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5 毫秒
1.
<正>农业科技的公益性、区域性、稳定性特点,决定了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必须遵循农业科技发展的客观规律。7月6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厅局长座谈会上,农业部部长杜青林指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体系,将着力解决五大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2月27日,国家农业部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2003年为“全国农业科技年”。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介绍了“全国农业科技年”活动方案。全国农业科技年以实施“优势农产品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为核心,重点 开展八项重点工作、八项全国标志性活动等农业科技年活动。其中,八项重点工作是:实施优势农产品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大力推广先进技术,促进成果转化;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发展生态农业,保障农产品安全;加快技术引进,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科研基地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农业科技执法力度,促进和…  相似文献   

3.
<正>农业科技金融中介组织平台的建设是以中介组织为推手,进一步促使农业与科技金融相结合,促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是农业科技产业与金融产业相结合的需要,是科技体制综合改革的需要,也是农业科技金融企业多元化融资的服务需要。建立农业科技金融中介组织平台可以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农业科技企业与政府、金融机构之间搭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交流、沟通的平台,以求真务实为原则,提供满足农业科技金融供给方和需求方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我国面临的"三农"问题仍然突出,要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必须加快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步伐。农业科技企业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了平台,在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农业科技企业的融资体系不完善、融资渠道单一、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科技企业成长的重要因素。政府财政投入和银行信贷是农业科技企业最主要的资金来源,而新技术从研究开发到形成产品、生  相似文献   

5.
<正>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在北京成立。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成立大会上指出,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是实现农业创新驱动、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要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努力把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好,为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注入创新活力,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6.
<正>农业科技园区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通过开发、引入先进技术,以农业科技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建立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的发展体系,带动区域农业发展,最终实现数量型农业向效益型农业的转变的农业科技示范区。农业科技园区的本质是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集中体现,也就是农业科技与金融的紧密结合,建立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才能保证农业科技园区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家和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面临的"三农"问题仍然突出,要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必须加快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步伐。由于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从研发到投入的过程对资金需求较大,而农业科技企业的高风险性及收益的不确定性会使企业陷入融资困境。加强科技与金融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向农业科技型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积极发挥科技银行对农业科技企业的金融支持,是适应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于2015年1月26日在北京启动。该平台将整合全国农业科教系统相关资源,为广大农民和各类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精准、及时、全程顾问式的科技信息服务,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支撑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唐珂表示,通过打造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实行"平台上移、服务下延",实现  相似文献   

9.
专家文库     
王怀禹,硕士,教授,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农业科学技术系主任、畜牧兽医专业带头人、学院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现代畜牧业研究所所长、动物疫病防控与检测南充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四川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负责人.第五届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四川省"十二五"以来农业科技创新先进个人;四川省科技专家库专家;四川省教育厅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四川省 高职高专精品教材专家库成员;南充市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库专家;国家职业技能考评员.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实现我国科教兴农战略,积极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农业院校必须切实发挥人才培养的作用。农业院校承担着为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输出技术型人才、培育新型农业科技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推动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全国农业科技、教育、推广系统创新推广机制,实现了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培训工作的联动效应;创新推广模式,使推广工作更加接近生产需求,更具活力;创新推广方法,使推广工作更加符合农民的实际情况,更能满足农民需要。这三大创新构建出我国科技服务农业生产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正>农业科技园区,指在划定的农业优势区域内,集聚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现代农业生产要素,以农业产业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农业企业为龙头、以机制体制创新为动力,突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在区域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引领带动、创新示范作用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农业科技企业集中区。为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  相似文献   

13.
刁青云  周军 《中国蜂业》2012,(4X):36-38
<正>《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攻坚阶段,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迫切需要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饲料与畜牧》2001,(2):1-2
“十五”期间,农业科技工作要以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根本目标,重点实施10大科技行动,具体是: 实施种子科技行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以专用、优质农作物品种选育与产业化为重点,促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种植业产品标准化、布局区域化。种植业科技要由促进农产品数量增长为主向数量与质量并重的方向转变;由注重粮食生产向注重食物保障的方向转变;由资源集约向技术集约的方向转变;由单纯注重中低产田改良向高、中、低产田持续综合利用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4月9日,记者从全国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会议上获悉: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6%,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1%,粮食667 m~2(亩)产量提高到359 kg,品种对提高单产的贡献率达到43%。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说,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力量总体布局依然不平衡,难以适应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新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从农业各产业来看,虽然畜牧业、渔业的总产值已占到农业总产值的40%,但对其科技投入远远与产业贡献不相适应;从农业生产环节来看,对农业新品种培育、病虫害防控等方面投入的科技力量较多,但对高效  相似文献   

16.
<正>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内外部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已经到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新阶段,依靠科技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促进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升成为必然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对农业发展面临的各种新挑战,依靠科技创新提升科技装备水平和劳动者素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迫切需要做好"三个转变":从注重数量为主导,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从  相似文献   

17.
<正>为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农业创新资源高效聚集,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加速创新成果落地转化,2015年5月25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在京召开了京津冀农业科技合作论坛。三院共计100余名专家出席会议,与会专家针对都市农业、现代种业、农产品安全生产、农业生态环境等当前农业关键领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2月26—27日,由中国种子协会联合中国奶业协会与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共同主办的,中国种子协会青贮玉米分会与科迪华农业科技?承办的主题为"种养协同,科技创新,赋能发展"的"2019年中国粗饲料大会"在北京召开。美国驻华大使特里·布兰斯塔德、中国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吴晓玲、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亚清与科迪华农业科技?大中华区总裁黄田强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致辞。科迪华农业科技?,陶氏杜邦农业事业部作为承办方全面参与本届行业盛会。来自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乳业企业、规模种植  相似文献   

19.
<正>家禽科技入户是"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已成为深受农民欢迎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方式。为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新机制,整合农业科教推广资源,进一步创新科技入户形式,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应用,着  相似文献   

20.
《山东饲料》2015,(3):5
<正>1月26日,在全国农业展览馆美丽乡村博览会的现场,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正式启动,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出席启动仪式。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是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进行系统设计和架构,为农业科技服务打造的整体综合服务平台。云平台包括体系综合业务、智慧农民、农技推广、科技创新支撑、成果转化推广和循环农业6个专项子平台以及全国农科教环能综合业务管理系统、智慧农民在线培训系统、基层农技推广综合业务系统、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