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豆产量与主要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小豆产量与产量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小豆产量与主要产量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单荚粒数和主茎分枝数。  相似文献   

2.
黄淮冬麦区小麦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国家小麦区域试验参试品种为材料,研究了黄淮冬麦区小麦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关系。研究表明:产量与容重、硬度、出粉率和面团流变学特性等品质性状无显著负相关性,因此,高产与上述品质性状可以较容易达到同步改良;产量与蛋白质含量和沉淀值多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性,提高产量可能会导致这些品质性状变劣,但在某些试验点和在某些品种中,它们无显著负相关性,甚至还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千粒重、穗粒数和穗粒重等产量性状与多数品质性状呈负相关,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穗数与多数品质性状呈正相关或极微弱的负相关,因此初步认为,在高产、优质育种中,侧重于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穗数的选择,有可能会协调高产与优质间的矛盾;面团流变学特性和产量性状间元显著矛盾性,较易同步改良。  相似文献   

3.
使用AMMI模型对2010-2011年贵州省马铃薯区域试验结果中的产量及其农艺性状,包括株高、单株块茎数、单株主茎数、生育期、单株块茎重量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AMMI模型中的主成分轴能够解释产量、单株主茎数、单株块茎数、生育期、单株块茎质量等性状90.64%,90%,86%,82%,81%交互作用平方和,在参加贵州省马铃薯区试的11个品种中,W04-36,0402-2,米拉等品种稳定性、适应性与丰产性表现良好,W04-36可作为大面积推广种植品种,0402-7,宣薯2号,2005-1,盘薯1号,丽薯200202,威薯001号,B01-41-4产量表现一般,黑美人产量表现差。参加区试的5个试点中,通过对其鉴别力参数Di,进行计算可知,毕节和安顺地区Di值大,鉴别力高,对品种具有较强选择性,六盘水地区的鉴别力最低,对品种选择性弱,适合多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马铃薯区试品种产量与农艺性状的GGE双标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GE双标图对2010—2011年贵州省马铃薯区域试验中11个马铃薯参试品种在5个试点的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内容包括株高,单株块茎数,单株主茎数,单株块茎重量。结果表明,在参加马铃薯区试的11个品种中,品种(系)的丰产性表现较好的是G9(威薯001)、G2(宣薯2号)、G4(2005-1)、G6(0402-7)、G7(0402-2)、G5(W04-36),丰产性表现较差的是G8(盘薯1号),G10(黑美人)。品种(系)稳定性方面,G6(0402-7),G8(盘薯1号),G5(W04-36)的稳定性较好,G11(米拉)稳定性最差。总之,品种G5(W04-36),G6(0402-7)稳定性、适应性与丰产性表现良好。参加区试的5个试点中,区分力较强的试点为E2(毕节),E1(安顺),E3(凤冈),区分力较弱的试点为E4(六盘水),E5(威宁)。在代表性方面,试点E1(安顺),E4(六盘水)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试点E3(凤冈)的代表性最弱。所以,既具有强区分力又具有代表性的试点为E1(安顺)。  相似文献   

5.
于2018—2019年在西吉县新营乡白城村进行了田间试验,设置耕作与覆膜二因素裂区试验,主区为耕作方式,设置传统旋耕20 cm(CT)和粉垄耕作30 cm(FL30)、45 cm(FL45)、60 cm(FL60)等4个耕作处理;副区为地膜覆盖,设置不覆膜(NM)和覆黑膜(BM).测试了土壤的物理性状与马铃薯产量,研究...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根系吸收活力与产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早地田间条件下,通过测定不同品系马铃薯伤流液的多少以反映根系吸收活力的大小,同时测定相应的生物产量和块茎产量。研究表明:在6个供试材料中,1-38品系的根系吸收活力最大,生物产量和块茎产量最高;马铃薯根系吸收活力越大,其相应的生物产量和块茎产量就越高。  相似文献   

7.
玉米几个与抗旱性有关的产量性状遗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按NCII设计分析了15个玉米自交系与抗旱性有关的穗长、结实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等产量性状在中等水分胁迫下的GCA、SCA和遗传力。结果表明:3个优良自交系80660、80009、武109能组配出抗旱高产且产量性状良好的杂交组合,是有利用价值的亲本;80625×武109、80009×138、80622×武109等组合可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示范种植。在水分胁迫下,产量遗传力较低,在早代寻找遗传力高且与产量和抗旱性高度相关的第二类性状穗长、结实长、穗行数、行粒数进行选择,可提高选择效率。  相似文献   

8.
除草时间对马铃薯生长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ak.  KK 陈建平 《杂草科学》1991,(1):37-38,31
试验研究了马铃薯5个时期的除草效应,并与无草区和未除草区进行了比较。两年结果一致表明:杂草群体总量在播种后6周内是增加的,随后急剧下降。杂草(除草时除去的和最后田间收割的)总干重以未除草处理最高;播种后第10周除草处理次之。两年试验中无草区的块茎产量始终保持第一,其次是播种后第4和第6周除草的处理,其余(包括播种后第2周除草的)处理显著减产,未除草对照区减产40~43%。  相似文献   

9.
对9个经PCR检测确定为转Bt基因阳性的海岛棉品系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考察结果表明,外源基因Bt的导入对9个海岛棉品系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受体为K222时,Bt基因导入使得株高、始节高、始节数、有效果枝数、铃数、有效铃数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当受体为XH25和XH30时,转基因品系农艺性状与对照差异无显著水平;2 9个转基因品系间株高、始节高、始节数和铃数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有效果枝数和有效铃数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3 9个转基因品系的产量性状与对照差异均无显著性;4株高、始节高、始节数、果枝数、有效果枝数、铃数和有效铃数与籽棉产量呈显著相关;5两年(2014和2015)和两点(北疆和南疆)间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滴灌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不同灌水量及不同灌水间隔时间的马铃薯生长状况进行大田滴灌试验,研究马铃薯适宜的灌水定额及灌水周期,以求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滴灌时,灌水量越大,灌水周期越短,株高越高;茎粗开始衰减的时间比株高要早十几天,且衰减幅度比株高要大。灌水周期最短的处理茎粗却并不是最大,在180 m3/hm2的灌水定额下,灌水周期为5天的处理茎粗值最大。在相同的灌水量下,灌水间隔时间越短的处理马铃薯淀粉含量越高。灌水定额越小,灌水周期对产量的影响就越大;而当灌水定额一定时,灌水周期越短,产量越高;灌水定额为90 m3/hm2,灌水周期为3天的处理产量最高,为28 260 kg/hm2,比7天1灌的处理每公顷产量高出达10 350 kg。  相似文献   

11.
施肥与保水剂对半干旱区马铃薯增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陇中半干旱区,探讨施肥和施加保水剂对马铃薯增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水剂、施肥都可以增加马铃薯产量,而保水剂与施肥结合对马铃薯的增产效果更加显著,体现了保水剂和施肥结合的交互作用.施用保水剂增加了冠幅(17.5%~52.7%),增加了马铃薯植株有效光合面积;在盛花期及块茎膨大期,保水剂结合施肥提高了马铃薯叶片光合速...  相似文献   

12.
保水剂、氮肥及其交互作用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效应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在陕北半干旱地区对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L.)进行保水剂及保水剂配施氮肥田间应用试验,苗期保水剂采用两种用法(沟施、穴施)、两个深度(5cm、10~15cm)处理,现蕾期追施氮肥形成保水剂及保水剂配施和氮肥交互组合处理,研究保水剂及保水剂配施氮肥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在苗期,保水剂使马铃薯的冠幅面积增加11.8%~54.8%;保水剂结合氮肥,可以提高不同阶段马铃薯叶片的光合速率,增加花期生物积累量46.7%~98.8%,延长马铃薯茎叶生育期14~15d,增加马铃薯块茎产量75.0%~108.3%,特别是直径较大商品薯的产量。不同方式施用保水剂都能促进马铃薯生长,增加块茎产量,其中以保水剂开沟深施10~15cm结合氮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为了及时掌握马铃薯产量,提高产中、产后气象服务能力,指导马铃薯生产,以内蒙古阴山旱作区马铃薯生产为例,利用16个旗县1980-2007年气象和产量资料及发育期等其它相关资料,采用相关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分区域分析了影响马铃薯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并建立了气象产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降水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子,温度次之;前山地区高温胁迫的影响大于后山,降水不足的影响则相反;干旱少雨、高温胁迫是制约该地区马铃薯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2)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的幼苗期-结薯期、幼苗期-淀粉积累期、结薯期-淀粉积累期和生长季4个时间段的气象产量预测模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拟合率75%以上,产量预测平均误差11.1%,误差变幅0.34% ~ 27.9%,近85%的预测值准确率超出80%,对区域预测结果好于各旗县;(3)结薯期是对水热最敏感的时期;不同时间段模型中以生长季和幼苗-结薯期模型预测结果较好.所建模型可以在马铃薯产量预测业务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平衡施肥对川中丘陵干旱区高淀粉甘薯徐薯22和川薯3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氮磷钾肥配合施用使徐薯22增产40.2%~56.0%,淀粉含量增加1.5~3.3个百分点;川薯34增产38.7% ~52.7%,淀粉含量增加0.2~6.7个百分点.在高产目标下,徐薯22每生产100...  相似文献   

15.
甘薯病毒病害SPVD抗性鉴定方法及产量损失估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建立规范、有效的甘薯病毒病害(sweet potato virus disease,SPVD)抗性鉴定方法,于2011—2012连续两年,利用田间人工嫁接病毒接穗的方法对12个甘薯品种进行抗性鉴定和产量损失测定。结果显示,嫁接接种后,接穗成活率接近100%,12个品种都有不同程度发病,病情指数在51.0~95.2之间;感染SPVD的甘薯植株叶绿素含量降低、蔓长缩短;单株薯块产量损失范围在55.1%~97.8%之间。研究表明,供试的12个甘薯主栽品种感染SPVD后均可引起严重的产量损失,且田间人工嫁接病毒接穗是一个有效的SPVD抗性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于2016年与2017年在宁夏南部山区开展马铃薯‖燕麦田间试验,以单作马铃薯为对照,研究了4种马铃薯(P)与燕麦(O)间作行数比[2∶2(P2O2),4∶2(P4O2),4∶8(P4O8)]对马铃薯叶片保护性酶活性与产量的影响。2 a的试验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时期中P4O8处理的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显著高于其它间作处理(P0.05);马铃薯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块茎形成期最高;整个生育时期中,间作马铃薯叶片的丙二醛(MDA)高于单作(P0.05);与单作相比间作促进了马铃薯保护酶POD、CAT活性的增加。与单作相比,间作P4O2由于增加了商品薯数,减少了小薯数,从而显著增加了马铃薯产量(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在马铃薯的整个生育时期中,POD、CAT和SOD均与马铃薯产量呈正相关关系;MDA与马铃薯产量呈负相关关系,马铃薯功能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越高,越不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发育。马铃薯‖燕麦具有一定的优势,各间作处理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这说明间作比单作的资源利用效率高;其中间作群体P4O2土地当量比(LER)最大,为1.21,其次是间作群体P4O8。综合来看,在马铃薯‖燕麦生产实践中,适宜采用4∶2(P4O2)的间作模式。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