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泗阳地区南方型杨树适宜采伐期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科学确定泗阳地区南方型杨树的适宜采伐期,在同一立地条件下采取3 m×4 m、4 m×6 m、6 m×8 m 3种不同密度进行栽植,通过连续12年的生物量和造林成本的核算,分析最佳的投入产出比,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作为采伐期依据。结果表明:南方型杨树造林密度208~833株/hm2的最佳采伐期为12~13年。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西部不同造林密度杨树耗水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吉林西部地区合理的杨树造林密度,采用径流仪对不同造林密度的"白城杨--2"人工试验林的耗水特性进行了观测,同时利用微型气象站同步记录环境因子。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的杨树液流在生长季晴天的日变化呈不规则单峰曲线,与太阳辐射、温度和风速具有较好的生态学同步性;从单位面积蒸腾耗水量与单位面积降水量以及单位面积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采用标准木调查法,对鲁西平原4种造林配置(株行距2 m×3 m、2 m×4 m、2 m×5 m和2 m×6 m)5年生杨树试验林的生长和地上生物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林配置对5年生杨树单株胸径和地上生物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单株树高影响不显著;单株胸径、树高、冠幅和单株地上生物量总体随造林株行距减小而减小;胸径、树高与树干、枝、叶生物量间均为正相关关系;利用方程y=-0.400 6x2+16.671x-104.12可较好拟合单株地上生物量与单株胸径的关系。以获取单位面积最大地上生物量为目标,株行距2 m×3 m适用于鲁西平原杨树人工林造林。  相似文献   

4.
杨树不同林分密度和林分结构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泗洪陈圩林场3种林分密度杨树林(3 m×8 m、5 m×5 m、6 m×6 m)和盐城射阳林场杨树-紫荆混交林的0~40 cm土层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林分密度和林分结构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规律,为杨树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混交林改善了土壤的结构,提高了土壤养分的含量。与纯林相比,混交林土壤容重降低了1.31%~11.34%,而土壤孔隙度增大了1.23%~19.08%;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养分N、P、K含量均有所提高,但增加幅度不同。冬季,6 m×6 m密度林表层(0~10 cm)土壤容重、孔隙度达到最大,夏季未表现出一致规律;冬夏两季3 m×8 m密度林表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最低,而5 m×5 m密度林表层土壤速效氮、速效钾含量达到最高。研究揭示:从土壤养分来看,混交林优于纯林; 5 m×5 m、6 m×6 m较3 m×8 m的密度模式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杨树主要细根性状的空间分布规律与株行距配置间的关系。方法本文选取4种不同水平空间配置(株距 × 行距分别为3 m × 8 m、5 m × 5 m、6 m × 6 m、4.5 m × 8 m)的南林-95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根钻法对细根生物量、比根长和根长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平空间配置对杨树人工林细根空间分布特征有显著影响。在垂直方向上,低密度(6 m × 6 m)林分表层细根生物量、比根长及根长密度比高密度(3 m × 8 m、5 m × 5 m)林分显著较高;在水平方向上,长方形配置(3 m × 8 m和4.5 m × 8 m)的林分细根生物量随距树干距离的增加而减少,正方形配置(5 m × 5 m和6 m × 6 m)林分的细根生物量以及4种林分的细根根长密度、比根长与取样距离关系不明显。6 m × 6 m林分在水平各距离处均高于其他林分。长方形配置林分,株距方向上的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和比根长总是显著低于行距方向。结论株行距过小,细根生物量会显著减小,生长受限,株行距过大,在距树干较远处细根生物量会显著降低,造成空间浪费,低密度正方形配置(6 m × 6 m)杨树人工林主要细根生长特征在4种株行距配置林分中最优,更适合杨树人工林初值株行距。   相似文献   

6.
通过皖北地区不同栽植密度的杨树与小麦、大豆等农作物复合的对比试验,对杨树材积生长量、碳贮量、固碳量及林下作物经济效益等方面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杨树碳贮量、固碳量及材积生长量之间具有紧密的相关性。杨树总碳贮量增多,并不意味着单株林木的碳贮量也增大。在试验密度范围内(4 m×6 m、3 m×8 m和2 m×6 m),以杨树株行距为3 m×8 m的模式综合效益最高,其单株杨树碳贮量较其他3种模式均有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7.
半干旱地区乡土树种造林方式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静宁县半干旱地区开展了乡土树种造林的整地方式、覆膜方式、截干造林及混交造林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以水平沟整地、带状覆膜的效果最好,苗木成活率和新梢生长量最高;截干造林时,山杏、毛桃应在地上30cm处截干,臭椿以平茬为好。混交造林采用臭椿与山杏比例为1:2,密度为2.0m×6.0m+1.0m×6.0m;臭椿与侧柏比例为1:2.5,密度为2.5m×6.0m+1.0m×6.0m的方式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连云港沙质海岸刺槐纯林、杨树纯林、刺槐×杨树混交林、美国白蜡×桑混交林、苦楝×桑混交林5种模式防护林林地土壤理化性质,以附近未造林的草地为对照,分析了各林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对5种模式防护林地的土壤理化特性进行聚类分类。结果表明:防护林能减少土壤密度,增大孔隙,改善土壤颗粒组成,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降低pH值;不同林龄和树种改土能力不同;表层(0刺槐×杨树混交林>杨树纯林>新造林和对照地。  相似文献   

9.
不同生长培育条件下人工林杨树木材性质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生长在3种长江滩地类型(江滩、洲滩、湖滩),3种栽植密度(3 m×4 m、4 m×5 m、5 m×6 m)下的3个品系速生人工林杨树木材[欧美杨无性系72杨(Populus×euramerica cv.I-72/58)、美洲黑杨无性系63杨(P.deltoides cv.I-63/51)和69杨(P.deltoides cv.I-69/55),以下简称72杨、63杨和69杨]为对象,在分析不同培育措施条件下人工林杨树木材材性的基础上,根据最终用途对杨树材性的要求进行评价,从而提出适宜于不同最终用途的最佳培育措施.结果表明,长江滩地杨树用于作建筑类材时,63杨和69杨为相对适用于作建筑类材的品系,3 m×4 m是培育建筑类材的最佳栽植密度;对于纸浆材来讲,洲滩上宜选择63杨,江滩和湖滩上宜选择69杨在4 m×5 m栽植密度下培育;对于单板类人造板材来讲,宜选择72杨和69杨以3 m×4 m栽植密度来培育.  相似文献   

10.
探究不同栽植密度(3m×5m、4m×5m和5m×6m)下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及光合特性的差异,选出适宜的栽植密度,为香梨的高质优产提供理论依据。利用Li-6400测定各栽植密度树冠外围和内膛的光合气体交换参数日变化,采用蒽酮试剂法、碱式滴定法、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冷冻法分别测定不同栽植密度下外围和内膛香梨果实的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和石细胞。3个栽植密度的光合能力与果品均表现为4m×5m5m×6m3m×5m,外围内膛。4m×5m密度的香梨光合能力及果实品质均较好。  相似文献   

11.
以晋北半干旱风沙区为研究区域,采用漏斗状覆膜技术造林,探讨覆膜对不同密度(株行距分别为2 m×2 m、3 m×3 m、4 m×4 m、4 m×6 m)新疆杨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漏斗状覆膜技术对不同密度新疆杨生长和光合特性有显著影响(P<0.05),2 m×2 m密度的新疆杨生长性状和光合特性表现最优,不同密度的树高、胸径、当年生长量、成活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表现出随密度减小而递减的规律,相关分析显示树高、胸径与净光合速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1、0.863,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8、0.584。综合分析结果,在晋北半干旱风沙区,覆膜面积所占比例显著影响树木的成活与生长,新疆杨初植密度为2 m×2 m且漏斗状覆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促进青海省川水地区杨树丰产造林,对杨树速生丰产造林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整地能改良土壤物理结构,具有促进杨树生长的作用。深翻100 cm较深翻50 cm与30 cm的效果略差;1 m×2 m与2 m×2 m的种植密度合理;生长第1年宜进行几次适度摘芽,生长停止后修去与主干区别不甚明显的个别强大侧枝或减去枝梢,在以后3~4年中不做大修剪,使枝下高稳定在2 m左右。  相似文献   

13.
陈永强 《新农业》2023,(5):35-36
杨树的造林密度和杨树的大小、经济收益有很大关系,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杨树的造林密度需要随时改变。不同的土壤、气候、湿度、树木品种等因素都成为设计造林密度时需要考虑的重点。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使杨树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必须在种植前对杨树的造林密度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河西绿洲区新疆杨适宜种植密度,为新疆杨人工林的集约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疆杨(Populus alba L.var.pyramidalis Bge.)为研究对象,研究3种造林密度(株距×行距分别为2m×3m、3m×4m、4m×5m)对新疆杨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不同造林密度间新疆杨人工林单株材积、胸径、树高均存在显著差异,并随林龄增加差异更加明显.4m×5m配置新疆杨人工林的胸径、单株材积大于其他两种密度,同时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s)和较低的胞间CO_2浓度(C_i).相关分析表明,日均Pn、Tr与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呈显著正相关,Gs仅与树高呈显著正相关,C_i与各生长指标均呈负相关.【结论】株距×行距为4m×5m配置是河西新疆杨种植的最佳密度.  相似文献   

15.
杏棉间作系统小气候水平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试验对不同杏树栽培密度(3 m×5 m,2 m×6 m,5 m×6 m)杏棉间作田内各项小候因子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不同间作密度杏棉间作田的太阳辐射强度、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同一密度内行间各点小气候水平分布也有区别,其中太阳辐射强度变化较大;不同密度间相比,受光量排列顺序为3 m×5 m<2 m×6 m<5 m×6 m相似文献   

16.
通过不同栽植密度分布2×8(m)和2×2×14(m),连续进行间作(年限)和收益大小的研究.结果表明,2×2×14(m)是窄冠幅杨树品种培育胶合板材的理想密度分布,农作物可间作6年,牧草互间作5年.总间作收益达52 742.4元/hm2.林地农林产品总收入和利润均可达到和超过单纯农业的收入且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概括论述杨树造林密度的确定原则,总结了造林密度在杨树不同造林模式中的实际应用,以期为杨树的集约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不同栽植密度条件下新疆早实核桃果实动态生长差异以及与光合特性的关系。对温185和新新2两个品种在不同栽植密度下果实生长进程中外观特征和内在品质以及光合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栽植密度对两2个核桃栽品种在生长过程中果实品质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品种之间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温185品种可溶性糖和粗脂肪含量在5m×6m密度条件下显著大于5 m×3 m(P0.05),而新新2可溶性蛋白含量在5m×6m密度条件下显著大于5 m×3 m(P0.05),且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瞬间水分利用效率(WUE)、瞬间光能利用效率(LUE)在5m×6m密度条件下均显著高于5mx3m(P0.05)。果实品质与光合生理各项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单果重与LUE呈显著正相关,与G_s、T_r呈显著负相关;可溶性糖与LUE呈显著正相关,与T_r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为培育速生、丰产、优质的杨树用材林,以十年生杨树为研究对象,在立地条件、品种、造林密度、抚育保护措施等方面相同,而造林模式不同的情况下,林带选取1、2、3~5行进行调查;片林选取6行以上连片面积0.67 hm2以上,分别于四、七、十年生时测量胸径和树高,结果表明,不同造林模式对杨树胸径、树高、平均单株材积、生长规律、病虫害等方面的影响差异不同,带状造林对树高、胸径的影响不大,单株材积量大,病虫害少,因此在平原农区杨树栽植以带状造林模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0.
1.整地杨树速生丰产栽培,宜采用"三大一深"栽植技术,即要大苗、大穴、大株行距和深栽。这样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杨树根系发育,增强抗旱、抗风能力,有利于培育圆满通直的无节良材。造林密度在造林前进行细致地深翻整地能使低产的林地转变为丰产林。深翻整地能降低土壤的紧实度,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杨树根系对深层土壤的利用。根据造林密度,在定植点上挖80cm×80cm×80cm以上的大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