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日益明显,实践证明,因地制宜地发展生态畜牧型沼气,既可以解决畜禽粪便污染问题,促进畜牧业发展,又可以改善农村生活、生态环境,不断提高农村生活质量。1发展生态畜牧型沼气的现实意义畜禽养殖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畜禽粪便处理利用不当。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植物营养素,是极其宝贵的资源,如果经过生态畜牧型沼气等手段无害化处理后加以资源化利用,不仅可防止环境污染,同时,对促进农牧结合、物质良性循环和生态平衡也具有重要意义。所谓生态畜牧型沼气,…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五位一体",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随着松原市宁江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作为民心工程、富民工程的农村沼气开发、利用的重要性显现得日益突出。全区不仅有大量的畜禽粪便资源,而且有丰富的作物秸秆资源,为发展沼气生产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我们应把农村沼气开发作为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3.
在“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农业部把以推广沼气为内容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列入了2006年农村经济工作的“九大行动”中,为进一步普及和推广农村沼气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作为农牧业大市,赤峰市农牧业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三农”实际,抓住农业部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的良好机遇,把农村沼气建设作为一项产业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抓手和切入点,强化推进农村沼气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农村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在中央做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决策部署后,农业部迅速采取行动编制完成丁今年新增农业建设项日的投资计划.涉及中央投资总计51.5亿元,用于改善农业生产设施和农民生活条件,带动地方和农民投入上百亿元。其中,作为农村能源建设和农村节能减排重要内容的农村沼气建设总投资达30亿元,用于建设225万户户用沼气、3万多个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和7500多个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引起各方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5.
林聪 《猪业科学》2007,24(1):74-76
中国的沼气技术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和试点示范,沼气建设从池型设计、建筑施工到运行管理逐步成熟,发酵工艺和综合利用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同时,将农村沼气技术与农业生产技术紧密结合,形成了以南方"猪沼果"、北方"四位一体"和西北"五配套"为代表的农村沼气发展生态模式.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开始起步,已经形成养殖场沼气工程建设的能源环保模式和能源生态模式,并先后建设了一批示范工程,沼气技术的突破和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工程建设技术规范为沼气建设稳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已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建设热情高,认识到位,愿望迫切的局面,使沼气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6.
声音     
"农村沼气从小工程做成了大产业,把小环境变成了大生态,由小项目形成了大事业。通过发展农村沼气,有效防止和减轻了畜禽粪便排放和化肥农药过量施用造成的面源污染,对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循环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12月25~26日,全国农村沼气工作会议在四川成都召开。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会上指出,多年来,在中央投资带动下,经过各地共同努力,我国农村沼气发展进入了大发展、快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丽水市地处浙南山区,地势高峻,山脉连绵,具有发展生态型畜牧业的良好自然环境。近年来,该市有关部门通过实施"畜牧进山、养殖上山"的发展战略,如养殖-沼气-种植循环模式,大力发展山区生态畜牧业,着力构建农牧结合、资源循环、养殖健康、节约高效的现代生态畜牧业生产体系,对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畜产品供给能力,促进畜牧业与种植业、农村生  相似文献   

8.
新书推荐     
《沼气生态农业技术》该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沼气生态农业实用技术。内容主要包括沼气发酵的原理、条件及运行管理 ;农村户用沼气池的建造 ;北方能源生态模式和南方猪一沼一果生态模式的结构性能和施工要领 ;沼气发酵产物的综合利用。全书深入浅出介绍了沼气池、节能日光温室和太阳能畜禽舍的施工工艺以及沼气制取、综合利用等有关技术 ,充分反映了我国沼气生态农业工程开发研究成果、技术水平和先进经验 ,是农民、养殖企业利用沼气及建设生态家园的技术顾问。《沼气技术与综合利用》系列光盘畜禽养殖企业是粪污排放企业 ,粪污处理得不好 ,不…  相似文献   

9.
刘家峡库区生态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有华  景凌云  张晓虹  刘敏 《草业科学》2011,28(12):2119-2122
刘家峡库区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亟需加快治理步伐。本研究通过计算分析刘家峡库区、库区南部三坪沟流域、库区北部碾子沟流域的生态承载力状况,为库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支撑。研究以生态承载力理论与方法为指导,建立了生态弹性度、资源承载力、资源承压度3级层次的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表明,刘家峡库区目前生态弹性度为不稳定状态,水资源承载指数为低承载,土地承载饱和度为严重超载,库区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应以提高库区生态承载力为目标,开展库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0.
果草畜沼气配套模式是一种将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起来的生态型农业模式,该模式形成一条生态链,充分考虑利用了各环节中的资源,使各环节形成一个循环体系,对现有资源进行了最大程度的整合利用,是一个低投入、高产出的组合,该模式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积极响应了国家的大政方针,是一个能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模式,在广大的农村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生物天然气是一种绿色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已被列入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发展生物天然气不仅可以弥补我国天然气供需短板,降低对外依存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进能源结构的转变,也可解决畜禽粪便和秸秆等有机废物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介绍了我国生物天然气发展现状,分析了发展生物天然气的潜力,并提出了加快生物天然气健康发展的相应措施,我国需建立统一的生物天然气标准,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成熟先进的技术,自主创新研究形成适合中国大中规模沼气提纯技术和成套化提纯设备,并在政策和补助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尤其是增加运营管理和终端产品(生物天然气、秸秆、有机肥和液肥)的补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沼液稳定体系的特征性判别以及处理条件正交试验的筛选,实现了既提高过膜通量,又保证了较高营养物保留率的目的.得出结论:1)沼液不是典型单一的胶体或乳状液体系,仅调节pH值对于改善其过膜性能影响不大;2)经药剂处理后,沼液的过膜通量相比原液有不同程度提高,最高可达2 377.97%;3)经药剂处理后,沼液中的氨基酸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养牛业规模化、集中化发展,牛粪资源化利用日益凸显。从奶牛养殖污染防治角度出发,阐述规模化牛场粪便污染现状,介绍了堆肥技术、发酵技术、沼气生态模式在牛场粪便污染处理中的应用,旨在为提高牛场粪便处理效率,为促进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琚润涛  唐增  高晶 《草业科学》2018,35(3):695-702
本研究对甘肃省2000-2014年居民人均食物虚拟水消耗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甘肃省人均食物虚拟水消耗量从2000-2014年呈上升趋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动物产品的消费量在总的食物消费结构中比重增加。2014年甘肃人均食物虚拟水消耗量是481.83 m3,低于同期的全国人均水平。未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动物产品消费增加,导致虚拟水消耗增加。若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要求的膳食平衡标准,未来甘肃省居民年人均食物虚拟水消耗量将增加133.42~423.85 m3,这给原本水资源短缺的甘肃地区带来了重大挑战。基于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通过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倡导健康消费和运用虚拟水战略等方式缓解地区水资源压力。  相似文献   

15.
邱晶晶 《中国饲料》2021,(2):141-144
创新创业人才是饲料行业持续良好发展的首要因素。当前时代下,饲料产业已发展至规模化的生产营销模式,创新创业人才的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饲料行业的发展。高校与饲料企业协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具有积极意义和迫切需求。高校与饲料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在提升饲料行业从业人员技术水准、提升饲料行业总体水准方面有明显的现实意义。高校与饲料行业协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应明确开展路径,形成长效机制,通过高校增开相关专业、积极组织学生实习等方式,让学生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饲料企业应改变自身传统观念,积极整改,配合校企合作工作,为饲料行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6.
对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肉牛养殖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归纳分析,指出宁城县目前肉牛养殖业存在着母牛减少、资金短缺、养殖用地难、基础设施落后等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该地区发展肉牛的对策,以期为该地区的肉牛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绿色饲料产业的发展及其在畜牧业现代化中的战略地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王建华 《草业科学》1996,13(4):51-54
从中国畜牧业中的饲料资源缺乏、传统的畜禽结构、农业种植业结构等方面论述了发展绿色饲料产业将促进中国畜牧业现代化的战略意义,提出了一些当前发展绿色饲料产业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饲料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提高饲料资源的消化率成为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研究表明,益生菌具有调节胃肠道微生物群落及其活动的能力,提高反刍动物的代谢水平和营养物质的利用率。益生菌在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以及减少养殖过程中甲烷排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反刍动物饲粮中添加益生菌对瘤胃微生物及生产性能的积极影响,以期为益生菌在反刍动物健康养殖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环县畜牧业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设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永年 《草业科学》2008,25(5):138-141
通过对环县畜牧业生产现状的调查,分析了环县畜牧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天然草场严重退化,饲草料严重短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畜牧业整体结构不合理,饲养管理条件差、技术落后,畜牧产品生产加工包装粗糙,名牌产品少,效益低)等,提出了环县发展畜牧业生产应积极引进优良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因地制宜地调整畜种群结构、加强技术培训、进行规范养殖、加大饲草料种植和棚圈建设力度、确保棚圈饲草料满足供应、多方引进资金技术设备、开展畜产品精深加工及出口创汇、不断提高综合效益、逐步实现畜牧产业化、增加农牧民收入等一系列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人类社会面临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严峻现实。在这种背景下,各国人民纷纷探索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模式。其中,循环经济模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转型的选择热点。重庆是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也是我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最为年轻的直辖市,面对重庆市人口、环境、资源日益加剧的潜在压力,提出了重庆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促进重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