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桃江县双季稻生产的现状,指出了桃江县双季稻生产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粮食生产各项工作制度、充分挖掘双季稻生产潜力、消除一些影响双季稻生产的障碍因素等发展桃江县双季稻生产的对策,以期对桃江县双季稻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3):177-180
慈利县是传统农业大县,粮油生产是传统的优势产业。慈利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适应双季稻种植,双季稻在全年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慈利县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慈利县双季稻生产曾因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比较效益不高而大面积萎缩,使得粮食大幅度减产,影响经济发展。从气候条件、双季稻生产发展历程、政策扶持、技术指导、生产收益等方面调研分析了慈利县双季稻生产状况,提出发展慈利县双季稻生产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长江流域双季稻栽培技术发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综述长江流域双季稻栽培技术的沿革和变更,为发展双季稻生产提供参考。根据区域内双季稻品种由单季稻改双季稻,由高秆稻改矮秆稻,由常规稻改杂交稻,由普通稻改超级稻的4次变革,总结和分析栽培技术的发展。随着品种的变更,双季稻栽培技术经历了多穗型栽培、穗粒兼顾型栽培和重穗型栽培3个发展阶段。重点介绍了早稻少耕分厢撒播技术、杂交晚稻“双两大”栽培技术、双季稻起垄栽培技术、早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双季稻“旺壮重”栽培技术、双季稻抛秧栽培技术、双季超级稻“三定”栽培技术的原理、要点及适应范围。指出双季稻生产将向化肥化、轻型化和机械化发展变化,并提出了发展双季稻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赵军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2):18-19
针对安庆市双季稻生产的现状,提出通过扩大双季稻种植面积、提高双季稻生产水平以及加强协作以促进安庆市双季稻生产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双季稻生产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湖北省双季稻生产历史、现状及变化趋势的分析,提出了湖北省双季稻生产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5~2014年湖南水稻生产面板数据,分析湖南双季稻生产区域变化类型及趋势,运用区域重心法分析湖南双季稻生产空间布局变迁轨迹,应用通径分析法研究其重心变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湖南双季稻生产变化区域差异明显,生产重心向北偏西方向移动,播种面积、单产对各市双季稻产量集中度具有正向作用,农机总动力有负向效应。提出了湖南双季稻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发展双季稻种植,能够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提高稻谷增产潜力,保障粮食安全。然而,受农业劳动力、劳动成本、种植成本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湖北省双季稻的发展仍然比较缓慢。因此,通过多年的生产试验与示范,总结了适合湖北省双季稻的机械插秧技术,以期为湖北省双季稻发展提供建议与指导。  相似文献   

8.
以湖南省长沙县、醴陵市农户为调查对象,对双季稻规模生产绩效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生产规模与户主年龄、文化程度密切相关;规模越大,综合绩效越高,但相对效率越低;播种面积、稻谷单产是双季稻生产绩效主要影响因素,但不同规模生产绩效各衡量指标的其他主要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提出了双季稻不同规模生产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浙南沿海地区温光资源充足,适宜种植双季稻。双季稻在全年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双季稻面积大幅度下降,而同期人口急剧增加,导致稻谷自给率严重不足。从乐清市双季稻生产情况,分析浙南沿海地区恢复扩大种植双季稻在缓解粮食供需矛盾、提高水稻生产效益及降低自然风险等方面的现实意义,并从品种搭配、增产技术途径、适度规模经营及健全农技推广体系等方面,提出恢复性发展双季稻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东安县湿地松人工林发展现状及湿地松人工林的生长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了东安县湿地松人工林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以湖南省长沙县、醴陵市农户为调查对象,对双季稻规模生产绩效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生产规模与户主年龄、文化程度密切相关;规模越大,综合绩效越高,但相对效率越低;播种面积、稻谷单产是双季稻生产绩效主要影响因素,但不同规模生产绩效各衡量指标的其他主要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提出了双季稻不同规模生产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粮食安全的核心是水稻,南方水稻生产的潜力在双季稻,双季稻发展的瓶颈在早稻,早稻生产的关键又在育秧。湖南作为全国水稻生产第一省,针对目前早稻生产中的突出问题,积极创新和探索早稻集中育秧方式,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早稻集中育秧示范,取得了显著成效,开创了湖南双季稻生产的新局面。该文认真总结了湖南早稻集中育秧示范的成效与经验,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早稻集中育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粮食安全的核心是水稻,南方水稻生产的潜力在双季稻,双季稻发展的瓶颈在早稻,早稻生产的关键又在育秧。湖南作为全国水稻生产第一省,针对目前早稻生产中的突出问题,积极创新和探索早稻集中育秧方式,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早稻集中育秧示范,取得了显著成效,开创了湖南双季稻生产的新局面。该文认真总结了湖南早稻集中育秧示范的成效与经验,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早稻集中育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南方三熟稻区双季稻超高产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南方三熟制双季稻的发展作出了基本评价,认为过去三熟制的发展对提高我国粮食总产起到了重要作用,将来提高复种指数和土地生产效率仍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三熟制双季稻实现高产的主要障碍,以近年来洞庭湖三熟制双季稻高产的成功实践为基础,探讨了三熟制双季稻实现超高产的光温资源利用理论与策略、高产栽培枰套技术。提出了三熟制双和了稻超高产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2007年,湖南省粮食生产要重点抓好5项工作: 1.发展双季稻生产,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凡中以种双季稻的水田,都要动员农民种上.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比较了气候对单季稻和双季稻的影响,特别是台风对其产量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几十年来,水稻季节台风频繁,单季稻生育中后期正值台风季节,受台风影响导致产量损失重或严重的比例比双季稻高。双季稻单位面积产量比单季稻高99.5%。双季稻生产成本较单季稻低,双季稻生产效益高于单季稻。浙南沿海的双季稻生产具有气候和产量优势。提出了恢复和扩大种植双季稻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庐江县双季稻生产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正>东安县从源头抓起,提升稻米品质,打造湘米品牌,2010年,发展高档优质稻谷1.6万公顷,可生产高档优质稻谷10多万吨。自湖南省农业厅实施做优做强湘米产业工程以来,东安县农业部门抢抓机遇,大胆探索,从基地建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东安县百合产业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东安县百合产业的生产现状.并提出了发展建议与措施:加强政府领导;制定一套保障措施;增加科技含量,提升百合种植水平;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从政策、资金上扶持百合生产合作社.提升百合生产合作社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是长江中游双季稻主产区,冬季作物-双季稻轮作模式是该区重要的三熟种植制度。为优化种植模式、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及农民增收,开展了13年的长期冬季作物-双季稻轮作种植定位试验,分析比较冬闲-双季稻、马铃薯-双季稻、黑麦草-双季稻、紫云英-双季稻、油菜-双季稻5种轮作模式的光热资源利用效率、NPK养分资源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马铃薯-双季稻模式年总光能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模式;马铃薯-双季稻模式轮作周年光能生产效率比黑麦草-双季稻、紫云英-双季稻、油菜-双季稻模式分别显著提高了0.16、0.18、0.21 g·MJ-1P<0.05),轮作周年积温生产效率比黑麦草-双季稻、紫云英-双季稻、油菜-双季稻模式分别显著提高了1.24、1.36、1.52 kg·hm-2·℃-1·d-1P<0.05)。各模式轮作周年P养分干物质生产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各轮作模式周年N养分干物质生产效率大小依次为马铃薯-双季稻(73.23) > 冬闲-双季稻(69.84) > 油菜-双季稻(68.30) > 黑麦草-双季稻(65.47) > 紫云英-双季稻(60.99);各轮作模式周年K养分干物质生产效率大小依次为紫云英-双季稻(70.63) > 冬闲-双季稻(66.10) > 油菜-双季稻(57.58) > 黑麦草-双季稻(56.37) > 马铃薯-双季稻(47.91)。各轮作模式的早、晚稻NPK偏生产力差异不显著(P>0.05),晚稻NPK收获指数差异显著(P<0.05)。各轮作模式经济效益大小依次为马铃薯-双季稻>油菜-双季稻>黑麦草-双季稻>紫云英-双季稻>冬闲-双季稻。马铃薯-双季稻模式为高投入高产出型,黑麦草-双季稻和油菜-双季稻模式为低投入中产出型,紫云英-双季稻模式为低投入低产出型。综合来看,马铃薯-双季稻模式适合在湖南双季稻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