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晓峰;刘金禄;王蕾;李小凤 《张家口农专学报》2013,(5):102-104,108
<正>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是儿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我国3~5岁儿童VCA-IgG阳性率达90%以上[1]。该病毒感染时临床症状复杂多样,轻重不一,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从而引起多种疾病,往往不能早期诊断,典型的小儿EBV感染表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近年来,随着EBV感染实验室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EBV感染的非典型表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非典型表 相似文献
2.
了解EB病毒IgA/VCA和IgA/EA检测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IgA/VCA和IgA/EA测定用间接免疫酶法,NPC经活体组织检查确诊。结论:EB病毒IgA/VCA和IgA/EA检测对NPC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本室建立的EB病毒(EBV)体外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早期反应综合检测观察系统,测定了鼻咽癌(NPC)患者、IgA/VCA高滴度者、低滴度和阴性者3组人的PBMC体外感染EBV的早期免疫反应。发现在EBV感染PBMC早期,NPC组的EBNA阳性细胞数、~3H-TdR掺入量和免疫球蛋白(IgG、IgG、IgG)分泌量最低,IgA/VCA低滴度和阴性组最高,两组间所有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而IgA/VCA高滴度组的多数指标与NPC组接近.结果表明,在EBV体外感染PBMC所引起的早期免疫反应中,NPC患体者和IgA/VCA高滴度者EBV活化的B细胞功能较IgA/VCA低滴度和阴性者降低.这对了解NPC发生发展过程中EBV感染活化B细胞的功能在体内外变化的关系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田建平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0(4):88-88
本文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于急性期发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随热退、急性期症状消退而血小板数很快恢复正常。是病毒感染急性期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本地区麻疹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现将我院1995年1月~1999年12月收治的100例麻疹患者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00例患者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26岁,平均4.5岁,其中14岁以上8例。发病于2~5月份共80例,占80%。来自农村65例,城市35例。有麻疹疫苗接种史60例,21例未接种麻疹疫苗,19例预防接种史不详,1例以往曾患过麻疹。本组病例的诊断标准参照文献[1]。1.2 临床表现全部患者均有发热,整个病程中仅低至中度发热者15例(体温37.5~38.5℃)。临床表现极不典型者5例(均接种过麻疹疫苗),其中2例出疹顺序与典型… 相似文献
6.
7.
介绍了一例拉布拉多犬细小病毒感染病例。初期表现为发热、呕吐,后腹泻,排黑色粪便,迅速脱水。结合临床症状及化验结果确诊为犬细小病毒感染,经抗病毒、止血、消炎、输液等综合治疗措施,8d后痊愈。 相似文献
8.
氟乙酰胺是一种高效、剧毒、高残留的有氟杀虫剂 ,常因用于杀鼠 ,故人中毒屡有发生 ,如诊治不及时 ,出现严重并发症可导致死亡。我院自 1 997年 1月至 2 0 0 1年 5月共收治氟乙酰胺急性中毒 1 2例 ,现将救治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1 2例中 ,男 5例 ,女 7例 ,男、女之比为 1∶ 1 .4;年龄 2~ 47岁 ,平均 1 5.5岁。误服 7例 ,自服 5例。服毒至就诊时间 :<1 h8例 ,1~ 4h4例。1 .2 临床表现昏迷 3例 ,全身阵发性强直性抽搐 8例 (抽搐持续时间 30 s~ 3 min,间隔 5 min~ 2 h) ,呼吸不规则 4例 ,头痛、头晕、恶心、呕吐 … 相似文献
9.
山东泰安地区一貉养殖场发生疑似貉细小病毒病例,利用细胞接种、 PCR扩增、间接免疫荧光实验等实验室诊断方法,成功分离鉴定一株貉细小病毒,经TCID50、血凝实验测得该细小病毒具有较强毒力。结果表明,貉细小病毒在泰安地区貉养殖场内持续存在,指导该养殖场进行药物治疗,紧急接种疫苗。针对细小病毒变异性强的特点,需要研制针对性强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观察薯蓣丸加减方对鼻咽癌放疗患者EB病毒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放疗开始第1天给予口服薯蓣丸加减方治疗,对照组在开始放疗第1天给予康复新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患者生活质量及EB病毒DNA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及中医症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1);血浆EBV-DN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结论 薯蓣丸加减方对鼻咽癌放疗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鼻咽癌患者血浆EBV-DN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混合性中风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混合性中风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颅CT结果及治疗与预后。结果:本病在老年人与高血压患者中发生率高。临床以脑出血表现为主,CT表现以少量出血并腔隙性梗死为主,予脱水降颅压、支持疗法,预后良好。结论:本病的CT表现有一定特殊性,是确诊的主要依据,脱水及支持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于 1995年重新制订了新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试行 )》(简称 95年《肝炎方案》) ,其中 ,有关慢性肝炎的病理诊断按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 (G)和肝纤维化程度 (S)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临床诊断以血清丙氨酸转移酶 (AL T)、总胆红素 (TB)、白蛋白(A)、A/ G、γ-球蛋白 (γ- G)和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 )等六项指标的异常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1 ]。笔者与骆抗先教授等先后对5 0 0例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分度结果 ,分别与其临床症状及体征、AL T、TB、A、A/ G和 PTA、腹部 B超影像学改变和某些肝纤维化指标等进行了对比研究 …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目的:探讨早期胎传梅毒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24例早期胎传梅毒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皮肤损害24例,早产儿15例,低体重儿17例,贫血18例,肝脾肿大18例,骨损害2例,鼻炎6例,新生儿肺炎0例。梅毒血清学检查:TPPA阳性24例,RPR阳性24例。选用青霉素治疗,临床症状消失10例,好转12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1例。发生吉海反应1例。结论:典型皮肤损害可作为早期胎传梅毒诊断的主要依据;对不明原因的新生儿贫血应警惕胎传梅毒;治疗中可发生吉海反应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