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琴  李俊  张述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518-15520
针对空心古镇现象,指出其是城市化发展及欲望驱使演变的结果,分析了古镇空心化存在的使古镇自然、经济、社会功能整体退化,严重阻碍古镇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弊端。基于文化再生的内涵及理念,在文化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的应用上,构建了古镇实心化的旅游开发模式,并从古镇场景再现、文化感悟、文化推广的角度具体阐述了这一模式。以重庆市主城区西部的走马古镇为例探讨了古镇旅游开发的实践,强调从格局保护和生态环境恢复整治、古镇保护与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再现走马场景,感悟并推广走马文化,并注重以历史文化遗产为素材构思旅游产品主题,提出古镇实心化开发的模式,实现文化遗产再生。  相似文献   

2.
龚克  邓春凤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558-10560
强调历史文化古镇是我国地方文化与特色传承的重要基地,在总结我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开发的特点与模式的基础上,以大圩古镇的保护与开发为例,介绍了大圩的保护现状,并揭示出其缺乏社区居民“原真性”行为景观、商业行为取代了“原真性”民俗、旅游设施不完善、传统聚落面临破败风险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古镇保护与开发的策略,主张做好古镇保护、建设、旅游规划,切实做好功能转换定位,实行有机的旧城整治并加强旅游设施的规划建设,促进古镇可持续发展;拓展旅游产业链,强化区域联合;积极推进原住民参与古镇保护与开发;实施政府主导、企业经营管理和原住民参与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3.
古镇是人类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基于社区营造的视角,以邵武和平古镇为例,分析古镇的现状问题以及各方主体对古镇的保护开发新理念,探讨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做到摒弃"自上而下"的强迫式保护开发,强调古镇居民对自我生存家园营造的参与性,协同保护社区文化遗产,注入新的生命力,实现古镇的可持续发展,让全社区居民共享古镇福祉。  相似文献   

4.
以白沙古镇为例,进行实施探索研究,对白沙古镇的保护与开发进行探讨,并对古镇发展现状、保护与开发价值保护与开发的瓶颈进行了评价,在评价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古镇保护对策,从而为古镇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进程伴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而不断推进,生态、交通、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也日益凸显,使乡村生活逐渐得到人们的喜爱。以成都市西来古镇为例,深入挖掘其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发展创意农业,将古镇开发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探讨了西来古镇的旅游开发路径,以期为今后古镇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古镇因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幽静的环境氛围与淳朴的生活气息等特点,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但许多古镇旅游的发展经历了"先开发后治理"的弯路,使得古镇旅游发展陷入了瓶颈期,阻碍了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该文以南靖县云水谣古镇为例,对其古镇旅游现状进行了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社会、经济、环境三个角度提出促进南靖云水谣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自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包括乡村古镇游在内的乡村旅游成为各方重点关注对象。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处理好古镇与周边现代化的环境、建筑、街区等产生的不可避免的冲突,促进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这是目前我国乡村古镇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乐山市犍为县罗城古镇为例,初步探索乡村古镇与周边环境和谐融合的道路,为古镇保护开发中出现的这类问题提供建设性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四川省大邑县新场古镇的实地调研,从滨水活动空间、护岸空间以及滨水绿化空间3方面综合分析了川西古镇的滨水景观空间特色,并针对其缺陷提出相应的改良对策,希望对新场古镇滨水景观的开发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江南水乡古镇滨水空间的不断开发,绿化设计成为滨水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实地调查,了解目前江南水乡古镇滨水空间绿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江南水乡古镇滨水空间树种规划的设计理念和分区规划。  相似文献   

10.
张演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173-11175
归纳总结了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窑湾镇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与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及利用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古镇保护与开发的现状,提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在古镇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