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70优9号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两系法品种间杂交组合,1994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6.
针对超级杂交粳稻辽优5218的特征特性及杂交稻栽培技术要点,提出了以培育壮秧为基础、提高结实率为中心、增加粒重为重点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40优 0 4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本所育成的光敏核不育系 40 0 8S与常规晚粳秀水 0 4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晚粳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好、抗倒伏等特点。 1999年 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两优2887(NC228S/R187)是湖北省农业科学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两系杂交粳稻组合。根据两优2887多年多点制种实践,并结合双亲的主要特征特性,总结了该组合母本直播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9.
<正>两系杂交油菜两优586是江西省宜春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油菜研究室利用甘蓝型油菜光温敏雄性不育两系501~8S与恢复系C6-1杂交配制而成的新组合,是国内第1个应用于大面积生产的低耗高效的两系杂交油菜,该项研究成果已被列入国家科技部生物开发利用研究中心“863”高科技计划。2001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两优586”。2001年8月通过国家审定,并由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确定为长江流域主推品种。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两系杂交粳稻优势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两系杂交稻具有优质、高产等优势,近年来在郎溪县发展迅速。然而,在其推广种植过程中出现秧苗素质不高、大田秧苗烂秧、肥水管理不科学、抽穗不整齐、病虫害发生严重等情况,制约了两系杂交水稻大面积的推广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从选用良种、培育壮秧、大田栽培和病虫害防治4个方面总结其栽培技术,以供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考察施N量、追N时期、施K量、密度和播期5个因素,对两系杂交水稻两优681进行了高产栽培模式的研究,建立了该类型品种的农艺措施数学模型。对回归方程进行了统计选优,降维分析,边际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的重要性依次为播期>施K量>密度>追N时期>施N量。高产栽培模式要点为施N量(纯N)9·3~10·0kg/667m2,追N时期为7月9~11日(雌雄蕊分化至减数分裂期),施K量(K2O)15·7~16·8kg/667m2,栽插密度为1·72~1·80万窝/667m2,播种期为3月26~28日。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两系杂交粳稻鄂粳杂1号在云南省试种、示范及大面积推广情况,分析了该品种在云南种植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鄂粳杂1号在云南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并在此基础上系统提出了各项高产栽培技术及技术路线的成因及过程。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分别于两系杂交粳稻的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施用多效唑和烯效唑化调,对株高均有矮化作用;分蘖期和拔节期施药对颖花分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孕穗期施药对控高、增产效果最为显著,也最安全。表明通过化调可以将两系杂交粳稻的生物学产量优势转化为经济学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19.
安两优9808系上饶市水稻良种场用国家杂交水稻中心的不育系安湘S与恢复系9808配组育成的晚籼中熟新组合。该组合株高100厘米左右,茎秆粗健,根系发达,较耐肥,单株分蘖成穗10~12根,分蘖力较强,剑叶挺直,生长整齐,粒大稍长,每  相似文献   

20.
两系杂交粳稻制种技术在两系杂交粳稻的推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介绍了通过合理密植、预测和调节花期、喷施九二茵提高异交结实率、去杂保纯等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的措施,以为两系杂交粳稻制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