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鹤 《蜜蜂杂志》2002,(5):28-28
苜蓿,俗称紫花苜蓿,豆科,多年生栽培草本植物,是一种蛋白质含量相当丰富,饲用价值极高的优良牧草,在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是一种良好的水土保持植物,同时也是该地区夏季优良的蜜源植物之一。花期长,泌蜜稳定,单产高。每年6~7月,正值苜蓿花期,各地养蜂者不辞辛劳地携蜂而至,竞相采集。苜蓿开花泌蜜,给养蜂者以丰厚的回报,蜜蜂采蜜授粉,极大地提高了苜蓿的结实率及品质,使得……  相似文献   

2.
苜蓿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牧草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种植养殖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牧草中紫花苜蓿是世界上栽培最早、分布面积最大的一种多年生豆科牧草,它具有适应性强、产草量高、草质优良、适口性好、营养丰富、易于家畜消化等特点,被誉为“牧草之王”。1苜蓿的利用价值1.1苜蓿是优良的饲料原料苜蓿的营养价值很高。据测定,苜蓿干草具有如下营养特点:粗蛋白含量高,在12.%~26.1%,一般为17.5%左右,正常初花期的苜蓿为20.0%。粗纤维含量属优质饲料纤维。所含蛋白质品质优良,氨基酸组成与乳清粉接近,富含赖氨酸,含量高达1.…  相似文献   

3.
孙启忠  柳茜  陶雅  徐丽君 《草业学报》2017,26(10):219-226
方志是记载一个地区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历史和现状的综合性著作,苜蓿作为民国时期的重要物产资源被许多方志记录在册。本研究试图以植物考据学原理与方法,对华东、华北和西北等地诸省的56个方志中的苜蓿进行考查。结果表明,民国时期我国华东、华北和西北都有苜蓿种植,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苏、山东、察哈尔、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和新疆;许多方志还对苜蓿植物生态学特征进行了描述,对苜蓿种分的较为清晰,在民国时期河北种有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黄花苜蓿(M. falcata),而山东既种有紫花苜蓿与黄花苜蓿,还种有南苜蓿(M.hispida);苜蓿常常被种于碱地进行肥田;苜蓿不仅是饲喂牛马的重要牧草资源,而且也是重要的蔬菜资源,还是很好的蜜源植物。  相似文献   

4.
《中国蜂业》2016,(6):43-44
新疆苜蓿栽培历史悠久,具有品质好、产量高、营养丰富、抗逆性强、养地效果明显等特点,一直深受农牧民的喜爱,不仅被称为"牧草之王",而且是新疆重要的蜜源植物。本文阐述了新疆苜蓿蜜源植物的面积分布、形态特征、开花流蜜习性、利用价值及花期蜜蜂饲养管理要点,为发展养蜂业和畜牧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6个苜蓿品种的品质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通过对北若叶(kitawakaba),安斯塔苜蓿(ansta),皇后苜蓿(queen),沧州苜蓿(cangzhou),保定苜蓿(baoding),中苜1号(zhongmu No.1)6个国内外苜蓿在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及盛花后期营养成分的分析测定,苜蓿的现蕾-初花期营养最丰富;就品种而言,国内品种沧州苜蓿和国外的皇后苜蓿综合品质最优.沧州苜蓿粗蛋白含量变化缓慢,适割期较长,可在大面积播种中作为配合品种使用.  相似文献   

6.
苜蓿 (Medicagosativa)是一种高蛋白的豆科牧草 ,在种子生产中 ,由于其花器的特殊性 ,一般的授粉昆虫 ,包括家蜂都难以打开苜蓿的花器 ,很难起到传粉作用 ,致使靠异花授粉的苜蓿种子产量低、品质差。在本世纪 70年代 ,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发现苜蓿切叶蜂(MegachilerotundataFabricius)可以为苜蓿授粉并使苜蓿种子产量大幅度增加 ,现已应用于生产中 ,成为苜蓿种子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我国目前应用苜蓿切叶蜂对苜蓿授粉制种在种子生产中还是一项空白。中国农业大学 1 989年首先从加拿大引进苜…  相似文献   

7.
苜蓿(Medicago sativa)是一种高蛋白的豆科牧草,在种子生产中由于其花器的特殊性,一般的授粉昆虫(包括家蜂)都难以打开其花器,很难起到传粉作用,致使靠异花授粉的苜蓿种子产量低、品质差。本世纪70年代,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发现苜蓿  相似文献   

8.
苜蓿是一种适应性广泛、产量高、品质优良、适口性好的多年生豆科牧草,也是优质的奶牛粗饲料,其在奶牛生产中的利用形式多种多样。概述了苜蓿的营养价值及其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苜蓿根系的类型和根蘖型苜蓿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苜蓿是世界范围内栽培和利用价值最高的豆科牧草。在苜蓿属植物中有很多种,其中紫花苜蓿栽培历史最久,畜牧业生产上的利用也最广泛,仅在我国西北可考据的记载,栽培历史已达两千年以上,另一个引人瞩目的种,是在欧亚大陆北部,特剐是集中在苏联西伯利亚一带天然野生分布的黄花苜蓿。这个种虽然直接栽培利用的很少,但由于具有许多珍贵的抗逆特性,随着近代育种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苜蓿,系苜蓿属植物的统称,人们也常称之为三叶草,是多年生的开花植物,不仅可供实用,同时也是良好的饲料来源,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当地广泛种植与栽培.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文章以"苜蓿生产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深入、细致的探讨和分析,希望能为尽快实现当地苜蓿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苜蓿白粉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苜蓿白粉病(Leveeillula leguminosarum Golov.)是我国北方地区近年来普遍发生的一种真菌病害,对于苜蓿的品质、适口性、产草量及种子产量均有较严重的影响。选育和推广优良抗病品种,是从根本上防治苜蓿白粉病的有效措施。在割草地、小面积试验或种子生产田适时刈割,或喷施灭菌丹、粉锈宁、甲基托布津是防治苜蓿白粉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苜蓿是世界各国公认的“牧草之王”,在世界农业生产中是举足轻重的一种作物。世界上可供饲用的植物有两万余种,其中苜蓿最重要。它在世界范围内是栽培历史最悠久、面积最大的一种牧草。苜蓿在世界受到如此重视并经久不衰地发展,主要原因在于它的用途广泛,不仅是主要的饲用作物,而且也是很好的绿肥作物。并且具有许多优点:第一,产量高,每公顷年产15000千克以上。第二,营养价值高,富含蛋白质、钙和维生素,每公顷产粗蛋白质可达3000千克,很少有其它作物能超过它。第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容易栽培。第四,利用期长,为…  相似文献   

13.
任海龙  魏臻武  陈祥 《草业学报》2017,26(4):188-195
蒺藜苜蓿是继拟南芥和水稻之后又一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的植物,利用蒺藜苜蓿的基因组序列,开发出可以在其他豆科植物上应用的分子标记,即穿梭标记,已成为缺乏基因组信息或基因组复杂的豆科植物基因组学及分子遗传学研究的有效手段。天蓝苜蓿和金花菜是我国最重要的两种一年生苜蓿,由于缺乏有效的分子标记,这两种苜蓿在基因组水平上的研究很少。SLAF-seq是近年来开发出的一种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具有高通量、准确性、成本低、周期短的优点,已在众多物种的全基因组SNP标记开发上得到应用。本研究通过SLAF-seq技术对12份蒺藜苜蓿、天蓝苜蓿和金花菜材料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共得到28.04×106个读长的测序数据,276432个高质量的SLAF标签,其中58748个SLAF标签为多态性标签,平均测序深度为17.44。在58748个多态性SLAF标签中,共检测出次要基因型频率(MAF)大于0.05的SNP标记189133个。本研究开发出的SNP标记可用于一年生苜蓿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图谱构建和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等的研究,其种间穿梭的特性可为苜蓿属种间基因组排列顺序、系统进化关系、比较图谱构建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我县紫苜蓿6月中旬始花,7月初盛花,7月中旬花期结束。它是我县夏季的一个主要蜜源。也是定地养蜂一年中迎来的第一个主要蜜源,采完此蜜源,全年仅剩荞麦最后一个蜜源。所以紫苜蓿是我县蜂群夺取全年蜂蜜丰收关键性的一个蜜源。在蜂群管理上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场地选择场地选择当否,对苜蓿蜜丰歉有较大影响。一般情况,苜蓿花期气温在25℃以上泌蜜较多;生长在黄土地比沙土地的泌蜜多,阳坡地比阴坡地泌蜜较多;花期前下过一两次透雨,花期又高温无雨,苜蓿蜜就可丰收。如果花期低温多雨,一般减少泌蜜,不宜进入苜蓿场地,应北上到干旱地区采其它蜜源植物。二、注意培育采集蜂在苜蓿开花前40天左右,调整蜂群,加强繁殖。对弱群,可  相似文献   

15.
苜蓿(Medicago sativa L).作为牧草之王,在畜牧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苜蓿的增产空间巨大,通过对苜蓿进行合理的生产管理,可以增产1倍,甚至2倍,本文从苗床准备、播种、施肥、灌溉、杂草防除方面对国内外苜蓿生产管理技术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孙启忠  柳茜  陶雅  李峰  徐丽君 《草业学报》2019,28(4):168-191
记载我国清代苜蓿的史料资源丰富。本研究采用植物考据学原理与方法,以记载清代苜蓿的相关典籍为基础,结合近现代研究成果,考查清代苜蓿的栽培利用状况。结果表明,苜蓿是清代重要的作物或饲草,在华东、华北、东北和西北乃至陕川鄂毗邻地区均有苜蓿种植,据不完全考证,清代有21个省的176个县(州、府、地区等)种植苜蓿。苜蓿的考证亦受到清代学者的重视,雍正《畿辅通志》曰:"藤蔓菀,叶丛生,紫花,荚实。"徐松曰:苜蓿"今中国有之,惟西域紫花为异"。在清代亦有学者对苜蓿的名称进行了进一步的考证;清代苜蓿的植物学与生长特性研究也比较突出,程瑶田和吴其濬开展了苜蓿植物形态学方面的研究,同时程瑶田还对苜蓿生长特性、物候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苜蓿的治碱改土和固氮肥田等生态特性在清代被广泛利用,并将苜蓿纳入了轮作制中,苜蓿的饲蔬两用性和本草性得到广泛利用,特别是在灾荒年里,苜蓿的食用性得到很好的体现;罗振玉提倡在僻远地区种苜蓿等绿肥作物以肥田,并建议引进国外苜蓿良种;为了保护苜蓿,陕西有些县村都制定了苜蓿保护条例;在苜蓿种植管理技术方面有明显进步,主要表现在苜蓿适宜土壤的选择,利用苜蓿耐瘠薄、耐盐碱、抗风沙等特性,将苜蓿种植在了碱地、沙地、石地、淤地、虫地、草地和阴地等上;认识到了苜蓿种子的硬实性,并在播种前进行处理,掌握了苜蓿的适宜播种时间,并制定了苜蓿刈割制度,规范了苜蓿干草调制方法,强调苜蓿地的冬春季管理,在清代有了比较清晰系统的苜蓿农事月龄。  相似文献   

17.
我国苜蓿种子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苜蓿种子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1] 。气候温暖 ,光照充足 ,降雨稀少并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可获得高产优质的种子[2 ] 。在分析了国内外苜蓿种子生产的历史及现状 ,总结我国苜蓿种子生产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如何规范我国苜蓿种子生产 ,从苜蓿种质资源的搜集整理、建立优良苜蓿品种更新换代与良种繁育体系、加强优质苜蓿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及苜蓿种子质量标准化几个方面 ,阐述了规范我国苜蓿种子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的程序。  相似文献   

18.
苜蓿(Medicago sativa L.)作为牧草之王,在畜牧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苜蓿的增产空间巨大,通过对苜蓿进行合理的生产管理,可以增产1倍,甚至2倍,本文从苗床准备、播种、施肥、灌溉、杂草防除方面对国内外苜蓿生产管理技术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19.
苜蓿在猪饲粮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富裕 《养猪》2000,(1):8-10
传统养猪业使用低纤维的、以谷物和动植物蛋白质及添加剂配制日粮。近年来,由于猪与人类直接竞争粮食,动物蛋白质来源有限且价格昂贵,因此开辟新的植物蛋白饲料用于养猪以降低饲养成本很有现实意义。早在1936年Carroll就提出了使用茎叶养猪的理论。在这方面苜蓿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前景。苜蓿属豆科牧草,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草质优良、适口性好、易于家畜消化等特点,以“牧草之王”著称。其干物质中CP含量为12.3%~26.1%,粗纤维含量为17.2%~40.6%,赖氨酸含量为1.06%~1.38%,比玉米高4~5倍。Falrel(1973)的研究表明,猪只喂苜蓿,干物…  相似文献   

20.
孙启忠  柳茜  李峰  陶雅  徐丽君 《草业学报》2018,27(8):155-174
由于最早记载苜蓿的典籍没有明示其是紫花还是黄花,导致对我国古代苜蓿物种认识上存在分歧,目前大致有5种观点:一是古代苜蓿专指紫花苜蓿;二是南苜蓿;三是紫苜蓿与南苜蓿的合称;四是黄花苜蓿;五是不确定。本研究应用植物考据学原理,通过收集整理记载苜蓿植物生物学的典籍,结合近现代研究成果,考证苜蓿物种。研究表明,汉代从大宛国传入我国的苜蓿与紫花苜蓿的起源地相一致,并且唐代韩鄂《四时纂要》明确记载了苜蓿开紫花,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这与我国汉代苜蓿最初引种地相一致,在之后也有不少典籍同样记述了苜蓿开紫花,乃至苜蓿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可以确定,我国汉代引入的苜蓿应该是开紫花的苜蓿,即紫花苜蓿。宋梅尧臣和明李时珍记述的开黄花的苜蓿,至少说明在宋代和明代开黄花的苜蓿就在我国存在和被利用。据清《植物名实图考》记载,在古代我国有3种苜蓿被利用,即紫花苜蓿、南苜蓿和黄花苜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