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揭示不同阶段及不同干旱胁迫强度对新疆膜下滴灌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2016年以新陆早45号为材料,在原沙湾县乌兰乌苏镇开展不同灌溉量梯度的棉花蕾期至收获期、花铃期至收获期干旱胁迫试验,即在现蕾期、开花期分别按蕾期、花铃期实际灌溉量的30%、50%、70%、90%、100%一次性灌溉,持续不灌水直至收获。结果表明:不同阶段的干旱胁迫均影响棉花的生育进程。与正常灌溉相比,蕾期各干旱处理的裂铃期、吐絮期分别提前0~14 d、4~19 d;花铃期各干旱处理的裂铃期、吐絮期分别提前0~8 d、2~6 d,并呈现出越干旱越提前的变化规律。在水分亏缺的情况下,随着滴灌量的增加,株高、单株地上部干物质质量均呈增加趋势。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均导致单株结铃数减少、蕾铃脱落率增加、籽棉产量显著下降,其中蕾期干旱处理减产40.2%~60.6%,花铃期干旱处理减产27.8%~46.4%,持续干旱导致减产进一步加剧。相关研究结果可为节水灌溉和棉花抗旱措施的制定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北疆棉区不同时期代表性棉花品种的耐寒性,分别在苗期、盛蕾期、花铃期、吐絮期对28个棉花品种的叶片进行-2 ℃、-4 ℃、-6 ℃、-8 ℃、-16 ℃的低温胁迫,测定其电导率,计算半致死温度(LT50),对其耐寒性进行鉴定评价。结果发现28个棉花材料LT50的范围为:苗期-9.07~-0.12 ℃;盛蕾期-4.43~4.25 ℃;花铃期-4.02~9.69 ℃;吐絮期:-15.76~3.06 ℃。所有材料不同生育期的LT50平均表现为花铃期>盛蕾期>吐絮期>苗期,且差异显著。中J9645和新陆早35号属于全生育期高耐寒品种,新陆早26号属于全生育期冷敏感品种。研究探讨了LT50在棉花耐寒性鉴定上的应用,筛选出了不同生育期耐寒的棉花品种,提出分别以-4 ℃、-2 ℃、2 ℃、-4 ℃为苗期、盛蕾期、花铃期、吐絮期棉花耐寒性指标的临界温度,并建立了不同生育期棉花耐寒性标准,对棉花耐寒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鲁西南地区气象观测站1981-2011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鲁西南棉花生育期间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播种-出苗期、花铃期连阴雨出现概率逐渐减少,棉花蕾期、吐絮期连阴雨有逐渐上升趋势;蕾期连阴雨次数与棉花衣分、吐絮期连阴雨次数与棉花铃重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采用整体挖掘冲洗法和图像扫描分析方法,研究瓜棉套作模式下棉花根系在水平0~40 cm、垂直0~80 cm土壤范围内的动态分布及根系特征参数。结果表明,水平方向上,苗期根系主要分布在0~5 cm,蕾期在0~15 cm,花铃期至吐絮期在0~20 cm;垂直方向上,苗期根系主要分布在0~10 cm,蕾期在0~20 cm,花铃期在0~30 cm,吐絮期在0~40 cm。套作棉苗期和蕾期总根长和根表面积小于单作棉,至吐絮期超过单作棉;套作棉苗期和蕾期根总体积小于单作棉;套作棉蕾期和花铃期根系干物质质量小于单作棉。套作棉蕾期、花铃期、吐絮期根系干物质质量与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分期播种方法,采用不同气候条件,研究温度对棉花营养生长的影响,三年试验结果表明,苗期棉株及叶面积小,制造养分少,营养生长较慢,温度有时虽然达20—25℃以上,但生长仍然缓慢。蕾期光合面积及根系增大,温度也逐渐增高,营养生长加快,是棉株一生中营养生长占优势和生长最快的时期。棉株进入花铃初期,营养生长尚占优势,生长依然迅速,但花铃盛期营养生长受抑制而生长又趋缓慢,到吐絮期营养生长基本停止。根据营养生长规律,在生产上应在各个生育时期,运用适宜的栽培技术措施,对棉营养生长加以促进或控制,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协调,发育良好,最后达到丰产优质目的。  相似文献   

6.
李安西 《江西棉花》2005,27(3):F003-F003
根据棉花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发育规律,在栽培技术上主要分苗期、蕾期、花铃期、吐絮期的分阶段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生物炭对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并利用生物炭技术研究了湖北潜江周矶农场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的微生物情况,采用平板稀释法分别在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对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处理可有效提高不同连作年限棉田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而20 t/hm~2(C1)生物炭处理可有效提高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40 t/hm~2(C2)生物炭处理可更有效提高真菌数量。从不同生育时期来看,苗期微生物数量最少,在蕾期和花铃期是微生物数量繁殖的高峰期,吐絮期微生物数量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8.
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与纤维品质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品种纤维品质和棉花各生育时期叶片叶绿素的测定,分析棉花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高低对棉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品系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在蕾期和花铃期的表达量高于其他时期,且品质优良的品系(纤维长度大于或等于31.00 mm、断裂比强度大于或等于30.0c N/tex和整齐度大于或等于85.0%),其苗期子叶叶绿素含量相对较高、在蕾期的叶绿素含量高于其他品系,而在花铃期的叶绿素含量则低于其他品系。不同马克隆值棉花品系叶绿素含量均在花铃期达到最大,且马克隆值在3.7~4.2时,其蕾期真叶叶绿素含量低于其他品系,而花铃期高于其他品系。  相似文献   

9.
在油后短季直播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株行距配置、施氮水平对于棉花群体冠层结构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部和下部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值均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在吐絮期达到最高点。在盛蕾期和吐絮期,高密度群体的PAR值大于低密度群体;宽窄行处理比相同条件下的等行距处理的中部和下部PAR值高。施氮量对PAR值影响不显著。在生育后期的吐絮期,180 kg/hm2施氮量条件下的透光率相对最高,等行距处理比宽窄行处理的透光率高,说明该施氮量和等行距处理有利于维持生育后期较高的透光率。直射光率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整体呈上升趋势,各处理间变化幅度不大。密度、株行距配置和施氮量对群体盛蕾期和花铃期的净光合速率影响显著,对吐絮期影响极显著。高密度群体具有较高光合速率,宽窄行配置比等行距更有利于棉花群体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10.
对陕西省棉花主产区棉田随机抽样,测定4个品种的Bt棉花在3个不同生育时期叶片中的转基因成分和Bt蛋白含量.结果表明,叶片中均可检出转基因成分,而不同品种Bt蛋白含量明显不同,同一品种不同生长时期Bt蛋白含量也存在较大差异,总的趋势是苗期最高,蕾期次之,花铃期最低.Bt棉花生长后期Bt蛋白的含量降低导致对棉铃虫的抗性下降.因此生产上种植Bt蛋白含量较高的品种和加强Bt棉花生长后期的棉铃虫防治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