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正>牛流行热的发病原因,是因为病牛受到了牛流行热病毒(BEFV)的感染,从而导致其出现高烧以及运动障碍等症状,该病发病较急、时间较短并且传染性很强,可以导致牛群大面积爆发该病[1]。探索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极为重要。1流行特点牛流行热主要感染牛,包括黄牛以及水牛等,疾病感染没有年龄和性别差异。3岁~5岁黄牛比较易感牛流行热[2]。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来自于带有病毒的病牛的血液,传播途径主要是蚊虫叮  相似文献   

2.
牛流行热,又称为三日热,是由虫媒弹状病毒牛流行热病毒(BEFV)引起的牛和水牛的一种传染病.该病会导致牛发热、四肢僵硬、跛行,通常又会完全恢复.其会引起感染动物的死亡,母牛流产,致使奶牛产奶量下降、公牛体重和生殖能力下降.作者结合国内外对牛流行热病毒的研究,从发病历史、流行病学、病原学、临床症状、致病机理、诊断、防控等方面阐述了牛流行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该病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牛流行热又称暂时热、三日热、僵硬病或流行性感冒。是由牛流行热病毒(bovine ephemeral fever virus,BEFV)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病原为BEFV,弹状病毒科暂时热病毒属成员。病毒粒子呈子弹形或圆锥状,成熟病  相似文献   

4.
牛流行热(又名三日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Bovine Ephemeral Fever Virus,BEFV,又名牛暂时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突然高热,呼吸促迫,流泪和消化器官的严重卡他炎症和运动障碍。感染该病的大部分病牛经2~3日即恢复正常,故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该病病势迅猛,但多为良性经过。过去曾将该病误认为是流行性感冒。该病能引起牛大群发病,明显降低乳牛的产乳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牛流行热病毒(BEFV)山东流行株G基因的特点,从临床病料中获得山东流行株牛流行热病毒的G基因,并对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参考GenBank中牛流行热病毒的G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扩增G基因引物进行PCR,扩增目的片段,并克隆于pEASY-T3载体上,筛选阳性重组质粒进行序列测定,用MEGA软件、NJ法构建进化树。结果显示,该流行毒株G基因与GenBank中其他BEFV株G基因的核苷酸推导氨基酸的同源性均大于96%;遗传进化关系分析结果表明,BEFV山东流行株与中国台湾流行株具有较高同源性和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6.
1991年夏秋之交徐州市各奶牛场暴发牛流行热。为确诊该病,采集了发病高热期抗凝血,进行了病毒分离和鉴定试验。病料经处理后,直接接种于BHK_21细胞,传至第二代可见典型的CPE。电镜下观察到80—150nm弹状病毒颗粒。分离毒的理化特性、核酸类型及中和试验结果均与标准BEFV相一致,证实该分离病毒为牛流行热病毒。  相似文献   

7.
为了阐明牛流行热病毒(bovine ephemeral fever virus,BEFV)在媒介蚊形成持续感染过程中免疫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利用白纹伊蚊幼蚊细胞C6/36从牛体传代抗凝血分离BEFV JT02L株,用geNorm和NormFinder软件分析感染细胞看家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稳定性,筛选获得最稳定表达的...  相似文献   

8.
牛流行热(BEF)是由牛流行热病毒(BEF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是一种牛非接触性的虫媒病毒性疾病。该病发生于夏末秋初,给养殖业造成了重大损失。目前,国内外并没有针对该病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本研究针对BEFV的免疫保护基因——G基因(包含有G1基因的片段),设计引物,构建了表达载体,表达了该基因,利用此蛋白作为抗原,建立了牛流行热病毒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本方法为牛流行热病毒的检测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手段,也为我国制定牛流行热病毒的防控战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牛流行热病毒TaqMan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牛流行热病毒(bovine ephemeral fever virus,BEFV)中G片段保守区的分析,运用SnapGene设计探针、引物,并优化反应条件。运用最适条件对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重复性进行试验,并检测临床采集的样品。结果显示,本方法特异性较好,其对牛蓝舌病病毒、牛赤羽病病毒进行检测的结果为阴性。该方法线性关系较好,在10~5~10~(10)拷贝/μL相关系数达到0.998。该方法较为灵敏,可检测到10拷贝/μL。批内和批间分别重复3次试验得到的变异系数平均值结果较低(3%)。使用该方法对广东省兽医临床重大疾病综合防控重点实验室收集的109份牛抗凝血样品进行检测,阳性率为7%。本试验成功建立牛流行热病毒TaqMan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将该方法初步运用于牛流行热病毒的临床检测,为BEFV在临床上的快速检测提供更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比较哈尔滨兽医研究所(HVRI)研制的牛流行热病毒(BEFV)亚单位疫苗(简称 HVRI 疫苗)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工业组织(CSIRO)长袋实验室研制的 BEFV G 蛋白疫苗(简称 CSIRO 疫苗)交叉攻毒的保护力,于1991年9~10月在哈尔滨由两国科技人员共同进行了本项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Berrimacb病毒(BERV)是牛流行热病毒(BEFV)的相关病毒。它对牛仅表现为亚临床感染,在血清学上与BEPV存在交叉反应。以纯化BERV与Quil A佐剂配成免疫制剂接种奶牛后,取得了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2.
牛流行热(又名"三日热")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急性热性传染病,是由牛流行热病毒(bovine ephemeral fever virus,BEFV)引起的,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的特征,该病传染性极强,在多地都有发生.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四肢关节障碍、皮下气肿等,其病程短、死亡率低,大多是良性的.被感染牛流行热的牛会出现高热、四肢肿胀疼痛,并伴有跛行等发病特征,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该疾病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对症治疗,由于致病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较低,对紫外线、脂溶剂等比较敏感,因此,一般的消毒药物就能杀灭该病毒.  相似文献   

13.
牛流行热(Bovine epizootic fever)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Bovine epizootic fever virus)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牛流行热病毒主要侵害牛,黄牛、奶牛、水牛均可感染发病,但以奶牛最为易感,不同性别、年龄及品种的奶牛都可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14.
牛流行热又称暂时热、三日热、僵硬病或流行性感冒。是由牛流行热病毒(bovine ephemeral fever virus,BEFV)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病原为BEFV,弹状病毒科暂时热病毒属成员。病毒粒子呈子弹形或圆锥状,成熟病毒粒子约60-90nm×160—180nm。病毒粒子有囊膜,囊膜厚约10~12nm,表面具有纤细的突起。病毒粒子中央有紧密缠绕螺旋样的核衣壳。  相似文献   

15.
牛流行热(BEF)是由牛流行热病毒(BEF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高热流泪,口鼻有泡沫样分泌物,呼吸促迫,严重者可出现跛行、瘫痪。其发病率高而病死率低(1%)。对该病的研究一直进展缓慢,直至90年代初才有所改观。  相似文献   

16.
<正>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BEFV)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突然发病,高热,流泪,流涕,呼吸急促,流涎并带有泡沫,后肢行走不灵活甚至卧地不起,大部分病牛经过2~3 d的发热即可恢复,多呈良性经过。但该病流行广,发病率高,对生产性能影响大,导致部分病牛瘫痪甚至死亡,给发病牛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病呈周期性流行,一般间隔3-4年发生1次较大规模的流行,以夏秋季蚊虫活跃期发生较多,尤其是天气闷热的多雨季  相似文献   

17.
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撮脚温”,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不同性别、年龄的牛均可感染,黄牛一般呈良性经过,奶牛较为敏感,有一定的死亡率。高温多雨季节,本病的流行情况更为严重。在河南省的某牛场,笔者曾遇到数例,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以供同行与养殖户作为参考。1病原病原体为牛流行热病毒,属RNA型。病毒颗粒呈十分典型的弹状,两边平直,顶端略钝圆。病毒存在于病牛血液中,如用高热期病牛血液1~5 ml给健康牛静脉注射,经3~5 d即可发病。2流行特征①季节性:本病多流行…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将克隆到 p BLG中的牛流行热病毒 (BEFV)糖蛋白 G基因亚克隆到含有 CMV启动子和 Poly(A)信号尾的 p CR3- Uni载体上 ,获得 p CR3- G重组体 ,酶切后将含有 CMV、G基因和 Poly(A)的目的片段 (约 3.6 kb)插入通用转移载体 pd TK- CMB中 ,获得 pd TK- CMB- G重组体 ;再将含 SV4 0启动子的 L ac Z报告基因也亚克隆到该载体中获得表达 BEFV G基因的pd TK- L ac Z- G转移载体 ,为开发 BEFV/IBRV二联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型热性传染病。大部分2天~3天恢复正常,又称"三日热"。主要表现高热、后躯不灵活、呼吸急迫,多良性经过。因为病毒是吸血昆虫库蚊和蠓传播,因此库蚊和蠓活动季节(8月~10月)正是本病的发病季节。在流行区域,发病流行有一定周期性,多则7年~8年,少则3年~4年流行1次。如间隔时间长则流行面积广;间隔时间短则流行范围小。黄牛、水牛、乳牛均可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可用来开发牛流行热病毒(bovine ephemeral fever virus,BEFV)疫苗和诊断试剂的候选基因,本研究针对BEFV糖蛋白(G)基因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用PCR方法扩增基因片段,PCR产物经Xho Ⅰ和Nde Ⅰ双酶切后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0上,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480-pET-30、1107-pET-30)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培养阳性菌株D600 nm值为0.6~1.0,37 ℃下用1.0 mmol/L 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将其纯化之后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免疫原性分析。同时,应用间接ELISA、动物免疫试验及交叉反应试验对目的蛋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首次发现的1 107 bp基因片段是分段表达的,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和特异性,更适合作为开发疫苗和诊断试剂的候选基因,为今后建立BEFV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及疫苗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