验技术,作为成品卵质量检验的备检项目,对防止有毒不合格蚕种流入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迄今未见到运用该技术进行病卵检出度的相关报道。本试验按照该技术进行了成品卵微粒子孢子检出度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按该方法操作,样品中微粒子孢子虫数目低于3×103个时,镜检到孢子的概率接近于0;当样品中微粒子虫数目等于或大于1×104个时,镜检到孢子的概率为1。  相似文献   

12.
适合亚热带蚕区饲养的三眠蚕育种材料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培育适合亚热带蚕区生产高品位生丝的家蚕品种,根据家蚕眠性遗传机制,利用杂交育种及显性三眠纯合技术,将超细纤度三眠蚕品种与夏秋蚕品种杂交育成Z3等细纤度三眠蚕材料,再与多丝量春用蚕品种杂交,初步育成了Z3.C3等纤度为2.44 dtex、全龄经过短、体质强健、茧丝质优良的三眠蚕材料。采用选拔的三眠蚕材料初步组配的Z3×84Y2杂交组合的实验室饲养成绩为:全龄经过21 d,虫蛹率98.55%,全茧量1.75 g,茧层率22.47%,茧丝长1 354 m,解舒率88.15%,洁净95.3分,纤度2.6 dtex。  相似文献   

1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牦牛,荷斯坦牛,F1(犏牛),F2(尕利巴牛)代杂种牛的血红蛋白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青海荷斯坦牛的Hb电泳型呈多态性,而青海牦牛的Hb只呈现出单态;2、犏牛的Hb电泳型为多态,除表现双亲的Hb特征外,还出现了犏牛所特有的带型;3、尕利巴牛的Hb电泳型比较复杂,表现出了四种类型,除了表现亲本的Hb特征外,也出现了具新型Hb类型的个体;4、随着级进代数的增高,牦牛远缘杂种后代的Hb电泳型变化愈来愈复杂,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油蚕的真皮细胞中尿酸盐的含量极少,整个体壁透明,可利用其特殊的生理特征,开发低尿酸盐全蚕粉,油蚕全蚕粉不仅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疲劳等保健效果,还能防止尿酸盐引起的过敏反应。油蚕突变在遗传学中是十分独特的性状,利用伴性油蚕基因可实现单养或多养雄蚕。  相似文献   

15.
雄蚕产业化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在概述专养雄蚕优越性的基础上,从分析专养雄蚕的技术办,市场价值,市场需求等出发,得出了专养雄蚕产业化发展的有益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雄蚕产业化发展中产业链的建立,产业新格局的形成等若干战略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总结20世纪90年代以来柞蚕新品种选育研究的技术进步、成果水平及产业化程度,简要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柞蚕新品种选育在技术方法上的创新及目前二化性地区主要应用的部分实用品种,提出了目前柞蚕新品种选育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优质强健家蚕四元杂交新组合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20对家蚕四元杂交组合进行实验室鉴定,调查新组合的性状表现与丝质成绩。结果表明,Z83·月丰84BX皓月A·J27532、E苏·Z83×9902B·Z84、Z83·月丰84B×Z84·812B等3对杂交组合,2011年和2012年秋季综合经济性状表现优良,2013年春季鉴定也表现出抗性好、产量高、茧丝质优的特点,达到了春用品种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刘向阳 《蚕桑通报》1998,29(2):37-37
打孔薄膜覆盖育的桑叶保湿效果成于防干纸育,对蚕室湿度无需提高要求或者不需补温,只需在眠期适当补湿即可。  相似文献   

19.
家蚕人工饲料育技术采用人工饲料养蚕,具有劳动效率高、农药中毒风险小等优点,有利于规模化、工厂化养蚕。本文对近年来家蚕人工饲料配方、遗传选育和应用实践等方面研究取得的进展进行了整理总结,以促进人工饲料的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