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冰核活性细菌与玉米和大豆霜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本文采用霜冻模拟实验与田间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玉米、大豆霜冻与从我国作物上分离到的两种冰核活性(INA)细菌(丁香假单胞菌P·S和草生欧氏菌E·h)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在我国广泛存在的INA细菌是诱发玉米、大豆等喜温作物霜冻的重要因素,因其存在而提高了作物霜冻为害的温度,加重了霜冻对作物的危害。当玉米和大豆的叶片上喷洒有5×10~3个/ml浓度的INA细菌时,叶温在-2.5~-3.0℃时就严重受害,而无菌的玉米、大豆则在-6.0~-7.0℃才严重受害。在-2.0~-7.0℃范围内,在同一温度条件下,随着INA细菌浓度的增加,霜冻危害加重,霜冻危害程度与INA细菌浓度的对数之间有较好的直线关系。而当INA细菌浓度不变时,霜冻对玉米、大豆的危害随叶面温度的降低而加重。因此,可以认为,玉米、大豆等作物霜冻是受低温与INA细菌交互作用的结果。可以通过减少INA细菌数量或使之失去冰核活性的途径减轻霜冻对作物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3.
4.
油菜抗低温雨雪霜冻灾害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及时清沟排渍,并有效防止春雨危害。冰雪融化,冻土散落,极易造成田间沟渠阻塞,渍水伤根,因此要对油莱田进行及时清沟排渍,以养护根系,增强其吸收养分的能力,保证油菜生长发育及恢复生长所需要的养分。2、适时摘除老黄叶及受冻严重的莱薹和叶片。以减少田间隐蔽,增加通风透光, 相似文献
5.
除草剂对不同玉米品种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化学除草为作物田间管理带来方便的同时,药害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特别是苗后除草剂对作物造成的药害频繁发生。为此,本文以我国玉米主栽品种‘郑单958’、‘先玉335’、‘京科968’和‘京农科728’为试验材料,采用2,4-D丁酯和烟嘧磺隆2种苗后除草剂,每种除草剂设置0倍(人工除草,CK)、1倍(最适浓度,T1)和2倍最适浓度(T2)共3个喷施浓度处理,于玉米幼苗4展叶期喷施。研究苗后除草剂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生育进程、形态特征、保护酶活性和产量等性状指标的影响,旨在为玉米安全生产提供参考和指导。研究结果表明:1)喷施除草剂后,参试玉米品种的生育期呈延长趋势,‘郑单958’和‘先玉335’的生育期延长程度大于‘京科968’和‘京农科728’;2,4-D丁酯对参试品种的生育期延长幅度大于烟嘧磺隆。喷施除草剂后,参试玉米品种的叶面积、根系长度、表面积和体积呈降低趋势,且随除草剂浓度增加,降低幅度加大;品种间的反应也存在较大差异,‘郑单958’和‘先玉335’降低程度大于‘京科968’和‘京农科728’。2)喷施苗后除草剂后,参试玉米品种的叶片SOD活性、CAT活性和MDA含量在品种、除草剂和剂量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参试玉米品种的SOD和CAT活性呈降低趋势、MDA含量呈升高趋势,且随喷施浓度增加影响加剧;不同品种间,随喷施浓度增加,‘郑单958’和‘先玉335’的SOD和CAT活性降幅高于‘京科968’和‘京农科728’;不同除草剂间,2,4-D丁酯处理的影响程度大于烟嘧磺隆。3)苗后除草剂对参试品种的穗粒数、百粒重和产量影响显著,均呈降低趋势;随除草剂浓度增加降幅增大;不同品种间,‘郑单958’和‘先玉335’的降幅大于‘京科968’和‘京农科728’。由此可见,2种苗后除草剂对参试玉米品种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存在显著影响,表现在延长了生育期,抑制了根系和叶片的生长,降低了保护酶活性,并且加重了叶片的膜质过氧化程度,从而导致玉米减产显著,且随除草剂浓度增加,影响进一步加大。不同品种间,‘京科968’和‘京农科728’对苗后除草剂的耐受性好于‘郑单958’和‘先玉335’。 相似文献
6.
不同钾肥施用量对玉米抗倒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先玉335和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针对不同钾肥施用量(0、50、100、150、200kg/hm~2)对玉米茎秆形态特征、干物质积累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两品种穗位高系数均呈"V"型曲线,在K2处理(100kg/hm~2)时最低。与郑单958相比,先玉335第3~6节的节间长/节间直径对钾肥施用量的变化更敏感,呈现增加-降低-增加的变化规律。同一钾肥处理同一节位,郑单958节间长和节间长/节间直径均小于先玉335。钾肥用量对节间直径无显著影响。两个品种节间干物质比、单位节间干重和茎秆强度均随钾肥用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相关分析表明:玉米茎秆强度与单位节间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适宜的钾肥施用量对产量有一定的正效应,本试验5个处理中,钾肥施用量为100kg/hm~2时两玉米品种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钾对玉米苗期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玉米为材料,在砂培试验中,设置了0、1.5、3.0、15.0mmol/L4个钾水平,当玉米长至五叶期时分别进行8℃、25℃两种温度处理4天,测定了钾对玉米苗期抗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砂培条件下,适施钾肥增加了玉米地上部钾含量。低温胁迫下玉米叶片质膜离子渗透率增加,施钾有利于质膜透性保持较低水平;15.0mmol/L钾处理叶片质膜的离子渗透率仅为不施钾处理的58%。与此同时,在低温胁迫下,高钾植株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萎蔫率明显下降,抗冷性增强。 相似文献
8.
在兰州市皋兰县城关镇明星村(海拔1 754 m)、榆中县城关镇李家庄(海拔1 879 m)和永登县柳树镇柳树村 (海拔2 032 m)不同海拔条件下,以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3个紧凑型玉米品种(巡天1102、金穗3号和龙源3号)和6个熟期接近的大豆品种(系)(冀豆17、中黄30、齐黄36、陇黄2号、晋豆19和XD2015-6)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筛选兰州市不同海拔条件下适宜于机械化作业的玉米、大豆间作品种,以期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试验结果表明,因生育特性的差异,各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在不同海拔条件下不同,间作玉米品种金穗3号在皋兰、榆中和永登表现均最好,产量平均分别为12 561.8 kg/hm2、11 954.3 kg/hm2和11 011.8 kg/hm2,间作大豆品种晋豆19在皋兰和榆中产量最高,分别为1 941.7 kg/hm2和1 691.7 kg/hm2;中黄30和XD2015-6在较高海拔的永登县则表现较好,产量分别是1 523.1、1 505.2 kg/hm2。综合考虑玉米、大豆适宜机械收获的农艺指标及产值和效益,建议在该区域选用玉米品种金穗3号和大豆品种中黄30或XD2015-6间作组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玉米蚜是世界性的玉米害虫,利用玉米自身的抗性是控制玉米蚜虫危害的重要途径。为培育抗蚜新品种,提高玉米的抗性,首先需要鉴定筛选抗性种质,明确其抗性遗传模式,发掘抗性基因。本研究首先对新收集的国内外玉米种质资源进行抗玉米蚜鉴定,然后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与高通量测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鉴定出的高抗蚜玉米自交系携带的抗性位点进行了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在98份玉米种质资源中有5份表现高抗玉米蚜,其中高抗蚜自交系32t33的抗蚜性受多基因控制,表现数量遗传特征,测序分析在第3、第5染色体上获得了2个与抗蚜性状关联的区域,其大小分别为19.66和6.34 Mb,并在关联区域初步筛选出5个抗蚜候选基因。本研究结果丰富了玉米的抗蚜基因资源,为最终分离出抗性基因、明确抗蚜的遗传机制和培育抗蚜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11.
各类小麦品种不同春化时间与抗寒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强冬性、冬性、半冬性、春性不同类型中五个代表性小麦品种进行不同春化时间、不同低温处理试验,探讨小麦春化反应与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品种抗寒性差异较大;低温春化特性与抗寒性是同一外界条件(即低温)诱导的品种所具有的两种遗传特性,要求较长低温春化时间的品种,抗寒性不一定强,但抗寒性强的品种,要求的春化时间一般较长,春化有利于抗寒性的形成;同一品种不同春化时间处理后幼苗的抗寒性不同,随着春化时间的延长,抗寒性增强,春化时间适宜者抗寒性最强;但同时也发现春化时间超过适宜范围后,抗寒性又下降这一现象目前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2.
8个新疆野苹果优良无性系抗寒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新疆野苹果抗寒育种的优良资源,本试验分析比较了8个新疆野苹果优良无性系在不同时期(1月、3月)的抗寒性差异,以8个新疆野苹果优良无性系的一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应用电导(EL)法和电阻抗图谱(EIS)法对其抗寒性进行测定与对比分析,并在3月对低温处理枝条进行了生长恢复试验。结果表明,新疆野苹果无性系的相对电导率在-20℃低温处理下开始出现显著差异。两时期由EIS法参数中r_e、r_1计算的各无性系半致死温度与EL法所求得的半致死温度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显著水平和极显著水平(0.744*、0.751*、0.822**、0.824**),说明这2种方法适用于新疆野苹果的抗寒性测定。3月的半致死温度(-33.97~-32.33℃)均显著高于1月(-31.87~-26.33℃),部分无性系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各无性系在两时期的半致死温度相关性不显著。无性系M-3、M-6、M-8枝条计算的半致死温度较低,1月分别为-32.76℃、-33.97℃、-33.52℃,3月分别为-30.47℃、-30.26℃、-31.87℃;在3月的苗木生长恢复试验萌芽率较高,-30℃处理条件下分别为76.19%、75.71%、67.38%,-50℃处理条件下分别为16.67%、17.72%、18.89%。因此,无性系M-3、M-6、M-8的抗寒表现较好,是抗寒育种的优良资源。本试验结果为深入研究不同时期新疆野苹果抗寒性差异和筛选抗寒育种的优良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川东北季节性干旱区玉米的气候优势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川东北地区玉米气候资源、季节性干旱特征、气候生产潜力的基础上,选择伏旱频率、3—8月日照时数、平均温度、温度日较差、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等因素作为指标因子,通过统计分析,建立各指标因子的空间分布模型;采用GIS分析技术,利用集优法将川东北季节性干旱区划分为5类玉米气候优势区。结果表明,川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综合优势的区域分布具有明显的带状特征,最优区在达州市、巴中市北部海拔较高的区域,相对较差的区域在广安、南充的南部地区。玉米气候优势分区结果可为川东北地区玉米生产布局调整和部分稻田水改旱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玉米是天水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为了筛选适宜在天水旱作区种植的优良玉米品种,2021年对从当地收集的27个玉米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27个参试玉米品种在当地气候条件下均能正常成熟。以优迪919折合产量最高,为13 014.29 kg/hm2,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11.08%;玉源7879次之,折合产量为12 995.24 kg/hm2,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10.92%;翔玉218居第3位,折合产量为12 941.27 kg/hm2,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10.46%;登海182、德单1403、龙博士7号、翔玉329、登海9号、金凯3号折合产量也较高,分别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9.31%、9.05%、8.56%、8.16%、8.12%、7.56%。这9个品种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幅度均在7.50%以上,且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优良,总体表现相对较好,可在天水市旱作农业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广西象州县霜冻发生规律及其应用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1956-2001年45个冬季出现在象州县境内的霜冻日进行分析,找出其发生和分布规律,发现霜冻的形成与环流形势,气象因素,地形具有密切的联系,据此对象州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一些具体的应用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18.
宁夏霜冻致灾因子指标特征及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宁夏23个气象站1981-2010年日最低气温观测资料,借助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方法,从气候致灾的角度,对宁夏霜冻发生范围、频率、强度及致灾因子危险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0a来宁夏霜冻发生范围呈缩小趋势,且轻霜冻发生范围明显大于中霜冻和重霜冻;轻霜冻发生频率普遍较大,各地差异不明显,中霜冻和重霜冻发生频率小且空间差异明显;霜冻发生强度区域性明显,其中,轻霜冻和中霜冻强度指数呈中北部偏小、南部和北部偏大的趋势,重霜冻强度指数普遍偏小;宁夏霜冻致灾因子危险性南部普遍高于中北部,其中,隆德、兴仁等地是霜冻致灾因子危险性较高的区域,中北部大部地区处于低或次低危险区。研究结果作为霜冻风险研究的基础,可为区域防灾减灾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东北风沙半干旱区雨水资源跨时调控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东北风沙半干旱地区春旱严重、降雨资源年内分布不均的气候特点,在秋收后、霜冻之前进行灭茬覆膜处理,对旱地雨水资源跨时调节;通过对翌年春季土壤含水量、玉米生长状况及产量的调查结果表明,秋覆膜处理的耕层土壤含水量比未覆膜处理高出65%,播种14天后玉米出苗率达到88%,抽穗期玉米株高比未覆膜处理高35cm、径粗增加0.43cm,秋收时玉米穗重比未覆膜处理提高了50.6%。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