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德安  王凤娇  刘慧  徐玲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4):1117-1120,1131
利用多种常规观测资料对滨州市2011年12月3-7日和2012年3月16-17日2次大雾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探讨了大雾天气产生的环流形势及其形成的大气层结特征、垂直运动特征、温湿条件等。结果表明,稳定的环流形势及地面较弱的气压场是大雾形成的有利天气形势;风力小,空气湿度大,有利于雾的形成;低层西南气流是大雾形成并维持的主要水汽来源;近地层形成逆温层,使大气层结处于稳定状态,是大雾形成和维持的重要条件;低层垂直运动较弱,对水汽的扩散不利,有利于雾的维持。  相似文献   

2.
王博轶  周远  马洪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0):5677-5680
[目的]探讨雾对西双版纳地区植物的水分效应。[方法]于雾凉季选取西双版纳地区2种附生植物大叶南苏和狮子尾以及分别生长在雨林和石灰山的大叶藤黄、黄花胡椒和红雾水葛为材料,测定其叶片水势的日变化。[结果]一般早上8:00左右植物叶片水势最高,午后14:00水势最低。植物可通过叶片吸收雾水,当水势值较低的叶片被蒸馏水喷雾后,其水势值升高趋势先快后慢,且叶片对水分的吸收速率较高。附生植物叶片比非附生植物叶片吸水快且多;同种植物生长在石灰山的植株叶片吸水后水势恢复比生长在雨林中的植株快。[结论]生长在石灰山的植物更能有效利用雾水。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4年3月26-27日1 d 4个时次的NCEP/NCAR及ECMWF再分析资料对发生在辽宁地区的一次区域性大雾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此次大雾期间辽宁省各市的首要污染物为PM2.5,空气质量较差,为大雾期间水汽的凝结提供了有力条件。此次大雾过程期间,高空脊前配合地面弱高压的控制有效抑制对流的发展,为雾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环流形势。大雾形成、发展期间,水汽向辽宁地区的输送及辽宁地区低空水汽的辐合有利于雾的形成、发展及维持。  相似文献   

4.
陈锋立  王春明  任思衡  陈光泽  邓颖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081-9085,9153
利用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模式WRFV3.2、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02年12月12~13日西安地区一次持续大雾天气进行阶段性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利用WRFV3.2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大雾的范围、强度和生消过程,但模拟白天雾的强度较弱。这次大雾是平流辐射雾过程,在夜间的辐射降温和弱冷空气的入侵共同作用下,西安地区形成冷气垫,造成逆温产生,逆温的存在为大雾的产生和维持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层结条件;地面湿度大,逆温层结稳定又有效地抑制了水汽向高空传输和能量交换,为大雾产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在大雾产生和维持期间,微风有利于近地面的湍流交换,使辐射冷却作用扩散到适当高度,也可使水汽垂直输送到一定高度,有利于雾的产生和发展。而白天太阳短波辐射造成的逆温层抬升是引起大雾减弱和日变化明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宋薇  靳瑞军  邱晓滨  孟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397-9400,9474
基于NCEP再分析资料及卫星遥感资料对2010年天津地区一次雾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00 hPa环流形势场上亚洲中高纬环流平直,地面处于低压场控制区,无强冷空气活动,有助于雾维持;雾维持阶段,天津及上游地区中低空有暖平流,呈下湿上干的湿度场分布;天津地区700 hPa以下为负垂直速度,对应正涡度及负散度,表明暖平流的侵入,使中低层存在弱的气流辐合上升运动;北京探空资料900 hPa以下的温度与露点温度廓线较接近,有逆温层存在,中高层廓线距离增大,低层风速偏小,有助于近地面层水汽凝结;卫星图像上雾区亮度稍暗,雾顶较光滑,纹理均匀,雾层在0.66μm处的反射率数值约为0.25,高于陆表及海面,雾区在11μm通道处的亮温为270~275 K,对于3.7μm通道的反射太阳辐射与0.66μm通道的反射率比值,雾区小于0.2,数值波动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黄滢  江源源  郭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343-15345
统计分析1963 ~ 2009年广西省沿海气象台站雾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从气候特征、天气形势和气象条件3个方面分析广西沿海雾的气候特征和形成条件.结果表明,广西沿海雾出现最频繁时间段为08:00 ~09:00;主要发生在冬春季,其中以3月为最多,夏秋季很少;雾日数年际变化幅度大.广西沿海出现雾过程的天气形势主要有地面高压后部和弱冷空气影响2种.统计广西沿海雾和各气象要素的关系发现,广西处于水汽通量的大值区,水汽十分充沛;广西沿海雾形成要有适当的风速、风向;出现雾时地面气温在11 ~25℃;逆温层是出现大雾的有利条件,但并不是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雾水的离子组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2003年12月在主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3个点采集的雾水的离子组分分析结果,并与10a前的雾水离子组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雾水pH值是远郊区>近郊区>自主城区;雾水的酸化类型以硫酸型为主,其次是盐酸型和硝酸型。雾水的碱化类型在主城区和远郊区以钙—铵型为主;在近郊区以钙型为主;雾水离子浓度是主城区>近郊区>远郊区;与10a前相比,雾水中离子组分浓度呈下降趋势,说明重庆市的大气质量有了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薛伟  辛颖  方海峰  郭德禹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628-8629,8686
开展落叶松原木楞堆的细水雾灭火试验,对施加细水雾前后的雾罩内、外典型位置的烟气变化规律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施加细水雾前,原木楞堆产生的CO、CO2与空间残留的O2之间的体积变化在雾罩内外典型位置存在显著相关性;施加细水雾以后,雾罩内O2和CO2体积变化具有高度负相关性、CO和CO2之间具有高度正相关性、雾罩外O2和CO体积变化也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马国忠  银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611-19614
利用2007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内开展的冬季雾天边界层探测试验,分析了2007年12月13~14日南京一次大雾天气的温度、风向、风速、湿度廓线特征及其在雾生消过程中的演变规律,揭示了南京冬季大雾的边界层结构特征,并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模拟了雾发展的整个过程。结果表明,雾发展过程中近地层逆温和湿度变化对雾的生消有很大的作用,另外,近地面层风向对平流雾的生消也有影响。中尺度数值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雾体发展过程中温度、湿度、垂直速度等各物理量的演变,模拟雾体水汽含量可以预报雾的生消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重庆北碚地区1953~2010年雾的变化特征及预报因子。[方法]利用1953~2010年北碚地区雾的观测资料,对雾日数的年代际、年际、季节和月变化特征以及雾的生消时间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分析了雾的气象条件及预报因子。[结果]北碚地区雾日分布具有明显的年代际特征(80年代雾日数最多,60年代最低),其持续时间呈缓慢增加趋势;年际特征总体表现为增加趋势,并呈现9年周期振荡特征;多雾季节主要集中在秋冬,其中,雾的形成多在夜间(20:00~08:00),消散多在白天(08:00~13:00)。影响北碚区大雾的气象条件有水汽与层结、风场、温度、相对湿度等。[结论]该研究为北碚地区雾的科学预测预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比较了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绒毛草(Holcus lanatus)在放牧绵羊条件下的产草量、草层高度和分蘖密度。结果:两类草地的牧前产草量相似,但绒毛草草地的牧后产量明显高于黑麦草草地。草层高度在放牧前后均无显著差异。绒毛草的枯死物质在放牧前后都高于多年生黑麦草。绒毛草具有很高的分蘖密度。  相似文献   

12.
杜英等树种对盐雾胁迫的反应及其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饱和NaCl溶液模拟盐雾胁迫,对杜英等11个树种在盆栽(其中的7个树种)和离体条件下的叶片和芽进行处理,通过对盐害症状及其时间极限的观察,结合叶片叶绿素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等生理指标的测定,发现耐盐雾性的强弱依次为成熟叶组织>嫩叶组织>芽组织,盆栽条件下叶片耐盐雾性强于离体状况,阔叶树类耐盐雾性强于针叶树类,而7个参试树种耐盐雾性强弱的综合排序依次为杨梅>木荷>杜英>二次结实板栗>湿地松>枫香>马尾松.  相似文献   

13.
利用常规探测资料、自动站资料,对陕西2007年11月12~16日大范围持续性大雾产生的天气背景、温湿条件和大气层结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前期500 h Pa陕西为西西北气流,地面为均压场控制,辐射降温有利于近地层水汽凝结成雾;后期陕西处于高压前部等压线较密集区,形成锋前雾;1~4 m/s的地面风速、低层弱的垂直速度是这次雾形成的动力条件;上干下湿的高低空配置是大雾发生的水汽条件;大气层结稳定,低层有逆温、稳定少动的暖盖,阻碍低层水汽向上扩散,有利于大雾发生。  相似文献   

14.
鲍磊  杨军  王巍巍  刘端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700-13701
2007年12月19—20日南京出现了一次浓雾天气,其中能见度小于50m的强浓雾持续了13h。结合自动气象站及能见度仪观测资料,利用美国DMT公司生产的FM-100型雾滴谱仪,分别连续观测了这一雾过程中雾滴谱分布、数密度、含水量等微物理参量。结果表明,此次雾过程具有爆发性发展特征,雾滴数密度、含水量及平均直径在40min内骤增,能见度急剧下降,浓雾转变成强浓雾。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81~2010年的地面观测雾日资料分析了临清市的大雾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临清市大雾年际变化明显,30年来大雾日数呈现波动下降趋势;秋冬季雾日多,春夏季雾日较少;大雾主要出现在10月至次年2月,占全年大雾总日数的76.2%;大雾多出现在夜间,占总数的89.1%,消散时间多集中在9~10时;分析了大雾的能见度强度及灾害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6.
GRP新型温室覆盖膜温热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现有温室塑料覆盖膜使用寿命短、变光性能差、造价高的问题, 研制成功了经济耐用、变光性能优的GRP新型覆盖材料。在实验基础上, 运用现代数理统计方法, 初步分析了GRP温室覆盖材料的温热特性, 防雾和防滴性能及对栽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证明, GRP膜具有良好的温热性与保温性, 在最低气温条件下, 试验温室室内最低气温比对照温室室内气温高2℃, 而最高气温均为32℃; 在阴天, GRP膜的增温效果较EVA膜好,最好时比对照温室内气温高3 30℃。另外, 在实验期间, 试验温室从未见过起雾, 滴水也很少, 说明新材料具有良好的防雾、防滴性能。因此, GRP膜对作物生产具有明显的增产效应, 与对照温室相比, 增产幅度高达16 2%。  相似文献   

17.
Three species of coastal Namib Desert tenebrionid beetles (Lepidochora) build trenches on desert sand dunes. Trenches are constructed perpendicular to fog winds and concentrate moisture during fogs. The beetles return along the ridges of the trenches extracting water from them. The water content of a population of these beetles increased by 13.9 percent during one fog.  相似文献   

18.
采用Micaps 3.1资料、赣州探空资料、宜春风廓线(WPRD,60 min)风场产品以及吉安自动观测系统资料,分析2012年11月18—19日吉安一次持续性平流辐射大雾天气过程的大尺度天气背景、动力和热力结构特征及其演变等,揭示了这次平流辐射大雾过程的形成和维持机制。结果表明,这是冷暖平流在有利条件下经过辐射冷却后形成的平流辐射雾。在有利的大尺度背景条件下,暖平流移动到冷的下垫面和冷平流移向较暖的近地层,同时地表净辐射进一步加强近地层冷却,是此次大雾过程的触发和加强机制。特殊的温度场结构增加了低层暖湿空气和下垫面之间的温差,近地层至低层弱的辐合和垂直上升运动有助于小风的维持和稳定;充足的水汽为大雾长时间维持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地层风速增大和低层逆温层、湿度层消失是这次连续性平流辐射雾消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郭红艳  李永果  马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205-11206
对2005年11月10日济宁大雾出现时大气环流形势和大雾出现前后气象要素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面水汽充沛,气压场和风场较弱,高空有弱冷空气,低层层结稳定,地面上处于冷高压底部或后部,这些条件均有利于大雾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73~2003年大雾气象资料,分析了连云港市沿海大雾的气候特征及大雾多发期的特征。结果表明,连云港市沿海大雾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大雾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且20世纪70年代大雾最少,90年代最多;大雾月变化呈双峰曲线,主要集中在3~6月和11月~次年1月;一天中大雾多发生20:00~次日08:00,其中以04:00~08:00发生频率最高,消散时间主要集中在12:00以前,其中以08:00~10:00最多;大雾持续的时间有长有短,大多数大雾都在8 h以内散尽消失,其中大雾持续2 h的比例最高;从连续性特征看,无论哪个多发期,持续2 d的连续性大雾最多,3 d次之;不同季节出现大雾时的风向风速也有所不同,11月~次年1月大雾时的风速90%以上均在3 m/s以下,风向以静风最多,占30.3%,其次是第3象限风向(SSW-W);而3~6月份,大雾时的风速明显偏大,且第1象限风向(NNE-E)最多,占5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