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花生历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烂果,年度之间波动较大,一般为0.8—12.38%,直接威胁着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如何进一步弄清烂果原因、减轻损失,是花生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利用我县花生原种场及有关乡农科站多年试验和调查资料,并结合气象因素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主要气象因素与花生荚果大小关系的分析/孙业汉(江苏省东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杨福贵…中国农业气象.-1994,15(1).-11~131979~1991年对徐系1号花生品种与主要气象因素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日照时数与积温、降雨互为关联。其中以7月中...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花生是一种开花多,结实少的作物,前人对造成开花多,结实少的原因作了不少的研究,这些研究着重于开花的先后,节位高低、气象条件等因素对有效花的效应。但是,对于在有效花期内受孕果针的成果机率,即在什么发育阶段决定其果/针比率及果/针比率的大小,受什么因素制约,还是很少见到报道。我们在多年的花生教学试验田的调查资料(见表1)中,可见到花生在有效花期内平均单株开花为38.4朵,受孕果针22条,针/花比率为0.59,如果这些受孕果针大部分能进一步发育成荚果,其产量是可观 相似文献
6.
珍珠豆型花生开花量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本文通过对花生高产品品种和低产农家产品种开花量及其结英状况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高产花生开花较集中,花量适中;低产花生开花过量,分散,空针多,饱果少。初步认为,选育和栽培高产花生时,开花量应以75-100朵/株为宜。 相似文献
7.
8.
钙肥及气象因子对花生开花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学报》2018,(4)
花生具有无限生长习性,存在花多不齐、针多不实、果多不饱及冗余生长的弊端,通过栽培措施促早花,有望提高有效花比率,实现早结果、结饱果。本文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花生钙肥施用量和方式及气候条件对花期和开花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钙能促使花生提早进入开花高峰期,抑制生育后期开花。施钙与不施钙相比,花期缩短8.65%~17.31%,总开花量增加1.07%~32.54%,高位花率降低6.86%~24.91%。每667m~2施钙50kg促进前期开花效果好,施钙75kg抑制后期无效花效果好;一次性施钙比始花期追施控花效果好。整个开花阶段的花生开花量与日均温度极显著正相关,而降雨量则影响相对较小,施钙可以降低温度变化对花生开花产生的影响,有利于促早花、控晚花。 相似文献
9.
10.
侯绪友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82,(2)
花生产量大面积大幅度的波动是人们极为关心的问题。经验表明,这种波动与大气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就某一地区来说,在光、温、水等各种气象因素中,哪些气象因子是影响产量变异的主要因子?从农业气象角度看,在栽培管理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本文根据临沭县有关资料,运用相关分析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1.
花生是我区的主要油料作物,面积总产居全省首位。1980年总产达一亿九千三百二十万斤,除上调省外,全区人口年均花生食油3斤多。但是,花生生产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湛江的自然增产潜力,把花生生产搞上去,争取多产花生多产油支援国家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湛江地区属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温和,夏长冬暖,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夏 相似文献
12.
黑河地区大豆脂肪和蛋白质的积累与开花到成熟期间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大豆开花至成熟期间分为九个生育时段,建立脂肪、蛋白质与气象因子的积分回归方程,并对每个生育时段中温度、降水、日照的时间分布所导致籽实脂肪、蛋白质含量发生变化的相关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认为,每一单位温度(℃)、降水(mm)、日照(小时)在大豆脂肪、蛋白质累积的不同生育时段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正效应或负效应),同样的作用在量上也有较大的差别。这是一个品种在当地多年种植所产籽粒中脂肪、蛋白质含量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其中降水量具有决定性作用。大豆脂肪与蛋白质的形成对7月下旬至8月上旬气象因子的不同要求,是达成两者含量呈负相关的主要原因。根据不同生育阶段气象因子对脂肪、蛋白质累积的不同效应情况,将脂肪、蛋白质累积的全过程分为四个时期。 相似文献
13.
14.
为明确气温对花生开花的影响,作者在人工气象室控制条件下进行了两项盆栽试验。试验Ⅰ,供试品种为千叶半立(大粒半蔓型)、爪哇13号(小粒直立型)及千叶43号(大粒匍匐型)。采用日光灯照射,床面照度为30千勒克斯,各处理均给以每天12小时的长光照。相对湿度70%。温度处理分为三级:日平均温度20℃(昼间最高气温25℃,夜间最低气温15℃)、25℃(30~20℃)、30℃(35~25℃)。每处理5盆,每盆1株。研究气温对开花及开花前初期生长的影响,试验Ⅱ,供试品种为千叶半立,于4月15日、5月15日、6月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不同年份主要气象因子与马铃薯品质性状的量化关系,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2001~2010年间克山地区的气候因子与马铃薯‘克新12号’的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化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克新12号’淀粉、维生素C含量分别与6月份积温、8月份降水量关联系数最大,淀粉含量与6月份积温呈极显著正相关,与9月份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与8月份降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8月份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维C含量与7、8、9月份降水量及5~9月降水量呈正相关并达到极显著水平,与5~9月份日照时数、9月份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与7、8月份平均气温、积温及7月份日照时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花生从开花、受精到形成饱果,与温度的关系较为密切。这个时期是否存在低温冷害,是当前生产上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为了探讨其关系,在1977年初步试验基础上,1978年进一步进行了试验。试验采取分期播种,从5月1日开始,到7月30日共八期。品种为“徐州68—4”。每一播期共分四种处理,即:1.正常管理,调查10株的单株开 相似文献
17.
旅大地区由于气候、土壤条件适宜花生生长,历来是辽宁省花生生产的主要基地。但是花生单产变化幅度较大,据统计,平均在20%左右。生产实践表明,产量的波动与气候条件关系十分密切。那么,气候因素(温度、水分、光照等)在花生产量波动中起着何种作用?影响花生产量的主要气候要素是什么?它们在花生的不同生育时段又是怎样影响产量的形成?如何根据气象条件估计花生产量?从气象角度看,提高花生产量的途径是什么?本文以金县为例,通过花生产量与气候条件的统计学分析,简要回答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
麦红吸浆虫种群变动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春季降水对发生期有较大影响,可根据3月份气温。1、2月份降水量和1、2、3月份的雨日预测成虫发期。1、2月份气温、先一年7、8月份和当年1、2月份的降水量与吸浆虫种群发生的关系密切。这6个因素可以分为两个时段:一年中最热的月份和一年中最冷的月份。总的趋势是雨水多、气温低有利吸浆虫发生。春季降水量的多少与当年危害无明显关系。根据上述因素建立了发生期和发生量估计模型。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