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学仁  潘根生 《茶叶》1990,16(1):36-37
从茶树整体角度研究采叶与留叶的关系,阐明采摘过程中,适当留叶对提高茶叶产量,保持茶树健壮树势所起的良好作用,已有不少论述。为从个体角度深入了解留叶与新梢生长的关系,我们就剪采口芽的成叶有无及大小,对该芽生长形成新梢的影响,进行了观测,现简要报道如下。一、剪口芽有无成叶与新梢生长强度的  相似文献   

2.
《茶叶》1986,(2)
茶树越冬叶和新梢生长的关系密切。越冬叶通过光合作用贮藏碳水化合物于春季供给新梢生长;在构成新梢的碳素中,大部分也来自越冬叶的生产。有许多事实说明冬季寒干害致使越冬叶脱落或是人为摘除越冬叶,使翌年头茶的新梢生长变差。研究证明  相似文献   

3.
目前很多茶园土壤由于pH值偏低导致营养元素有效性降低,以及茶园不施肥或施肥不合理,使茶树营养不良。为研究微生物肥料在茶园中的施用效果,本研究选取三种微生物肥料进行试验,观测茶树春芽萌动、新梢生长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三种微生物肥料处理的一芽一叶期和一芽二叶期提早2-5天,施用固体茶叶专用肥处理,茶树的萌芽期.鱼叶展期、一芽一叶展期、一芽二叶展期和一芽三叶展期最早,因此,施用微生物肥能明显促进茶树新梢生长和提高茶叶产量,且液体茶叶专用肥效果最佳,这些研究结果可为茶微生物肥料在茶树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叶片是茶树进行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气体交换的主要营养器官,也是栽培茶树的目的物。叶片的解剖结构是茶树一系列生理活动的基础,与物质代谢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茶树不同叶位的解剖结构及其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一般红绿茶的采摘标准,是当新梢长至一芽三叶时,采一芽二、三叶。笔者于今年春季,当福鼎大白茶(11足龄)春梢长至一芽三叶时,取芽下第一叶、第二叶、第三叶、鱼叶,和去年秋梢第一叶、第二叶、第三叶。经石蜡切片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研究。现将观察研究的初步结果整理成文,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茶树对铬、镉的吸收积累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茶树(3个品种)受铬(Cr3+)、镉(Cd2+)毒害的表观症状以及铬、镉在茶树体内的分布、积累特性。结果表明:铬(20~100mg/L)、镉(1~5mg/L)胁迫下,茶树出现的毒害症状和对新梢生长的抑制效应因胁迫浓度、时间和品种而异。茶树各器官的铬、镉含量总体随铬、镉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且与胁迫浓度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铬在茶树体内由高到低的分布次序是:吸收根>主根>主茎>枝条>老叶>新梢(一芽二叶);镉则为:吸收根>主根>主茎>新梢(一芽二叶)>枝条>老叶。根部吸收的铬、镉元素大部分被吸收根所固定,向地上部运输的比例较低,但镉在茶树体内的活性和迁移能力强于铬,运输到地上部的镉极易迁移到新梢中。新梢不同叶位镉含量的高低顺序为:第一叶>第二叶>第三叶>第四叶,新梢中的镉有明显向上富集的趋势。不同品种的茶树对铬、镉的吸收、积累和迁移能力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对在生长季节里,引起茶树出现休止现象的原因,假说很多。苏联的巴赫达兹~([1])认为,新梢的生长和休止是茶树的遗传特性,是生长的节奏性表现。日本的中山仰~([1])认为,休止是因为芽要经过充实,并进行新叶和茎组织的分化和形成。印度的 Bond~([2])提出了“瓶颈”理论,他认为新梢生长到一定阶段,嫩茎维管组织的横切面缩小呈“瓶颈”状,从而影响水分和养分的向上输送,造成休止。Barua D.N.~([2])也认为,“瓶颈”是造成茶树休止的直接原因。刘宝祥~([3])认为,茶树新梢叶原基分化有一定阶段性,休  相似文献   

7.
不同嫁接方法对紫娟茶树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碧香早为砧木,采取10年生紫娟茶树枝条为接穗,通过采用劈接、切接和腹接3种嫁接方法及5种不同接穗形式研究紫鹃在湖南地区的嫁接成活率及生长状况。试验结果表明:3种嫁接方法对成活率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腹接成活率最高;不同的接穗形式对嫁接成活率和接穗新梢的生长情况存在显著影响,其中采用一芽一叶(叶子为全叶)和一芽两叶(第二片叶剪去一半)的接穗形式,嫁接成活率最高,达90%以上,且接穗新梢生长最好。采用芽接的接穗形式,嫁接成活率最低,成活率为20%。  相似文献   

8.
稀土元素与茶树的高产优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稀土元素应用于茶园,通过增加芽梢密度、百芽重、促进新梢早发、延长茶叶适应期、加速新梢生长和增加新梢长度使茶树获得药产;通过芽叶性状的改变、芽梢生化成分的改善和有机氯农药的降解而改善茶叶品质。其生理机制是提高叶绿素含量从而提高光合强度,促进物质运输,强化茶树碳、氮代谢等。稀土在茶叶中残留量极微使用是安全可靠的。本文对稀土在茶园的使用技术也作了介绍,并提出进行稀土对茶树增产优质生理机制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茶树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器官,深入研究其结构和功能是现代科技工作的重点之一。笔者对茶树不同叶位的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了初步观察,旨在了解茶树叶位间叶绿体结构的差异。材料和方法试验材料为茶树品种“槠叶齐”的一芽五叶新梢,第一叶(顶叶,余类推)已全展  相似文献   

10.
咨询四则     
问:茶园为何要提出“封园期”? 答: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叶片的生理功能。茶树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和有机物合成与贮藏、转化的重要器官。茶树老叶中贮存的碳水化合物,是新梢萌发生长所需养分的重要来源。据研究,茶树光合产物总量的60—75%是由上年老叶提供的。所以茶树合理留养,保持一定的叶面积,是获得翌年丰产、优质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1.
茶树(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各部位叶中类胡萝卜素的系统定性定刃分析已经实现。测定的部位是用于制造高档茶的新梢包括芽、第一、第二叶,以及第三、四叶和成熟叶(第七、八叶)。胡萝卜素和叶黄素总刃随叶子发育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分析说明了在每个部位叶中大约有15种类胡萝卜素。茶是一种热带常绿灌木,是世界上大多数人爱好的饮料之一。芽及幼嫩的第一二叶构成茶树嫩梢,用于高档茶的商品,  相似文献   

12.
茶树采摘是收获过程,又是栽培技术的末端,为了持续地获得优质高产的鲜叶,必须实施合理采摘。1新梢伸育规律:合理采摘是以新消伸育为基础的,了解其规律,才能采得较多鲜叶,并使茶树持续丰产。1.1新梢神育量:冬季低温,茶芽休眠,当春季温升至茶芽萌动起始温度时,细胞激活,内含物转化,如果此时水份充裕,芽萌动,从鳞片展开一鱼叶—3~5片真叶,完成一个生长过程,然后进人休止。当季长叶多少,受芽中叶原基已形成雏叶数支配。休止一段时间后,第二次生长开始,从1叶一3—5片真叶一休止。第二次生长在一次生长的顶端向上延伸展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茶树新梢解剖结构、叶片厚度、新梢有关特性及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等方面与茶树受丽纹象(虫甲)危害的被害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茶树叶片上表皮厚度与被害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新梢叶片厚度与被害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茶树发芽期,芽梢持嫩性、芽叶颜色与被害指数有一定相关性,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芽梢几种主要化学成分含量与被害指数的相关性亦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茶树生命活动最活跃的部份—新梢,是建成茶树形态和构成茶叶产量的基础,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器管。气温对茶树各组织中的糖和淀粉形成有明显影响,即直接影响茶树新梢生长速度。80年一月廿七日至二月十日,我县日平均气温下降到2℃,使分布在海拔600米以上的北坡茶园受冻,今春开园时间推迟15—20天,春茶产量和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5.
茶树芽叶形成的生物学问题,苏联和国外许多学者都进行了研究。目的是查明促进茶芽形成的农业技术的规律性。本试验是将三个无性系品种的有性和无性繁殖茶树,分别研究茶芽形成的生物学特性。其中对新梢物候期、生长势、芽重、芽数以及产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茶树七叶新梢与提高茶园经济效果之间关系的研究,近来引起科技人员的重视。我们作分析的材料,无性系“科尔赫达”(257号)和当地群体的七叶新梢,是在茶叶及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茶园中采集的。采下的新梢,分品种蒸3~5分钟以后,在60~70℃温度条件下干燥,进行固定。同时从七叶新梢上分出一芽二叶,其余的茎叶按各叶位分别  相似文献   

17.
周期修剪是青壮年茶树增强营养生长的一项重要栽培技术。茶树萌发新梢经过连续采摘,枝梢生长越来越细,育芽能力减弱,采摘面参差不齐,呈现许多“鸡爪枝”,鲜叶的持嫩性降低,产量逐年下降。因此,茶树每年或隔年必须进行周期性的修剪,培育强壮的新梢,促进芽梢萌发,提高芽头密度,维持茶树的持续丰产。  相似文献   

18.
文献摘要     
不同氮、钾肥水平对茶树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在南印度Valparai和Nilgiris地区分别布置了不同氮、钾肥水平的田间试验,分析不同氮、钾肥水平对茶树新梢和根系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R活性以一芽三叶新梢中的第一叶最高,第三叶次之,吸收根  相似文献   

19.
茶树叶表理化特征对茶橙瘿螨为害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华才 《中国茶叶》1994,16(5):12-13
茶橙瘿螨[Acaphylla theae(Watt)]是我国茶区主要害螨之一,它以口针刺吸茶树幼嫩芽叶汁液为害,受害芽叶叶色变红褐,叶缘卷曲、皱缩,生长受阻.茶橙瘿螨主要集中在茶树幼嫩芽叶叶表取食为害,由于其个体微小,取食活动会受到茶树新梢叶表理化特征的影响.本文就茶树叶表理化特征与茶橙瘿螨为害的关系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田间不同生产方式对茶园产量、茶叶品质及茶树对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采用微区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采摘标准(一芽一叶和一芽三叶)和氮肥施用水平(200、450 kg·hm-2)下茶树春季新梢产量、品质成分和15N氮素吸收利用等变化。结果表明,新梢产量主要受采摘标准影响,一芽三叶的产量是一芽一叶的1.8~2.1倍,氮肥用量对春季新梢产量影响不显著;采摘标准对氨基酸含量特别是对茶氨酸等品质成分的影响大于施氮水平,以N2水平(N 450 kg·hm-2)下采摘一芽一叶的含量最高;成熟叶含氮量从初冬到春茶结束呈下降趋势,说明叶片内氮素在春茶期间发生再利用,但其肥料氮占全氮的比例(Ndff)在增加,可能是氮素吸收和再利用的共同结果;供氮水平对新梢Ndff的影响大于采摘标准,而新梢采摘的氮携带量主要受产量影响,低氮条件下新梢15N回收率最高。本研究表明,采摘标准和施氮量对茶园产量、茶叶品质及茶树对15N氮素的吸收分配产生影响,但两个氮肥水平都能基本满足不同采摘标准下茶树对氮素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