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噬菌蛭弧菌微生态制剂对海水中弧菌的净化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前,国内外关于噬菌蛭弧菌对弧菌病防治研究的报道极少。我们测定了噬菌蛭弧菌对海水中弧菌的清除能力,为开发噬菌蛭弧菌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实际应用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菌株噬菌蛭弧菌(8×105pfu/ml)、大肠杆菌C600(由福州博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坎氏弧菌(由大连漳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水产研究所生产)。1.2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TCBS琼脂(弧菌生长专用培养基,由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自来水双层琼脂培养基犤1犦犤2犦;普通肉汤(自备)。1.3试验水箱清菌…  相似文献   

2.
用两种显色培养基检测弧菌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两种培养基的比对,验证两种培养基的检出率。方法:对133份水产品经碱性蛋白胨水进行增茵后直接接种于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和环凯弧菌显色培养基,挑选可疑菌进行微生物鉴定。结果:弧菌在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和环凯弧茵显色培养基的检出率和假阴性率无差异。结论:两者是同等质量的显色培养基,可以同时广泛应用于弧茵检测。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虫草培养基水平对人工感染灿烂弧菌后刺参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及肠道菌群数量的影响。试验配制虫草培养基(CMC)干粉水平分别为0%、5%、10%及15%的4组试验饲料,用以投喂体重(1.06±0.37)g的刺参。28 d养殖试验结束后,对刺参进行灿烂弧菌人工感染,分别于第0、1、3、5、7 d测定其体腔细胞吞噬率,体腔液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肠道总菌数(TBC)及肠道弧菌数(VBC)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刺参非特异性免疫指标随着人工感染灿烂弧菌时间的推移而改变,感染后第1至3 d各项指标相继下降,从第5 d开始恢复,至第7 d时几乎回到感染前水平;2感染后第7 d,投喂添加10%CMC饲料的刺参处理组,其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基本高于其它处理组;3人工感染灿烂弧菌后,刺参肠道TBC及VBC均有所升高,但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CMC能改善刺参体腔液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增强其对灿烂弧菌的抵抗力,刺参饲料CMC适宜添加水平为10%。  相似文献   

4.
为进行蛋白质组学的定量研究,研制一种~(15)N稳定同位素标记的副溶血弧菌培养基并进行~(15)N标记副溶血弧菌培育。方法包括连续多次转接培养副溶弧菌和利用LC-MS/MS验证标记的副溶血弧菌细胞中蛋白质氮原子的标记效率。所述培养基的配方为NH_4Cl(2 g/L)、葡萄糖(10 g/L)、KH_2PO_4(0.6 g/L)、KH_2PO_4(0.9g/L)、MgSO_4(0.2 g/L)、Na Cl(20 g/L)和蒸馏水(1L,pH 7.0~7.5);氮源的氮原子采用~(15)N进行标记,标记效率为91.5%。结果表明,该工艺简单合理,培养基组分简单、成本低,为工业化制备~(15)N标记副溶血弧菌培养基提供了新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副溶血弧菌在内陆淡水水体中的分布情况,本试验从查干湖水体中分离得到1株革兰阴性杆菌,命名为A201805S2,对其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并利用PCR方法对其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将测得结果于NCBI上进行BLAST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该菌株在硫化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琼脂培养基(TCBS)上为绿色菌落,革兰染色呈红色,两端钝圆,为革兰阴性杆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与副溶血弧菌特性相一致;分离菌与副溶血弧菌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9%。结果表明,本试验首次从内陆苏打盐碱型淡水水体中分离出副溶血弧菌,为淡水水体副溶血弧菌防控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离副溶血弧菌及其噬菌体,并对分离到的噬菌体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采用弧菌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副溶血弧菌的分离,并进行特异性PCR鉴定。以副溶血弧菌分离株为宿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进行噬菌体的分离,通过负染法电镜观察噬菌体的形态和大小,并对噬菌体进行裂解谱、最适感染复数(MOI)、一步生长曲线、以及对温度、pH值、紫外线及氯仿的稳定性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显示,分离到噬菌体v B_VpS_PG08为长尾噬菌体,对22株副溶血弧菌的裂解率为32%;当最佳MOI是0.01时,噬菌体的效价可以达到2.2×10~9PFU/m L。该噬菌体潜伏期为20 min,暴发期为30 min,暴发量为55;v B_VpS_PG08高温耐受性较弱,p H值稳定性较强,在p H值3~12环境中仍有活性。噬菌体v B_VpS_PG08对紫外线照射敏感,对氯仿不敏感。表明噬菌体v B_VpS_PG08作为一株烈性噬菌体,对副溶血弧菌具有较广泛的裂解作用。本试验将为临床副溶血弧菌的噬菌体控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试验从养殖环境中分离到22株细菌,以副溶血弧菌为病原指示菌,点种法筛选到1株弧菌颉颃菌A4;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抑菌性能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及灿烂弧菌均具有较好的颉颃作用。在对虾养殖试验中发现,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制剂2 d后可显著减少水体中的弧菌数量(P<0.05),改善对虾生长状态。该菌株可作为益生菌开发成微生态制剂,用于对虾养殖中弧菌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8.
采用病理剖检、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该分离菌的培养特性、菌落形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均与拟态弧菌相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对链霉素、罗红霉素、丁胺卡那、氧氟沙星高度敏感,对多黏菌素敏感,对青霉素、氟苯尼考、头孢曲松、强力霉素耐药;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菌与弧菌科弧菌属的同源性为92.8%~99.9%,其中与中国分离的2株拟态弧菌的同源性最高(99.9%)。遗传进化树结果表明,分离株与霍乱弧菌、易北河弧菌、溶藻弧菌、拟态弧菌等自成一个分支,其中在这分支下与中国分离的拟态弧菌SCCF04(KC503059.1)、拟态弧菌XQ(KJ604709.1)单独另成一个小分支。从黄颡鱼中分离出1株拟态弧菌,并将命名为201811,试验结果可为黄颡鱼拟态弧菌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根据副溶血性弧菌的耐热血素基因设计了2对引物、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所有18株神奈川试验阳性副溶血血性弧菌均呈阳性反应,而6株神奈川试验阴性副溶血性弧菌呈阴性反应,其中9种弧菌和8株其他革兰氏阴性菌也呈阴性反应。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副溶血弧菌的现场快速筛查,降低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保障食品安全,试验利用副溶血弧菌tdh基因建立了可以快速检测水产品中副溶血弧菌的恒温环介导扩增(LAMP)方法,并通过添加钙黄绿素实现现场快速判定水产品中是否存在副溶血弧菌,同时利用建立的方法对螃蟹及贝类共40份水产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试验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可达7.92×10~(-3) ng/μL,实时浊度仪观察只有副溶血弧菌扩增出曲线,采用钙黄绿素法观察只有副溶血弧菌的扩增体系见到黄绿色。检测方法初步应用结果显示,从1例板蟹和1例蛤蜊中检测到副溶血弧菌核酸,证实2例水产品中存在副溶血弧菌。说明试验建立的方法可用于水产品中副溶血弧菌的现场检测。  相似文献   

11.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副溶血弧菌tdh基因的表达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pvuA为内标基因,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来源以及不同应激条件下副溶血弧菌热稳定直接溶血素基因tdh的表达量。pvuA和tdh基因的荧光定量PCR融解曲线分析表明,两者均为特异性扩增。尽管相同来源的不同菌株间tdh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副溶血弧菌临床分离株的tdh mRNA平均表达量显著高于海产品分离株((57.2比13.8)。在pH4.0、0.5%和8%NaCl应激条件下,临床株ZJ2和海产品分离株FJ14A的tdh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另一海产品分离株KP34在8%NaCl条件下的表达量显著提高,而低pH应激时tdh mRNA的表达量显著降低。结果表明,不同副溶血弧菌分离株的tdh mRNA表达差异显著,临床分离株的tdh mRNA表达量总体上高于海产品分离株,副溶血弧菌在不同应激条件下主要表现为tdh mRNA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12.
副溶血弧菌引发食物中毒的规模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目前已超过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跃居首位。因此需要从多方面加强检测,以防止该菌对食品造成的大面积污染,保证人的身体健康。为此本文全面介绍了副溶血弧菌的各种检测方法,包括:传统方法,免疫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技术,传感器技术等,为副溶血弧菌的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副溶血弧菌海产品分离株及临床分离株的多位点序列分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毒力调控基因toxRS和看家基因gyrB、recA作为靶基因,对浙江沿海地区40株副溶血弧菌海产品分离株与8株临床分离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toxRS的多态性位点比例(10.2%)虽低于gyrB(12.0%)与recA(25.4%),但与gyrB均可分辨出最多的序列型(38),具有最强的分辨力(0.986)。3个基因串联后可分出44个序列型,分辨力达0.994。副溶血弧菌分离株呈现出较大的多样性。各地的海产品分离株分布于A群、B群,而临床分离株则主要集中于A群;C群仅包括1个临床分离株。其中临床分离株C2、C5、C7与海产品分离株F24属于同一个序列型,由此可推测该序列型在地域上分布较为广泛并可引起人发生胃肠炎等。因而副溶血弧菌所引起的对公共卫生的潜在风险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副溶血性弧菌为水产品主要致病菌之一,水产业和农业中抗生素的过量使用导致副溶血性弧菌对所推荐使用的抗生素产生了抗性,并且在副溶血性弧菌中已经发现了质粒和整合子等基因移动元件,更增加了与其他细菌发生耐药基因相互交换和重组的几率。对副溶血性弧菌的耐药研究现状、耐药机制和耐药基因的水平转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对北海近岸养殖海域的3种弧菌(Vibrio)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鉴定的弧菌进行耐药性分析。通过从北海近岸养殖海域随机采集水样,利用TCBS培养基对所采水样进行弧菌的分离和纯化,采用PCR方法和序列分析对弧菌进行鉴定,并对鉴定出的3种弧菌进行了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的检测。共分离获得67株疑似弧菌菌株,经鉴定,19株为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4株为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4株为河流弧菌(Vibrio fluvialis)。耐药性分析研究表明,19株副溶血性弧菌总体显示对10种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其中100%的菌株对四环素、卡那霉素和红霉素表现耐药,94.7%的菌株对氨苄西林耐药、84.1%的菌株对左氧氟沙星和78.9%的菌株对环丙沙星耐药;4株霍乱弧菌和4株河流弧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较强,但敏感度低,两者对复方新诺明均表现为中介敏感。本研究提示,北海近岸养殖海域中弧菌种类较多,其中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大多对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对北海近岸海水养殖疾病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虾源副溶血性弧菌编码蛋白PirB的重组蛋白,用SDS-PAGE、Western blot对其进行鉴定,纯化后的PirB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后进行细胞融合,通过间接ELISA方法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用ELISA方法对单克隆抗体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共筛选到7株能够稳定分泌抗PirB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小鼠腹水的效价最高效价达到1∶2.56×106,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可以特异性识别PirB蛋白,表明成功制备了虾源副溶血性弧菌PirB蛋白单克隆抗体,为虾源副溶血性弧菌引发的疾病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根据副溶血性弧菌的耐热溶血素基因(tdh)设计了2对引物,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所有18株神奈川试验阳性副溶血性弧菌均呈阳性反应,而6株神奈川试验阴性副溶血性弧菌呈阴性反应,其他9种(34株)弧菌和8株其他革兰氏阴性菌也呈阴性反应。检测敏感性可达2CFU的副溶血性弧菌。  相似文献   

18.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海洋环境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茵。本研究从对虾中分离出1株细菌SHJLA,在TCBS和弧菌显色培养基上分别显示典型的蓝绿色和紫红色的菌落,且其生理生化特性具有典型副溶血弧菌的特性。以SHJLA菌株的基因组为模板。检测副溶血弧菌种特异性基因(tlh、toxR、groEL)均为阳性,gyrB基因序列分析表明SHJLA与副溶血弧茵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达98%~100%;检测副溶血弧菌主要毒力相关基因tdh和T3SS2(VopC2和vcrD2)均为阳性。该菌的神奈川溶血实验为阳性,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4.8×10^8 cfu/mL。结合SHJLA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种特异性基因的检测、gyrB基因序列分析、毒力相关基因的检测以及小鼠半数致死量的测定结果,确定SHJLA是一株携带毒力基因的副溶血弧菌。  相似文献   

19.
舟山沿海贝类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与毒力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舟山沿海贝类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情况,我们于2008年3个不同季节,从不同的农贸市场采集贝类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和常规培养方法,对舟山沿海贝类产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了检测,同时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60份贝类产品中,采用常规的分离培养方法,阳性率为83.33%,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全部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对分离到的50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耐热溶血素(tdh)基因检测,结果4株tdh阳性。监测结果表明舟山贝类海产品中携带副溶血性弧菌情况比较严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of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in shellfish samples harvested along the Slovenian coast. Shellfish samples of Mediterranean mussels (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 were collected along the Slovenian coast at four locations (Se?a, Piran, Strunjan and Debeli Rti?) between 2006 and 2008. Samples were examined and analysed for the presence of V. parahaemolyticus by conventional and molecular methods. The presence of Vibrio in the samples was examined by conventional methods on plate grown bacterial cells before and after enrichment in alkaline saline peptone water (ASPW). PCR methods were used for the detection of V. parahaemolyticus-specific toxR and tlh genes and of the virulence-associated tdh and trh genes. Out of 168 samples examined, 24 were positive for toxR and tlh genes by PCR from enrichment broth. Five out of 62 (8.1%), 4 out of 32 (12.5%) and 15 out of 74 (20.2%) samples were positive in 2006, 2007 and 2008, respectively. Colonies of V. parahaemolyticus were isolated from only one sample positive for V. parahaemolyticus by PC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