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3 毫秒
1.
为了研究套种条件下作物耗水规律和非充分灌溉制度,对河套灌区的主要农作物小麦进行不同灌水量和不同种植模式下生理指标的对比,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及不同种植条件对作物产量及作物生长状况的影响。研究分析表明,在相同灌水处理条件下,套种小麦的穗粒数、产量均高于单体种植;拔节期的水分亏缺对小麦的产量影响最大,而灌浆期的灌水量影响最小;在套种模式下更有助于小麦对氮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套种条件下作物耗水规律和非充分灌溉制度,对河套灌区的主要农作物小麦进行不同灌水量和不同种植模式下生理指标的对比,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及不同种植条件对作物产量及作物生长状况的影响。研究分析表明,在相同灌水处理条件下,套种小麦的穗粒数、产量均高于单体种植;拔节期的水分亏缺对小麦的产量影响最大,而灌浆期的灌水量影响最小;在套种模式下更有助于小麦对氮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3.
作物缺水量是作物生长需求的重要指标之一,依据作物生理需水量建立作物缺水模型是作物缺水量研究的新方法。作物叶面积和茎秆直径是作物生长生理指标的重要因子之一。本研究通过试验建立作物不同缺水量对作物叶面积和茎秆直径变化的影响,并依此为依据建立作物缺水生理指标变化模型,经过检验可以得出模型效果较好。作物缺水模型可以根据不同生理指标变化模型判断出不同作物缺水量时作物所表现出来的生理指标变化,为进一步研究依据不同生理指标变化指导作物定量补水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不同地下水埋深下冬小麦和春玉米非充分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山西省中心灌溉试验站多年灌溉试验资料,首先,分析计算无地下水的条件下(地下水埋深3.0m)冬小麦和春玉米的经济灌溉定额,在此基础上,参考当地作物关键灌水期、地下水补给量及降水等试验资料,进一步确定两种作物在6种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不同水文年型的非充分灌溉制度。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农业实际生产提供参考,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灌水频率对作物耗水特征和水分利用效率有重要影响,但对以收获地下块茎为主要目的的经济作物研究并不多见。以菊芋为材料,分别在苗期(S)、枝繁叶茂期(L)、现蕾期(B)和开花期(F)施加不同灌水组合,包括苗期600 m3/hm2(S600,下同)处理J1、S600+L600为J2、S600+B600为J3、S600+L300+B900为J4、S600+L900+B300为J5、S600+L600+B300+F900为J6及全生育期不灌水的对照CK,研究菊芋农田水分利用状况。结果表明,枝繁叶茂期和苗期是菊芋水分消耗和需求最大的时期,其次为现蕾期。不同灌水频率下菊芋苗期耗水量、耗水强度及耗水模数差异不大(p0.05),但与不灌水相比差异显著(p0.05)。枝繁叶茂期和现蕾期缺水导致菊芋耗水量和耗水强度显著下降,而开花期灌水菊芋耗水量、耗水强度及耗水模数显著增大。菊芋全生育期耗水量随灌水频率和灌水量增大而增大,但灌水频率和总灌水量一定时,不同生育期灌水量分配对菊芋耗水量无显著影响。不同灌水频率下菊芋全生育期耗水量比不灌水显著增加55.3%~205.6%,灌水频率越高耗水量越大。菊芋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水频率和灌水量增大而降低,但相同灌水频率和灌水量下菊芋生育期内灌水量不同时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大。总体而言,以收获地下块茎为主要目的的经济作物在耗水规律和水分利用特征方面明显不同于以收获籽粒为目的的粮食作物,应保证营养生长期和并进生长阶段的水分供应以满足蒸腾需水和光合同化对水分的需求,而生殖生长期则应适当减少灌水量以抑制作物奢侈蒸腾,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不同灌水处理对冬小麦籽粒灌浆过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4~2005年度冬小麦测坑与桶栽籽粒灌浆试验资料,研究了冬小麦不同生育期灌水和灌浆期不同灌水处理对冬小麦籽粒灌浆进程的影响.在试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冬小麦生育期适宜灌水制度和灌浆期适宜灌水时间与土壤水分控制指标,这对干旱缺水的华北地区实现冬小麦节水与高产的统一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考虑了灌溉水量、作物水分响应模型、降雨量、不同生育阶段缺水对产量敏感指数、作物市场价格、农业灌溉用水价格、膜下滴灌成本价格等因素下,建立了农作物经济效益最优的多约束、非线性灌溉模型。将APSO算法进行灌溉模型优化求解。利用新疆棉花膜下滴灌实验所得数据,得出了作物在不同范围有限灌水量下棉花各生育阶段间灌水量的最优效益分...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温室生产条件下的最优灌溉制度,在湖北省鄂州节水示范基地展开试验研究,使用LPS-05型植物生长检测仪对温室番茄的生理状况及室内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定性分析3种不同灌水处理对温室番茄茎粗生长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室内蒸腾环境的调节效应。通过对比发现,早上和夜间灌水对室内蒸腾环境调节效果较好,而午间灌水效果相对较差;3种灌水处理下的番茄茎粗增长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08:30灌水、傍晚20:00灌水、中午11:30灌水。综合试验结果,最终确定温室番茄的最优灌水时间应为清晨。研究结果为温室主要作物灌溉制度的拟定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作物施肥有技巧作物在不同时期对肥料的利用率不同,若把握了作物施肥的最佳时期则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据科学家研究,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有两个关键的施肥期,即作物营养的临界期和作物的强度营养期。作物营养临界期一般出现在幼苗期。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临界期,一般来...  相似文献   

10.
在田间试验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生育阶段在不同水分处理下对油葵生长生理指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葵生育期内各处理总灌水量在150~375mm时,均无深层渗漏产生;现蕾期是油葵的关键需水期,可供水分较少时,在油葵关键需水期(现蕾期)灌溉可基本满足油葵生长所需;平水年宁夏干旱区油葵畦灌的优化灌溉制度是生育期2~3次灌水,灌水生育期为苗期、现蕾期和开花期,灌水定额为75mm,灌溉定额为150~227mm。与传统相比,该灌溉定额可在保证产量的情况下,降低ET约32.3%以上,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27.5%。  相似文献   

11.
华北典型区冬小麦区域耗水模拟与灌溉制度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经校验Aquacrop模型模拟了不同土壤条件下冬小麦水分与产量响应关系,结合北京大兴区土壤分布及其冬小麦实际种植情况,对模型模拟结果进行区域尺度拓展,以此为基础分析了研究区不同灌溉制度下冬小麦耗水量、产量及水分生产率的变化规律,并推荐了与华北地区水资源实际情况相适宜的冬小麦亏缺灌溉制度。结果表明:应用Aquacrop模型能较好模拟冬小麦生育期内土壤墒情和冠层覆盖度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生物量与产量情况,可利用经校验后的模型进行冬小麦水分与产量响应关系研究。灌溉定额在300 mm范围内,随着灌溉量增加,耗水量增大;在灌水次数相同条件下,灌溉日期不同,因蒸腾量变化导致耗水量差异显著。在相同处理下总体上降水多年份产量较高,而不同处理之间随着灌溉量增加产量增大;在灌水次数相同情况下,灌溉关键生育时段选择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及水分生产率提高至关重要。以冬小麦增产提效为原则,在灌1水情况下重点保障拔节-抽穗阶段的需水;灌2水情况下重点保障返青-拔节、抽穗-乳熟阶段需水;灌3水情况下重点保障返青-拔节、拔节-抽穗、抽穗-乳熟阶段需水。针对华北水资源严重短缺实际,建议北京大兴区冬小麦采用灌2水的亏缺灌溉制度,较灌4水情况下的灌溉量与耗水量分别减少140、65 mm,能确保75%产量。可见,在与华北类似的资源性缺水区域,选择适宜亏缺灌溉制度,能大幅降低区域灌溉量与耗水量,在稳定区域冬小麦产量及涵养地下水源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河套灌区咸水灌溉的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咸水灌溉对土壤水盐动态、地下水位、地下水质、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灌溉水源为黄河水和高矿化度地下水混合。咸水灌溉期间,土壤盐分有所增加,通过控制咸水灌溉定额,以及进行合理的黄河水秋浇灌溉,可以达到年度内土壤盐分动态平衡。咸水灌溉条件下,作物长势及产量基本不受影响。适宜合理的咸水灌溉不会造成环境恶化,而且对缓解河套灌区水资源紧张的矛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咸淡轮灌土壤水盐运移特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为了寻求合理微咸水农田灌溉方法,进行了不同咸淡轮灌模拟试验,分析了累积入渗量、湿润锋、土壤含水量、土壤含盐量、盐分浓度和钠吸附比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咸淡咸轮灌方式下土壤入渗能力较大,且脱盐区内脱盐率比淡咸咸的高,而淡咸咸轮灌方式下同一土层土壤含水量高。此外,灌2次咸水与1次相比土壤盐分浓度增加不大。而低SAR的微咸水对碱化土的改良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调亏灌溉节水高效技术指标试验初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井灌区冬小麦普遍存在高产不高效的问题,进行了2种灌溉制度的对比试验。调亏灌溉1.26hm2示范田在干旱偏枯年型灌1~2次关键水,总耗水量平均2296.48m3/hm2,经济系数平均0.497,平均产量7695.9kg/hm2,产投比为1.5~3,净收益2899.3~11607.7元/hm2或3.73~4.97元/m3。日耗水量0.61m3,耗水系数0.299,水分生产率3.35kg/m3,与对照田充分灌溉相比,浇水次数平均减少2.33次,总耗水量减少1574.35m3/hm2,经济系数减少0.079,产量增加649.9kg/hm2,产投比增长0.47~1.97,净收入增加2704.56~11413元/hm2(或1.76~3元/m3),平均日耗水量减少0.42m3,耗水系数减少0.251,节省灌溉用水1350.75m3/hm2,节水率64.09%,水分生产率增加1.52kg/m3。  相似文献   

15.
夏玉米产量与水分关系及其高效用水灌溉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灌溉试验资料,研究了水分胁迫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建立了产量与水分关系的数学模型,分析给出了大田夏玉米的高效用水灌溉定额,并用动态规划技术优化得出了夏玉米的最优灌水时间和每次的灌水定额。结果表明,各生育时段的水分胁迫对夏玉米的生育和产量均会造成不利影响,其中尤以抽雄~吐丝期前后40天左右缺水对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拔节期缺水;在1997年夏玉米生育期降雨量只有137mm的条件下,得出其最优灌溉定额为1966.08m3/hm2,3次灌水时间分别为7月4日、7月28日和8月16日。  相似文献   

16.
非充分灌溉条件下春小麦三水利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非充分灌溉条件下,采用不同的灌水次数和不同的灌水定额进行灌溉试验,考虑灌水与无灌水2个因素,对春小麦的水分利用系数及水分生产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育期土壤水和灌溉水所产生的效果对于小麦在80%以上,土壤水和降水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从而进一步揭示和明确了灌溉水、土壤水、降水的价值,使几种水对作物产生的效果得到客观的评价。在干旱条件下水分利用率高是以牺牲产量为代价,在实际生产中应结合考虑各因素进行优化利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缓解华北平原淡水资源的不足,合理调配水资源,在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进行了淡水阶段性缺水灌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某生育阶段灌水被取消时,不但使作物在本生育阶段受水分胁迫,而且在后续生育阶段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水分胁迫。相比阶段性缺水来说,旱作对叶面积指数和产量的影响程度最大。与充分灌溉的叶面积指数相比,缺水阶段的减小并不是最大的,缺水阶段之后的叶面积指数减少更大,从节水和对作物生长的影响2个方面综合考虑,缺灌浆水对叶面积指数和产量的影响程度最小。在淡水资源缺乏的区域采用阶段性缺水灌溉是节约水资源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微咸水和再生水对盆栽棉花土壤理化性质和根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缓解华北水资源短缺问题,寻求代替水源,进行了微咸水和再生水灌溉条件下不同灌水量对盆栽棉花土壤理化性质和棉花根系影响的试验。试验设置灌水水质和灌水量2个试验因素,灌水水质设计为低、中、高矿化度微咸水和再生水,清水作为对照;灌水量设计为田间持水量的95%、85%、70%、55%。试验结果表明:微咸水和再生水处理增加土壤含盐量,微咸水处理的土壤含盐量随着矿化度的升高而增加;再生水处理提高土壤有机质和硝态氮的含量;微咸水和再生水促进棉花根系的生长,在盐分累积严重的情况下根系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19.
非充分灌溉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冬小麦在不同生育期缺水以及不同程度的缺水对其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为半干旱区冬小麦建立优化灌溉制度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试验观测:枯水年份,冬小麦各生育期耗水比例相差较大,0~80cm土层的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绝大部分,总耗水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非充分灌溉对冬小麦叶面积、产量和水分利用率均会产生显著影响,灌水可显著提高植株叶面积,不灌水会显著降低作物产量与耗水量;灌1水的灌溉水利用效率明显高于灌2水和灌3水的灌溉水利用效率,其中以T2处理的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边际效益最大;灌冬浇水与拔节水可获得较理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半干旱区水资源不足时,可作为冬小麦最佳灌水模式。  相似文献   

20.
水资源紧缺是我国北方缺水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该区域农业灌溉多采用人工控制灌水量与灌溉时间,这种灌溉方式不仅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大力推行智慧灌溉,是实现农业灌溉智能化和科学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本文首先对北方缺水地区智慧灌溉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概述,其次列举了当前多种农田智慧灌溉技术及其在不同种类农田中的应用状况,最后提出了发展智慧灌溉的建议与展望,以期对我国北方缺水地区农业智慧灌溉的推广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