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轮虫,是海产鱼类仔、稚鱼的初期饵料。而培养轮虫的方法主要有二种。一是饲用海水小球藻,二是投喂酵母类以进行高密度培养。但实践表明,用酵母类培养的轮虫投喂鱼类仔、稚鱼易造成仔、稚鱼的大量死亡。竟其  相似文献   

2.
在日本广泛使用一种皱褶臂尾轮虫BraChiouns Plcatilis来喂食仔稚鱼,因此皱褶臂尾轮虫的大量培养问题是日本目前主要养殖鱼类苗种培育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以前曾用面包酵母Saccharmyces Cereviae作为轮虫的食物来培养皱褶臂尾轮虫(BY-轮虫)以及用藻类——海产微形小球藻Chlorella miuntissima和淡水规则小球藻Chlorella regularis作为食物来培养皱褶臂尾轮虫(藻类轮虫)。  相似文献   

3.
轮虫属轮虫动物门、轮虫纲、真轮亚纲,具有生命力强、繁殖迅速、营养丰富、大小适宜、增殖快速、易大量培养、不易恶化育苗水质等诸多优点。作为一种重要的水生动物饵料,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培养,在多种鱼类和甲壳类幼体培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卤虫属节肢动物门,有鳃亚门,甲壳纲,鳃足亚纲,无甲目,盐水丰年虫科,卤虫属(Artemia)。卤虫幼体和成虫也是水产动物苗种生产中重要的生物饵料,在海水仔稚鱼培育、河蟹育苗及名贵观赏水族动物的养殖中广泛应用。下面将对它们进行比较性的综述。  相似文献   

4.
日本在鱼类种苗生产中,对生物饵料的培养,特别是对小球藻、轮虫等的培养极为重视,几乎所有的鱼类种苗生产中,都使用小球藻、轮虫作为仔稚鱼前期的主要饵料。这一点是值得我们仿效的。日本海水鱼养殖的品种很多,但其中真鲷(Pagrosomus maior)和蛳鱼(Seriola quinqueradiata)是鱼类养殖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国外简讯     
国外简讯高密度培养轮虫鉴于轮虫已成为当今栽培渔业稚鱼及稚贝的重要饵料,福冈县栽培渔业公社开发比过去提高百倍效率的高密度培养方法,并已进入实用阶段。该社过去培养轮虫每1ml只能培养200~500个体,而使用新方法则可培养10000~50000个体,是过...  相似文献   

6.
褶皱臂尾轮虫增殖实验的若干参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人工种苗生产事业的发展,作为仔、稚鱼初期饵料的浮游动物的大量培养技术,愈来愈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其中的轮虫类,是个体最小的多细胞动物,生活史具有特异性,已成为生物学方面引起关注的研究对象。虽然有许多学者从事于轮虫的研究,但日本微生物研究所的望月敏之等,则是在各种性质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仔、稚鱼阶段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opterus)投喂轮虫的最适密度和颗粒饲料驯化时间,文章研究了不同轮虫投喂密度下,红鳍笛鲷仔鱼的生长、存活和食物选择,并采用生长、存活、RNA/DNA比率和消化道上皮细胞高度等参数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了颗粒饲料驯化时间[13 dph (孵化后天数,W13)、16 dph (W16)、19dph (W19)和22 dph (W22)]对红鳍笛鲷仔、稚鱼的影响。结果表明,轮虫投喂密度显著影响红鳍笛鲷仔鱼的摄食、饵料选择、生长和存活,轮虫投喂密度为10~20个·mL~(–1)时,仔鱼的生长和成活率均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1个·mL~(–1)和30个·mL~(–1)处理组。颗粒饲料驯化实验中,W19和W22处理组个体的生长和成活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W13处理组个体的RNA/DNA比率最低。22 dph时,W13和W16处理组个体消化道上皮细胞高度明显低于其他两组。根据研究结果,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混合喂养期间,轮虫密度对仔、稚鱼的食物选择性存在显著影响,建议在红鳍笛鲷初始投喂阶段使用10~20个·mL~(–1)的轮虫密度投喂仔鱼,红鳍笛鲷13 dph即可驯料,而最佳驯料期为16~22 dph。  相似文献   

8.
日本轮虫培养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众所周知,日本是水产种苗生产技术较先进的国家,而作为重要支持的是饲养的36种鱼种初期饵料———轮虫的研究和应用。从1960年日本伊藤将L型轮虫海水驯化成功起,日本关于轮虫的研究受到广泛重视,先后发表了相关的研究报告有400多篇,在基础生物学、微生物生态学、应用科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多项成果,特别是添加了维生素B12的小球藻作为轮虫饵料的普及应用,实现了高密度、长期稳定、高增殖率的轮虫培养工业化,最近轮虫超高密度培养的系统装置也已研究成功。工厂化养鱼将成为我国21世纪保障食物安全的重要产业,鱼种饵料研究肯定会成为今后水产科…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还不清楚轮虫是否含有足够的可满足仔鱼生长发育需求的矿物质。本研究中,轮虫使用商用浓缩补充剂(对照),或额外添加碘,碘和铜,或碘、铜和锰,进行矿物质富集,并调研喂食这些轮虫对孵化后3~18 d的大西洋鳕稚鱼的作用。轮虫富集矿物是成功的,而轮虫的锰富集处理还增加了轮虫的含锌水平。没有观察到实验组之间在稚鱼生长或存活率,或者大多数氧化还原基因中mRNA表达水平上的差异。作为喂食富含矿物质轮虫的结果,大西洋鳕稚鱼中只有锌含量增加了。除此以外,几乎没有  相似文献   

10.
褶皱臂尾轮虫的干酵母工厂化培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干酵母作为褶皱臂尾轮虫的饵料,进行工厂化培养试验。结果表明:(1)在水温25~28℃,盐度23-25。连续充气的条件下,轮虫生长繁殖稳定;(2)经过7-10 d的培养,A、B、C三个水泥池内轮虫的密度分别从接种时的16、23、38个/ml增加到269、312、266个/ml.平均日增殖率为0.346、0.404、0.443;(3)A、B、C三个水泥池,连续培养59~70 d,经52-63次采收,分别收获褶皱臂尾轮虫1494×108、1748×108、2149.2×108个,合计收获轮虫5391.2×108个,饵料生产力为7.17、8.54、10.55;(4)采用合适的干酵母投喂方法和投喂量,定期带水采收,使轮虫密度保持在200~300个/ml,并补充等量培养用水,可以获得长期稳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不同饵料对褶皱臂尾轮虫种群生长繁殖的影响,通过在浓缩小球藻的基础上分别添加蛋黄、鱼肝油、三文鱼油、鱿鱼油和维生素,采用6种不同饵料(或组合)培养轮虫20 d,分析比较各组在轮虫的密度、怀卵量、抱卵率以及水质指标(p H、DO、氨氮)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投喂不同的饵料,轮虫密度各组间存在差异,鱼肝油组轮虫密度最大,达到466个/m L,其次是鱿鱼油组和三文鱼油组,单独投喂浓缩小球藻的对照组轮虫密度最小;轮虫怀卵量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鱼肝油组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最高达到908个/m L,其次为鱿鱼油组,对照组最低;鱼肝油组的抱卵率和日平均增殖率最高,其次是鱿鱼油组;对照组和维生素组的轮虫培养水体水质保持较好,蛋黄组水质最差。研究表明,投喂鱼肝油对轮虫的生长繁殖有显著促进作用,采用浓缩小球藻和鱼肝油混合投喂培养轮虫,可提高轮虫质量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011年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对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分析表明,调水调沙前后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变化不明显,都是以硅藻门占优势,但是密度、生物量显著下降;浮游动物中轮虫种类明显减少,大型浮游动物甲壳类及枝角类部分消失,浮游动物密度、生物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3.
郑伟 《科学养鱼》2005,(5):68-68
轮虫作为种重要的水生动物饵料,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培养,在多种鱼类和甲壳类幼体培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人工微粒饲料的使用越来越多,但作为生物活饵料,轮虫在控制水质、提高幼体成活率等方面仍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前言 在该内河水面水产试验场中,目前当生产若鹭鱼、鲫鱼等苗种时,作为初期培养饵料生物的方法来说,是在养鱼池中施有机肥料,期望轮虫类、鳃足甲壳类、桡足亚纲类等浮游生物的自然繁殖,即采用粗放的方法。 但是,我们认为粗放培养方法的现状是饵料生物的繁殖量每个鱼池都有差异,鱼苗的产量不稳定,为了进行稳定的苗种生产,特别需要有计划地开发培养所需淡水轮虫的技术,作为养鱼初期的饵料生物。  相似文献   

15.
采用乳化油直接添加法。用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不等的4种乳化油分别强化轮虫,卤虫活饵料,培育4组黑鲷仔鱼和稚鱼,各自历时15d,结果表明,n-3HUFA对黑鲷仔鱼和稚鱼的生长和存活均有重要影响。在该条件下,轮虫体n-3HUFA含量为0.233%,卤虫体内n-3HUFA含量为4.273%时仔鱼和稚鱼达到最佳生长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16.
轮虫是一些水生动物或其幼体的良好食饵,其大量培养供应的技术,无疑是很重要的。本文报告一种海水和咸淡水种——褶皱臂尾轮虫(B.Plicatilis)的繁殖生态条件和大量培养技术的实验结果。此种轮虫为广盐性生物,能在2—50‰的盐度范围内生长繁殖,但其适宜的繁殖盐度为10—30‰,而尤以15—25‰为最适宜。休眠卵子能在1.5—35‰的盐度范围内孵化,但以15—20‰为最适宜;最高的孵化率为10.47%。在5—35℃的温度范围内,休眠卵子都能孵化,但孵化时间则随温度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最适宜的孵化温度为20—25℃,时间短,孵化率高;在适宜温度范围内,变温似较恒温对孵化更有利。最高的孵化率为17.53%。在5—40℃的实验温度范围内,此种轮虫都能繁殖生长。但以高温者繁殖快,低温者很慢。较适宜的繁殖温度为25—40℃,而以30—35℃条件下繁殖最快。在温度超越30℃时,轮虫的个体显著变小,这种体形变异是可逆的。实验证实:小新月摄氏菱形硅藻、亚心形扁藻,衣藻和小球藻都是此种轮虫的好饵料;而从大量培养角度看,以扁藻为饵则尤为适宜。较适宜的饵料密度为:扁藻1—15万个/毫升;硅藻5—100万个/毫升。而以扁藻2.5—5万个/毫升左右和硅藻50万个/毫升左右为最适宜的饵料密度。轮虫分布密度小者,其繁殖速度快;分布密度大者,繁殖慢。大量培养中兼顾繁殖速度和数量的关系,以每升培养基中含有1,000个轮虫的接种密度较为适宜。在饵料条件突变、过多或过缺的情况下,轮虫即进行有性生殖,形成休眠卵子。培养中利用此特点,突然停止给饵,一般在二、三日内即可采收得休眠卵子。在大玻璃交瓶、水族箱、水泥池和土池中都能进行不同规模的大量培养,实验中都已取得培养效果。大量培养中最重要的问题为饵料条件,要维持适宜且经常的饵料密度,才能保证轮虫及时、迅速地繁殖生长。在大量培养中,在饵料培养基(或轮虫和饵料混同培养基)中加入2—5‰的人尿,则培养效果更好。培养中最高密度达到324,000个/升的活体轮虫,在培养容器的水底腐渣中最高达到1,400,000个/升的个体很小的褶皱臂尾轮虫。在饵料与轮虫同池培养时,如作高密度培养,则必须另外备有可以补充的饵料来源,以防突然饵料不足,影响轮虫大量培养使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闫洪山 《水利渔业》2006,26(3):34-35
香鱼受精卵在淡水中的孵化率较咸水或半咸水中高出1倍多,仔稚鱼的饲养成活率咸水或半咸水比淡水中高。在饲养过程中采用轮虫、鸡蛋黄、枝角类和人工饵料交叉投喂,是保证仔稚鱼成活率的关键。对不同日龄的仔稚鱼进行淡化成活率不一样,日龄越大淡化的成活率相对越高,体质量达到0.5 g以上进行淡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褶皱臂尾轮虫的室内规模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伟 《河北渔业》2006,(2):59-60
轮虫作为一种重要的水生动物饵料,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培养,在多种鱼类和甲壳类幼体培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人工微粒饵料的使用越来越多,但作为生物活饵料,轮虫在控制水质、提高幼体成活率等方面仍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采用乳化油直接添加法,用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3HUFA)含量不等的4种乳化油分别强化轮虫、卤虫活饵料,培育4组黑鲷仔鱼和稚鱼,各自历时15d,结果表明,n-3HUFA对黑鲷仔鱼和稚鱼的生长和存活均有重要影响。在该条件下,轮虫体内n-3HUFA含量为0.233%(湿重计),卤虫体内n-3HUFA含量为4.273%(湿重计)时,仔鱼和稚鱼达到最佳生长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20.
臂尾轮虫的饵料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Ito (196 0 ) [1] 发现褶皱臂尾轮虫 (Brachionuspli catilis)是海水鱼类育苗的活饵料以来 ,它就作为鱼类和甲壳类的重要的开口饵料在生产中应用。目前已报道轮虫可作 6 0种海水鱼类和 18种甲壳动物育苗的活饵料[2 ] 。由于轮虫具有营养丰富、适口性强、繁殖速度快等特点[3 ] ,所以 ,开展轮虫批量化养殖是近年来广大水产养殖工作者普遍感兴趣的重要研究课题。影响轮虫生长繁殖的生态因子很多 ,但从批量生产来考虑 ,关键是轮虫的饵料供应。近年来 ,对轮虫的饵料组成、饵料密度和营养成分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为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