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对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内的4种次级洞巢鸟巢资源竞争与其在群落中的优势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山雀( Parus major)各巢洞因子的生态位最宽、优势度最大,其后依次为普通币鸟( Sitta europaea)、白眉姬鹟( Ficedula zanthopygia)以及沼泽山雀( Parus palustris)。4种次级洞巢鸟的优势度与巢洞因子的生态位宽度显著相关,说明其对巢资源的竞争可能影响次级洞巢鸟在群落中的繁殖优势度。  相似文献   

2.
落叶阔叶林中初级洞巢鸟在群落组织结构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落叶阔叶林中对初级洞巢鸟在群落组织结构形成中的作用做了5a的研究。结果表明,在39.8hm2样地中共有17种鸟类组成,年间鸟种多样性相似。初级洞巢鸟5a中共啄洞108个,每年的递增率为29.4%,被次级洞巢鸟总利用率为58.8%~84.6%,其多度和丰富度都在50%以上,在鸟类群落组织结构形成中的贡献率为12.5%~42.9%。因此可以认为初级洞巢鸟是落叶阔叶林中鸟类群落组织结构形成中的“关键类群”。  相似文献   

3.
圈养条件下狗獾的夜活动节律及时间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上海市奉贤区申亚生态园围栏内4只狗獾(1雄3雌)的行为和夜间活动节律采用红外夜间监视仪(IKENO/OK-203ND)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狗獾夜间具有较高的活动频率,其中21∶30~23∶00和1∶30~3∶00为狗獾活动的高峰期,整个活动频率曲线呈"M"型;各行为时间分配方面,整个夜间狗獾取食和挖洞行为所占比例最高,而警戒、移动等行为在夜间发生的较为随机,只是在活动高峰期出现较小波动;雄性个体整个夜间的主要活动为取食和其他,而雌性个体的主要活动为取食和挖洞,用于移动和其他行为的时间较少,推测为性别因素导致上述差异;晴天狗獾在取食、移动、挖洞和其他行为上的时间分配都高于雨天,但仅取食(P=0.028)和移动(P=0.040)行为的差异显著,天气因素对狗獾行为时间分配的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半散放条件下引入狗獾(Meles meles)的四季活动规律和取食行为。[方法]于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上海市郊区采用红外夜间监视仪对从山东引入的狗獾进行了活动规律和取食行为的研究。[结果]新出生的幼獾春、夏季受到母獾照料,出洞时间较成体平均晚35 min,夜间活动持续时间较成体平均短40 min;与自然环境下上海本地狗獾相比,引入狗獾四季夜间活动持续时间均较长,平均长约2.50 h,且最长活动时间发生在夏季,为9.85 h;不同季节引入狗獾对于人工补饲的取食情况差异明显,其中秋季平均每天取食时间最长,为2.93 h,占夜间活动持续时间的比重也最大,为34.8%;春、夏季取食时间较分散,秋、冬季则较集中,分别集中在16:00~20:00和0:00~4:00时间段,分别占整个取食时间的61.0%和62.0%。[结论]为上海地区狗獾种群的生态恢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大庆龙凤湿地白翅浮鸥巢的分布格局及种群相对密度,于2010年6月到7月间,应用抽样方法对大庆龙凤湿地的白翅浮鸥巢的分布进行研究,对所得数据应用数理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得到结果如下:大庆龙凤湿地白翅浮鸥巢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其巢的相对密度为22.638巢.hm-2。  相似文献   

6.
上海郊区村落具有江南水乡传统空间与景观特征,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又为其烙下时代印记。本文基于调研分析,归纳出上海郊区村落路网的4种典型形态,即带状路网、枝状路网、网状路网、环状路网。并从环境、经济、社会及交通环境等方面分析其形成因素。最后通过考证历史变迁,探讨村落路网的演进规律。  相似文献   

7.
上海郊区城市化与农地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其城市化水平走在了全国的前列,随着“一城九镇”城市发展规划的全面实施,农地保护尤其是耕地保护问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郊区在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重外延、轻内涵,致使城市用地加速增长,耕地面积急剧减少,粮食产量大幅下降,郊区农村自产自食的产销模式难以实现。为此,笔者提出要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加强用地计划管理,严格审批对新增建设用地的供应,加强对闲置土地的管理,促进建设用地由外延粗放型向内涵集约型转变。同时可采取异地保护、归并宅基地、复垦整理、向滩涂要田等措施,“确保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1.51×104hm2”。  相似文献   

8.
樟巢螟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雪芬  黄顺  朱广慧  王晖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198-2199,2223
根据2002~2004年连续3年田间系统调查,樟巢螟在苏州地区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香樟树冠下浅土层内越冬;第1、2代幼虫发生为害高峰期分别为6月下旬~7月初和8月下旬~9月初。田间药剂防治试验表明,在幼虫初孵期分别用4.5%高效氯氰菊酯、2.5%敌杀死乳油2 000倍液,2.5%灭幼脲1号、1%杀虫素(Bt制剂)1 000~1 500倍液等药剂防治,效果明显,校正防效达75.7%~87.4%。多年田间防治实践表明,采用园林技术、人工防治、生物防治、药剂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能控制樟巢螟的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9.
朱国勤  陆炎佰  孙兴全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0):170-170,238
大叶黄杨巢蛾在上海1年发生3~4代,以蛹越冬。介绍了其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改革上海郊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分析了上海郊区农业推广服务体系的现状,提出了新时期上海郊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实现改革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1.
绿篱在园林中具有诸多作用,而绿篱种植设计多密植,在生长过程中常受到修剪,因此多受病虫害侵染,影响景观效果的呈现。该文对上海地区常见的绿篱植物病虫害发生状况进行调查,介绍其防治方法,旨在为上海市绿篱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元谋干热河谷区域水涮窝地貌,是潜蚀地貌类型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的地貌类型。基于元谋沙地村实测水涮窝相关的数据,水涮窝的发育可分为萌芽期、青年期、老年期、残夷期4个阶段。该文分析研究元谋水涮窝的不同阶段的发育特征,简单阐述了促使水涮窝地貌形成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张弛 《安徽农业科学》2014,(20):6725-6727
利用2009年12月~2010年11月的上海气象资料、颗粒物资料和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方法对在此期间的霾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上海霾发生时多盛行由内陆而来的西南和西北气流,且各季有所不同,夏季以西南气流为主,春季比较平均,秋、冬季节则以西北气流为主;较高的相对湿度和较小的风速有利于霾的形成;上海霾的发生受到当地和外部输送两方面因素影响,其中以当地影响为主;细颗粒物对霾发生的贡献很大,上海绝大部分的霾日中,PM2.5/PM10的比值均达0.5以上;上海霾的产生可能与机动车尾气排放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石勇 《北京农业》2012,(24):126-127
近年来,在国际日益重视防灾减灾的背景下,灾害风险研究成为灾害学研究的主题并逐渐融入社会可持续发展策略.本研究尝试数理统计的方法,在历史灾情的基础上,进行了上海农业受灾率和粮食减产率的时间变化规律研究,并对不同灾情的面积发生的概率和及风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上海滨海滩涂盐生植物分布及其生物量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滨海滩涂盐生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小样方法调查了盐生植物群落分布,采取烘干法和电导率仪法分别测定其生物量和土壤含盐量,同时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研究影响盐生植物群落生物量的因素。结果表明:盐生植物群落分布与滨海滩涂和盐渍土分布规律是一致的,自海向陆具有明显的梯度分布。在沿海防潮堤内侧分布的盐生植物群落主要是小面积的碱蓬(Suaeda heteroptera)群落、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和獐毛(Aeluropus sinensis)群落以及上述物种的混合群落。各个地区盐生植物群落生物量变动很大,根据相关关系分析结果,可以认为土壤含盐量是影响滩涂盐生植物群落生物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分类后家庭厨余垃圾理化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上海市不同区域(内环、内外环间、外环)的6个小区,对小区内分类后的家庭厨余垃圾进行采样、分析.通过对样品的采集,积累上海市厨余垃圾理化特性基础数据,为厨余垃圾后续资源化处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城郊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及其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骏  柳云龙 《现代农业科技》2010,(10):251-253,255
为研究重金属元素在城市土壤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对上海市的城区、城郊结合部、郊区以及道路两侧分别进行布点采样。结果表明:所测区域Pb、Zn这2种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与土壤距离道路的距离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同时其污染程度从市区到郊区存在明显的梯度关系。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进行评价,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桂林路断面土壤为中度污染,闵行体育公园、莘庄公园、上海师范大学奉贤校区和A20道路两侧道路为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发展和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上海市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发展演变过程。总结了上海市农村土地流转的特点,即市场发育水平高、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程度高、非农地产流转是市场主体、土地使用权流转与招商引资和解决“三农问题”相结合、土地流转使多元投资成为郊区发展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竞争力和区域经济一般理论,研究大城市郊区社会、经济综合发展现状。通过构建的3级、5大类共50个指标的竞争力指标体系,对上海9个郊区县的综合竞争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上海郊区县间竞争力存在较大差距。郊区县竞争力研究有利于发现各区县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位于不同层次的区县应采取适合自身的发展途径,增强竞争力,达到各区县均衡、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