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用电势法研究了水玻璃锌酸盐镀液中硅酸粒子的存在形式、锌与硅的成络反应以及混合配体络离子的组成,并估算了成络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混合配体络离子的稳定常数。实验结果表明:锌与硅的成络反应是复杂的,在研究的镀液中硅主要以单核络离子SiO_2(OH)_2~(2-)的形式存在,它与Zn(Ⅱ)形成混合配体络合物,例如有[Zn(SiO_2(OH)_2)_2(OH)_2]~(4-)的形式。该成络反应的平衡常数K_c(30℃时)等于4.7×10~2,混合配体络离子的稳定常数K稳等于1.5×10~(18)。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稀锌硅酸溶液中简单锌硅络合物的形成.用浓差电动势法与极谱法测定这些络合物的组成与稳定常数.结果表明:OH~-与硅粒子间存在着对锌的竞争性络合作用.在Zn≤0.02M、OH~-为1~2M与Si为0~0.5M的范围内存在[Zn(OH)_4]~(2-)、[Zn(OH)_3·SiO(OH)_3]~(2-)及[Zn(OH)_2(SiO_2(OH)_2)_2]~(4-)三种锌络离子.在离子强度I=5.0M、30℃时它们的稳定常数相应为3.0×10~(15)、1.2×10~(16)与6.2×10~(16).  相似文献   

3.
锌烧损是镀锌钢板激光焊接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通过测量焊后上下层锌烧损宽度、中间层锌的相对含量及腐蚀前后增重比,实验研究了激光搭接焊接工艺参数与焊接过程中光致等离子体谱线信息与锌烧损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锌烧损的主要影响工艺因素主次顺序为焊接速度、激光功率、辅助气体流量和离焦量;锌的烧损量随着锌谱线Zn I 328.2 nm和Zn I 330.3 nm的平均强度的增大而增大;气孔因镀层锌的蒸发而产生,直径越大,局域锌元素含量越高.锌谱线强度可用于在线监测镀锌钢激光焊接时气孔的产生及锌烧损量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电量为q质量为m的++++电粒子在均匀磁场■中以速度■运动和在镜场(一种非均匀磁场)中当速度满足特定条件时被约束在镜场中来回振荡情况,並给以简单的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最佳固化参数,达到对锌离子的最佳固化量,研究了固化剂、养护时间和固化温度对不同pH镀锌厂工业废水中锌离子的固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水泥固化最佳固化参数是pH 7.0、养护时间21 d、固化温度25℃、固化剂添加比例60%水泥和40%蛭石,在此处理下,制得的水泥固化块锌离子浸出浓度最低,为0.029 mg/L;石灰固化最佳固化参数是pH 7.0、养护时间14 d、固化温度25℃、固化剂添加比例60%石灰、30%水泥和10%沙砾,在此处理下,制得的石灰固化块中锌离子浸出浓度最低,为0.156 mg/L。使用XRD对按照最佳固化参数制得的水泥固化块和石灰固化块进行矿物成分分析,其主要矿物成分均为辉石,比较水泥固化块和石灰固化块锌离子浸出浓度可知,水泥固化优于石灰固化,因此建议水泥固化作为镀锌厂工业废水中锌离子的首选固化工艺。  相似文献   

6.
在棉花不孕籽的研究方面,对不孕籽与品种及外界条件如温度、湿度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孕籽在棉瓤内的部位分布研究较多,而对不孕籽与内在条件如棉株内在养分的运转、分配等之间的关系,对不孕籽在棉株各部位的分布研究则较少。本试验着重研究不同品种和棉株不同部位单铃不孕籽的分布,以了解部位与单铃不孕籽的关系以及不孕籽与铃重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各品种的生育特性及内在条件对不孕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 使用锌制的和镀锌的饲养用具(包括水管、饲槽、水槽、笼具、围栏等)会使动物增加锌的来源。最近Rcccc发现,用镀锌铁丝鸟笼饲养的画眉鸟,有的发生死亡,他怀疑是锌中毒。但这方面等同条件的控制试验,尚未见报道。本文通过观察试验鸡的生长表现和测定体组织中锌的含量,对此问题做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美国昆虫学会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烟夜蛾属(Heliothis spp.)害虫抗性的标准测定方法,对江苏等地区棉铃虫抗性水平调查的结果表明:江苏棉铃虫种群对常用杀虫药剂抗性水平是山东虫种的5倍以上,特别是江苏东台种群对滴滴涕的抗性水平,从1975年至1981年提高了12倍以上。因此,江苏种群抗性较强,山东种群较敏感。 以甲胺磷、乐胺磷对上述抗性种群和敏感种群分别进行测定表明,棉铃虫两种群的相对毒力或共毒系数基本相近,初步证实抗性种群对甲胺磷、乐胺磷不表现明显抗性;用多功能氧化酶的抑制剂加西维因对抗性种群测定,增效比值达8—27倍由此认为多功能氧化酶可能是导致棉铃虫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9.
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松大蚜种群数量在一年内有两次明显的变动。春季虫口数量最多,但初孵若蚜在迁移过程中造成大量死亡,保存率并不高。夏季虫口急剧下降,甚至达到难以找到的程度;秋季虫口回升,但总量远不及春季。研究初步认为夏季高温是影响虫口急剧减少的主要因素。对林间若蚜数量的调查分析,表明其在林中呈负二项式分布。已知天敌有食蚜蝇、瓢虫、草蛉、蚜茧蜂、褐蛉、粉蛉、蜘蛛等。以食蚜蝇、瓢虫、草蛉为主,食蚜蝇的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甲基胂酸锌杀雄剂于现蕾期以一定剂量进行植株叶面喷雾,可有效地诱导油菜的雄性不育。其机理是药剂影响了花粉粒中的四种酶的活性。通过制种和优势比较试验,初步探讨了油菜杀雄剂制种的最佳喷药杀雄方案,确认了油菜的杂种优势及其在生产上利用的前景。为了探讨我校研究的甲基肿酸锌杀种剂对油菜杀雄生产杂交种子的效力,我们于一九八三至一九八五年进行了试验,现将主要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为白菜地方品种初步研究的第二部分。系1954、1959、1960年在南京对150余份白菜地方品种主要生物学特性的研究。采用分期播种与阶段发育的分析,鉴定了不同类型品种的生育期及发育特性的基本规律。并对其耐寒性、耐热性、抗病性、晚抽苔性和食用品质进行了田间与室内鉴定,为生产上获得白菜周年均衡、高产、稳产、优质的栽培技术如:促进成熟,提早采收;选择适当的播种季节和不同成熟期的品种搭配与茬口安排,及引种和新品种的选育等,提供科学依据及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白菜地方品种的初步研究——Ⅰ.形态学的观察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1954—1965;1972—1976年,先后调查、征集,整理与研究了江南地区为主的150(?)份白菜地方品种,鉴定了它们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主要经济性状的一些遗传变异规律。并提出了白菜品种分类的意见。本文是其中的第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亚氨基二乙酸盐酸盐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氯乙酸为原料氨解合成亚氨基二乙酸盐酸盐的优化反应条件,提出了产物含量分析方法。物料摩尔比r(ClCH2COOH∶NH3∶Ca(OH)2∶HCl)=1.0∶0.9∶1.0∶2.4;加料、反应、酸化、结晶的操作温度分别为20~30℃,(45±2)℃,60~80℃,(0±2)℃;控制时间分别是4h,6h,0.5~1.0h,8h;所加入的氨和氯乙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5%和80%。分析测定的变动系数为0.034%,添加回收率为99.72%。  相似文献   

14.
在两种施锌水平下,对12个玉米杂交种的产量、生物量、累积吸锌量、锌利用效率和锌响应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杂交种之间、杂交种与锌肥处理互作之间的玉米产量、生物量和累积吸锌量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天塔1号、天塔2号、天塔5号、天塔8号、天塔9号、天塔212和津甜1号对锌响应度为正值,其余为负值;在玉米累积吸锌量方面,除津甜1号、天塔8号、天塔7号和天塔212的低锌水平低于高锌水平外,其余均高于高锌水平;不同杂交种中,天塔8号、天塔5号、天塔2号、天塔1号和津甜1号低锌水平组的玉米产量低于高锌水平,其余高于高锌水平;天塔2号和天塔7号的锌利用效率属于双低效型,天塔5号、天塔8号、天塔212、津紫鲜糯均属于双高效型,津糯1号属于低锌高效型。  相似文献   

15.
在有效锌较缺的山西太谷石灰性褐土上施用锌肥,对马铃薯的生物学性状、产量、品质均有一定的影响。施锌的叶面积较对照增加70%,增产率为37.8%—49.9%,且马铃薯淀粉、维生素C的含量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
关于CO_2灭菌杀虫原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一般认为CO_2之所以能灭菌杀虫,乃因为它比空气重,排挤空气中的氧气造成缺氧窒息.但是,在抽气和通CO_2的对比试验中,通CO_2的害虫麻醉死亡速度比抽气缺氧的快72倍;抽气的害虫能保持长时间不死,即使抽气30分钟,虫子依然存活,这就提出一个问题,是缺氧窒息,还是CO_2本身的"杀灭"作用? 为探索CO_2灭菌杀虫的主因,特设计一系列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整理报道如下,供参考. 一、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实验证实化州橘红有明显祛痰平喘及一定的镇咳作用。指出祛痰作用与促进支气管粘膜分泌和纤毛运动有关,平喘作用与直接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有关,镇咳作用可能与抑制咳嗽中枢有关。  相似文献   

18.
桑褐卷叶蛾Pandemis heparana Schiffermiller,亦称苹褐卷叶蛾,褐带卷叶蛾,柳曲卷叶蛾等,属鳞翅目卷蛾科(Tortricidae),为害多种阔叶树。在辽宁地区,主要为害桑树和柞树。过去对此虫的形态多有报道,但其生活史和主要生物学特性报道较少。我们于1981—1984年以桑树为寄主植物,对此虫生活史、生物学特性和防治进行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耕种土壤中的有效锌,pH<7的土壤,用0.1NHCl提取,平均值3.82ppm,总体水平较高,以第四纪红粘土发育的红壤缺锌较严重。pH≥7的土壤用DTPA—CaCl_2—TEA(pH7.3)提取,平均值0.10ppm,总体水平偏低,缺锌率达75.75%,以黄土性古河湖相沉积物、黄泛冲积物,长江冲积物发育的潮土和砂姜黑土缺锌最严重。土壤有效锌的剖面分布,以“渐减型”与“凹肚型”为主。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大田施用锌肥情况调查与土壤分析,室内进行土柱表面加锌淋洗试验和土壤对锌的吸附试验,研究硫酸锌在水稻土中的垂直移动及其对提高土壤有效锌的作用。 结果为:(1)水稻土中锌向下移动的距离很短,施用的锌大部分集中在土壤表层,15~30cm土壤有效锌增加很少,30~40cm几乎没有增加;(2)磷、锌同时施用,并没有降低土壤有效锌数量;(3)使用硫酸锌后不仅提高了土壤有效锌水平,而且在水稻植株和糙米中的含锌量也有明显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