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8个羊肚菌菌株为材料,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开展稻田栽培试验,通过观测不同羊肚菌菌株在整个生长周期的菌丝、无性孢子、菌核、原基、子实体等生长特点,比较分析了8个羊肚菌菌株出菇特点、产量和性状等差异,以期筛选出适合于苏南地区种植的羊肚菌菌株,为苏南地区羊肚菌栽培与推广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8个羊肚菌菌株中,以Y4菌株出菇时间最早,出菇整齐率高,抗逆性好,菌盖长度最长,产量最高,适合在苏南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了解利用羊肚菌种质资源,收集、组织分离了 5个羊肚菌菌株.通过观察羊肚菌菌株在培养基配方和田间栽培时的生长特性,发现5个菌株在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特征、菌核特征、平均产量、单菇重均有差异.其中菌株Y-Q1和Y-Q4综合性状最优,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比较4种母种培养基,配方1在菌丝长速、颜色、密度和产核情况均优于其...  相似文献   

3.
以前期人工驯化出的耐高温羊肚菌菌株M840和高产菌株M40为亲本,在单孢分离进行基因测序后确定2种不同交配型菌丝进行单孢杂交,进行羊肚菌高产菌株的选育,以期为羊肚菌优良菌株选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经过出菇验证、遗传稳定性分析验证、农艺性状优良子实体分离、二代栽培出菇验证,最后获得了产量稳定且高产菌株Z5。  相似文献   

4.
为发掘适合陕北风沙区栽培的野生羊肚菌资源,确定最佳菌种分离方法及培养配方,探索出适合当地推广的优质菌株,从种质资源收集鉴定、菌种分离纯化、培养基筛选、大田试种与推广几个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来自不同地方的26个菌株主要包括梯棱羊肚菌7株、六妹羊肚菌5株、七妹羊肚菌4株。以菌盖部位进行的组织分离,菌核密集且含有MAT1-1-1和MAT1-2-1两种交配型基因;以孢子分离获得的菌丝长势强、菌核密集且含有2种交配型基因。5种培养基中以配方M2最佳,菌丝健壮浓密、长势强且整齐。经过初选和复选获得6个优选菌株,在试验生产示范和大面积推广栽培中驯化选育出的6个菌株均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和抗病性,平均产量均超过200 kg·667-1m-2。其中,以采自四川绵阳的七妹羊肚菌菌株NK-2平均产量最高,达到292 kg·667-1m-2。  相似文献   

5.
对3个商业化栽培羊肚菌菌株进行了鉴定,通过多孢分离及组织分离2种方式分离菌株,并利用冬闲蔬菜大棚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3个羊肚菌菌株均鉴定为六妹羊肚菌。2种分离方式下,六妹羊肚菌HY8后代分离菌株产量均高于菌株HA1和HY5。菌株HY8多孢分离后代菌株产量明显低于组织分离菌株,而菌株HA1和HY5多孢分离菌株产量略高于组织分离菌株。说明六妹羊肚菌不同菌株的大田表现差异较大,不同分离方式的后代菌株产量也存在一定差异。研究结果为羊肚菌生产中选择表现优良的菌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系统研究羊肚菌单孢菌株与多孢菌株的出菇产量差异,以六妹羊肚菌Morchellasextelata的M-90、M-925、M-1080菌株和梯棱羊肚菌M.importuna的MT-7菌株为对象,用孢子分离法纯化获得单孢菌株,并由不同的单孢菌株2~3个组合获得多孢菌株,分别进行大田栽培出菇试验,记录和分析栽培出菇的产量和质量性状。结果显示:所有菌株中以单孢菌株D7产量和质量表现突出;产量总体表现较好的D菌株的多孢菌株与单孢菌株产量差异大,有多孢减产的趋势;而可正常出菇的单孢菌株A4、A10、A8构成的多孢菌株C14+A8和A10+A11未出菇,推断育种或菌种生产中多孢菌株的出现可能对产量产生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8个羊肚菌不同菌株间的拮抗性、菌丝体生长特性及菌核形成试验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羊肚菌不同菌株间的差异属于种类或地理分布差异,其导致了生物学特性和外形上的差别。美味羊肚菌菌株M918与尖顶羊肚菌菌株M928亲缘关系及生物学特性相近,M316、M318、M320、M326各有差异。菌株M918、M928的菌丝生长速度及浓密程度明显优于其它菌株,生长旺盛,抗杂能力强,日平均生长速度可达1cm·d-1,是一种菌丝生长较快、菌核形成较多的羊肚菌优良品种,适宜羊肚菌人工栽培和营养菌丝发酵使用的菌种。  相似文献   

8.
应用野生高羊肚菌(Morchella elata)及3种可驯化栽培的梯棱羊肚菌(M. importuna)、六妹羊肚菌(M.sextelata)和七妹羊肚菌(M. eximia)的15个样品共计52个分离株,包括相同子囊果不同部位和相同部位的多个组织分离株,以及单孢分离株,采用继代培养的方法测定这些菌株的生长曲线和形态特征,分析这些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菌核和色素产生及菌落形态等培养性状。结果为:除了两个组织分离菌株在继代培养5 320 h仍然存活以外,其余供试菌株均在不同时间段内老化死亡,其中寿命最长者为连续继代培养3 814 h,继代培养总生长距离213.7 cm;寿命最短者仅继代培养360 h,总生长距离5.9 cm。羊肚菌的老化表型为菌核产生数量下降、产生色素增加、菌丝生长速度下降和菌落边缘不整齐。表明羊肚菌菌丝的快速老化是一个普遍现象,可能与低等生物遗传物质的快速变异有关。鉴于菌株老化严重影响栽培产量,建议将菌株寿命测定作为羊肚菌优质菌种评判的一个指标。并提出在生产中减缓羊肚菌老化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9.
开展了6个羊肚菌菌株的核桃林下栽培试验,以期为大理地区羊肚菌的栽培与推广提供技术支持。通过观测各个品种羊肚菌菌丝、菌核、原基、子实体整个生长周期的特点,综合对比分析了各个品种在成熟时间、出菇特点、品质、产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试验区内,6个羊肚菌试验菌株中以六妹系列的LL-1出菇时间最早、品质最佳、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野生分离得到的8个羊肚菌(Morchella)菌株在菌丝生长、菌核产生、出菇产量和子囊果形态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以四川主产区的栽培品种——川羊1号为对照,筛选出适合本地日光温室栽培的羊肚菌菌株M-S1。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羊肚菌高效栽培技术,并筛选出适宜黔西北冷凉山区栽培的羊肚菌品种,对引进的2种羊肚菌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和七妹羊肚菌(M.eximia),采用2种设施模式(简易平棚和简易平棚套小拱棚)开展栽培比较试验,对比分析2个种在不同设施模式下的出菇情况、产量及农艺性状差异.结果显示,六妹羊肚菌...  相似文献   

12.
用平板、空试管、断培养基等方法培养羊肚菌菌丝,在显微镜下原位直接观察菌丝间的融合和非融合现象。观察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梯棱羊肚菌M. importuna、七妹羊肚菌M. septimelata、Mel-21和秋天羊肚菌M. galilaea、Mes-16、Mes-19、Mes-20、Mes-21等9个物种,共100多个菌株菌丝间2 000多个接触点;并历经6年时间,用300多个菌株在国内外100多个地点超过500公顷面积进行出菇试验。结果发现:同一单孢菌株的菌丝分枝间有少量部位的可自体融合,融合点不产生新的分枝菌丝;同一物种的不同单孢菌株间菌丝不融合,同一物种的多孢菌株培养物内部相互不融合;不同物种间的菌丝都不融合;不融合的菌丝接触点出现Ⅱ型、X型、Y型、T型、π型等状况交叉而过,细胞接触而不融合;未见菌丝间的有性融合;菌丝接触后出现死亡、缠绕、卷曲、打结、膨大等现象;羊肚菌菌丝体纯培养物可以形成分生孢子和菌核。出菇试验结果表明,腐生型羊肚菌物种的出菇率,超过200个单孢菌株100%,超过100个多孢菌株100%,超过50个纯组织分离物小于50%,超过30个组孢混合菌株小于50%;出菇菌株在形态和产量有显著差异。共生型羊肚菌的菌种都不出菇。能出菇的同一物种的多孢菌株出菇后表现出子实体形态多样性,不同物种混合播种后出菇的子实体为原来物种的形态特征。结论:羊肚菌单孢培养物菌丝间不发生有性融合,单个孢子自身可孕,完全能够单孢出菇。  相似文献   

13.
为考察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在固体培养基质中菌丝生物量,以液体培养的纯菌丝为标准,用抗羊肚菌菌丝抗原的鼠源单克隆抗体(C6A8)及兔源多抗(TM02)建立了羊肚菌菌丝生物量的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双抗体夹心检测法.该方法检测羊肚菌菌丝生物量的线性范围为2.58×102~6.6×104 mg/L,线性回归方程为y=0.0949X-0.0338,R2=0.9943;不同抗原浓度实验反应证明方法具有很好的重现性;这个方法用于黑脉羊肚菌(M.angusticeps)、尖顶羊肚菌(M.conica)、宽圆羊肚菌(M.rotunda)、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金顶侧耳(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的反应结果显示方法对羊肚菌属的供试菌株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其它种类的供试菌株不能引发特异的免疫反应.按照方法检测野生羊肚菌(M.esculenta)子实体周围土样,结果土壤基质中羊肚菌菌丝含量为0.75 mg/g.  相似文献   

14.
探讨大理地区不同宏观和微观环境条件下,LMD、LME、LMF、TL16四个羊肚菌菌株的适应性。采用分组对比试验方法,观察不同羊肚菌菌株在红壤、黄壤、腐殖土和稻田土小环境,大棚、林下(核桃)、大田(水稻梯田)大环境的适应性。结果表明:LMD、LME、LMF、TL16四个菌株在腐殖土中产量最高,单株鲜品质量依次为林下>大棚>大田;供试的6个菌株菌盖∶菌柄长依次为LMD=LME>CL5>LMF>CL1>TL16,其中LME和LMF产量最高、适应性强,可作为优良菌株在大理州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适宜浙江省开化县自然季节栽培的金针菇黄色菌株,进行了9个金针菇菌株比较试验.试验结果,川金631号、开试2、931、F8四个菌株的子实体商品性状较好,产量高,生物转化率在130%以上,可以在当地推广.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杂交、G8、本地、三明、广1号五个灵芝菌株生物学性状比较和拮抗试验,筛选出优质菌株,即G8和本地。其特点是母种和原种茵丝生长速度较快,茵丝洁白浓密,边缘整齐;在栽培过程中生长良好,孢子粉产量高,生物学效率高,生物学性状优于其它菌株,是适合梅州生产推广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7.
为初步判断不同菌株生长优势,选育高海拔地区优良羊肚菌菌株,试验对13个羊肚菌菌株菌丝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开展了菌核形成试验和菌株出菇试验。结果表明菌株L-1、1#、青川1#、6-3的菌丝生长速度、浓密程度、产菌核能力及抗杂能力明显优于其他菌株,其中菌株L-1出菇产量最高、适应性强,适宜在高海拔地区进行人工栽培。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主栽双孢菇菌株的栽培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从美国、荷兰引进的8个优良双孢菇菌株(L901、XXX、2200、F5113、H901、F3F、HA15、HRLM)和国内主栽菌株(2796)为试材,研究了9个菌株的生物学性状、工厂化栽培性状、商品性状和子实体营养成分等指标,以筛选出优质高产的双孢菇菌株。结果表明:菌株L901产量最高,为21.27kg·m~(-2),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5℃,子实体大小和营养成分等各方面性状优良,可作为鲜食品种进行推广栽培。菌株HRLM子实体呈棕色,体积最大,如推广栽培可改变我国双孢菇产品均为白色的现状,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但产量较低,需进一步育种提高产量。菌株F5113蛋白质、多糖、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含量较高,粗纤维含量少,且产量较高,适于做双孢菇深加工品种。  相似文献   

19.
香菇40个菌株的品比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以香菇26个栽培菌株、10个原生质体杂交菌株、4个变异或野生菌株为试验材料,进行拮抗试验和品种比较试验,通过菌丝生长速度、转色期、现蕾期、鲜菇产量等农艺性状和子实体形态特征的比较研究表明,综合性状较优良且适合武汉地区栽培的菌株有华香8号、华香5号、L945、L109-1、L908、L9015和武香1号等.  相似文献   

20.
刘玥  梁珍  赵坤  李林辉 《食用菌》2023,(4):22-24
以羊肚菌母种F1,两株子囊孢子单胞菌株Fa2、Fa67及其对应的组织分离菌株Ft2、Ft67五株六妹羊肚菌菌株为试验材料,比较其菌丝培养基最适宜碳氮源、菌核量、产量,以期筛选优良的羊肚菌栽培菌株。结果表明,由子囊孢子选育优良羊肚菌栽培菌株的方法可行,试验为人工栽培羊肚菌优势菌株筛选与保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